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雁默】
1月14日,包括九龍城區議員兼律師黃國桐在內的11人被香港警方國安處拘捕,他們涉嫌協助早前意圖偷渡越境的12名港人。
在「修例風波」期間,黃國桐曾以義務律師的身份多次支持被拘捕人士。他還出資在臺北開設餐廳「保護傘」,標榜「協助在臺尋求庇護的香港人維持生計」。
所以「修例風波」背後,誰是「靠山」,一目了然。
別再幻想蔡英文會緩和兩岸局勢
蔡英文第二任期,碰上新冠和美國大選,有苦說不出。
因為在經濟、軍事上的相對弱勢,蔡英文在「反中」問題上沒有選擇,只能訴諸思想價值的對決。而蔡的第一任已經在做「價值脫中」,但做得還不徹底;第二任期在美國的協助下,蔡則以思想戰爭的形式,作為自己的歷史定位。
亦即,接下來在兩岸三地,是臺港與美國連線對中國大陸全面展開思想戰爭的階段,關鍵字就是「思想武裝」。
蔡英文想在兩岸發起「思想戰爭」(圖/歐新社)
思想武裝的好處是,所有唯物的,都得臣服唯心的,即便經濟持續空洞化、在國際社會邊緣化,空氣汙染加劇,電費倍增,腦袋「被武裝」的人民能在一定程度上,免疫於物質條件上的日漸貧乏。此前的例子是「肚子扁扁也要挺阿扁」,當時僅是島內鬥爭的層次,主要的思想敵人是國民黨;現下是升級版,因美國需求而擴大到國際層次,國民黨出局,民進黨鎖定的對手是共產黨,並意欲將「中國」與「共產黨」切割處理。
鎖定了主要思想敵人後,民主價值的是非真假就不重要了,民主會被策略性重新鍛造成實質反民主的思想武器,先是防衛性民主,然後就是侵略性民主。817萬臺灣選民犧牲了許多物理上,甚至目測得到的自我毀滅因子,也要以自己的一票對大陸傳達拒絕的訊息,蔡英文展開進一步思想武裝的條件已經成熟。
言論自由、能源危機、空氣汙染、貧富差距擴大、經濟長期趨壞,甚至世代撕裂,兩代反目,都變成次要問題。事實上,許多年輕選民是連個人對蔡英文的不滿都覆蓋掉而投蔡,這個時候不搞思想戰爭,什麼時候搞呢?
孤懸的島嶼,本來並沒有這麼大的能量反大陸,喊破喉嚨「反中」也不會被國際社會關注,但備受國際注視的香港一出事,臺灣就能「受惠」於邊際效應,沐浴在民主光環裡突然成了一個咖。
蔡英文不只是被動消費香港事件而已,而是積極並有步驟地將整個港人的莫名恐懼引進臺灣。例如臺灣「中央研究院」每年固定對外開放的講座活動,在2019年時特別找來香港學者鼓吹「反中」思想。
「中研院」的活動向來針對幼齡與青年學子,而去年關於「反送中資訊戰」的講座,只要12歲以上即可參加聽講,將一個「成人級」的題目搞成「普遍級」,甚至不是需要家長陪同的「輔導級」,全島思想武裝的用心極為明顯。
在活動過後,「中研院」正式在臉書(Facebook)發表聲明,力挺臺灣各大學主動接納港生,鞏固「自由民主」普世價值,並針對港生放寬「國際研究生學程實習機制」的方式,接納港生在院實習,臺大、臺灣「清華大學」等學校則接連響應。
臺灣「中研院」在Facebook上發表聲明,力挺臺灣各大學主動接納港生
「中研院」在政治立場上該不該謹守學術中立呢?答案重要嗎?不重要,這可是思想戰爭,作為思想巨塔的學術殿堂,根本就是主力部隊之一。包含「中研」院士在內1828名學者,在選前連署力挺蔡英文,力挺完全違反民主程序的「反滲透法」,其思想武器正是所謂「民主價值」。
臺港「反中」勢力的合流,在檯面上已是直言不諱,臺面下的酒酣耳熱自是不在話下。
別再幻想蔡英文會在第二任緩和兩岸局勢。少了連任壓力,她沒有理由不回應被她撩好撩滿的817萬選民,更不可能不回應「互撩共好」的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