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也被俗稱為「大年」。過春節,習慣上也叫「過大年」!
這個「過大年」的習慣說法一方面,有表達「春節」這個中華民族大家庭共同的傳統節日的「隆重」程度的含義。也反映了春節在人們心中的節日位置。那就是,春節這個節日是一個「大」節日!所以,過春節也叫「過大年」!
就「大年」的說法和稱呼,還有一層意思,那就是和「小年」的相對性提法兒。有「小年」,當然就一定有「大年」!
人們習慣把過年這一天稱呼為「大年三十兒」!其實,有時也可能是臘月二十九「過大年」!但是,這個過「小年」,在具體時間上卻是沒有變化的,那就必須是每年的臘月二十九了。
傳統的「過小年」,也是非常受重視的。因為傳統意義上的這個「小年」,並不是為「人」而過的「年」!而主要是為「神」而過的「年」!
這個「神」,就是和家家人人都都「工作」關係的灶王爺。也有的稱為「灶君」。是天上的一個地位比較低的小神。被玉皇大帝下派到民間具體負責每家每戶「功過是非」監督,也有指導幫助人們戰勝困難,過上好日子的職責。從這個角度講,又在某種程度上,對家家戶戶帶有護佑平安,保證吉祥的意思!
這些當然是古代科學不發達,人們思想的局限性而派生出來的一種美好願望!
灶王爺,在天界是一個地位比較低的「小神仙」!但是被玉皇大帝派到人間,負責具體「監察世態人情、護佑百姓平安!」的職業。因此就有了玉皇大帝「欽差大臣」的身份!
也正因為如此,才被老百姓高度重視,特別尊重!享受到了不一般的「禮遇」!
傳統的每年的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其實是為「灶王爺」提前過的「年」!因為灶王爺的特殊「工作性質和職責」,所以每個家庭都把灶王爺視為自己家庭的特殊一員!而且是響噹噹的「一家之主」!至少近似於家庭的「精神依託」。
按自古相傳的說法兒,灶王爺要在臘月二十三這一天的晚上,回到「天庭」向玉皇大帝匯報所在的每個家庭的所有人的所作所為,還要請求玉皇大帝降福人間。類似於現在的回單位「述職」!這種回天庭「述職」,要在每年的正月初四才能返回人間。所以,不能在人間「過大年」!
所以,人們把灶王爺的「工作」歸納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這個「一家之主」即將要「上天言好事」,而且也是因為「言好事」而不能在「家」過大年,那當然得提前為這位「一家之主」而準備豐盛的宴席,提前「過年」!
一個意思是表達對灶王爺一年來的護佑平安,消除災禍,保佑六畜興旺,五穀豐登的充分謝意!另一個意思是,也「拜託」灶王爺多多關照,儘量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言好事」!多說「好話」!以保來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因此,傳統的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就帶有為灶王爺踐行的意思,也帶有提前為灶王爺「過年」的意思!因此倍受重視。
因此,「過小年」的主體活動也叫「祭灶」、「辭灶」。中午要燃放鞭炮,準備較為豐盛的「貢品」。「祭灶」的重點是在晚上,要設置香案,由男主人焚香禱告,歷數灶王爺這個「一家之主」一年來保佑平安,護佑健康的無限功德!檢討自己一年來的過失,表明自己下一年的良好願望。並祈求灶王爺「回天庭」多多說「好話」,求玉皇大帝保佑明年吉祥安康!
這些習俗傳承了久遠的歷史,一定程度上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熱切盼望,和面對新的一年的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靠這種形式加以體現和表達。
也是人們對日月輪迴,這種自然規律的一種認識過程。除去其早期文化不發達,科學不普及,而導致的一些封建迷信思想的因素外,到就「過小年」這一習俗的「節日儀式感」和其對節日氣氛的烘託這個角度來看,這個「小年」的節日的存在,還是給人們帶來了一定的歡樂和愉快!
現在,人們對科學的認識已經非常深刻。沒有人去相信什麼「灶王爺」和「玉皇大帝」了。自然,也沒有人再去「供奉」灶王爺了。當然和「辭灶」的那些相聯繫的,帶有封建迷信色彩的一些儀式性活動,早已經沒有了。
人們過「小年」只是把它當作一種「大年」的一個組成部分,也可以說是大年「預演」活動而已。民間那些關於「灶王爺」的傳說故事,也僅僅是一個「傳說」了!
(「灶王」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