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洛陽市首屆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精品課程設計大賽近日落幕,首批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精品課程出爐。
為進一步叫響「研學洛陽、讀懂中國」品牌,創建全國研學旅行示範城市,2020年11月,由洛陽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聯合洛陽市教育局、洛陽市文物局共同主辦,洛陽市研學旅行發展聯盟承辦的洛陽市首屆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精品課程大賽拉開帷幕。大賽經過課程徵集、初賽、決賽等環節,充分挖掘全市豐富的研學旅遊資源,遴選出一批具有洛陽特色、主題突出、特色鮮明、體驗感強、科學實用、育人效果明顯的研學旅行精品課程。
首批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精品課程有哪些亮點?讓我們先睹為快。
登應天門探秘大唐歷史
應天門是隋唐時期中國千年城門文化的璀璨明珠,「五鳳樓」「一門三道」與考古出土中國境內獨有的「天子雙向三出闕」等元素,以建築的語言表達著中國獨有的巧思與浪漫,是大唐時代鼎盛時期國家的象徵。
課程《推開應天門回望大唐之國》以大遺址、博物館藝術展陳與多媒體互動投影等設施為場景,以沉浸式互動為授課形式,進行教學探秘,讓學生通過遊戲破解應天門的秘密,穿越時空感受千年城門變遷,感受中國歷史、世界文明。
在手工體驗中感受運河文化
洛陽博物館研發的《碧波千裡——隋唐大運河船模DIY系列課程》依託洛陽厚重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館藏精品文物,採用展廳實地參觀、歷史教室授課、手工製作船模、繪畫填色體驗活動等方式,多層次多維度地為不同年齡段學生設計了體驗課程,並研發了課程相關配套研學手冊、運船模具、運船繪本等。
在課程學習過程中,同學們不僅可以進入展廳實地參觀,與文物近距離接觸,感受運河的繁榮與輝煌,在手工體驗過程中還可以親身感受到這條世界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的人工運河的魅力。本課程可以使學生們了解隋唐大運河的知識,有利於青少年學好歷史,增強民族自豪感,樹立文化自信,傳承好黃河文化、中國文化。
參加「森林大會」,與華南虎「親密接觸」
近年,王城公園動物園攻克了華南虎人工繁育的技術難題,華南虎總數全國第一,人工繁育技術全國領先。
課程《走近華南虎,探索瀕臨滅絕的動物》以王城公園動物園華南虎資源為載體,將愛護動物貫穿整個課堂之中,學生們扮演森林中的動物參加「森林大會」,通過視頻、圖片、標本,了解華南虎的特點和生長習性,近距離觀察飼養員給華南虎幼崽餵奶、剪指甲等過程,既增長了學生對華南虎的科普知識,又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瀕危動物的意識。
竹林深處品竹韻
課程《探尋千年竹鄉,品味清雅竹韻》帶領學生走進千年竹鄉神靈寨,讓學生們通過觀察竹子、親手種植竹子、編制竹製品等,了解竹子的特點並掌握簡單的竹編技能,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與動手能力,樹立學生不畏困難、迎難而上、積極樂觀的人生價值觀,以及健康生活、環保生活的意識。
田間地頭來研學
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農耕文化是黃河文化的重要內容。課程《黃河農耕文化-體驗農耕,珍惜糧食》通過開展農耕研學,帶領學生認識農具、辨識種子、體驗農耕,不僅讓學生們守護傳承中華農耕文明,留住中華農業文明的根與魂,也讓學生在研學農耕的過程中,開闊眼界,增長見識,從小養成熱愛勞動、勤於實踐、珍惜糧食、懂得感恩的優秀品德。
在紅色基地觸摸歷史
八路軍駐洛辦事處紀念館(簡稱洛八辦)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全市紅色文化資源中頗具代表性。課程《紅色樞紐》揭示抗戰時期洛八辦的主要工作內容,帶領學生對紅色舊址、紅色交通站、紅色電臺進行探秘,激發學生興趣,回望崢嶸歲月,感悟時代發展,以抗戰精神激勵學生們走好民族復興之路。
獲獎課程名單
一等獎課程
《推開應天門,回望大唐之國》
課程研發單位:洛陽隋唐城運營管理有限公司
二等獎課程
1.《碧波千裡-隋唐大運河船模DIY系列課程》
課程研發單位:洛陽博物館
2.《走近華南虎,探索瀕臨滅絕的動物》
課程研發單位:洛陽市王城公園
3.《探尋千年竹鄉,品味清雅竹韻》
課程研發單位:洛陽神靈寨風景區管理有限公司
三等獎課程
1.《屋頂上守護我們的平安神獸》
課程研發單位:伊川縣二程文化園管理處
2.《黃河農耕文化-體驗農耕,珍惜糧食》
課程研發單位:洛陽冠世旅行社有限公司
3.《走進雞冠洞,探索石頭的奧秘》
課程研發單位:河南省雞冠洞旅遊發展有限公司
4.《紅色樞紐》
課程研發單位:八路軍駐洛辦事處紀念館
5.《「奔跑」的大山》
課程研發單位:河南省老君山實業有限公司
責任編輯:趙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