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吃什麼傳統食物 農曆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吃飴糖的由來習俗

2020-12-05 閩南網

  明天就是小年了,你知道過小年要吃什麼嗎?小年習俗要吃的美食可不少,如餃子、年糕、米餅、粽子等。具體過小年要吃什麼?農曆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吃哪些食物呢?為什麼過小年要吃飴糖?

小年吃什麼傳統食物

  1、餃子

  北方小年晚上習慣吃餃子,意為給灶王爺送行,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上供時,餃子要端端正正擺上供臺。此外,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美食。

  2、粘糕

  在山東魯西地區民間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謠。每年臘月廿三,是家家戶戶蒸粘糕吃粘糕的日子,意為粘住灶王的嘴,讓其上天言好事,不說人間壞事。粘糕用黃米、紅棗等為原料,香甜勁道,入口綿軟,取「年年高」的吉慶之意。另外,海南人用椰子作配料趕製椰糕用來食用並祈福,取「年年高」的吉慶之意。

  3、麻糖

  晉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頭」的俗話。據說,小年是灶神上天的日子,他上天要向天帝報告一年來人間的衣食用度及其它天帝想要了解的事。也就是灶神的述職日?吃麻糖就是想讓這灶神的嘴巴被糖給粘住張不開,不能把人間的美味奢華的情景稟報給天,以免得愛吃喝的人們受到處罰——新年帶來饑荒,期盼有一個平安的豐年到來。

  4、米餅

  農曆臘月廿三,民間俗稱「小年」,廣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間有做米餅的習俗。米餅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製成圓形,再經高溫蒸熟,吃起來別有風味,有「團團圓圓」的寓意。

  5、殺年豬

  恭城瑤族自治縣蓮花的蘭洞、西嶺的新河、觀音的水濱山寨等地,都有殺豬過春節的習俗。過了小年夜(農曆十二月二十三),那殺年豬的熱鬧戲就算開臺了。挑選出最好的肉,或炒或燉,精心烹飪,再滿滿斟上一杯酒,邀請親朋好友共享年豬宰殺後的第一頓鮮肉——庖湯。

  6、火燒

  祭灶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燒也是很有特色的節令食品。每到臘月二十三祭灶這天,城市中的燒餅攤點生意非常興隆。

  7、年粽

  南寧人有過小年吃「年粽」的習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徵,俗話說:「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跟端午節的涼粽不一樣,它有餡,有大有小,有長有短,有圓有扁。剝去葉子後,皮是糯米,餡是綠豆和豬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歡的食品做餡料。

  8、爆米花糖

  靖安縣民間素有「小年小年,爆米糖甜」的說法。「小年」這天,人們用麥芽糖和爆米花製作爆米花糖,寓意新的一年財運大發、生活甜美。

  9、麵食

  在山東半島的人們又大多自農曆臘月二十三後,家家忙做大棗餑餑(又稱大饅頭)、團圓餅、壽桃等面花,表示全家大團圓,日子過得年年有餘。此製做起來比較麻煩,發麵後醒面,再揉面再醒面,然後再做成各種花樣的麵食造型後再次的醒面,待面醒後才下蒸鍋,此蒸出來的麵食又稱之為「面花」,非常好吃,但很費工夫。

  10、關東糖

  關東糖又稱灶王糖、大塊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後才有出售。關東糖是用麥芽、小米熬製而成的糖製品,它是祭灶神用的。乳白色的大塊糖,放在方盤上,一般有三寸長,一寸寬,扁平,呈絲條狀。新做的大塊糖,放在嘴裡一咬,又酥又香,有粘性,有一種特殊風味,是關東男女老少都十分喜愛的一種糖。它已從灶王爺的祭桌上走下來,廣為百姓享用。

  11、炒玉米

  晉東南地區,有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鍋倒」的說法。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黏結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

  12、糖瓜

  灶糖是一種麥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為長條型的糖棍稱為「關東糖」,拉製成扁圓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為天氣嚴寒,糖瓜凝固得堅實而裡邊又有些微小的氣泡,吃起來脆甜香酥,別有風味。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沒芝麻的兩種,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雖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計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過用作幌子,買的人很少。

農曆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吃哪種飴糖

  北方有著「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爺要上天。」的民謠,南方流傳著「家家戶戶買餳糖,廿四黃昏祭灶王。家長家娘密密拜,俱求好話奏天堂。」的詩詞。

