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小年!怎樣給孩子一個有「年味」的新年?

2021-01-09 騰訊網

「小年」歷來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在全國不同地區,「小年」的日期並不一樣:今天是我國北方地區的「小年」,明天是我國南方地區的「小年」。

也有不同的說法講:古時,過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傳統,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臘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

不管「小年」到底是哪天,勞碌了幾乎一整年的人們,都會開始籌劃著過一個舒服的新年。小年,正是過年的開端。

最近,不少家長和中教君感慨:年味越來越淡了!

的確,現在紅包都在線上發,挨家挨戶上門拜年也變成了社交媒體上一段群發的祝福,大人和孩子過年都不興奮了……記憶中濃烈的年味究竟去哪了?

年味變淡

是從我們變得隨便開始的

記得小時候,小孩子過年一定要早早買好新衣,端端正正疊好放在床頭,等著初一一早再穿。

而年關將近,媽媽最焦慮的是家裡的大掃除總還沒空搞起來,早晚都要瑣瑣碎碎念叨著。大掃除那天必定也是很鄭重的,要全家大幹一整天,掃屋頂爬窗臺,小孩子就算幫不了什麼忙,也會裡裡外外地奔跑遞抹布,興衝衝參與迎接這一年裡最重要的節日。

大年三十貼春聯用的都是現熬的漿糊。漿糊粘上的春聯非常瓷實,光刮掉前一年的春聯就是個大工程,非半天時間搞不定,還得全家上陣累得滿頭是汗。再接著熬新一年的漿糊,爬高上低把春聯貼得裡裡外外滿滿當當。

除夕晚上小孩子都是做好熬一宿的打算,沒有熬過去很早就睡下或者初一起得晚了的總要給鄙視。

大年初一一大早,一定會被斷斷續續的鞭炮聲和親戚鄰居家來拜年的小孩們毫不顧忌咚咚咚的敲門聲給吵醒。

後來——

有了全年無休的商超,再也不用費盡心思地囤積年貨;新衣服早早就穿上身,不再「延遲滿足」留到年初一;年夜飯越來越豐盛,也越來越吃不出不同;春節晚會還是年年都播,但已淪落成我們刷手機的背景音……

紀錄片《舌尖上的新年》有這麼一段話:「年味越來越淡,只因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年夜飯失去了吸引力……母親每到過年就抱怨:吃什麼呢?你們想吃什麼呢?兒女們都說隨便,您隨便做。只好年年依舊。」

物質的豐富,讓我們感受不到新衣裳、年夜飯帶來的喜悅感,儀式的精簡,讓春節變成日曆上沉悶而面目模糊的某一天。

我們總是留大把的時間給工作、交際、應酬,留給家人的,卻少之又少。好不容易坐下來吃頓年夜飯,微信卻一通狂轟亂炸,我們總是忙著微信群裡搶紅包,卻冷落了眼前至親的一年來的期盼。

過年的儀式越來越精簡,到最後連對過年的期許都精簡掉了,年味越來越淡,才漸漸覺得丟了什麼……

過年的一個個儀式

將心中的希望再度點亮

說起儀式感,人們最常喜歡引用《小王子》裡的那句話:「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儀式感,是會讓平凡日子發光的魔法。

親愛的家長們,不要小看一頓精心擺盤的輔食、一次精心安排的家庭親子活動,不要再看不起那些「窮講究、瞎折騰」,就是在這些折騰裡,孩子學會了感恩、尊重,留下了幸福和美好的回憶,也更懂得了時間和成長的意義。

無論孩子將來遇到怎樣的風風雨雨,只要他能找到回家的路,始終都是幸福的,而指引著他們回家的,就是這些看似瑣瑣碎碎但卻刻骨銘心的家庭小傳統。

儀式感不需要繁文縟節、大費周章,也許只是那一點小心思、小用心,如同咖啡裡的一點糖,就能給孩子一個更有色彩的新年——

1.給孩子講講過年的意義和習俗,讀讀相關的繪本,做做傳統民俗手工,比如剪紙。

2.讓孩子拿起畫筆,畫一張年畫。即便把家裡弄得到處都是顏料又怎樣?孩子們的快樂是無價的。

3.拍一張全家福,不要只是放在電腦裡,衝洗出來掛在牆上或夾在相冊。

4.讓孩子參與特定節日的流程。比如從「小年」開始,告訴他們糖瓜沾、掃房日、推糜黍、煮大肉、宰只雞、把面發、蒸饅頭,而後剪窗花、貼春聯、放鞭炮、包餃子、守夜……帶著孩子完成這些,他們才會明白,原來,這就叫「過年」!

