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博物館也能看動物 史上最有文化的貓帶你逛博物館

2021-01-07 人民日報

馬未都的觀復博物館,網紅「觀復貓」們悠然自得地在博物館四處巡視、嬉戲、賣萌……他們被稱為史上最有文化的貓,來來往往的遊人好像只記得這些古靈精怪的「喵星人」,反而忘了博物館真正的館長,文化界、收藏界大名鼎鼎的——馬未都,馬館長。

馬霸霸和他的貓館長們

馬未都曾經說:對於觀復博物館而言,觀復貓的出現是個宿命。這些貓跟博物館究竟有著怎樣的淵源?除了貓,這家奇妙的博物館中,還藏有神奇的「動物園」。萌萌噠「動物」又跟博物館有什麼故事呢?

百代旅行特色研學團在觀復博物館開啟研學課堂

百代旅行帶著這些疑問和一群愛貓的大朋友、小朋友一起走進觀復博物館。這趟最有趣的研學之旅,所有人被觀復貓吸引而來,也對博物館的文物深深著迷。這些貓館長,不知不覺地為我們傳遞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知識。

馬霸霸和小學員一起合影

貓館長為我們講歷史

在觀復博物館,每個學員都有一隻自己中意的貓。每個人也都想要了解這些貓和博物館的故事。說起這些鎮館之貓,它們都是馬霸霸從不同地方收留的流浪貓,每一隻都有一個好聽的名字:黃槍槍、花肥肥、黑包包……

正美滋滋看些貓館長花樣玩耍的時候,突然觀復的小院子熱鬧起來了。每天下午三點半就到了所有人期待的一刻,看觀復貓「用餐」。每當此刻,來此用餐的貓都像聽到了集結號,不約而同從各個地方躥出來,奔向自己的貓盆。

貓館長的用餐時間

為什麼說「用餐」呢?是因為貓館長們的「就餐區」很是講究,瓷質貓食盆一字排開,據說貓盆都是來自五大名窯,就連碗架都是博物館修文物的師傅親手打造的。總有幾隻調皮搗蛋的,吃完自己的就去別的貓盆裡搶食,難免被別的貓撓上幾爪子。

這裡的每一隻貓都有自己的名字

貓館長都享受最尊貴的待遇,骨灰級貓奴馬霸霸為了它們也是操碎了心。給它們安排了擺放著明式家具經典造型設計的「辦公室」。還給它們配備了清代黃花梨嵌綠石書桌、清代櫸木帶腳踏扶手椅、清代紅木羅鍋棖長方凳、明代鐵力木圓裹圓雙人凳。看貓館長穿梭在這些家具之間,其實也是帶你欣賞古董家具的過程。

民國 孔雀藍釉貓

一邊看觀復貓玩耍、吃食,一邊聽博物館的老師為大家講解貓的歷史。小學員們在這裡知道最早養貓的國家是埃及;在中國漢代以前沒有貓的文物,直到宋代,養貓的才漸漸多起來,把貓寫進詩詞的也比比皆是,元明清以後養貓為寵物便朝野風行,有關貓的文物這才多了起來。

清代 玉雕 抱貓仕女像

這裡不但能看貓,還能見到有關貓的小器物——比如清代的玉雕抱貓仕女像,一位漢族侍女,抱著一隻貓。這樣的題材很少見,這說明在古代,貓已經成為寵物,跟人建立了聯繫。還有民國的孔雀藍釉貓,晶瑩剔透的藍色小貓,乖巧地看著你,恨不得把它帶回家。

在這裡貓與貓、貓與人、貓與文物,都是博物館最值得回味的故事,也是馬未都心中對未來的期許,他想讓貓成為橋梁,讓人們更多地去認識中國文化。

博物館裡看「動物」

小學員喜歡觀復博物館,他們的原因很簡單——能看動物的博物館。這也是我們此次研學最重要的目的之一,百代旅行的學員們要在這裡看一場以歷代動物形象器物為主題的特別展覽「奇趣動物園」。

小學員認真聽老師講清代貓形壓石背後的故事

博物館正在舉辦「奇趣動物園」的展覽,我們在老師的講解下逐個認識館中的一百多件展覽的器物。從「魚」、「昆蟲」、「禽鳥」、「野獸」到「家畜」、「龍」、「神鳥瑞獸」。囊括了從商代至民國跨度長達三千餘年的各類金屬器、玉石器以及陶瓷器。

宋代 銅鶴形香薰

西周 青銅龍首鉤

其中,跟龍相關的一件來自西周的青銅龍首鉤讓大家十分好奇。這個鉤是幹什麼的?如果從現代人的角度看,會認為它是一種懸掛物品的器物,但老師告訴我們像這樣的小物件在車馬上出現得比較多,它很有可能就是一個車飾。

觀復博物館的文物都很萌

在觀復博物館這樣的器物還有很多,有表情倔強剛毅的銅鎏金牛擺件、有充滿遊牧民族特點的金代白玉芝角鹿掛件,還有西漢時期配弩戰車上的專屬物件承弓器……

唐代 彩繪十二生肖陶俑

百代旅行在觀復博物館的研學活動,將自然與人文呼應,通過不同的角度,探知人與動物之間,億萬年來共長共生的奇緣,讓學員在此獲得文化上的樂趣。

百代旅行研學團的學員在博物館的課堂上聽得格外認真

百代旅行在今後還會多次推出這樣的博物館研學課程,想探知歷史、文化、藝術與自然領域嗎?請關注我們更多的精彩課程哦!

