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二十三,糖瓜粘」,小年這天都有哪些傳統習俗

2020-12-05 中原文化家

在北方有句俗語叫做「二十三,糖瓜粘」,在這一天,人們會吃「糖瓜」或」關東糖「,意為粘住灶王的嘴,讓其上天言好事,不說人間壞事。到了晚上習慣吃餃子,意為給灶王爺送行,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

小年這天最重要的活動,除了剪窗花、吃火燒、掃塵等,還要換灶神畫像。把舊的灶神畫像揭下的同時,家家戶戶也都要「請」回來一幀新的灶王像。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已經很少有人會這樣做了。

一、祭灶

祭灶風俗由來已久,且歷代相沿成習。在收錄先秦禮儀習俗資料的《禮記》中,祭灶就被列為「五祀」之一,不過當時祭祀時間是夏季,「孟夏之月,其祀灶」。祭祀灶神由「孟夏」改為「臘月」,據說始於漢代。

漢代祭灶改為臘祭後,逐漸升格,使灶君由火之主變為「一家之主」;其職責也由掌飲食進而掌握人們的壽夭禍福。漢以後,唐宋至清,祭灶習俗又發生了新的變化。南方祭灶多在臘月二十四日,祭灶儀式多較為簡單。

傳說這天,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報告這一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祭灶時,還要把糖果用火融化,塗在灶王爺的嘴上。就不能跟玉皇大帝說自己家的壞話了。

二、掃塵

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含義,意思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故掃塵也就是把陳舊的東西一掃而光,這既指庭院內的陳年積垢,也指舊歲中遇到的不快。

北方人稱「掃房」;南方人稱「撣塵」。家家戶戶都要將室內屋外、房前屋後徹底進行打掃,衣被用具洗刷一新,乾乾淨淨地迎新春,做到窗明几淨。再後來,這「掃房子」逐漸就演變成人們在過年時的衛生大掃除了。

後來逐漸演變為年終的衛生大掃除,但不論這叫法是否相同,過年打掃房子的習俗卻是國人一直堅持的傳統習慣。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當時為驅疫鬼、祈安康的宗教儀式。

三、貼窗花

剪貼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動,內容有各種動、植物等掌故,如喜鵲登梅,孔雀戲牡丹 ,獅子滾繡球 ,三羊(陽)開泰,二龍戲珠,鴛鴦戲水等。貼上窗花寓意著新的一年越來越好。剪好窗花後貼在打掃一新的屋子裡,自然為家中增添不少喜氣。

而且經過小年掃塵,各店鋪、居民家煥然一新。新貼的春聯,鮮豔奪目,顯示著紅紅火火的鴻福盛景。活靈活現的門神,抬頭見喜的橫幅,精美的窗花,五彩的年畫,花團錦簇的燈籠,和神龕上豐饒的祭品,無不顯示著喜氣洋洋、欣欣向榮的節日景象。

四、趕亂婚

趕亂婚也是一個很普遍的傳統民俗,這個應該有很多人不熟悉。大家都知道,在過去平時民間嫁娶都得挑個良辰吉日,民間認為,「過了二十三,諸神都上了天,天天都是好兒」,就不會有禁忌日子了。

因此在過去有了這種說法,無論是娶媳婦、聘閨女不用擇日子,稱為趕亂婚。民謠有「歲晏鄉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燈前姊妹私相語,守歲今年是洞房」的說法。

五、吃餃子、糖瓜、火燒

北方的每個節日幾乎都會有餃子的身影,小年夜吃餃子,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山區多吃糕和蕎面。晉東南地區,流行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鍋倒」的說法。

糖瓜、麻糖等吃食本為給灶王爺嘴上抹得吃食,逐漸演變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晉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頭」的俗話。祭灶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燒也是很有特色的節令食品。此外,南方人還要吃年糕,意寓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如今,有好多習俗已經逐漸消失了。現在的人們臘月二十三這天,多半忙著工作,但是這是我們的傳統節日,即便沒時間去按哪些習俗去過節,也是一定要知道的,然後繼續口口相傳,讓傳統節日得以傳承下去。各位看官,你說呢?

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分享、點讚、評論、收藏吧!