  在小年這天,在北方很多城市都會有吃飴糖的習俗,而吃糖瓜、飴糖、麻糖等吃食本為給灶王爺嘴上抹得吃食,逐漸演變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晉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頭」的俗話。

  舊時,家家廚房裡,都供奉著灶王爺神像。神像兩邊的對聯是:上天言好事,回宮保平安。傳說,灶王爺本是天上的一顆星宿,因為犯了過錯,被玉皇大帝貶謫到了人間,當上了「東廚司命」。

  它端坐在各家各戶的廚灶中間,看著人們怎樣生活,如何行事,把好事壞事都詳細記錄下來,到了臘月二十三日就迴轉天庭,向玉皇大帝稟報各家各戶的善惡情況,到了臘月三十晚上再返回人間,根據玉帝的旨意懲惡揚善。

  所以人們在臘月二十三日都要祭灶,並把飴糖供奉灶王爺,他老人家甜甜嘴,並粘住灶王爺的嘴,讓它「上天言好事,回宮保平安」。有的地方,還將糖塗在灶王爺嘴的四周,邊塗邊說:「好話多說,不好話別說。」

  而臘月二十三糖果祭灶,形式熱鬧隆重而又風趣幽默,所以這一天又叫「過小年」。這小小的糖果,充滿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責任編輯:柯金定

