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科研人員幫助珍稀動物普氏野馬擴大種群數量

2021-01-19 新華社客戶端

新疆準噶爾盆地的普氏野馬。

新華社烏魯木齊6月3日電(記者杜剛、顧煜)比大熊貓數量還少的普氏野馬是世界唯一的野生馬種。在普氏野馬最集中的中國西部準噶爾盆地,從事野生動物保護的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眼下正調整野馬核心繁殖群,致力於擴大其種群數量。

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主任馬新平說,近年來,這裡原有的5個繁殖群部分野馬達到或超過16歲,超出繁殖黃金年齡,近親繁殖帶來野馬發育緩慢、畸形、適應性下降、繁殖力減弱等問題。

新疆準噶爾盆地的普氏野馬。

他說,研究中心科研人員綜合野馬個體適應能力、繁殖能力、年齡結構、雌雄比例、譜系關係等因素,對現有種群進行調整,建立野馬核心繁殖群和野化放歸群。其中,核心繁殖群由自然繁殖群和實驗群組成,前者規模30-35匹,繁殖率60%以上,後者包括以人工授精為目標的人工繁殖群和採精群共15-20匹;野化放歸群由15-20匹野馬組成,預計每年向野外補充優質種源10匹左右。

新疆準噶爾盆地的普氏野馬。

這家研究中心還計劃推動野馬人工授精和種馬引進等國際合作,最大限度改善圈養野馬種群近親繁殖狀況。

普氏野馬是地球上唯一存活的野馬,是有6000萬年進化史的活化石,目前世界僅存約2000匹。由於捕獵和環境等問題,這一珍稀物種曾在原生地準噶爾盆地消失。1985年開始,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陸續從國外引進24匹野馬,隨後成功繁育6代、718匹野馬。當地野馬種群目前達441匹,其中圈養93匹、野放240匹、半散放108匹。(受訪者供圖:圖片均由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 張赫凡 攝)

