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糖瓜粘,關於小年的傳說和習俗,都知道嗎?快給孩子收藏

2020-12-05 蝸牛默默說育兒

中國傳統節日,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積澱,是中華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傳統節日也越來越失去了本來的味道和氣氛,顯得越來越沒有意思。

今天,是農曆臘月二十三,我們來給孩子們講一講傳統節日「小年」的傳說和習俗。

小年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裡人們祭灶、掃塵,迎接新年的到來。

南方北方,小年不一天兒

在我國,南方和北方過小年並不在同一天。古代等級制度森嚴,官家過小年在臘月二十三,百姓過小年在臘月二十四,而水上的船家則在臘月二十五過小年。關於過小年,曾有「管三民四船五」的說法。

現在,北方地區繼續保留著官家臘月二十三過小年的傳統;南方遠離政治中心,則保留了民間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習俗;一些沿湖的居民則繼承了船家臘月二十五過小年的習俗。

但無論是哪一天過小年,從這一天起,人們開始為慶祝新年做準備,年味也就慢慢濃起來了。

關於小年的傳說

在我國,關於小年,有很多有趣的傳說:

傳說一:古代,有戶姓張的人家,兄弟倆,哥哥是一位泥水匠,擅長盤鍋臺,弟弟是一位畫師。

哥哥常年東家門、西家門地為人們壘灶臺,如果遇上了那家發生了口角,總是熱心又公道地勸和,勸住了趙家的媳婦、說和了王家的婆婆。時間久了,因為壘灶的手藝好,人還熱心善良,被人們尊為「張灶王」。

張灶王在七十歲這一年的臘月二十三深夜時分壽終正寢,這下家裡亂了套,原來張畫師常年吟詩作畫,從來沒有管過家務,現在哥哥去世了,幾個兒媳婦要分家,吵得不可開交,面對這個亂攤子,張畫師不知怎樣才好。

後來,他終於想出了一個主意。在哥哥的周年忌日,他畫了一幅哥哥的畫像,貼在灶前,召集全家集中在一起,告訴大家哥哥顯靈了,現在已經成了仙,被玉帝封為『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得知家中晚輩不肖,正要上天庭稟報玉帝懲罰他們。這回,幾房兒子、媳婦可害怕了,忙端來了張灶王愛吃的甜食供在灶前,請求寬恕。

這就是臘月二十三祭灶的來由。

傳說二:古代有一對老夫妻,僅有一個兒子,因為家裡太窮了,只好讓兒子去煤礦挖煤。

兒子一去就是幾年,老漢想念兒子,前去看望。路上遇到一個光腳片,交談中得知光腳片受閻王指示,要從礦上收一百名礦工的性命,老漢大驚,請求留下兒子的性命,光腳片答應了,但要他對這件事守口如瓶。

到了礦上,老漢裝病,讓兒子伺候左右,躲過一劫。回家後,把這件事告訴了老伴,灶王聽到後,臘月二十三上天稟報了玉帝,玉帝震怒,收回了老漢的兒子,嚴懲了光腳片。

從此,人們在臘月二十三祭拜灶王,希望他上天后要多說自家的好話。

小年的習俗有哪些

祭灶王 傳說,臘月二十三,諸神上天。灶王爺也會在這一天上天庭,向玉帝稟報這一家人一年中的善惡,讓玉帝賞罰。記得小時候家裡貼的灶王爺兩邊會有一副對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寄託人們希望灶王爺能夠在玉帝跟前多多美言的願望。這一天,人們也會在灶前擺上甜瓜、灶糖來供奉灶王。

灶糖是一種黏性很大的糖,又稱「麻糖」,奶奶告訴我們用這種糖可以把灶君的嘴巴黏住,上天后就沒有辦法說壞話了。奶奶的解釋讓我感到,原來高不可攀的神仙的世界也有這麼有趣的一面。

民間曾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古人認為灶王是男性神,由女性祭祀有違禮教;月神嫦娥是女性神,由男性祭拜則心懷不軌。但現在這種「男尊女卑」的習俗基本上已經消失了,農村也沒多少人會講究這些。

臘月二十三這一天,祭拜灶王結束後,會將舊的灶王像撕下來焚燒,送灶王上天。除夕夜再將新的灶王像貼上去,請灶神回來。

掃塵土小年,是新年的序曲,這一天也是我們北方的掃塵日。這一天,我們對家裡進行徹底的清潔,把家具全都罩起來,刷牆、插窗戶、擦洗家具、打掃地面,等全部打掃乾淨後,在牆上貼上新的年畫,窗戶貼上新的窗花,整個家變得煥然一新,寓意乾乾淨淨迎接新年的到來。

現在的窗花大多是買來的,樣式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漂亮。但還會不時想起小時候那種巴掌大小,染得很鮮豔,被媽媽小心夾在書裡的窗花,現在已經很少見了。

從這一天開始,也到了媽媽最忙碌的時候,磨豆腐、壓粉條、發豆芽、漿洗被子、衣物、買年貨,一直忙到除夕,還要包餃子、放鞭炮。終於,新年到了!

