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28 00:18:14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春節,即農曆新年,俗稱過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春節歷史悠久,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鬱的民族特色。 春節的習俗 小年祭灶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祭灶。東北有首民謠:「糖瓜祭灶,新年來到」。老東北過年要祭灶———希望「灶王爺」保佑全家平安。祭灶時用的是糖瓜、關東糖等小食品,由膠狀麥芽糖製成,甜中略帶些酸味兒。 掃塵 臘月二十四,為掃塵之時,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在年前將房間裡外打掃乾淨,為一年最大的一次大掃除,也叫除舊迎新,徹底清理粉刷乾淨迎接新年。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鬥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家俱、影壁中。貼春聯時間是不固定的,一般是在二十九或者三十早上。 貼窗花、掛年畫。 窗花不僅烘託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 福倒(到)了 每逢新春佳節,家家戶戶都要在屋門上、牆壁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代表著「幸福」、「福氣」、「福運」。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都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福倒(到)了」。 請財神 每家為了來年財源廣進,春節都要請財神,有的是送上門的,說是請都要花錢買,但是絕對不能說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