相關焦點

  • 農曆二十三,今日小年
    ,很多地區都是「過小年」。 其實民間傳統上的小年是臘月二十四,南方大部分地區,仍然保持著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傳統。 但從清朝中後期開始,北方地區百姓都會提前一天,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 無論您那裡的習俗是臘月二十三還是二十四過小年,除夕都已經越來越近了,年味也越來越濃。
  • 明天小年盤點南北方過小年的不同 小年節日由來及習俗介紹
    明天是農曆臘月二十三,是北方的小年。民諺有云:「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爺要上天。」由於全國各地風俗不同,故而小年的時間也不盡相同,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稱臘月二十三或臘月二十四的祭灶節為小年,也有不少地區稱正月十五的元宵節為小年,冬至也有地方叫作小年。
  • 小年的來歷由來起源簡短介紹 小年風俗習俗南北方有何不同
    今天是農曆臘月二十三,是北方的小年。民諺有云:「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爺要上天。」由於全國各地風俗不同,故而小年的時間也不盡相同,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稱臘月二十三或臘月二十四的祭灶節為小年,也有不少地區稱正月十五的元宵節為小年,冬至也有地方叫作小年。
  • 過小年吃什麼糖?吃灶糖咬上一口滿嘴甜,懷念小時候的味道
    過小年吃什麼糖?吃灶糖咬上一口滿嘴甜,懷念小時候的味道時間:2019-01-22 21:5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過小年吃什麼糖?吃灶糖咬上一口滿嘴甜,懷念小時候的味道 農曆十二月廿三,這是北方的小年。小年又稱為祭灶節、灶王節。
  • 農曆臘月二十三、四小年 關於小年的詩詞有哪些 小年童謠
    今天是農曆臘月二十三,北方「小年」。「二十三,糖瓜粘」,今天民間要向灶君供上糖瓜、糕餅等,祈福求順。「糖瓜祭灶,新年來到」,開始進入過年節奏,掃塵、剪窗花、沐浴理髮、守歲拜年…除夕7天倒計時,年來啦。年的氛圍離不開裝點。拿吊錢福字門花燈籠之類把房間裡裡外外一布置,年的架勢就拉開了。
  • 2018小年是哪一天,小年的習俗和來歷,小年節日文化,小年飲食
    小年 2018年2月8日 農曆臘月廿三 星期四 距離小年還有3天農曆臘月二十三日為漢族傳統節日祭灶節,民間又稱「交年」、「小年下」、「小年」。這天晚上家家戶戶均行「祭灶神」的儀式,送灶王升天。祭灶神為商周時代五祀之一,初為夏祭,後改為臘祭。古稱「炎帝於火而死為灶」。
  • 農曆臘月二十三還是二十四?你家小年是哪天?
    今天是農曆臘月二十三小年,但是由於地域的影響,各個地區對小年的日期並不統一。央視新聞頻道今天播著播著就出現了豌豆黃、薩其馬、驢打滾、湯圓、花生糖、芝麻糖……網友表示:央視播新聞猝不及防變吃播。一定是我打開的方式不對。
  • 2018小年是哪一天幾月幾日什麼時候 2018年小年日期
    如果開一場辯論會,討論小年的時間問題,那麼,北方的同志們堅持認為小年在農曆臘月二十三,而南方的同志們而一直堅稱小年在臘月二十四,不明就裡的朋友就暈了到底2018小年哪一天?是二十三還是二十四?所以萬年曆小年現在就來為您答疑解惑,看看2018小年在幾月幾號的吧![南方小年是哪一天?
  • 小年是哪一天?過小年必吃的12種傳統美食推薦(圖)
    你知道過小年要吃什麼嗎?小年習俗要吃的美食可不少,如餃子、年糕、米餅、粽子等。1、餃子北方小年晚上習慣吃餃子,意為給灶王爺送行,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上供時,餃子要端端正正擺上供臺。此外,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美食。
  • 小年是臘月二十三還是二十四?南北方小年習俗差異及小年微信文案
    小年是臘月二十三還是二十四?每年這時候,南方和北方的小夥伴就要關於小年的時間進行一次激烈的討論——小年北小年南是哪一天?中國地廣物博,不同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傳統民俗,傳統佳節在不同地區也略有區別,一起來看看南北方小年差一天的原因、小年的由來,以及小年微信朋友圈的文案吧!
  • 「二十三,糖瓜粘」 透過糖瓜看小年習俗
    今天是己亥年臘月二十三,是北方大多數地區的小年。老話說:「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爺要上天。」 祭灶是小年這天的重要活動。民間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
  • 二十三,糖瓜粘,小年祭灶神,南北差一天?
    二十三過小年,差不多就是過新年的『彩排』,是春節的一個序曲。我國春節,一般是從祭灶揭開序幕的。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往的傳統灶臺已難覓蹤影,祭灶的習俗也簡化不少。如今的小年,儀式化的「祭灶神」已經很少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拜神」、「掃舍」、「吃糖」等相對簡易的禮俗。
  • 明天臘月二十三小年,有哪些習俗和禁忌,看完此文你就知道了
    明天就是小年,離過年越來越近了,記得小時候,小編最喜歡過小年了,為什麼呢?小年可以吃灶糖,如今依舊是過年,但是年味好像淡了許多。其實節日沒變,變的是我們對待節日的態度。讓我們一起重拾那些舊習俗,讓今年的年味能夠更濃鬱。
  • 農曆二十三,小年習俗早知道!
    這些習俗建立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紐帶,也是鄉鄰友舍茶餘飯後的笑談風聲的話題,同時小孩孑們也能學習老祖宗留下的智慧!這些習俗與俗語都是用農曆來算的,比如節曰,氣候,等!這些在農村都有特定的意又的,可以指導人們觀天象,忙農作,也可以將純樸的民風民情傳承世世代代!
  • 臘月二十三:今日小年
    今天,農曆臘月二十三不少地方的群眾稱這天為小年它是春節的彩排也寄託著中國人辭舊迎新、、二十四上天匯報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這便是小年的由來「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
  • 小年的由來是什麼?關於小年的來歷及傳說故事、傳統習俗
    小年夜其實該稱「小除夕」由於祖國大部分地方都有過小年的傳統,人們往往也會將小年這一天的晚上,稱之為「小年」夜。而在上海,上海人雖然臘月廿四也會祭灶除塵,但是,上海並沒有過「小年」這個說法,而是更重視除夕前這一天,習慣也稱之為「小年夜」。
  • 二十三日過小年 過小年為啥要「祭灶」?
    (原標題:吃糖瓜、祭灶神……小年如何過出儀式感?) 「二十三日過小年,差不多就是過新年的『彩排』。」
  •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這個傳統習俗的來歷是什麼
    過春節,習慣上也叫「過大年」!這個「過大年」的習慣說法一方面,有表達「春節」這個中華民族大家庭共同的傳統節日的「隆重」程度的含義。也反映了春節在人們心中的節日位置。那就是,春節這個節日是一個「大」節日!所以,過春節也叫「過大年」!就「大年」的說法和稱呼,還有一層意思,那就是和「小年」的相對性提法兒。
  • 農曆小年有哪些習俗和講究? 臘月廿三和大年三十習俗
    春節是指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曆新年,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臘月廿三、廿四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又稱「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
  • 過小年在臘月二十三,還是臘月二十九?都別爭了!農曆六月過小年
    中國傳統的節日體系,萌芽於夏商周時期,發展於秦漢時期,形成於唐宋時期。農曆新年,稱之為過大年,過大年的時間自然是在五穀皆熟的日子,五穀皆熟的日子是在秋季,是在農曆的十月份,那為什麼現在過大年是在正月初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