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被遺忘的年味,是孩子一生的美好記憶

2020-11-29 陽曲縣融媒體中心

70-80年代我們靠糧票、肉票、去換年貨那時的我們企盼著、望眼欲穿地盼望過年,90年代過年,意味著置新衣、有糖吃,那時的我們能吃飽穿暖就是最大的願望要是父母趕集買年貨我們可以高興一整年。

而今,過年已被「相互攀比、相親催婚、電子產品……」所充斥少了兒時那種期盼中的歡喜與激動年味,便成了雕刻在時光裡的印記。

有人說「年味越來越淡了」是什麼變了呢歲月、年、還是我們年味,都去哪了?小編搜羅了從農曆小年到大年初七的所有傳統習俗,幫您重拾那些被遺忘的年味~

過年,是嘮叨,過年,是忙碌,過年,真正的含義是陪伴,陪伴著兒時一起的夥伴,陪伴著漸漸老去的父母,陪伴著妻子和兒女

陪著身邊的人,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相關焦點

  • 孩子記憶力差怎麼辦?巧用「遺忘曲線」規律,讓孩子記憶更牢固
    父母要學會巧用「遺忘曲線」規律,讓孩子記憶更牢固其實孩子出現背熟東西後,第二天就忘記大半的情況,是正常的。因為這是人類大腦的遺忘規律,在沒有特地幹涉記憶的情況下,人類會遺忘,並且有規律可循。而這個規律,就是著名的「遺忘曲線」規律。
  • 配樂散文:風乾在記憶深處的年味
    風乾在記憶深處的年味作者:翹楚 朗誦:波寶兒《風乾在記憶深處的年味》誦讀:波寶兒04:45來自四季美文翻閱記憶深處的歲月,痕跡的邊邊角角,總是散發著童年時代的年味,零零星星的模糊記憶灑落在腦海中,浮現出的畫面怎麼也揮之不去。
  • 社火,記憶裡的年味
    人們隨著鑼鼓聲循聲而去,大人孩子圍著鑼鼓聲感受著越來越近的年味,也加入其中進行正月期間社火的排練。所以每年過年前的社火排練也是拉開年味的標誌活動之一。在一周左右的準備排練後,一般耍社火是從大年初六左右開始,到十六左右結束。
  • 「嬰兒記憶遺忘」?海馬體新細胞或可清除先前記憶
    圖片來源:Jason Snyder 對於任何想留住記憶的人來說,一組新的腦細胞可能是他們最不需要的東西。近日,《科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指出,海馬體(大腦中與記憶形成有關的區域)中新生成的神經元能「逐出」先前習得的信息。該研究為弄清人難以回憶起童年記憶的原因提供了線索。
  • 「海底奇兵2」七秒鐘的記憶,我只記得遺忘
    「金魚的記憶只能維持七秒。」小時侯,有人告訴我。「所以,即使它們困在魚缸中來迴繞圈,卻仍是一個又一個新世界。」此說法正確與否,我並沒有深究,當時只覺得莫名悽美:它們必需遺忘。後來我懂得借用黃碧雲的話來理解,「遺忘讓我們有能力活下去,但同樣又意味著意識與情感的死亡,生命的終結。」
  • 淡去的年味背後 是天天過年
    從登門拜年,到電報、電話拜年再到視頻拜年,從賀卡拜年到傳呼機、簡訊拜年,如今又興起了微博、微信拜年……無論用何種方式,不變的是真摯的情誼和對未來的美好期盼。(新聞連結)    年味確實在悄然變遷,且越發變淡了,而且,越是城裡,年味越是寡淡,不能放鞭炮,不能耍龍燈,不能敲鑼打鼓,甚至很多裝修甚好的住宅,門楣連貼對聯的地方都沒留下……沒有了這些能讓孩子快樂、讓青年純樸、讓成人充實、讓老人寧靜的禮俗,過年,仿佛只剩下了飯店裡的一餐團年飯。
  • 記憶中的年味-兔子肉
    過年,從吃的角度看,年味真是越來越淡了。但中國人對吃是永遠不會忘淡的,「民以食為天」,吃飽吃好才是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最佳衡量標準。說到這也就不由想起自己的過去,記憶中的年味。那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1973年,我剛滿八歲。
  • 浙大成果登《科學》雜誌 揭秘記憶遺忘的「主謀」
    該成果揭示,大腦中的免疫細胞小膠質細胞通過清除突觸而引起記憶遺忘。海馬體位於大腦丘腦和內側顳葉之間,是負責記憶的編碼和存儲的一個重要腦區。在這裡,記憶信息被編碼於一些神經元中,稱之為記憶印跡細胞,它們當中的突觸聯繫是儲存記憶的「倉庫」。記憶是如何隨著時間而消退的?
  • 我們寫詩吧 | 遺忘
    您沒有忘記誠信是您一生做人的準則我知道,您有太多的不舍昏迷中,您還迫切地問著「考上沒有?考上沒有?」我含著淚,回答「考上了,考上了,她們考上了北京大學!」此時,距高考還有兩個月……父親,這麼多年來您一直都是兒女們的精神支柱求您再幫幫我這滔滔的記憶之河如何能夠平靜如何才能夠去遺忘
  • 怎樣給孩子一個有「年味」的新年?
