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人民空軍發展史,在開國大典上真正能飛的只有17架,而且其中9架還飛了兩遍,時至今日人民空軍擁有著幾千架的各型號戰機,國慶閱兵上再也不用飛兩遍了。加上人民空軍還邁入了「20」時代,那呼嘯長空的殲-20、運-20成為人民空軍由大到強的歷史見證者,屆時我們看到人民空軍振長策而御宇內,但是在「20」時代的組合裡,還缺一個重要的「20」成員,那就是轟-20。
還記得去年中航工業集團發布的一段短視頻裡,最後出現了用布遮住一個類似B-2樣式的戰機,機頭被頂上的大燈照射,還露出兩個「眼睛」屏幕上出現了「THE NEXT······」,於是引來了軍迷們一陣欣喜,認為這就是轟-20戰機,從側面說明了現在中航工業正在對該項目進行研發。可是時間來到了今年我們還是遲遲看到不到轟-20的真身,這段時間我們倒是看到了網上對於轟-20的各種想像圖,以及轟-20和殲-20的編隊圖等,當然這也說明了廣大軍迷對轟-20的熱切期盼。但是轟-20的研發有它的規律性,我們都知道規律是客觀的,人不能違背規律,也不能無視規律,在尊重客觀規律的情況下發揮人的主觀能能動性,轟-20才能儘快和我們見面,同時也相信中航工業很快能帶給我們好消息,這裡也簡單聊聊為什麼我們一定要擁有轟-20。
首先,由人民空軍的實際情況所決定,當前我們所擁有的轟炸機是轟-6K,我們都知道這款戰機是從原來的轟-6基礎上改進而來,但是依然滿足不了我們的實際需求。我們對轟-6這個老平臺進行了極致的開發,基本上已經達到了它的最大極限,即使後來還出現了有受油管的改進型,這也只能是最後的改進版本。受到平臺的限制,轟-6K存在著航程和載彈有限的情況,所以我們很少看到有轟-6K奔襲幾千公裡到一個地方去畫圈。
其次,我國是一個核大國,我們有陸基、海基,目前空基還缺一個大型平臺,現在的轟-6K還承擔不了這個重任,所以我們必須要製造一個適合我們自己的空中平臺承擔起這一重任,而當下我們廣大軍迷所期待的轟-20很大程度上也基於這一點。
普京有一句話說的非常有理「外交抗議一千遍,不如轟炸機飛一遍」,這一點也同樣適合我們,有強大的武力做後盾,說話才有份量,人家才願意聽。所以20時代我們對轟-20不斷呼喚,縱然千呼萬喚還沒有始出來,依然相信它很快會和我們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