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這個傳統習俗的來歷是什麼

2020-12-05 陌上青書

春節,也被俗稱為「大年」。過春節,習慣上也叫「過大年」!

這個「過大年」的習慣說法一方面,有表達「春節」這個中華民族大家庭共同的傳統節日的「隆重」程度的含義。也反映了春節在人們心中的節日位置。那就是,春節這個節日是一個「大」節日!所以,過春節也叫「過大年」!

就「大年」的說法和稱呼,還有一層意思,那就是和「小年」的相對性提法兒。有「小年」,當然就一定有「大年」!

人們習慣把過年這一天稱呼為「大年三十兒」!其實,有時也可能是臘月二十九「過大年」!但是,這個過「小年」,在具體時間上卻是沒有變化的,那就必須是每年的臘月二十九了。

傳統的「過小年」,也是非常受重視的。因為傳統意義上的這個「小年」,並不是為「人」而過的「年」!而主要是為「神」而過的「年」!

這個「神」,就是和家家人人都都「工作」關係的灶王爺。也有的稱為「灶君」。是天上的一個地位比較低的小神。被玉皇大帝下派到民間具體負責每家每戶「功過是非」監督,也有指導幫助人們戰勝困難,過上好日子的職責。從這個角度講,又在某種程度上,對家家戶戶帶有護佑平安,保證吉祥的意思!

這些當然是古代科學不發達,人們思想的局限性而派生出來的一種美好願望!

灶王爺,在天界是一個地位比較低的「小神仙」!但是被玉皇大帝派到人間,負責具體「監察世態人情、護佑百姓平安!」的職業。因此就有了玉皇大帝「欽差大臣」的身份!

也正因為如此,才被老百姓高度重視,特別尊重!享受到了不一般的「禮遇」!

傳統的每年的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其實是為「灶王爺」提前過的「年」!因為灶王爺的特殊「工作性質和職責」,所以每個家庭都把灶王爺視為自己家庭的特殊一員!而且是響噹噹的「一家之主」!至少近似於家庭的「精神依託」。

按自古相傳的說法兒,灶王爺要在臘月二十三這一天的晚上,回到「天庭」向玉皇大帝匯報所在的每個家庭的所有人的所作所為,還要請求玉皇大帝降福人間。類似於現在的回單位「述職」!這種回天庭「述職」,要在每年的正月初四才能返回人間。所以,不能在人間「過大年」!

所以,人們把灶王爺的「工作」歸納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這個「一家之主」即將要「上天言好事」,而且也是因為「言好事」而不能在「家」過大年,那當然得提前為這位「一家之主」而準備豐盛的宴席,提前「過年」!

一個意思是表達對灶王爺一年來的護佑平安,消除災禍,保佑六畜興旺,五穀豐登的充分謝意!另一個意思是,也「拜託」灶王爺多多關照,儘量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言好事」!多說「好話」!以保來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因此,傳統的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就帶有為灶王爺踐行的意思,也帶有提前為灶王爺「過年」的意思!因此倍受重視。

因此,「過小年」的主體活動也叫「祭灶」、「辭灶」。中午要燃放鞭炮,準備較為豐盛的「貢品」。「祭灶」的重點是在晚上,要設置香案,由男主人焚香禱告,歷數灶王爺這個「一家之主」一年來保佑平安,護佑健康的無限功德!檢討自己一年來的過失,表明自己下一年的良好願望。並祈求灶王爺「回天庭」多多說「好話」,求玉皇大帝保佑明年吉祥安康!

這些習俗傳承了久遠的歷史,一定程度上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熱切盼望,和面對新的一年的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靠這種形式加以體現和表達。

也是人們對日月輪迴,這種自然規律的一種認識過程。除去其早期文化不發達,科學不普及,而導致的一些封建迷信思想的因素外,到就「過小年」這一習俗的「節日儀式感」和其對節日氣氛的烘託這個角度來看,這個「小年」的節日的存在,還是給人們帶來了一定的歡樂和愉快!

現在,人們對科學的認識已經非常深刻。沒有人去相信什麼「灶王爺」和「玉皇大帝」了。自然,也沒有人再去「供奉」灶王爺了。當然和「辭灶」的那些相聯繫的,帶有封建迷信色彩的一些儀式性活動,早已經沒有了。

人們過「小年」只是把它當作一種「大年」的一個組成部分,也可以說是大年「預演」活動而已。民間那些關於「灶王爺」的傳說故事,也僅僅是一個「傳說」了!

