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洞大開!科學揭秘羊臉人身 或可能在動物身上培育人體器官

2020-12-05 舜網

人羊嵌合體培育過程圖

繼去年科學家首次成功研發出了人與豬的嵌合體後,近日,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科學家又首次將人類幹細胞導入綿羊胚胎,獲得了人羊嵌合體,研究團隊已經成功將胰腺移植到了小鼠體內。

3月15日,東北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家畜胚胎工程實驗室主任劉忠華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雖然面臨著倫理等問題的爭議,但這項突破性的成果或許將幫助緩解全球性的器官捐獻短缺問題。

意義重大 或可能在動物身上培育人體器官

在美國,約有76000人在等待器官移植,在英國這一數據是6500人,而每位患者可能需要等待5年甚至更長時間。平均每天有32位患者在等待器官捐贈的過程中死去。

此前,儘管科學家已經成功培育了人豬嵌合體,使醫學界對利用它們培育人體器官感到振奮,但並沒有研究團隊將這一成果進一步推進。雖然科學家還無法直接從豬或羊身上獲取器官並移植到人體中,但他們相信,人體幹細胞可能是解決該問題的方法之一。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動物學家帕布羅·羅斯(Pablo Ross)參與了此次人羊嵌合體研究,他堅稱這是目前在醫學上很有前景的探索之一。

眾所周知,移植器官排異問題至今尚不能很好解決,器官移植者需要長期服用抗排異藥物來減少免疫系統對移植器官的攻擊。令人驚喜的是,利用人類—動物嵌合體得到的器官,攜帶的是本人的特異性免疫抗原,可以較大程度減少這種排異反應。

據介紹,該項目為治療1型糖尿病等其他疾病提供了可能。「我們採用動物嵌合體這項技術,在大鼠體內成功培育出一個成熟的小鼠胰腺,並把這個胰腺移植到1型糖尿病的小鼠體內。移植後,小鼠的血糖調節就趨於正常了。」該項目負責人、史丹福大學遺傳學教授中內博士(Hiro Nakuachi)上個月在美國科學發展協會年會上報告稱。

倫理爭議 擔心人體細胞進入實驗動物大腦

有意思的是,一年多之前,美國政府曾表示將為這類充滿爭議的實驗提供資助,但之後在收到來自動物權利團體超過兩萬次投訴之後,又撤回了資金。

爭議包括人們擔心會出現傳統印象中的「人頭羊身」或「羊臉人身」怪異形象。

面對爭議,中內博士在匯報中稱:「我們實驗創造出來的胚胎在28天後就被摧毀了。」

實際上,由於近年來,幹細胞和基因工程為不同物種間嵌合體的產生鋪平了道路,科學家希望培育更大的嵌合體動物,例如豬或者羊帶有人類器官。

然而,這面臨著嚴重的技術障礙和複雜的倫理問題。美國斯託瓦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李凌衡博士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人們不希望嵌合後的動物體內有人的生殖細胞和神經細胞,尤其是嵌合體的大腦不能來源於人類,因此,生殖細胞和神經細胞是人類—動物嵌合體的倫理界限。

帕布羅·羅斯承認自己也有著類似的擔憂。

目前實驗中人類細胞在嵌合體中只佔了不到1%,如果最終目標是滿足人類器官移植的需求,就需要逐步提高嵌合體中人類細胞的比例,而這一過程將不可避免地引發更多的倫理問題。

羅斯表示,一切都取決於人體細胞在動物體內的活動能達到何種程度。如果它們擴散得比預想的要遠,比如進入實驗動物的大腦,那出於倫理原因,想要批准這樣的試驗估計就不可能了。

「如果這些細胞在發育過程中,不僅僅是嵌合到了預期的器官中去,而是參與到了其他器官的發育,比如神經系統或者是生殖系統等,這時候就會帶來非常複雜的倫理問題,這是大家對此類研究擔心的主要原因。」劉忠華也認為。

因此,劉忠華強調,如何有效控制這些細胞,不朝人們不希望它去的器官方向進行發育,是目前研究人員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重點之一。

據劉忠華掌握的情況,目前在中國還沒有出臺專門針對做人與動物嵌合胚胎發育的管理政策。

「但是,科研工作者所在單位都有倫理委員會,在開展人與動物胚胎嵌合發育相關研究之前,都需要上報倫理委員會進行備案和審批。只有通過倫理委員會的審核之後,才能夠開展相關的工作。所以,在我國儘管還沒上升到政策層面,但是在體系內的管理上是非常嚴格的。」劉忠華說。

