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億年前的化石證據顯示:我們的雙手起源於地球海洋

2021-01-09 星星知火

科學家們在加拿大東部發現了一塊3.8億年前的化石,它為研究魚類和最早出現在陸地上的四足動物之間的過渡,以及脊椎動物手的起源提供了新的線索。

根據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研究人員發現了迄今為止最完整的一種動物標本,這種動物被稱為Elpistostege watsoni,它被認為是魚類和陸地脊椎動物之間的中間點。

澳大利亞弗林德斯大學研究報告的作者John Long告訴《新聞周刊》說:「這是一種生活在3億8千萬年前的古老鰭魚,我們的論文顯示,與其他現存或已滅絕的魚類相比,這種魚更接近於第一代兩棲類——四足類脊椎動物的一部分。」

這些魚被稱為短刺魚,是最早的四足動物的祖先,所以它們與早期的四足動物有許多共同的特徵。我們發現它有一個相當於陸地動物手臂的前鰭(胸鰭),這表明它有成排的手指骨——和你的手指骨是一樣的,」他說。

據研究人員稱,這一發現表明,脊椎動物的手骨模式最早起源於魚,如刺魚,至少3.8億年前,在它們離開水遷移到陸地之前。

朗說:「之前的想法是,手指最初是在四足動物中進化而來的,這是它們適應陸地生活的進化過程的一部分,所以這改寫了手的進化歷史。」

作者說,這是第一次發現四足動物的鰭上布滿了鱗片和鰭射線,就像我們在魚類身上看到的那樣。

加拿大魁北克大學的理察·克勞蒂爾是這項研究的合著者,他在接受《新聞周刊》採訪時表示:「這一發現和研究為我們更好地了解脊椎動物進化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四足動物的起源,以及水生魚類和陸生四足動物之間的過渡提供了更好的依據。」

「在我們發現之前,一些史前葉鰭魚的胸鰭上覆蓋著鱗片,並有鰭鰭。在這些鰭的內部,也存在四足動物骨元素的前體,包括肱骨(手臂)、橈骨和尺骨(前臂),偶爾也有一些小的遠端骨,這些『橈骨』與腕骨相似,」他說。「我們的加拿大-澳大利亞團隊首次描述了鰭內的小的遠端骨頭,這些骨頭是按數字排列的。」

研究小組在論文中描述了這具長1.57米(約5英尺)的標本,它是在魁北克省東部加斯皮半島沿岸的米古沙懸崖上發現的。研究人員使用了最先進的計算機斷層掃描技術,幾乎可以看到完整的化石和胸鰭。

「Elpistostege最初是一種水生動物,外形像鱷魚,生活在一個巨大的河口,沿著一個大陸的南海岸,我們認為是歐美大陸,其中包括今天的北美和部分歐洲,」克勞蒂爾說。

在泥盆紀時期(4.19 - 5.59億年),米古沙位於赤道以南,因此氣候溫暖。在河口和河流附近的大陸上,第一批10米高的樹狀蕨類植物正在生長。陸地上沒有脊椎動物,只有不同種類的無脊椎動物,如蠍子和千足蟲。在淺水河口,刺魚與大約20種不同的魚類生活在一起,」他說。

在此之前,科學家們已經知道,像Elpistiostege這樣的魚,以及一些其他的過渡動物,如Tiktaalik,與其他魚類相比,似乎是非常先進的,而且與四足動物的關係更為密切。

「我們的新發現首次完整地展示了這些魚類的胸鰭結構。Elpistostege揭示了它的胸鰭骨骼在四足動物中比任何其他魚類更接近於手臂和手的骨骼模式。這表明這些魚能夠承受前鰭的重量,而陸地動物的手的起源包括失去鰭鰭,然後進一步發展成手指骨,形成自由移動的手指,」Long說。

他說:「(這一發現)表明,在進化過程中,我們認為只局限於陸地動物的一些重大步驟,實際上最早發生在魚類身上,遠在它們離開水入侵陸地之前。」它改寫了生物教科書中關於四肢進化和手指起源的內容。它讓我們對進化轉變的過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且從魚類到陸地動物的結構變化在魚類身上開始的時間比我們之前認為的要早得多。」

根據克勞蒂爾的說法,Elpistostege是我們能找到的最接近魚類和包括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鳥類和哺乳動物在內的四足動物之間「缺失的一環」。