諮詢電話:010-6536 7401(工作時間:9:00—18:00)

部分圖片由研學班學員及觀復博物館提供,其他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旅遊頻道)

相關焦點

  • 帶你看看「史上最有文化的貓手辦」,博物館貓館長觀復貓手辦!
    大家好,提起「史上最有文化的貓」,那一定說的是住在觀復博物館裡的那群貓館長——觀復貓!跟著觀復博物館的創辦人「馬霸霸」,這群古靈精怪的小可愛,白日裡增長見識、看護文物、接人待客;夜幕降臨,便誦口訣,穿梭虛實,遊走幻境,同古物文玩交流嬉戲。
  • 『足不出戶』帶你「雲逛」博物館!換種角度解鎖景點…
    2020年才過一個多月,我們卻像過了好幾年宅家的我們第一次真情實感的發出「我想去上班「的吶喊因為宅家實在是太太太太太無聊了那不如我們做帶你文化人做的事兒--逛博物館小編整合了果殼、人間旅行指南
  • 四大博物館帶你了解歐洲繪畫藝術史
    巴黎大區有約200家博物館,逛博物館也是巴黎行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三大博物館之一的羅浮宮,以印象派著作出名的奧賽博物館和橘園美術館,畢卡索博物館,神秘的巴黎地下墓穴,巴黎下水道博物館等等。逛博物館的樂趣在於那種穿越時空的奇妙感,或在濃鬱的藝術氛圍下,可以讓我們想起或暫時忘記現實生活中的瞬間,在藝術的語境裡,生活與感知得到升華。
  • 故宮的貓敦煌的狗,當博物館有了動物代言人
    有的遊客去故宮,專門就是為了擼貓或者拍「貓片」;故宮博物院官方微博發一張「貓片」,漲粉效果喜人。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單霽翔曾在一次演講中提到,每天都有人寄貓糧,有的包裹指定延禧宮的貓收,有的指定慈寧宮的貓收。印象中一臉板正的博物館,就這樣因為動物靈動了起來。與其費盡心思設計虛構的吉祥物,這些長在這裡的動物,反而更能得到大家的認可。
  • 麥曬「家底」,16家全球博物館在線帶你逛展
    麥曬「家底」,16家全球博物館在線帶你逛展 2020-09-30 15: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感受城市的靈魂,北京博物館推薦
    最近北京少見的極寒天氣,讓所有的室外娛樂活動都難以進行,如果你又實在不想周末宅在家裡,不妨利用身在北京的便利,逛一逛北京的博物館。博物館作為一座城市的靈魂,正是我們了解一座城市的窗口。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推薦幾個北京標誌性的博物館。
  • 走進亞洲最大動物博物館
    動物園是我們成長過程中最熟悉的科普樂園,深受大小朋友的喜愛。而說到動物博物館,則顯得有些陌生。從著名的北京動物園向北約13公裡,在北京奧林匹克公園旁,坐落著一座低調但充滿「內涵」的博物館——國家動物博物館。
  • 全球16個線上博物館推薦,帶娃足不出戶看展覽!
    之前團長推薦成都本地的線上博物館(附上連結),許多父母表示不夠看,於是團長精心挑選了16個線上博物館資源。這樣娃娃足不出戶,也能看遍全球的精彩展覽。PS:點擊所有圖片可直達各個線上博物館資源,喜歡的朋友們記得收藏哈!
  • 北京這家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家私立博物館,比館藏珍品更有趣的是貓
    北京這家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家私立博物館,比館藏珍品更有趣的是貓說起了解一個城市最快的方式是什麼,是查遍各種介紹,用腳丈量城市的美景亦或是跟當地人熱情的攀談?這些都不如一種最直觀最有趣的方式,那就是逛逛博物館啦,這才是深入了解一個地方最快的方式。
  • 帶孩子逛博物館,如何避免走馬觀花?3-12歲讀這3套書更有幫助
    這些書通過故事、通過圖鑑,把我們國家各博物館館藏的瑰寶展現給孩子們,為他們的歷史啟蒙、文化底蘊豐富和審美觀都做以很好的培養。一、《國寶帶我看歷史》全2冊適讀年齡3-10歲這兩本書是2020年中信出版社新出版的兩本原創繪本。創作團隊是我非常喜歡和敬佩的作者團——狐狸家。
  • 如何讓孩子逛博物館更有收穫?來聽「變色龍」怎麼說→