相關焦點

  • 新疆科研人員幫助珍稀動物普氏野馬擴大種群數量
    新疆準噶爾盆地的普氏野馬。新華社烏魯木齊6月3日電(記者杜剛、顧煜)比大熊貓數量還少的普氏野馬是世界唯一的野生馬種。在普氏野馬最集中的中國西部準噶爾盆地,從事野生動物保護的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眼下正調整野馬核心繁殖群,致力於擴大其種群數量。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主任馬新平說,近年來,這裡原有的5個繁殖群部分野馬達到或超過16歲,超出繁殖黃金年齡,近親繁殖帶來野馬發育緩慢、畸形、適應性下降、繁殖力減弱等問題。
  • 甘肅敦煌普氏野馬數量增至60匹 野生種群60年代滅絕
    原標題:甘肅敦煌普氏野馬種群擴大到60匹   記者從甘肅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了解到,放歸在該保護區內的普氏野馬數量已經由6年前的28匹增加到60匹,種群正在不斷壯大。   普氏野馬原產於中國新疆準噶爾盆地北塔山和甘肅、內蒙古交界的馬鬃山一帶,其野生種群於20世紀60年代滅絕。
  • 敦煌普氏野馬種群數量超過70匹
    2012年從武威運輸至敦煌西湖自然保護區放歸普氏野馬的場景。近日,記者從甘肅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了解到,2010年至今,放歸在敦煌西湖保護區的28匹普氏野馬種群不斷壯大,目前已經超過70匹,根據這些年普氏野馬的繁殖量和速度來說,在敦煌西湖自然保護區放歸普氏野馬取得了成功。
  • 敦煌普氏野馬種群數量超過70匹
    敦煌普氏野馬種群數量超過70匹 2020-08-25 19: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敦煌:普氏野馬數量達70匹 種群不斷壯大
    掌上蘭州·蘭州晨報記者近日從甘肅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了解到,2010年至今,放歸在敦煌西湖保護區的28匹普氏野馬種群不斷壯大,目前已經超過70匹,根據這些年普氏野馬的繁殖量和速度來說,在敦煌西湖自然保護區放歸普氏野馬取得了成功。
  • 新疆普氏野馬種群穩定增長 上半年新增41匹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文/圖 記者郭軍鴿 通訊員張赫凡)新疆普氏野馬種群保持穩定增長態勢,今年上半年「添丁」41匹,繁殖數量達歷年同期最高。7月10日,記者從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了解到,今年該中心從「防、治、控、保、穩」五個環節強化科學防控,上半年,該中心圈養的普氏野馬產駒6匹,半散放普氏野馬產駒6匹,卡拉麥裡山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放歸普氏野馬產駒29匹。「野馬繁殖數量達到歷年同期最高,尤其是野外放歸野馬上半年繁殖數量,成為野馬放歸計劃實施以來最多的一次。」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主任馬新平說。
  • 「活化石」普氏野馬,是我國新疆特有品種,為何還要從歐洲引進?
    在人類的發展史中,馬是一種有著十分重要地位的動物,在人類還在農耕時代時,馬匹在人類的農業活動、交通甚至是戰爭之中都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在古代馬匹甚至是作為戰爭資源來儲備的,一定程度上甚至決定著一個國家的實力。在世界上各種各樣的馬之中,有一種卻十分特殊,甚至和普通的馬根本不是同一個物種。
  • 中國野馬種群數量穩步增長,突破600匹大關,居世界第一
    日前,新疆和甘肅兩地普氏野馬總數量達593匹,加上國內一些動物園飼養的幾十匹野馬,中國野馬種群總數已突破600匹大關(其中野外種群達347匹),佔世界野馬總數的近三分之一,繼續保持擁有野馬數量世界第一的地位。
  • 新疆46匹普氏野馬進行「瘦身訓練」
    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供圖   中新網烏魯木齊11月25日電 (張赫凡)在圍欄鐵門打開的瞬間,46匹普氏野馬奔鳴著跑向遠方,身影漸漸消失在了戈壁深處……記者25日從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了解到,該中心46匹普氏野馬開始在200餘萬平方米的區域進行半散放訓練。
  • 新疆普氏野馬3000畝「健身房」裡進行瘦身訓練
    天山網訊(記者趙梅 通訊員張赫凡攝影報導)由於肥胖、繁殖受孕率下降,近日,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將圈養的普氏野馬輪流放入面積為三千畝的「健身房」裡,進行瘦身強體的訓練。據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主任馬新平介紹,首批接受瘦身強體訓練的普氏野馬共有25匹,它們是由一個母馬群和一個公馬群組成的,而它們的「健身房」其實是一個進行半野放訓練的試驗區。在這裡,它們沒有飼養員的照顧和圈舍的庇護,需要自己去試驗區裡尋找食物和水源,「我們僅設置了少數不固定的飲水點和飼餵點,工作人員會通過遠程監控隨時掌握它們的動態。」馬新平說。
  • 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將向內蒙古大青山自然保護區放歸6匹普氏野馬