路途遙遠 技術真正能實際應用還要闖關

在美國科學發展協會年會上,中內博士稱:「將此項技術應用到人類可能還需要5年—10年,但我們一定會等到技術成熟的這一天。」

作為我國首例採用成體體細胞作為核供體的克隆民豬項目的負責人,劉忠華坦言,從實際情況來看,這種技術路線是被學術界廣泛認可的,但在實踐過程中,人的細胞在動物胚胎中所佔的比例還不是很高,離實際的應用還有很長的距離。

劉忠華說,目前該工作面臨諸多研究難點,首先是如何提高人類細胞在動物的胚胎發育過程當中所佔有的比例以及控制它的去向。

「因為該研究的最終目標,是想在動物的體內培育出人的器官,或者是以人的細胞為主體的器官,那麼人類細胞在這個器官中所佔的比例是非常關鍵的參數,從目前報導的情況可以看出,這個比例並不高。」劉忠華說。

中內博士的研究團隊將人類幹細胞導入綿羊胚胎中,形成二者的嵌合體。而此次實驗所得的人—羊雜交動物中,人類細胞貢獻非常小,幾乎99%的基因來源於綿羊胚胎,其中人類細胞僅約10000個(或更少)。劉忠華說,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科學家首次培育出的人羊嵌合體,相比此前的研究已經是非常大的突破了,但由結果也可以看出,該項工作距離實際應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劉忠華認為,該研究工作還面臨第二個難點,就是控制細胞的走向,目前的設計思路是把原來動物胚胎裡控制某一個器官發育的關鍵基因敲除掉,這樣動物本身就沒有辦法發育出來這個器官。

「比如胰腺,把羊或者豬相關基因敲除掉,胰腺就不可能由動物胚胎,也就是羊或者豬自己的胚胎細胞發育而成,相當於這塊兒出現了空缺,這個空缺按照理論設計,就會由移進去的人胚胎幹細胞進行填充,從而就能夠長出一個人類細胞發育成的胰腺。」劉忠華說。

技術需要突破的難點,仍然離不開倫理問題的探討,劉忠華認為,首先,如何通過技術和理論的探索,來提高人細胞在這種嵌合胚胎發育過程當中參與的比例;其次,如何有效控制該細胞朝著人們希望它發育的那個器官方向發育,而不參與人們不希望發育的那些器官,這些都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當然,以生產人類器官移植供體器官為目標來看,絕不僅限於這兩個問題,隨著相關工作的進展一定還會遇到其他不可預見的問題。」劉忠華表示。