全國各地,關於小年的傳說和習俗都不相同,但人們迎接新年的願望,祈求來年平安幸福的願望都是相同的。

關注「蝸牛默默說育兒」,與您分享更多專業、實用的育兒知識,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記得給蝸牛默默點讚並分享給身邊的人哦。

自信的孩子更有擔當,培養孩子的自信品質,家長要注意這4個方面

大S女兒的公主坐火了?養育完美女孩兒,家長要知道這幾件事

相關焦點

  • 「二十三,糖瓜粘」 透過糖瓜看小年習俗
    今天是己亥年臘月二十三,是北方大多數地區的小年。老話說:「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爺要上天。」 祭灶是小年這天的重要活動。民間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
  • 俗語「二十三,糖瓜粘」,小年這天都有哪些傳統習俗
    在北方有句俗語叫做「二十三,糖瓜粘」,在這一天,人們會吃「糖瓜」或」關東糖「,意為粘住灶王的嘴,讓其上天言好事,不說人間壞事。到了晚上習慣吃餃子,意為給灶王爺送行,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傳說這天,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報告這一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祭灶時,還要把糖果用火融化,塗在灶王爺的嘴上。就不能跟玉皇大帝說自己家的壞話了。
  • 【網絡述年】二十三糖瓜粘 南皮人過小年
    【網絡述年】二十三糖瓜粘 南皮人過小年 2020-01-17 18: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小年)二十三糖瓜粘兒童繪本故事分享
    前言:二十三糖瓜粘兒童繪本故事分享是指臘月的二十三,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小年,每年的臘月二十三,孩子總會哼起這些歌謠:二十三祭,一碗清茶一碟懈」。「二十三,糖瓜粘,老爺要上天」。二十三糖瓜粘兒童繪本故事分享因為盼望著大人們快些買回糖瓜來。
  • 「二十三,過小年」:掃房祭灶神,傳說變成故事講,孩子都愛聽
    01小年,正是過年的開端上面提到的「過年謠」各地版本略有差異,但是開始幾乎都是以「二十三,糖瓜粘」開始。天上的玉帝知道後,認為他沒有壞到底,還有羞恥心,由於他死在了鍋底,所以玉帝便封他為「灶王」,每年臘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去匯報每戶人家的善行和惡行,大年三十或正月初一再回去,保護和監察每戶人家,同時也督促每家人的日常行為自律,不做壞事。
  • 二十三,糖瓜粘!
    相信大家都知道要吃糖瓜,過小年,那小年的由來你知道嗎?今天小編就和您一起探索~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兒"。這一天,家家戶戶要鄭重其事地舉行祭灶儀式。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神龕,常年供奉灶君爺像。在兩旁貼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橫批為"一家之主",以表明灶神的地位。
  • 二十三,糖瓜粘,小年祭灶神,南北差一天?
    二十三過小年,差不多就是過新年的『彩排』,是春節的一個序曲。我國春節,一般是從祭灶揭開序幕的。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往的傳統灶臺已難覓蹤影,祭灶的習俗也簡化不少。如今的小年,儀式化的「祭灶神」已經很少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拜神」、「掃舍」、「吃糖」等相對簡易的禮俗。
  • 臘月二十三 小年糖瓜粘
    全文1677字閱讀需3分鐘如果說進入臘月就是奏響了新年的前奏曲,那麼,迎來小年就是新春開幕前最後一段音符,短暫而優美,滿溢著喜氣和年味兒。過了小年,我們就可以掰著手指,靜候新春的到來。在這個吐舊納新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在緊張地做著過年的最後準備。
  • 二十三,糖瓜粘,糖瓜雖好可不要貪吃哦
    「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爺要上天」,臘月二十三是「小年」,到了這一天,就意味著過年的氛圍越來越濃了。按照習俗,在小年這一天,男女老少都會買一些糖瓜來祭灶。你可知道糖瓜祭灶的傳說?糖瓜又是怎麼來的呢?吃糖瓜代表美好期盼有民間傳說,灶王爺本是天上的一顆星宿,因為犯了過錯,被貶到人間成了「東廚司命」。它端坐在各家的廚灶中,看著人們怎樣生活,如何行事,把好事壞事都詳細記錄下來,等到臘月二十三就迴轉天庭,向玉皇大帝稟報各家各戶的善惡情況。到了臘月三十晚上再返回人間,根據玉帝的旨意懲惡揚善。
  • 二十三糖瓜粘,但不是每個地方都吃糖瓜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農曆小年,今天起,就算進入春節模式了。全國各地在這一天都有不同的習俗,尤其在飲食方面,體現了大中國豐富多彩的美食文化。2、粘糕在山東魯西地區民間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謠。每年臘月廿三,是家家戶戶蒸粘糕吃粘糕的日子,意為粘住灶王的嘴,讓其上天言好事,不說人間壞事。