    博物館是許多注重教育的家長們愛帶著孩子逛的地方,但孩子總有問不完的「為什麼」,家長們的知識儲備又不夠全面,常面臨著回答不上來的尷尬。如何讓博物館之行不再只是走馬觀花呢?「變色龍博物館研學」入駐曹家渡啦!
  • 開在博物館裡的餐廳,都很好吃嗎?
    神廟不僅用於收藏珍寶,還像亞里斯多德希望的一樣,成為了當時各種學術知識的孕育之地,包括阿基米德在內的古希臘學者匯聚於此,文化與思想源源不斷從這裡誕生……儘管這座被世間公認的人類史上第一座博物館早已毀於戰火,但至少它留下了名字——現代學術界普遍同意,英文「Museum」一詞,正是來源於希臘繆斯神廟的名字「Muses」。
  • 動物多樣性的寶庫——走進亞洲最大動物博物館
    新華社北京1月10日電題:動物多樣性的寶庫——走進亞洲最大動物博物館新華社記者溫競華、董瑞豐動物園是我們成長過程中最熟悉的科普樂園,深受大小朋友的喜愛。而說到動物博物館,則顯得有些陌生。從著名的北京動物園向北約13公裡,在北京奧林匹克公園旁,坐落著一座低調但充滿「內涵」的博物館——國家動物博物館。國家動物博物館隸屬於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是集科研、標本收藏與科普為一體的國家級學術機構,有著與其名稱相匹配的「殿堂級」地位——亞洲最大的動物專業博物館。從毫米大小的蝨子到12米長的布氏鯨,博物館館藏動物標本超過890萬號,其中對外展出的就有6500餘件。
  • 世界博物館日,推薦給你20件大英博物館藏品
    >國際博物館日(5月18日)今天是第42個國際博物館日,本刊推薦給你20件大英博物館藏品。在埃及歷史中,「貓」的形象經歷了一系列改變。在古埃及,生活在沼澤地帶的貓被人類捕殺,以獲得皮毛。在古王國時期,貓開始被馴養,到了中王國時期,貓的形象開始出現在墓穴的繪畫裡,一些女性的名字裡也開始有「貓」字。而在家中,貓則成為主人的陪伴者,從早期被捕獵的對象成為人類捕獲獵物的幫手。貓與人類的關係,漸漸給貓的形象帶來了宗教意義。
  • 【新華網】動物多樣性的寶庫——走進亞洲最大動物博物館
    動物園是我們成長過程中最熟悉的科普樂園,深受大小朋友的喜愛。而說到動物博物館,則顯得有些陌生。從著名的北京動物園向北約13公裡,在北京奧林匹克公園旁,坐落著一座低調但充滿「內涵」的博物館——國家動物博物館。
  • 約上馬未都,去觀復博物館深度「吸貓」
    沒錯,在他的觀復博物館中除了古董收藏品,還先後收養了十幾隻萌貓,其中,花肥肥、黑包包、黃槍槍、藍毛毛、麻條條、雲朵朵還是博物館最為特別的貓館長,也是最有文化的喵。生活在滿滿的文化、歷史氣氛中。他們就是獨一無二的觀復貓。在9月9日百代旅行的研學課程中將帶著孩子們從認識這幾位貓館長開始,並帶著問題走進觀復博物館:貓和博物館究竟會有怎樣奇妙的交集?為什麼這些萌萌的喵主子能成為文化傳播大使?在觀復博物館,除了貓館長還能見到哪些有趣的物件兒?如何解答這些問題呢?
  • 觀復博物館貓館長轉正暨觀復貓辦公室正式啟用
    2015年12月28日,觀復博物館的貓貓們迎來了它們貓生中最重要的日子——由實習館長轉正,成為真正的貓館長;同時,籌備已久的貓館長辦公室也正式啟用。這可是史上第一次由貓擔任博物館的館長,到場來賓也十分興奮,爭相見證這個激動人心的歷史時刻!
  • 觀復貓(博物館的貓館長) ︱文化
    有文化的貓長什麼樣?
  • 科技與文化融合 上海自然博物館變流量為「留量」
    新館開館5年來,累計開展教育活動9萬場,受眾152萬人次,平均每年的客流量達200多萬,是中國最受歡迎的自然博物館之一。   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時代,數字城市正在迅速構成,上海科技館館長王小明表示,場館未來發展要與大數據、共享和高質量這三個關鍵緊密結合,在跨界融合中,用數位技術重構場館的知識體系,即:教育在重構、藏品在重生、研究在重塑、歷史在重現。
  • 青島金沙灘啤酒城:互動遊戲VR動畫 啤酒文化博物館的正確「打開...
    世界上最烈的啤酒酒精度數有多高?想要了解一杯啤酒的「前世今生」,發現喧鬧啤酒城裡的「冷知識」,啤酒文化博物館一定是不能錯過的絕佳去處。8月5日,記者採訪發現,與印象中單向輸出式博物館體驗不同,這裡增添了不少互動體驗、休閒娛樂的沉浸式遊覽功能,無論成人還是孩子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博物館「打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