相關焦點

  • 人豬胚胎後世界首例人羊嵌合體誕生 可培育人體器官
    史丹福大學的科學家首次培育出了人羊嵌合體,為在動物體內培育器官用於人體器官移植鋪平了道路。該項目的成功甚至可能幫助獲得能調節血糖的健康胰腺,從而為治療1型糖尿病提供了可能。儘管此前科學家已經成功培育了人豬嵌合體,使醫學界對利用它們培育人體器官感到振奮,但並沒有研究團隊將這一成果更進一步。
  • 人羊嵌合體 倫理問題引發爭議
    原標題:「羊臉人身」:技術有障礙,倫理更扎心 意義重大 或可能在動物身上培育人體器官 在美國,約有76000人在等待器官移植,在英國這一數據是6500人,而每位患者可能需要等待5年甚至更長時間。平均每天有32位患者在等待器官捐贈的過程中死去。 此前,儘管科學家已經成功培育了人豬嵌合體,使醫學界對利用它們培育人體器官感到振奮,但並沒有研究團隊將這一成果進一步推進。
  • 克隆猴剛走又來人羊嵌合體 會出現人臉羊身的怪物嗎
    採用這種方法培育出的生物個體可作為未來移植器官的優良供體,給無數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帶來重生的希望。但據美國《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之前報導,這項研究一度面臨美國最高衛生機構的資助禁令,頂著巨大的壓力,科學家們還是決定繼續嘗試在豬、羊等動物體內培育人體組織。事實上,嵌合體指的是不同物種細胞間的結合,並不僅限於人類與動物。
  • 人豬胚胎後世界首例人羊嵌合體誕生,可否緩解全球性器官捐獻短缺...
    平均每天有32位患者在等待器官捐贈的過程中死去。 此前,儘管科學家已經成功培育了人豬嵌合體,使醫學界對利用它們培育人體器官感到振奮,但並沒有研究團隊將這一成果更進一步。目前科學家還無法直接從豬或羊獲取器官並移植到人體中,但他們相信,人體幹細胞可能是解決該問題的方法之一。
  • 科學與倫理矛盾 美國科學家不斷培育人獸混種動物
    中新網11月25日電 科技日報報導,據悉,美國科學家已不斷培育出人獸混種動物,用以深入研究人類面臨的生物和醫學難題。  在明尼蘇達州,科學家已培育出血管中帶有人血的豬。在內達華州,已培育出大部分是人肝和心臟的綿羊。在加州,已培育出擁有1%人腦細胞的老鼠。  這些可不是韋爾斯1896年撰寫的小說劇情。
  • 《正大綜藝·腦洞大開》紙片「超能力」大揭秘
    神奇"穿牆術"驚人上演  搜狐娛樂訊 青少年科普實驗類節目《正大綜藝·腦洞大開別具一格的科學實驗和精彩紛呈的答題互動讓觀眾在輕鬆的氛圍中盡情感受科學的魅力。「不做不知道,科學真奇妙!」本期節目精彩依舊,「鬥雞」遊戲對決愈演愈烈,偏振眼睛蘊藏複雜科學道理,紙片另類功能大揭秘,實驗趣味多,歡樂嗨不停。
  • 人獸嵌合體正在孕育中: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或許可以定製器官
    儘管美國最高衛生機構出臺了資助禁令,但該國的一些研究中心還是我行我素,試圖在豬和綿羊體內培育人體組織,目標是製造可用於移植的心臟、肝臟或其他器官。在家畜體內培育器官一直受到倫理挑戰,因為這需要把人體細胞注入到動物胚胎中,會模糊物種之間的界線。
  • 葛堅小組育成「猴鼠」 為人工培育再生器官打下基礎
    動物體內有望培育出人體器官!屆時,那些被疾病「損壞」而不可修復的器官,將可用這些「特製」的器官來替換,不治之症或成歷史。 這一構想似乎匪夷所思,但如今,它已初現端倪。這些細胞死亡丟失後,如果不能由新生的同種細胞替代,則可能引起嚴重的後果,甚至導致失明。 「如果用人的細胞與動物胚胎組織成一個新的個體,想辦法將器官中的動物細胞殺滅,讓人的細胞得以保留,我們便可製造出人的器官了。」葛堅教授說,這也是課題組選擇恆河猴來做實驗的原因,因為猴子代表了靈長類動物,在目前用人做實驗面臨倫理問題的情況下,猴子是最接近人類的一種動物。
  • 動物體內培養的人類器官你會用嗎?日本批准人獸雜交胚胎實驗
    人獸雜交胚胎實驗就是將人類細胞引進動物的胚胎,在動物的體內培育人類的器官,用於人類器官的移植。在此之前,國際上大多數國家是明令禁止此實驗的,日本政府也不例外,禁止含有人類細胞的動物胚胎存活超過14天,也禁止將這種類型的胚胎移植到代孕子宮中。如今,中內啟光教授的研究項目得到批准,讓所有人譁然。
  • 《動物狂想曲》:狼兔還能組cp?腦洞大開的設定,主題反映深刻
    那這其中最新奇的要數這一部講述動物主角的故事《BEASTARS/動物狂想曲》這部動漫的確和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主流」動漫,有些許差異, 他不再只是簡簡單單的敘述故事,並且有一群美型的少男少女在上演故事,而是一群真正的人形動物在上演一系列故事,畫風在最初接觸時可能有些清奇,觀影體驗也可能有些不適應,但是隨著劇情的推進,這些都不再是問題。