「我認為埃爾pistostege現在可以被認為是這些象徵類群之一,如始祖鳥和南方古猿,揭示了一個重要的進化環節,」他說。

相關焦點

  • 研究發現地球最早生命證據 可上溯到42.8億年前
    ­  中新網3月2日電 據外媒報導,近日,科學家發現了他們所說的可能是地球上生活過最早有機物的化石。這些在加拿大巖石上發現的微小的條狀,圓塊和管狀物體的年代可以上溯到42.8億年前。­  據報導,這段時間是地球形成以後很久,但是比此前一直認為地球上出現最古老生命的證據還要早數十億年。研究人員已經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他們的調查報告。
  • 2.4億年前化石揭示大型海洋食肉爬行動物最後的晚餐
    2.4億年前化石揭示大型海洋食肉爬行動物最後的晚餐(Credit: Da-YongJiang, et al, iScience)(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考古學家發現了一具2.4億年前巨大爬行動物的骨架,它的胃裡還能看到它最後一餐的內容物,一種幾乎同樣巨大的海洋生物。
  • 2.5億年前南極動物「似冬眠」狀態的化石證據
    科學家報告了一種類似冬眠狀態的證據,這種動物生活在大約2.5億年前的三疊紀早期生活在南極洲。這些化石是脊椎動物存在類似冬眠狀態的最古老的證據,這些表明,在哺乳動物和恐龍進化之前,脊椎動物就已經出現了遲鈍症(冬眠的通稱,也是動物為了度過難關而暫時降低代謝率的類似狀態)。冬眠是當今地球上常見的特徵。
  • 人是怎麼從魚變成人的,科學家:3.8億年前的一次進化很關鍵!
    領鞭毛蟲植物向動物分化發生在大約6.65億年前,早期的多細胞動物出現在海洋和湖泊環境,動物都屬真核生物,並且都是多細胞生物,並且動物都屬於消費者,有一個消化腔將食物轉變為能量!第一個動物化石出現在前寒武紀結束時,大約6.1億年前什麼時候從水生轉向陸生?4.3億年前,節肢動物可能是第一批走上陸地的動物,因為它們的外骨骼可以阻止水分流失,是第一批上陸的動物,比如最早的多足亞門的馬陸和蜈蚣以及蠍子等,但這卻不是我們所關心的,因為它們不會演化成人類!
  • 3億年前我們是條魚
    地球上第一個四足類動物誕生於3.65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原始四足類動物是由肉鰭魚類演化而來的,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陸地脊椎動物都是由肉鰭魚類演化而來的。 我們根據什麼判斷我們人類的祖先在3.65億年前是淺海中的一條魚呢?主要是根據化石和現存的肉鰭魚的結構來推斷的。
  • 化石證據表明北極狐500萬年前起源於青藏高原
    由於青藏高原擁有在北極和南極圈之外地球上最大面積的凍土和冰川,喜馬拉雅山脈和青藏高原不但享有「世界屋脊」的美譽,同時也被稱為「世界第三極」。生活在青藏高原高寒地帶的哺乳動物與南北極動物同樣擁有適應低溫的厚重皮毛,而且其中的食肉類也較其他地區具有更強的獵食性。
  • 探秘前寒武紀地質時代的古老化石
    地球在46億年前從星際塵埃雲中凝結形成, 這標誌著一個巨大的地質年代的開始,稱為前寒武紀時期。此時的地球,空氣中的氧氣含量很低,呼吸成為不可能的事情,既沒有動物也沒有植物。從太空中看,今天我們熟悉的大陸在那時都不存在,陸地的形狀和排列是完全不同的。前寒武紀持續了40億年的時間,是隨後的顯生宙的8倍。
  • 研究顯示2億年前最早的哺乳動物與冷血的爬行動物類似 活動較少但壽命長得多
    最早哺乳動物哺乳動物的起源和輻射是生命歷史上的重要事件,化石顯示,哺乳動物起源於2.2億年前,即三疊紀晚期。最早的哺乳動物被廣泛認為是廣義的食蟲動物,代表了哺乳動物最初5000萬年的進化過程。儘管人們在解剖學、生態學和早期哺乳動物進化方面的知識有了相當大的進步,但對其生理學卻知之甚少。
  • 古生物學家:3.8億年前「長指頭」的魚
    很明顯,它不可能是石頭縫兒裡蹦出來的,事實上,這個問題得有時間尺度才能回答,往近了說,包括古猿在內的靈長類動物,它們的祖先是一種6000萬年前在樹上活動的動物;往遠了說,這個祖先是距今3.6億年前,從水中爬到陸地上生活的一種「四足動物」;當然,再往遠了說,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能追溯到21億年前的原核細胞。
  • 2.5億年前 是誰「謀殺」了海洋中的八成生物
    科技日報記者近日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科研團隊與美國學者合作,對地球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海洋生物滅絕展開了研究。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一次史無前例的生物大滅絕,讓超過80%的海洋生物和大部分陸地生物滅亡。這是有史以來海洋生命遭受的最慘烈打擊。