5.與孩子一起做一下年終總結,總結過去一年的事情,比如長高了多少,交了哪些好朋友,最開心的事情是什麼,讀了哪些書......認真的記錄下來。

6.準備一個成長日記本,每年問同樣的問題,記錄孩子的回答。放在特定的盒子裡,誰也不許看,若干年後再一起打開,估計會感動到淚崩……

今日小年

快和孩子一起來完成這些事

農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祭灶日,稱「小年」,也被稱為灶王節。

小年也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準備乾乾淨淨過個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民間,小年的習俗有很多。若細細品味,都不無道理。

▌大掃除

每逢小年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房間庭院,撣拂塵垢蛛網,乾乾淨淨迎春節。

北方稱為「掃房」,南方也叫「撣塵」。

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塵)布新的含義,其用意是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寄託了人們破舊立新的美好願望。

▌貼窗花

窗花多以喜鵲登梅、鹿鶴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壽、蓮(連)年有魚(餘),鴛鴦戲水、和合二仙等有吉祥寓意的圖案為主題。

將紅色的窗花貼在打掃一新的屋子裡,更添喜氣。

▌吃灶糖

灶糖,外面有一層芝麻,裡邊是用麥芽糖凝固而成的,有健脾胃、滋陰清火、潤肺止咳的功效。

民間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

於是人民便敬獻祭灶,意為用糖糊住灶王爺嘴,上天后說些甜言蜜語。

▌吃餃子

過小年,民間吃餃子。取意為「送行餃子迎風面」。

在很多地區,一到臘月就開始各種吃餃子了。

冬至要吃,小年也要吃,而大年三十,初一初五初七也都要吃餃子......

▌沐浴理髮

小年時,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髮,民間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說法。

把上一年的塵埃晦氣除去,把新一年的好運帶來是沐浴的宗旨。

所以,除了家裡要煥然一新外,每個家庭成員都要洗浴、理髮,褪去過往的晦氣,開啟新年吉祥順利的好兆頭。

除了上面提到的這些習俗

正值寒假

孩子在學習知識的同時

是不是也應該「學習」一下家務勞動?

掃除塵土,擦洗玻璃,貼年畫……這些事兒不妨讓孩子一起參與進來,既能讓孩子體會到勞動的樂趣,同時孩子更體會到「我是家裡的一員」,家裡自然更添「年味」啦!

在這裡,中教君為您整理了兒童做家務年齡對照表,列出了過年期間孩子能做的家務清單,快讓孩子一起來勞動吧~

1~3歲:做家務是最好的遊戲

獨立吃飯,使用勺子或筷子。

洗手、洗臉,可以用毛巾擦手、擦臉。

學習穿脫衣服、鞋襪,並歸位。

嘗試剝雞蛋等鍛鍊手部精細動作的勞動。

整理、歸類玩具,並歸位。

將多雙襪子打散、配對,鍛鍊孩子觀察力。

選擇自己喜歡的衣物。

1~3歲孩子的過年家務

嘗試整理自己的玩具,重在參與。

4~6歲:在家務中發展想像力和自信

掃地、拖地,用抹布清潔桌椅。

製作蛋糕、餅乾、雪糕等。

照顧花草、寵物。

挑選衣物進行搭配,疊衣服。

收拾整理自己的書包。

擺放餐具,分發食物。

學習系紐扣、鞋帶等。

洗水果、蔬菜,打雞蛋。

引導孩子進行衛生自查。

4~6歲孩子的過年家務

1、掃地、拖地,用抹布清潔桌椅,年紀較小的孩子可以從清潔自己房間開始;

