一波三折的中泰鐵路終於要開工了!據泰國媒體報導,12月4日,泰國相關機構通過了中泰鐵路環評,到這個月下旬,中泰鐵路就可以正式動工修建了,預計2021或2022年建成通車。由於中老鐵路的竣工時間早於中泰鐵路,因此,一旦中泰鐵路建成,昆明到曼谷就可以實現鐵路直達。
2015年12月,中泰鐵路啟動儀式在泰國大城府舉行
說起中泰鐵路,許多人都誤以為是指中國到泰國的鐵路,其實中泰鐵路是指泛亞鐵路中線的泰國境內段,從泰國北部口岸廊開府,到首都曼谷及東部工業重鎮羅勇府,全長867公裡。因為這條鐵路屬於中泰合作項目,使用中國技術、列車,有中國公司修建,因而叫中泰鐵路。同樣,中老鐵路也是如此。
雖然中泰鐵路還要10多天才能正式開工,但這條鐵路從醞釀到規劃、洽談,前前後後的歷史卻已經很長了。
中泰鐵路建成後,從呈貢的昆明高鐵站可以直達曼谷
緣起泛亞鐵路
說起中泰鐵路的緣起,就要追溯到泛亞鐵路計劃的提出。在1995年12月的東協第五屆首腦會議上,時任馬來西亞總理的馬哈蒂爾提出修建一條超越湄公河流域範圍,從馬來半島南端的新加坡,經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緬甸、柬埔寨到中國昆明的「泛亞鐵路」倡議。該倡議立即得到了東協首腦和中國政府的認同。
2006年11月,在聯合國亞太經社(UNESCAP)交通部長會議上,包括中國在內的18個亞太經社委員會成員國的代表在《泛亞鐵路網政府間協定》上簽字,標誌著亞洲國家將為構建和連通橫貫亞洲大陸的鐵路動脈,促進亞洲地區的共同發展和繁榮而展開全面合作。
根據協定,泛亞鐵路包括東、中、西三條線路,起點都在昆明,其中中線在泰國境內的部分就是現在即將動工的中泰鐵路。
但泛亞鐵路計劃提出後,由於涉及多個國家,地區間發展不平衡,實際推進並不順利,只有中線由於中國的大力推動,再加泰國、寮國的積極響應,成為進展最為順利的線路。
高鐵換大米計劃
泰國早已有意修建中泰之間的鐵路,只不過在泛亞鐵路計劃確定後的數年裡,由於各方麵條件上不成熟,並沒有實質性推進。2009年,阿披實當選泰國總理,開始就修建鐵路事宜與中國接觸,但真正提出中泰合作修建鐵路的,是接任阿披實任泰國總理的英拉。
2012年,時任泰國總理英拉訪問中國,表達了引入中國高鐵的想法。2013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出訪泰國期間,與泰國總理在曼谷發表了《中泰關係發展遠景規劃》,其中提到,中方有意參與廊開至帕棲高速鐵路系統項目建設,以泰國農產品抵償部分項目費用。泰方歡迎中方意向,將適時在2013年10月11日籤署的《中泰政府關於泰國鐵路基礎設施發展與泰國農產品交換的政府間合作項目的諒解備忘錄》基礎上,與中方探討相關事宜。這一合作方式被形象地形容為「高鐵換大米」。
「高鐵換大米」計劃的提出,為後來中泰合作修建中泰鐵路打下了基礎。
好事多磨,中泰鐵路生波折
2014年5月,由於泰國政府內閣更迭,中泰「高鐵換大米」計劃一度被擱置。但到了2014年8月,新的泰國政府通過了兩條連接中國和泰國的鐵路項目,總成本約合人民幣1430億元。
2014年11月18日,泰國內閣通過了「中國投資泰國鐵路」的合作項目,有關合作的規劃細節被提交國家立法議會審議。2014年12月6日,泰國國家立法議會批准中泰鐵路合作諒解備忘錄草案。至此,中泰鐵路的合作框架基本確定。
但在確定具體技術方案時,2015年6月,泰國副總理帕蒂亞通稱,放棄高鐵方案,改為修建首都曼谷至廊開873公裡的中速鐵路(即快速鐵路),該路線的設計時速為160-180公裡。由於技術構想調整,中泰鐵路的啟動儀式推遲到2015年12月,才在泰國大城府邦芭茵縣清惹克儂站舉行。
雖然舉辦了啟動儀式,但到了2016年3月,泰國政府又對中泰鐵路建設提出修改意見,表示將自籌資金修建鐵路,不再向中國貸款,只是將使用中國技術和設備,不僅如此,修建路段也只有250公裡,比原計劃870公裡的中泰鐵路短一半以上。
各方努力,中泰鐵路終開工
到了2017年初,經過各方推動,中泰鐵路的線路及開工時間終於基本被確定,整個中泰鐵路分為兩期建設,其中一期先修建曼谷到呵叻段,初步計劃在今年內動工,第二期再建設呵叻到廊開段,接中老鐵路。
今年7月,泰國將中泰鐵路計劃提交環評。
今年9月,在泰國總理巴育訪華參加金磚峰會期間,中泰鐵路合作項目的設計和監理合同正式籤署,當時預計在今年10月開工建設。
11月底,泰國交通部長阿空表示,中泰高鐵的具體施工日期已經敲定為12月21日,這是泰國官方首次明確了中泰鐵路的開工時間。在接受泰國媒體採訪時,阿空表示,中泰高鐵預計於2021年至2022年建設完成,可能比中老鐵路竣工的時間略晚一點,這是因為中老鐵路是單軌而中泰鐵路是雙軌,工程量要更大一些。
12月4日,中泰鐵路環評通過,開工日期確定為12月下旬,與上個月阿空接受媒體時透露的時間基本一致。
本站轉載文章和圖片出於傳播信息之目的,如有版權異議,請在3個月內與本站聯繫刪除或協商處理。凡署名"雲南房網"的文章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爆料、授權:news@ynhou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