相關焦點

  • 「二十三,糖瓜粘」 透過糖瓜看小年習俗
    今天是己亥年臘月二十三,是北方大多數地區的小年。老話說:「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爺要上天。」 祭灶是小年這天的重要活動。民間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
  • 小年吃什麼傳統食物 農曆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吃飴糖的由來習俗
    明天就是小年了,你知道過小年要吃什麼嗎?小年習俗要吃的美食可不少,如餃子、年糕、米餅、粽子等。具體過小年要吃什麼?農曆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吃哪些食物呢?為什麼過小年要吃飴糖?小年吃什麼傳統食物  1、餃子  北方小年晚上習慣吃餃子,意為給灶王爺送行,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
  • 農曆二十三,今日小年
    但從清朝中後期開始,北方地區百姓都會提前一天,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 無論您那裡的習俗是臘月二十三還是二十四過小年,除夕都已經越來越近了,年味也越來越濃。 小年習俗 祭灶 要給灶王爺供奉糖瓜、糕點,還要換灶神畫像。把舊的灶神畫像揭下的同時,家家戶戶也都要"請"回來一幀新的灶王像。
  • 二十三糖瓜粘,但不是每個地方都吃糖瓜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農曆小年,今天起,就算進入春節模式了。全國各地在這一天都有不同的習俗,尤其在飲食方面,體現了大中國豐富多彩的美食文化。1、餃子北方小年晚上習慣吃餃子,意為給灶王爺送行,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上供時,餃子要端端正正擺上供臺。此外,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美食。
  • 二十三,糖瓜粘,小年祭灶神,南北差一天?
    二十三過小年,差不多就是過新年的『彩排』,是春節的一個序曲。我國春節,一般是從祭灶揭開序幕的。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往的傳統灶臺已難覓蹤影,祭灶的習俗也簡化不少。如今的小年,儀式化的「祭灶神」已經很少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拜神」、「掃舍」、「吃糖」等相對簡易的禮俗。
  • 二十三糖瓜粘,北方臘月二十三小年這天我會吃糖瓜你吃什麼呢
    你那裡吃糖瓜麼臘月二十三這天是北方的小年,很多地方都有祭灶王爺吃糖瓜的習俗,為什麼祭灶王爺會和糖瓜聯繫在一起呢?據說是為了用糖瓜糊住他的嘴,也有說法是為了讓他嘴巴甜甜的,只會說好話。你那裡小年這一天會吃什麼呢?大家都可以分享一下哦!
  • 臘月二十三 小年糖瓜粘
    全文1677字閱讀需3分鐘如果說進入臘月就是奏響了新年的前奏曲,那麼,迎來小年就是新春開幕前最後一段音符,短暫而優美,滿溢著喜氣和年味兒。過了小年,我們就可以掰著手指,靜候新春的到來。在這個吐舊納新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在緊張地做著過年的最後準備。
  • 【網絡述年】二十三糖瓜粘 南皮人過小年
    【網絡述年】二十三糖瓜粘 南皮人過小年 2020-01-17 18: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二十三,糖瓜粘,糖瓜雖好可不要貪吃哦
    「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爺要上天」,臘月二十三是「小年」,到了這一天,就意味著過年的氛圍越來越濃了。按照習俗,在小年這一天,男女老少都會買一些糖瓜來祭灶。你可知道糖瓜祭灶的傳說?糖瓜又是怎麼來的呢?吃糖瓜代表美好期盼有民間傳說,灶王爺本是天上的一顆星宿,因為犯了過錯,被貶到人間成了「東廚司命」。它端坐在各家的廚灶中,看著人們怎樣生活,如何行事,把好事壞事都詳細記錄下來,等到臘月二十三就迴轉天庭,向玉皇大帝稟報各家各戶的善惡情況。到了臘月三十晚上再返回人間,根據玉帝的旨意懲惡揚善。
  • 年俗知多少 | 臘月二十三 小年糖瓜粘
    每年臘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匯報,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覺得對灶王一定要敬重,因為他要上天匯報。於是,民間就有了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來年平安和財運。小年習俗祭灶王民間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匯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兇禍福的命運交於灶王爺之手。
  • 二十三,糖瓜粘!