    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將向內蒙古大青山自然保護區放歸6匹普氏野馬,日前,雙方籤訂了合作協議。據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主任馬新平介紹,目前該中心正在對將調運的6匹普氏野馬(2雄4雌)進行為期2個月的裝箱和運輸方面的訓練,同時在緊鑼密鼓地做著檢疫及辦理相關審批手續等各項準備工作,計劃7月前完成運輸和雙方的交接。
  • 潛心研究,為普氏野馬回歸野化護航
    近日,北京林業大學李凱教授先後帶領8名研究人員,來到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拉開了野馬驅蟲工作的序幕。冒著零下20多度的嚴寒,科研人員把驅蟲藥拌入胡蘿蔔、玉米粉飼料中給野馬投喂,採取糞便樣本,將其中的馬副蛔蟲、線蟲、馬胃蠅等寄生蟲挑撿出來,進行研究分析。
  • 新疆:30匹普氏野馬「深度體檢」
    新華社烏魯木齊11月17日電(記者杜剛)為更好保護世界上唯一的野生馬種——普氏野馬,新疆組織專家近期連續3日為30匹2-3歲普氏野馬進行了全面深入的體檢,體檢項目覆蓋面和採樣基數創歷年之最。這次體檢由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聯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畜牧科學院和自治區動物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共同完成。野馬中心高級獸醫師恩特馬克介紹,體檢內容主要包括馬鼻疽、馬傳染性貧血、馬流感、非洲馬瘟檢疫,並做了血常規、血液生化檢測、寄生蟲卵檢測。體檢項目內容多、覆蓋面廣、採樣基數大,是野馬中心成立34年來對野馬做的最全面一次體檢,特別是血液生化檢測和非洲馬瘟檢疫是首次開展。
  • 新疆為普氏野馬製作營養餐應對寒冬
    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的圈養野馬在吃冬季營養餐。新華社烏魯木齊12月3日電(記者杜剛、郭燕)幾天前一場大雪降臨新疆北部準噶爾盆地,這裡的溫度降低至零下12℃左右,生活於此的97匹世界唯一野生馬種——普氏野馬享受到特殊的冬季營養餐。這97匹野馬為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所圈養。
  • 新疆30匹普氏野馬「深度體檢」
    新華社電 為更好保護世界上唯一的野生馬種——普氏野馬,新疆組織專家近期連續3日為30匹2—3歲普氏野馬進行了全面深入的體檢,體檢項目覆蓋面和採樣基數創歷年之最。普氏野馬是目前地球上唯一存活的野生馬種,全球數量2000餘匹。
  • 普氏野馬:我們是不幸的「幸運兒」
    「明天就是『國際珍稀動物保護日』了,可是北方白犀牛家族卻已經很難維持下去了。」追風喃喃地說。「這個我知道,它們家族裡的最後一個雄性成員已經被執行了安樂死。爸爸,你幹嘛要想這麼傷感的事情?」「因為咱們普氏野馬當年也差點消失。」「我們也差點滅絕嗎?」追風的話讓超速大為吃驚,「爸爸,快給我講講,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它催促道。
  • 這可不是普通的馬,它是馬中「大熊貓」-普氏野馬!
    這種野生動物您見過嗎?它是馬嗎?它與家馬有哪些不同?它為什麼又叫馬中「大熊貓」呢?它產於新疆為什麼又滅絕了?後來又怎麼回歸新疆?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普氏野馬啊!一、珍稀野馬普氏野馬是目前地球上唯一存活的野生馬種。普氏野馬學名「普熱瓦爾斯基馬Equus przewalskii」。
  • 這可不是普通的馬,它是馬中「大熊貓」-普氏野馬
    它產於新疆為什麼又滅絕了?後來又怎麼回歸新疆?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普氏野馬啊!一、珍稀野馬普氏野馬是目前地球上唯一存活的野生馬種。普氏野馬學名「普熱瓦爾斯基馬Equus przewalskii」。原產於我國新疆的野馬怎麼取個洋名字?這是因為1879年由俄國探險家普爾熱瓦爾斯基首次發現的,於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普氏野馬原產於我國新疆的準噶爾盆地和蒙古人民共和國的乾旱荒漠草原地帶,因此又被稱為準噶爾野馬或蒙古野馬。由於捕獵和環境等原因,野生種群於20世紀60年代在我國滅絕。
  • 再度活躍野外的普氏野馬
    普氏野馬是1879年由俄國探險家普爾熱瓦爾斯基在當時中國蒙古西部的科布多首次發現,1881年,這種野馬也以這位探險家的名字正式命名。野馬的祖先曾經遍布整個歐亞大陸,在歐洲許多國家史前的洞穴壁畫中,形似野馬的畫像遠多於其他的動物,直到十四五世紀,歐洲很多地區還能看到成群的野馬出現,但因為盜獵及環境惡化等多種原因,野馬在野外幾近滅絕。
  • 讓野馬野去吧——新疆普氏野馬艱難野放之路
    1966年,人們最後一次在野生環境中看到「普氏野馬」,這個從遠古一直延續下來的種群由於人為因素在野外絕跡了。1985年,中國從國外引進 11匹圈養的野馬,開始了艱難的野放計劃。  最好的一匹母馬死於難產  由於新疆野馬中心的整個馬群都是上世紀從國外引進的18匹野馬的後裔,近親交配的陰影一直籠罩在野馬群頭上。這使野馬群身高變矮、奔跑乏力、耐力變差。而且如果親緣關係太近,還會導致基因鏈崩毀,物種滅絕。  2000年的春天,野馬繁殖中心最好的一匹盛年母馬準噶爾1號死於難產,專家認定這是野馬過於肥胖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