  • 再現寒武紀大爆發奇蹟,澄江化石地博物館,看5.3億年前海洋生物
    撫仙湖不遠處還有一座擁有5.3億年歷史的天帽山,就是在這麼一個地方,誕生了一個規模超過6個香港迪士尼,8個海洋公園的旅遊度假綜合體,是集澄江化石博物館、動物大世界、海洋大世界、溼地公園、度假小鎮、高端酒店群、半山度假區於一體的雲南省十大文化旅遊項目之一——雲南寒武紀小鎮歡樂大世界。
  • 長著蛇頭的史前海洋怪物,在3.5億年前的海洋中愜意生活
    但非常遺憾的是我們現在所找到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這些所找到的痕跡可以說固定了我們的想像力,而那些沒有找到的海洋生物,我們無法去描述它究竟長成什麼樣子,甚至可以想像在遠古海洋之中,或許生活著很多的原始野獸,而這樣的野獸真的是難得一見,比如說科學家所發現的這種長著蛇頭的史前海洋怪物。
  • 5.5億年前生物再現,科學家: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真相或公諸於世?
    科學家認為,地球誕生於45.7億年前。英國生物學家於2017年3月1日稱在加拿大發現了最古老的化石,顯示約43億年前就已經有生命的存在,這證明地球上生命的出現比人類先前的認知的認知更早。自古以來,科學家都在探討生命到底是如何形成的?遠古生物到底長什麼樣?生命到底是何時形成的?
  • 化石卵的發現和南極洲的發現,顯示恐龍和海洋爬行動物產卵軟殼
    一項新的研究顯示,新發現的化石卵顯示,早期恐龍和海洋爬行動物產卵軟殼,就像海龜、蛇和蜥蜴的卵,而不是今天鳥類卵的硬殼。根據周三發表在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隨著時間的推移,恐龍很可能會生硬殼蛋。自然。但是,某些類型恐龍化石記錄中缺少卵子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它們是軟殼的。
  • 5.4億年前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至今仍是未解之謎
    地球也是在經過30億年的發展,直到5.4億年前寒武紀時期,地球生命從單細胞原核生命進化到多細胞真核生命,出現了藻類等生命,大氣漸漸有了大量的氧氣。5.4億年前,那時候已經是寒武紀時期了,不過這個時期出現了一項至今未能解決的生物界「懸案」,短短數百萬年至兩千萬年的時間內,在海洋中出現了大量的生命,絕大多數的無脊椎動物突然出現在了海洋中,被稱為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其中的代表生物就是稱霸地球3億年的三葉蟲。
  • 3億年前的古怪生物,外形完整、軟組織清晰,發現60年身份還是謎
    但儘管如此,古生物學家依舊不知道它是啥,只知道它們突然出現在3.07億年前的石炭紀海洋,前不見沾親、後不帶故,於是1966年菲爾德博物館古生物學家尤金·理查森(Eugene Richardson)將其命名為:塔利怪物(Tully Monster),學名為「Tullimonstrum gregarium(挪威語是荒誕怪物的意思)」。
  • 3億年前的「三葉蟲」化石上有人類的足跡,是真的嗎?
    「三葉蟲」是已經滅絕的生物物種,出現於「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時期,在地球上繁衍了,近3.2億年的時間,可以說,是當時數量最多的生物,也是,當時生命力極強的物種,它屬於,節肢動物,全身明顯分為頭、胸、尾三個部分,背部有著堅硬的外殼,被兩條縱向深溝,割裂成大致相等的三片,所以稱之為「三葉蟲」,不過在
  • 美最新研究顯示:人類由3億年前史前鯊魚進化而來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6月13日報導,美國科學家一項最新研究指出,人類是從一種近3億年前生活在海洋裡的史前鯊魚演變進化而來的。這種名為「棘刺鮋」(Acanthodes bronni)的史前魚類是包括人類在內的、地球上所有有頜脊椎動物共同的祖先。
  • 人類起源最大騙局:3億年前我們真的是一條魚?
    在1871年,英國的生物學家查爾斯·達爾文在《人類起源與性的選擇》這本書中提出了人類是由猿類進化而來的這一觀點,但在更早之前,也就是1859年的時候,達爾文就已經在《物種起源》一書中提到了同樣的觀點。那麼,達爾文為何要重複人類起源於猿類的觀點呢?難道是因為他提出的觀點證據不足,受到的質疑太多了嗎?答案還真的是這樣。
  • 專家:2.45億年前的「海洋霸主」恐頭龍應是胎生
    新華社昆明2月16日電(記者 嶽冉冉)國際期刊《自然·通訊》16日發表的一篇論文展示了2.45億年前「海洋霸主」恐頭龍為胎生的化石證據。  據論文第一作者、合肥工業大學劉俊博士介紹,2008年成都地質礦產研究所張啟躍研究員團隊在雲南羅平國家地質公園發現了這一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