(「灶王」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小年是臘月二十三還是二十四?南北方小年習俗差異及小年微信文案
    小年是臘月二十三還是二十四?每年這時候,南方和北方的小夥伴就要關於小年的時間進行一次激烈的討論——小年北小年南是哪一天?中國地廣物博,不同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傳統民俗,傳統佳節在不同地區也略有區別,一起來看看南北方小年差一天的原因、小年的由來,以及小年微信朋友圈的文案吧!
  • 過小年在臘月二十三,還是臘月二十九?都別爭了!農曆六月過小年
    當然,農作物以秋冬季節成熟的最多,夏季較少,這就有所謂的「大年」、「小年」的區別,中國的民間,有很多地方,現在仍然有夏季過小年的習俗,有一部分農作物是在夏季成熟的,符合「秊,古熟也」的本意,二十四節氣中的芒種是在夏季,芒種的本意即是有芒的穀物可以稼種的意思,小麥可以在這個季節收穫,水稻可以在這個季節播種。
  • 臘月二十三:今日小年
    二十三糖瓜兒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燉大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關於小年的來歷有這樣一個古老的故事>為的就是讓灶王爺在玉帝面前多說好話小年這天祭灶是民間流傳極廣的傳統習俗在古詩中也多有提及面臉丹如朱頂鶴,髭髯長似綠毛龜
  • 2018小年是哪一天,小年的習俗和來歷,小年節日文化,小年飲食
    小年 2018年2月8日 農曆臘月廿三 星期四 距離小年還有3天農曆臘月二十三日為漢族傳統節日祭灶節,民間又稱「交年」、「小年下」、「小年」。這天晚上家家戶戶均行「祭灶神」的儀式,送灶王升天。祭灶神為商周時代五祀之一,初為夏祭,後改為臘祭。古稱「炎帝於火而死為灶」。
  • 小年吃什麼傳統食物 農曆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吃飴糖的由來習俗
    明天就是小年了,你知道過小年要吃什麼嗎?小年習俗要吃的美食可不少,如餃子、年糕、米餅、粽子等。具體過小年要吃什麼?農曆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吃哪些食物呢?為什麼過小年要吃飴糖?小年吃什麼傳統食物  1、餃子  北方小年晚上習慣吃餃子,意為給灶王爺送行,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
  • 臘月二十三,小年祭灶王,你知道它的來歷嗎?
    今天是農曆臘月二十三,也就是民間俗稱的「小年」。要說這小年的來歷,民間有多種說法,流傳最廣的是有一戶姓張的哥倆,大哥是一個泥瓦匠,最拿手的夥計是磊灶臺。手藝在附近十裡八村的可以算是首屈一指,他磊出來的灶臺,既美觀又實用。
  • 小年的來歷由來起源簡短介紹 小年風俗習俗南北方有何不同
    今天是農曆臘月二十三,是北方的小年。民諺有云:「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爺要上天。」由於全國各地風俗不同,故而小年的時間也不盡相同,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稱臘月二十三或臘月二十四的祭灶節為小年,也有不少地區稱正月十五的元宵節為小年,冬至也有地方叫作小年。
  • 小年謝灶傳統習俗
    小年是我國漢族傳統節日,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灶王節、祭灶。以下是中公教師網小編為您整理的小年謝灶傳統習俗,供您參考,更多資訊請點擊(//www.zgjsks.com)查看。小年謝灶傳統習俗小年謝灶之一時間南北方小年時間有所不同。北方是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即公曆2017年1月20日。大兇日。
  • 小年的由來是什麼?關於小年的來歷及傳說故事、傳統習俗
    小年夜其實該稱「小除夕」由於祖國大部分地方都有過小年的傳統,人們往往也會將小年這一天的晚上,稱之為「小年」夜。而在上海,上海人雖然臘月廿四也會祭灶除塵,但是,上海並沒有過「小年」這個說法,而是更重視除夕前這一天,習慣也稱之為「小年夜」。
  • 臘月二十三、二十四是小年 送糖給「灶王爺」吃
    、臘月二十四,在民間俗稱小年。小年是大年的序幕,這兩天,迎新春、過大年開始進入倒計時,民間有祭灶、掃塵的習俗。來看看這兩天,咱們宿遷人應該做點什麼吧!給「灶王爺」吃糖讓他說好話傳說,臘月二十三,灶王爺在這一天要上天庭向玉皇大帝稟報這一家人的好與壞,玉皇大帝根據他的報告,判斷這家人的善惡,從而決定延長還是扣減壽命。
  • 臘月二十三小年的來歷故事 據說很多臨沂人都不知道