    的確,現在紅包都在線上發,挨家挨戶上門拜年也變成了社交媒體上一段群發的祝福,大人和孩子過年都不興奮了……記憶中濃烈的年味究竟去哪了? 小年也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準備乾乾淨淨過個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民間,小年的習俗有很多。若細細品味,都不無道理。
  • 重慶「被遺忘」的公園,市區首座公園,是重慶的「記憶走廊」
    不停的遇見,不停的思考,不停的流失自己的思想,不停地更新自己的記憶。小編今天為大家介紹一下重慶「被遺忘」的公園——重慶人民公園,這個公園在重慶的渝中區,和大多公園一樣,由於地理位置的優越規模自然不會太大,這個公園總的佔地面積是1.2公頃,離解放碑的距離大概只有200米,很多來重慶遊玩的人都不會注意到這個公園,更多的是本地人來這座公園
  • 【網絡述年】「年味」淡化從遺忘「年獸」開始
    如今,發現身邊有不少朋友和同事都在抱怨,一年一年長大,年味卻越來越淡,甚至有的人說,哪怕小孩子也沒有我們當初的那種對年獨有情懷,「過不過年都一個樣」,似乎年不再是小孩子期待的重要日子。不得不說,現在網絡推送很多關於春節的信息,很多都在深挖傳統意義、尋找年味,甚至將大年初一到大年十五的風俗列單,極少有人將「年」的來源講清楚,更沒有把「年獸」講明白。有時候在想,「為何年獸越來越少人提及,為何年獸不再重要了?」
  • 獨居老人敲盆4天求救:比死亡更可怕的,是被孩子遺忘
    孩子已經20天沒來看過他。鄰居也不會管。沒有人關注,沒有人照顧,他被「世人」遺忘了。老人只能倒在那裡,用微弱的力量,敲擊臉盆求救。幸運的是,他的求救信號終於等到回應。老人等到安置後,幾乎把礦泉水瓶「接」到嘴裡,水一鼓作氣往裡灌。民警阻止也不是,幹看著也不是。生怕老人嗆著。但又無可奈何。
  • 「足跡」巧遇《被愛情遺忘的角落》誕生地
    一次無意間的林間漫步,一個無意間的山裡邂逅,一段無意間的年代記憶。《被愛情遺忘的角落》根據張弦同名小說改編,以荒妹對於愛情的認識為主線,用現實主義的手法展現了在「文化大革命」時期,一個貧窮落後的鄉村圍繞愛情引發的悲劇。
  • 《貓島傳說》: 童年記憶的詩意追尋
    每個成年人記憶裡都有一塊位置屬於童年,它如夢似真,如真似夢,是漫長歲月中的永無鄉,是靈魂棲息的精神家園。作家郝月梅的新作「我的海島我的家」系列就是在用文字重拾童年歲月的瓣瓣花香,其中的《貓島傳說》更是在追尋童年記憶的詩性光芒。
  • 古民居、鄉愁,你記憶中的那些美好,福清幫你留著
    鄉愁掛鍾、留聲機、縫紉機……在新厝鎮江兜村的鄉土館裡,這些充滿年代記憶的物品,展示民俗家風的元素,讓這座百年古厝綻放別樣風採。而古厝紅磚瓦頂、龍脊鳳簷、雕梁畫棟這類中西合璧獨具特色的建築風格,也成了抹不去的鮮豔記憶。
  • 重拾兒時記憶 北京鳥巢連演30場的魔幻大馬戲來了
    浙江在線-杭州頻道5月22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陳宇浩 通訊員 王平)1998年的秋天,那時黃龍體育中心還沒有建成,那塊空地上,來了數十輛貨櫃車,拉著巨型帳篷,那是當年世界三大馬戲天團之一的英國倫敦皇家大馬戲來杭州。52場演出,場場爆滿,成為當時的現象級演出。  現在,這份記憶又回來了。
  • 塵封的寶藏,童年的記憶:《動物王國竊案》及那些被遺忘的神作
    不敢想像,有多少神作被遺忘,被封存,最終成為了一個時代塵封的記憶。 今天我要介紹的這部10集電視劇就是一個奇蹟,奇到可能會超乎很多人的想像。幾十年下來,不敢想像有多少神作被遺忘,被封存。《動物王國竊案》絕對不是孤例。下面這些寶藏也是塵封已久,其中一些甚至已經絕版。
  • 歲月如你—那些即將被遺忘的80後懷舊老玩具
    同一時代的人、共同的集體記憶,童年那些陪伴我們成長的玩具,成為我們難以忘懷的美好記憶。這些即將被遺忘、70、80後的童年玩具是一代人的印記,是與電子玩具截然不同的印記。那個時候為了獲得一張小當家卡,經常和家長軟磨硬泡買乾脆麵。還有小浣熊卡,有葫蘆娃卡,那個玩法真的是太多了,可以拍卡片,也可以用這些卡片組自己的套牌。
  • 張定宇:「有的人走了,卻成了永遠不被遺忘的記憶」
    在報告會上,當講到病理學解剖的相關工作時,他說:有些家屬捐獻了逝者的遺體,這讓我們肅然起敬;有的人走了,卻成了永遠不被遺忘的記憶。有的人走了,卻成了永遠不被遺忘的記憶。這場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戰爭,雖然千辛萬苦,但我們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