2、家人過年在家聚餐時,負責擺放餐具;

3、清洗水果、蔬菜;

4、打雞蛋。

7~9歲:在家務中鍛鍊獨立自主能力

手洗簡單衣物。

學習使用洗衣機、吸塵器等簡單的家用電器。

嘗試學習烹飪,做簡單的早餐或煮麵條等。

擇菜、剝蝦,洗碗筷。

整理房間,參與家庭中的擺設安排。

舊物改造,進行手工創作。

更換床單、被罩、枕套等個人床品。

保持臥室整潔,定期打掃。

協助打掃浴室、廚房等空間。

7~9歲孩子的過年家務

1、學習使用吸塵器,參加歲末大掃除;

2、整理房間,參與家庭中的擺設安排;

3、更換床單、被枕套等個人床品;

4、幫助父母打掃衛生間和廚房。

9~12歲:在家務中掌握社會能力

掌管部分家庭財政,比如安排家庭購書支出。

組織安排家庭聚會,寫邀請卡,準備禮物。

組織家庭節日活動,購買節日用品。

定期組織家庭會議。

擬定出遊計劃和出行攻略。

9~12歲孩子的過年家務

1、參與過年年貨的採購;

2、組織家庭春節聚會活動;

3、為家裡人過年出行擬定計劃和攻略。

年味真的淡了嗎?

如果你認為年味是新衣服,是大餐,

那可能的確是淡了。

如果你認為年味是一家人團圓,

那就沒有淡。

過年回家,

陪父母逛一逛年貨,

教孩子做一做家務。

年味,其實是最親的人在你身邊。

小年已至,大年不遠了

讓我們一起充滿儀式感地

迎接新年吧!

內容來源 | 新華網《今晚小年夜,你所懷念的年味都在這裡》、中國教育報《小年夜,這些事快和孩子一起來完成 | 特別關注》、首都教育《今天都小年了,你還捨不得讓孩子勞動起來嗎?》、三皮皮家《年味兒為什麼淡了?也許你欠孩子一種儀式感》