    今天就是小年,很多臨沂人今天都選擇了吃水餃,當然還有祭灶神,對大家來說很多人小年並不陌生,那你知道小年的來歷和故事嗎?   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夜,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祭灶、掃塵、吃灶糖的日子。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神。
  • 臘月二十三小年,吃糖瓜,寓意來年紅紅火火,日子甜甜蜜蜜
    導讀:臘月二十三是小年,吃糖瓜,寓意來年紅紅火火,日子甜甜蜜蜜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壯馬,有草料,一路順風平安到。臘月二十三在民間又被稱作小年,是過年的開端,是我國漢族傳統文化中祭灶、吃灶糖的日子。
  • 明天臘月二十三小年,有哪些習俗和禁忌,看完此文你就知道了
    明天就是小年,離過年越來越近了,記得小時候,小編最喜歡過小年了,為什麼呢?小年可以吃灶糖,如今依舊是過年,但是年味好像淡了許多。其實節日沒變,變的是我們對待節日的態度。讓我們一起重拾那些舊習俗,讓今年的年味能夠更濃鬱。
  • 過小年啦,臘月二十三小年的來歷你知道嗎
    記得小時候,每逢臘月二十三這天,家門口的小集市上便有賣大公雞,灶糖紅蠟燭和鍋徽的小販,因為這天有乾爹的要挎著籃子去走乾親戚,除了走親戚還要祭灶王爺,保佑自己家裡年年有餘五穀豐登。北方地區一般是臘月二十三,南方大部分是臘月二十四,江浙滬一帶從臘月二十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稱為小年。每個地區略有不同,但是基本都是從這天開始了蒸年糕做饅頭殺豬宰羊。俗語說:二十三祭灶王,二十四掃房房,二十五糊窗戶,二十六燉肉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貼花花,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因此從這天開始更加有了過年的味道。
  • 2018小年是哪一天幾月幾日什麼時候 2018年小年日期
    南方北方小年時間習俗有什麼不同差異]2018小年哪一天 2018小年在幾月幾號  2018小年在2月8日  由於各地風俗不同,過小年的日期也不盡相同。一般北方會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南方則多選擇臘月二十四這天。
  • 臘月二十三是小年,民間流傳著2大傳說,其中一個和「人性」有關
    灶王爺的來歷知多少?源自一個無良男人的反省,玉皇大帝的同情文·玄武石今天是臘月二十三,農村人都說今天是小年。而且老一輩人還說,今天有2大傳說:灶王爺的來歷,三屍神的陰謀。這2個傳說具體講的是什麼呢?不急,聽小編慢慢給你道來。首先,灶王爺的來歷。傳說灶王爺本來是一個普通百姓,名字叫做張生。娶妻之前,還是天天讀書,熱愛學習,想著通過科舉來考取功名。
  • 農曆二十三,今日小年
    其實民間傳統上的小年是臘月二十四,南方大部分地區,仍然保持著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傳統。 但從清朝中後期開始,北方地區百姓都會提前一天,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 無論您那裡的習俗是臘月二十三還是二十四過小年,除夕都已經越來越近了,年味也越來越濃。
  • 春節的來歷和習俗300字
    >春節的來歷和習俗300字2017-01-28 00:18:14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春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春節歷史悠久,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鬱的民族特色。
  • 二十三,糖瓜粘,關於小年的傳說和習俗,都知道嗎?快給孩子收藏
    中國傳統節日,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積澱,是中華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傳統節日也越來越失去了本來的味道和氣氛,顯得越來越沒有意思。今天,是農曆臘月二十三,我們來給孩子們講一講傳統節日「小年」的傳說和習俗。
  • 二十三日過小年 過小年為啥要「祭灶」?
    著名作家老舍在《北京的春節》中,曾記錄過一系列有關春節的民俗,其中就提到了小年,字裡行間透出了濃濃的年味兒。不過,小年的日期並不一致,有的是在臘月二十三,有的是在臘月二十四……但一般而言,小年都被當做是春節的序曲,等那首「過年謠」唱起來,人們就開始按部就班做準備,直到迎來熱熱鬧鬧的中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