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節日,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積澱,是中華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傳統節日也越來越失去了本來的味道和氣氛,顯得越來越沒有意思。
今天,是農曆臘月二十三,我們來給孩子們講一講傳統節日「小年」的傳說和習俗。
小年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裡人們祭灶、掃塵,迎接新年的到來。
南方北方,小年不一天兒
在我國,南方和北方過小年並不在同一天。古代等級制度森嚴,官家過小年在臘月二十三,百姓過小年在臘月二十四,而水上的船家則在臘月二十五過小年。關於過小年,曾有「管三民四船五」的說法。
現在,北方地區繼續保留著官家臘月二十三過小年的傳統;南方遠離政治中心,則保留了民間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習俗;一些沿湖的居民則繼承了船家臘月二十五過小年的習俗。
但無論是哪一天過小年,從這一天起,人們開始為慶祝新年做準備,年味也就慢慢濃起來了。
關於小年的傳說
在我國,關於小年,有很多有趣的傳說:
傳說一:古代,有戶姓張的人家,兄弟倆,哥哥是一位泥水匠,擅長盤鍋臺,弟弟是一位畫師。
哥哥常年東家門、西家門地為人們壘灶臺,如果遇上了那家發生了口角,總是熱心又公道地勸和,勸住了趙家的媳婦、說和了王家的婆婆。時間久了,因為壘灶的手藝好,人還熱心善良,被人們尊為「張灶王」。
張灶王在七十歲這一年的臘月二十三深夜時分壽終正寢,這下家裡亂了套,原來張畫師常年吟詩作畫,從來沒有管過家務,現在哥哥去世了,幾個兒媳婦要分家,吵得不可開交,面對這個亂攤子,張畫師不知怎樣才好。
後來,他終於想出了一個主意。在哥哥的周年忌日,他畫了一幅哥哥的畫像,貼在灶前,召集全家集中在一起,告訴大家哥哥顯靈了,現在已經成了仙,被玉帝封為『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得知家中晚輩不肖,正要上天庭稟報玉帝懲罰他們。這回,幾房兒子、媳婦可害怕了,忙端來了張灶王愛吃的甜食供在灶前,請求寬恕。
這就是臘月二十三祭灶的來由。
傳說二:古代有一對老夫妻,僅有一個兒子,因為家裡太窮了,只好讓兒子去煤礦挖煤。
兒子一去就是幾年,老漢想念兒子,前去看望。路上遇到一個光腳片,交談中得知光腳片受閻王指示,要從礦上收一百名礦工的性命,老漢大驚,請求留下兒子的性命,光腳片答應了,但要他對這件事守口如瓶。
到了礦上,老漢裝病,讓兒子伺候左右,躲過一劫。回家後,把這件事告訴了老伴,灶王聽到後,臘月二十三上天稟報了玉帝,玉帝震怒,收回了老漢的兒子,嚴懲了光腳片。
從此,人們在臘月二十三祭拜灶王,希望他上天后要多說自家的好話。
小年的習俗有哪些
祭灶王 傳說,臘月二十三,諸神上天。灶王爺也會在這一天上天庭,向玉帝稟報這一家人一年中的善惡,讓玉帝賞罰。記得小時候家裡貼的灶王爺兩邊會有一副對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寄託人們希望灶王爺能夠在玉帝跟前多多美言的願望。這一天,人們也會在灶前擺上甜瓜、灶糖來供奉灶王。
灶糖是一種黏性很大的糖,又稱「麻糖」,奶奶告訴我們用這種糖可以把灶君的嘴巴黏住,上天后就沒有辦法說壞話了。奶奶的解釋讓我感到,原來高不可攀的神仙的世界也有這麼有趣的一面。
民間曾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古人認為灶王是男性神,由女性祭祀有違禮教;月神嫦娥是女性神,由男性祭拜則心懷不軌。但現在這種「男尊女卑」的習俗基本上已經消失了,農村也沒多少人會講究這些。
臘月二十三這一天,祭拜灶王結束後,會將舊的灶王像撕下來焚燒,送灶王上天。除夕夜再將新的灶王像貼上去,請灶神回來。
掃塵土小年,是新年的序曲,這一天也是我們北方的掃塵日。這一天,我們對家裡進行徹底的清潔,把家具全都罩起來,刷牆、插窗戶、擦洗家具、打掃地面,等全部打掃乾淨後,在牆上貼上新的年畫,窗戶貼上新的窗花,整個家變得煥然一新,寓意乾乾淨淨迎接新年的到來。
現在的窗花大多是買來的,樣式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漂亮。但還會不時想起小時候那種巴掌大小,染得很鮮豔,被媽媽小心夾在書裡的窗花,現在已經很少見了。
從這一天開始,也到了媽媽最忙碌的時候,磨豆腐、壓粉條、發豆芽、漿洗被子、衣物、買年貨,一直忙到除夕,還要包餃子、放鞭炮。終於,新年到了!
全國各地,關於小年的傳說和習俗都不相同,但人們迎接新年的願望,祈求來年平安幸福的願望都是相同的。
關注「蝸牛默默說育兒」,與您分享更多專業、實用的育兒知識,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記得給蝸牛默默點讚並分享給身邊的人哦。
自信的孩子更有擔當,培養孩子的自信品質,家長要注意這4個方面
大S女兒的公主坐火了?養育完美女孩兒,家長要知道這幾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