本文編輯 | 高眾

責任編輯 | 高眾

本文中除標明來源的圖片,其餘均來自網絡公開渠道,不能識別其來源,如有版權爭議,請聯繫公號方。

相關焦點

  • 臘月二十三:今日小年
    有這樣一個古老的故事傳說灶王爺原為平民張生娶妻之後終日花天酒地敗盡家業,淪落到街上行乞一天,他乞討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難當>說起小年習俗,可不止是祭灶哦北方小年晚上習慣吃餃子意為給灶王爺送行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一家人坐在一起吃著熱乎乎的餃子其樂融融的樣子才有年味兒啊
  • 二十三,糖瓜粘,關於小年的傳說和習俗,都知道嗎?快給孩子收藏
    今天,是農曆臘月二十三,我們來給孩子們講一講傳統節日「小年」的傳說和習俗。小年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裡人們祭灶、掃塵,迎接新年的到來。南方北方,小年不一天兒在我國,南方和北方過小年並不在同一天。古代等級制度森嚴,官家過小年在臘月二十三,百姓過小年在臘月二十四,而水上的船家則在臘月二十五過小年。關於過小年,曾有「管三民四船五」的說法。現在,北方地區繼續保留著官家臘月二十三過小年的傳統;南方遠離政治中心,則保留了民間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習俗;一些沿湖的居民則繼承了船家臘月二十五過小年的習俗。
  • 農曆臘月二十三、四小年 關於小年的詩詞有哪些 小年童謠
    今天是農曆臘月二十三,北方「小年」。「二十三,糖瓜粘」,今天民間要向灶君供上糖瓜、糕餅等,祈福求順。「糖瓜祭灶,新年來到」,開始進入過年節奏,掃塵、剪窗花、沐浴理髮、守歲拜年…除夕7天倒計時,年來啦。年的氛圍離不開裝點。拿吊錢福字門花燈籠之類把房間裡裡外外一布置,年的架勢就拉開了。
  • 農曆二十三,今日小年
    但從清朝中後期開始,北方地區百姓都會提前一天,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 無論您那裡的習俗是臘月二十三還是二十四過小年,除夕都已經越來越近了,年味也越來越濃。有正月、四月、五月、八月、十二月等等。後來可能為了簡化統一,灶神上天報導的時間逐漸固定了下來。
  • 二十三日過小年 過小年為啥要「祭灶」?
    資料圖:正值中國民間傳統的「小年」,海南海口大街小巷的「年味」漸濃。圖為市民選購福字。小年日期不相同小年是一個傳統節日,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灶王節等。由於各地風俗,「小年」有著不同的概念,日期也不盡相同。在古代,過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傳統,也就是說,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臘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還有的地方把「臘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稱為小年。
  • 2020小年祝福語簡短 小年快樂送給家人朋友暖心賀詞
    2020小年祝福語簡短 小年快樂送給家人朋友暖心賀詞  今天,農曆臘月二十三,是北方傳統的小年。小年過後,春節模式就正式開啟啦!"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小年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準備乾乾淨淨過個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期間主要的民俗活動有貼春聯,掃塵,剪窗花,祭灶等。
  • 過小年在臘月二十三,還是臘月二十九?都別爭了!農曆六月過小年
    過年的「年」到底是什麼意思?「年」其實寫作「秊」,《說文解字》裡說:「秊,谷熟也。」《春秋》記載,「(魯宣公十六年)冬,大有年。」在中國古代,五穀大熟為大有年,大有年即大豐收之年,因為農作物一般是每歲一熟,所以「秊」就是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春、夏、秋、冬四季為一年,四季循環一周即一個回歸年,365天5小時48分46秒。
  • 小年快樂的優美句子,願您合家幸福,小年吉祥!
    一、驅走舊歲的嚴寒,迎來新春的溫暖,小年到來祝福甜,願你時刻開笑顏,生活過得很休閒,賺錢發財不等閒,好運幸運喜相連,幸福夢想都能圓!二、吉祥小年已至,新年開始倒數。快樂提前爆發,喜慶提前登場。平安提前預訂,心情指數看漲。幸福生活在望,萬事如意呈祥。小年祝福,願你幸福!
  • 小年吃什麼傳統食物 農曆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吃飴糖的由來習俗
    3、麻糖  晉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頭」的俗話。據說,小年是灶神上天的日子,他上天要向天帝報告一年來人間的衣食用度及其它天帝想要了解的事。也就是灶神的述職日?吃麻糖就是想讓這灶神的嘴巴被糖給粘住張不開,不能把人間的美味奢華的情景稟報給天,以免得愛吃喝的人們受到處罰——新年帶來饑荒,期盼有一個平安的豐年到來。