  • 10噸人體器官,女性頭顱被縫在男性身上!美國器官捐獻交易另一面
    喜歡看恐怖驚悚影片的人應該對那部《科學怪人》不陌生,影片裡,不同的人的器官被這位怪人拼接縫合,組成一個新的怪物生命。雖然這些影片可能會引起廣大看客的不適,但令人怎麼也想像不到的是,這樣的兇殘又違背人倫道德的行為卻真實地發生在那個喜歡講人權的國家:美國。
  • 獵手之王 冷兵器手遊 扛羊 騎羊 搬羊 吃羊回血 新玩法
    下面,就讓我們一同揭秘羊是如何成為勢力戰中重要戰略資源!【觸發「吃羊」效果,巨額血量補給】刀光劍影的戰場裡,獵手們需要面臨嚴峻的挑戰,在受傷逃難的時候,甚至不得不「茹毛飲血」,捕獵動物以維持生命。當獵手們靠近羊時,界面中將出現補給的交互操作按鈕——在點擊補給按鈕後,以羊為圓心的附近範圍內將會出現多個補血符,獵手們在一定範圍內只需要靠近它們就將自動拾取並立刻恢復血量。
  • 科學家培育「人獸嵌合體」:人類和野獸雜交
    而在兩個月後,《華盛頓時報》發文稱「科學家正視圖打破人類與野獸之間的藩籬」,擔心這些被用於科研的動物不久便會出現在現實世界中。科學家希望將人類幹細胞移植到動物胚胎中,長出特定的人類器官。從理論上來說,這一方法能培育出唾手可得的、用於替換病變心臟或肝臟的器官,使患者無需等待器官供體,也降低了器官排異的風險。
  • 什麼動物的器官跟人類最接近?想不到吧,就是我們熟悉的豬!
    很多人有疑問:豬的器官真的可以移植到人身上?12日,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畜牧專家:小型豬的器官與人非常接近是異種器官移植的理想供體    在生物醫學研究中,小型豬的研究和開發利用受到普遍關注。山東省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副所長武英表示,這是因為小型豬是人類異種器官移植最可能的供體。
  • 人獸混種羊誕生 專家預言可能出現「羊身人面」怪物(圖)
    新快報記者 陳鳳瓊  埃及的「獅身人面像」聞名於世,而昨日含有15%人類細胞的「人羊」也出現在各大報紙網站的頭條,市民議論紛紛:「看羊頭,真的有幾分『人樣』。」專家稱,如果發展下去,「羊身人面像」極有可能出現!到時候,怪物就不是電影特技的專利了!
  • 一頭「二師兄」價值上百萬 基因豬讓異種器官移植成為可能|尋訪黑...
    【雲上科博尋找四川黑科技】封面新聞記者走訪四川21個市州,尋找當地網紅氣質黑科技產品,揭秘她們誕生背後的故事,展示科技創新的「蜀」川最牛。封面新聞記者 黃曉慶器官短缺一直是制約器官移植領域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每年有大量晚期器官衰竭的患者因等不到器官移植而死亡。2005年,潘登科博士自主研發,成功培育中國首例體細胞克隆豬,為異種器官移植事業奠定了基礎,15年來,潘登科帶領著他的團隊精心鑽研基因編輯與體細胞克隆技術,培育低免疫排斥醫用豬。
  • 新突破:iPS細胞可同時培育肝臟、膽管和胰臟3種迷你器官
    迄今利用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培育特定的細胞和臟器都是單獨培育的。日本東京醫科齒科大學日前宣布,該校研究人員與美國同行合作,利用人iPS細胞同時培育出了肝臟、膽管和胰臟3種迷你器官。研究成果已發表在英國《自然》雜誌網絡版上。
  • 24年前克隆羊誕生,之後為什麼沒消息了?來看看「多莉」的下場
    由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孫強帶領的團隊花費了5年的時間,培育出大批基因編輯和遺傳背景相同的模型猴,克隆猴「中中」(2017.11.27),「華華」(2017.12.5)於中國誕生,突破了現有技術無法克隆靈長類動物的世界難題。並於次年1月25日登上國際知名權威學術期刊《細胞》封面。
  • 轉基因豬獲FDA最新批准:可防食物過敏為人體器官移植鋪路
    這是美國FDA首次批准用於人類食物消費和潛在治療用途的動物體內的有意基因組改變(IGA)。也是美國FDA 2015年批准轉基因三文魚後,再次批准一種轉基因動物上市。消息傳來,吸引了不少人的眼光和討論:轉基因豬要走上普通人餐桌了嗎?醫療方面又能否大展身手?
  • 按需列印人體器官--中國數字科技館
    器官列印成型後,並不能馬上使用。這時候的器官只是一個各種細胞堆積在一起的一塊活體組織,細胞間的相互連接還沒有建立起來,細胞間的黏合力也很微弱,而且還不具備器官應有的許多生理功能。這個新生的器官需要放入一個培養箱內,加入合適的細胞生長因子。在細胞生長因子的刺激下,實現組織結構和生理功能的完整,直至符合人體移植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