  • 二十三糖瓜粘,為什麼要吃糖瓜你知道為什麼嗎?
    農曆臘月二十三日是我國漢族傳統節日祭灶節,民間常稱它為「交年」、「小年下」、「小年」。每家每戶在這天的晚上都會舉行「祭灶神」的儀式,也就是送灶王升天。傳說灶君原名叫張單,家裡很富有。雖然媳婦李氏很賢惠,但不能生育,被張單休了。
  • 小年吃什麼傳統食物 農曆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吃飴糖的由來習俗
    明天就是小年了,你知道過小年要吃什麼嗎?小年習俗要吃的美食可不少,如餃子、年糕、米餅、粽子等。具體過小年要吃什麼?農曆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吃哪些食物呢?為什麼過小年要吃飴糖?小年吃什麼傳統食物  1、餃子  北方小年晚上習慣吃餃子,意為給灶王爺送行,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
  • 年俗知多少 | 臘月二十三 小年糖瓜粘
    在這個吐舊納新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在緊張地做著過年的最後準備。小年由來傳說灶王爺原為平民張生,娶妻之後終日花天酒地,敗盡家業淪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討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難當,一頭鑽到灶鍋底下燒死了。玉帝知道後,認為張生能回心轉意,還沒壞到底,既然死在了鍋底,就把他封為灶王。
  • 為什麼說「二十三,糖瓜粘」?
    在我們北方,臘月二十三就是小年了,也就是說從這一天開始,大家就開始置辦年貨,正式準備過年了,這一天也是農村過年的一個重要標誌。小時候老家流傳著一段順口溜,說的是:「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殺只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為什麼說「二十三,糖瓜粘」呢?
  • 新年到,關於春節的傳說、習俗大盤點,你都知道嗎?快幫孩子收藏
    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裡安然無恙,看見婆婆家門上貼著紅紙,院裡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蠟燭還發著餘光……鄉親們欣喜若狂,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裡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
  • 二十三,糖瓜粘,今天你吃糖瓜了嗎?
    二十三,糖瓜粘,這個習俗由來已久了。以前在灶臺旁邊,家家戶戶都拜灶王爺,到了農曆臘月二十三這天,灶王爺就要上天庭匯報,匯報這一家人在這一年裡的表現。所以,這一天要用糖瓜給灶王爺,叫「糖瓜祭灶二十三」,為的是用糖瓜粘住灶王爺的嘴,讓灶王爺在玉帝面前不要說自己家的壞話。
  • 農曆二十三,今日小年
    ,很多地區都是「過小年」。 但從清朝中後期開始,北方地區百姓都會提前一天,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 無論您那裡的習俗是臘月二十三還是二十四過小年,除夕都已經越來越近了,年味也越來越濃。
  • 臘月二十三糖瓜粘
    臘月二十三,是農曆的小年。從今天開始,就算進入年下了,大家可能都知道這首童謠吧!「小孩小孩你別哭,過了臘八就殺豬。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灶王老爺要上天);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燉羊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鬧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今天我們就說說:「臘月二十三,有關糖瓜的故事。臘月二十三是「小年」。「小年」祭灶,是我國老百姓生活中一項流傳甚廣、影響最大的民間習俗。灶神,也就是灶王爺。
  • 二十三糖瓜粘,北方臘月二十三小年這天我會吃糖瓜你吃什麼呢
    你那裡吃糖瓜麼臘月二十三這天是北方的小年,很多地方都有祭灶王爺吃糖瓜的習俗,為什麼祭灶王爺會和糖瓜聯繫在一起呢?據說是為了用糖瓜糊住他的嘴,也有說法是為了讓他嘴巴甜甜的,只會說好話。你那裡小年這一天會吃什麼呢?大家都可以分享一下哦!
  • 農曆臘月二十三、四小年 關於小年的詩詞有哪些 小年童謠
    今天是農曆臘月二十三,北方「小年」。「二十三,糖瓜粘」,今天民間要向灶君供上糖瓜、糕餅等,祈福求順。「糖瓜祭灶,新年來到」,開始進入過年節奏,掃塵、剪窗花、沐浴理髮、守歲拜年…除夕7天倒計時,年來啦。年的氛圍離不開裝點。拿吊錢福字門花燈籠之類把房間裡裡外外一布置,年的架勢就拉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