  • 「二十三,過小年」:掃房祭灶神,傳說變成故事講,孩子都愛聽
    民間傳說中,「灶王爺」原本是一位普通人,名字叫做張生,他娶妻之後呢,天天花天酒地、不務正業,最終把家產敗光,變成一個叫花子,靠乞討為生。有一天,他要飯要到了一家人門口,等到女主人出來時,張生一看,對方竟然是自己之前的老婆,當下羞愧難當,一頭鑽到灶鍋底下,就燒死了。
  • 明天臘月二十三小年,有哪些習俗和禁忌,看完此文你就知道了
    明天就是小年,離過年越來越近了,記得小時候,小編最喜歡過小年了,為什麼呢?小年可以吃灶糖,如今依舊是過年,但是年味好像淡了許多。其實節日沒變,變的是我們對待節日的態度。讓我們一起重拾那些舊習俗,讓今年的年味能夠更濃鬱。
  • 春節給孩子話年俗系列之一:臘月二十三—吃灶糖,剪窗花
    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也正式拉開了春節的序曲!這就意味著年味越來越濃,在外遊子回家的心越來越強!都說年味較之之前淡化了許多,大家或許將這個現狀歸結為我們不缺新衣服、我們每天的食物也都滿足自己的需求!本圖來自百家號圖庫明天就是臘月二十三了,你會告訴孩子們哪些跟小年相關的習俗呢?臘月二十三小年的來歷:古代過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傳統,即官家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是臘月二十四,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
  • 2018小年是哪一天,小年的習俗和來歷,小年節日文化,小年飲食
    小年 2018年2月8日 農曆臘月廿三 星期四 距離小年還有3天農曆臘月二十三日為漢族傳統節日祭灶節,民間又稱「交年」、「小年下」、「小年」。這天晚上家家戶戶均行「祭灶神」的儀式,送灶王升天。祭灶神為商周時代五祀之一,初為夏祭,後改為臘祭。古稱「炎帝於火而死為灶」。
  • 小年謝灶傳統習俗
    小年是我國漢族傳統節日,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灶王節、祭灶。以下是中公教師網小編為您整理的小年謝灶傳統習俗,供您參考,更多資訊請點擊(//www.zgjsks.com)查看。小年謝灶傳統習俗小年謝灶之一時間南北方小年時間有所不同。北方是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即公曆2017年1月20日。大兇日。
  • 年俗知多少 | 臘月二十三 小年糖瓜粘
    全文1677字 閱讀需3分鐘如果說進入臘月就是奏響了新年的前奏曲,那麼,迎來小年就是新春開幕前最後一段音符,短暫而優美,滿溢著喜氣和年味兒。過了小年,我們就可以掰著手指,靜候新春的到來。
  • 重拾被遺忘的年味,是孩子一生的美好記憶
    70-80年代我們靠糧票、肉票、去換年貨那時的我們企盼著、望眼欲穿地盼望過年,90年代過年,意味著置新衣、有糖吃,那時的我們能吃飽穿暖就是最大的願望要是父母趕集買年貨我們可以高興一整年。而今,過年已被「相互攀比、相親催婚、電子產品……」所充斥少了兒時那種期盼中的歡喜與激動年味,便成了雕刻在時光裡的印記。有人說「年味越來越淡了」是什麼變了呢歲月、年、還是我們年味,都去哪了?
  • 上遊•文薈丨今日小年,二十三糖瓜粘,糖吃對了原來這麼養生!
    進了臘月就是年,但從今天開始,年味越發的濃了。今日小年。「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爺要上天」,在臘月二十三這天清晨,灶王老爺就會離開他駐守整年的灶臺,返回天庭,向玉皇大帝報告他此年所護人家的紀錄表。作為感謝,這一天家家戶戶要「謝灶」。保佑自家灶火不斷,飲食平安。而民間也稱其為「過小年」。掃年,祭灶,吃灶糖,小年就像是熱身一樣,熱熱鬧鬧的年味兒有了個小高潮。
  • 知道| 臘月廿三糖瓜粘,名家如何過小年
    農曆臘月廿三日(或廿四日),中國民間稱為過小年,是祭祀灶君的節日。送灶寄託著中國勞動人民對美滿生活的嚮往,祈求神明保佑新年合家平安,吉祥如意,歲歲平安。此時已立春溫暖開啟但寒意尚未褪盡讓我們一起體味名家筆下的年味:
  • 【網絡述年】二十三糖瓜粘 南皮人過小年
    蒸饅頭三十晚上鬧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小年的由來傳說灶王爺原為平民張生,娶妻之後終日花天酒地敗盡家業,淪落到街上行乞。玉帝認為,張生能回心轉意,還沒壞到底,就封他為灶王,每年臘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匯報,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這便是小年的由來。
  • 新冠疫情籠罩下的伊朗諾魯孜新年:年味淡了 平安健康很重要
    往年的諾魯孜新年,全家人都會去伊朗北部裏海邊上的別墅度假,因為那裡風景優美、空氣新鮮,能住下一家子人。但到今年諾魯孜新年時,全家人已經一個月沒見面了,所有的小家庭都在各自的公寓裡隔離起來,不相互見面。她說,今年這個年過得確實有點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