    相信大家都知道要吃糖瓜,過小年,那小年的由來你知道嗎?今天小編就和您一起探索~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兒"。這一天,家家戶戶要鄭重其事地舉行祭灶儀式。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神龕,常年供奉灶君爺像。在兩旁貼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橫批為"一家之主",以表明灶神的地位。
  • 二十三,糖瓜粘,今天你吃糖瓜了嗎?
    二十三,糖瓜粘,這個習俗由來已久了。以前在灶臺旁邊,家家戶戶都拜灶王爺,到了農曆臘月二十三這天,灶王爺就要上天庭匯報,匯報這一家人在這一年裡的表現。所以,這一天要用糖瓜給灶王爺,叫「糖瓜祭灶二十三」,為的是用糖瓜粘住灶王爺的嘴,讓灶王爺在玉帝面前不要說自己家的壞話。
  • (小年)二十三糖瓜粘兒童繪本故事分享
    前言:二十三糖瓜粘兒童繪本故事分享是指臘月的二十三,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小年,每年的臘月二十三,孩子總會哼起這些歌謠:二十三祭,一碗清茶一碟懈」。「二十三,糖瓜粘,老爺要上天」。二十三糖瓜粘兒童繪本故事分享因為盼望著大人們快些買回糖瓜來。
  • 小年是臘月二十三還是二十四?南北方小年習俗差異及小年微信文案
    小年是臘月二十三還是二十四?每年這時候,南方和北方的小夥伴就要關於小年的時間進行一次激烈的討論——小年北小年南是哪一天?中國地廣物博,不同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傳統民俗,傳統佳節在不同地區也略有區別,一起來看看南北方小年差一天的原因、小年的由來,以及小年微信朋友圈的文案吧!
  • 二十三糖瓜粘,為什麼要吃糖瓜你知道為什麼嗎?
    農曆臘月二十三日是我國漢族傳統節日祭灶節,民間常稱它為「交年」、「小年下」、「小年」。每家每戶在這天的晚上都會舉行「祭灶神」的儀式,也就是送灶王升天。傳說灶君原名叫張單,家裡很富有。雖然媳婦李氏很賢惠,但不能生育,被張單休了。
  • 2018小年是哪一天,小年的習俗和來歷,小年節日文化,小年飲食
    [1]祭灶小年是我國漢族傳統節日,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灶王節、祭灶。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在農曆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或二十五(民俗專家說,在古代,過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傳統,也就是說,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臘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
  • 「二十三,過小年」:掃房祭灶神,傳說變成故事講,孩子都愛聽
    早晨起來,老公說「今天是小年了啊。」兒子問「啥是小年?」一句話把我的思緒拉回到很遠的過去,小時候,到了臘月二十三這天,早晨家家戶戶都會放個鞭炮,因為要「送灶神」。此外,「小年」也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更重要的是,從這一天開始,便正式啟動了過年的程序。
  • 二十三,糖瓜粘,關於小年的傳說和習俗,都知道嗎?快給孩子收藏
    中國傳統節日,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積澱,是中華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傳統節日也越來越失去了本來的味道和氣氛,顯得越來越沒有意思。今天,是農曆臘月二十三,我們來給孩子們講一講傳統節日「小年」的傳說和習俗。
  • 為什麼說「二十三,糖瓜粘」?
    在我們北方,臘月二十三就是小年了,也就是說從這一天開始,大家就開始置辦年貨,正式準備過年了,這一天也是農村過年的一個重要標誌。小時候老家流傳著一段順口溜,說的是:「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殺只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為什麼說「二十三,糖瓜粘」呢?
  • 臘月二十三糖瓜粘
    臘月二十三,是農曆的小年。從今天開始,就算進入年下了,大家可能都知道這首童謠吧!「小孩小孩你別哭,過了臘八就殺豬。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灶王老爺要上天);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燉羊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鬧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今天我們就說說:「臘月二十三,有關糖瓜的故事。臘月二十三是「小年」。「小年」祭灶,是我國老百姓生活中一項流傳甚廣、影響最大的民間習俗。灶神,也就是灶王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