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的由來和習俗

2020-12-05 卓越國旅

春節是中國人最為重視的一個節日,每到春節時,在外的遊子紛紛回家和家人一起慶祝農曆新年,春節的由來和習俗是什麼?

春節的由來

春節這一習俗源自何時很難考究,有很多神話故事來說明春節的來歷,不過一般認為春節起源於中國殷商時期的年頭歲末祭神、祭祖活動;傳說最早在堯舜時就有過年的風俗,現在也是我國重要節日。

春節的習俗

1、拜年 春節的第一天,也就是大年初一,各地都有拜年的習慣,拜年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在大年初一這一天,人們會打扮得乾淨漂亮,走訪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2、壓歲錢 熬年守歲是一種活動,在守歲的時候也有小孩壓歲錢的習俗,過年的時候給小孩子壓歲錢寓意著大吉大利。

3、接財神 春節期間既有驅鬼活動,那必然就少不了祭祀神靈,迎接神靈的活動,春節期間各種各樣的祭神活動都是一種心靈上的撫慰。比如每年的正月除五都是接財神的日子,在這一天零時零分打開大門和窗戶,燃放爆竹,點菸花,像財神表示歡迎,依禮祭拜,願新的一年能財源滾滾。

4、燃放爆竹 春節期間家家戶戶會通過燃放爆竹來創造節日的喜悅氣氛,是一種很常見迎新娛樂活動,不過現在由於燃放鞭炮會對空氣帶來一定的影響,這鞭炮還是要少放。

相關焦點

  • 傳統習俗春節拜年由來
    傳統習俗春節拜年由來  春節裡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鄰居那裡祝賀新春,舊稱拜年。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我國拜年的習俗行之已久。古時有拜年和賀年之分:拜年是向長輩叩歲;賀年是平輩相互道賀。現在,有些機關、團休、企業、學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之為「團拜」。  大年初一,人人都早早起來,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關於拜年習俗的由來,傳說遠古時代有一種怪獸,頭頂長獨角,口似血盆,人們叫它做「年」。每逢臘月三十晚上,它便竄出山林,掠食噬人。
  • 關於春節的習俗以及春節的由來你都知道嗎
    距離春節越來越近了,現在的春節的氣氛越來越淡了。之前從大年23開始,大家都開始掃房子、蒸饅頭、貼對聯了,還有最重要的買新衣服、新鞋。隨著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不在像小時候對春節那麼期待了。除了這些常見的習俗外,關於春節的習俗你還知道哪些嗎?關於春節的由來你知道嗎?
  • 春節的來歷由來及傳說故事 中國春節過年傳統習俗介紹
    [小年大年是什麼意思]春節的來歷由來及傳說故事  關於春節的起源有多種說法,其中幾種較具代表性的說法,如春節源於臘祭,春節源於巫術儀式說,春節源於鬼節說等,但其中被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時期興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說這就是農曆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
  • 「百家號鼠你紅」春節的由來和傳統風俗 關於春節的風俗有哪些
    春節作為中國人最重視的傳統節日之一,對於春節的由來和傳統風俗你又了解多少呢?隨著時代的變化發展,現代年輕人對於春節的傳統習俗關注的越來越少,因此說到關於春節的風俗有哪些,很多90後、00後感到一臉茫然。
  • 我國春節的由來,發展和習俗你都了解嗎?
    春節在中國乃至亞洲其他國家,都是最重要的節日之一。根據有關資料的記載,春節在中國早已經有了4000多年的歷史,所以說春節也是由我國,傳播到其他國家去的。關於春節中過年以及除夕的來歷,主要是來源民間故事故事。
  • 農曆春節的來歷和習俗,你知道麼?
    在春節期間貼窗花達到裝點的環境,渲染氣氛的目的。並寄託著辭舊迎新,納福迎祥的願望。貼春聯和貼年畫也有相同的作用!當春節將近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在大門兩邊貼上嶄新的春聯。有大門到廳房。都貼滿了,各種花花綠綠,象徵吉祥富貴的年畫。在節前的頭一天還要蒸年糕。這是中國新年裡不可缺少的食物。還要掛起紅紅火火的燈籠。備齊年貨,這樣年前的準備工作就算結束了。
  • 你知道春節的由來演變及風俗文化嗎?
    你知道春節的由來和演變嗎?今天小編就與大家分享春節的由來、演變、風俗文化。春節,古稱元旦,指農曆新年的第一天。「元」者始也,「旦」者晨也。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蕭子云《介雅》:「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辛亥革命後,為了便於和世界各國計時一致,規定了公曆一月一日為新年,通稱「元旦」,將農曆正月初一改為「春節:,於是春節就成了正月初一的名稱。
  • 藏曆新年的由來和習俗
    今天是農曆臘月十四,還有不到半月就是春節。俗語說過了臘八就是年,不管是從心態還是從時間而言,我們都已經進入了春節檔。而如果您有藏地的親朋好友,可能已經知曉,今年的藏曆新年,由於閏月的關係,要比我們的春節晚一個月。
  • 「元旦」是什麼意思 元旦由來及出處有什麼習俗
    元旦由來、出處、習俗一覽。除了了解這個節日是怎麼來的外,在元旦假期,還有些事兒你必須知道~「元旦」是什麼意思?  在古代中國人的心目中,「元」,是開始的意思;「旦」,是早晨的意思。後人就將堯死後,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堯的那一天,視作一年的開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稱為「元旦」,或「元正」,這就是古代元旦的由來。「元旦」習俗  南朝文學家蕭子云的《介雅》中有「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的詩句,看來那時已將「元旦」引申為一年的第一天。而「過新年」習俗的形成,大概是始於漢代。
  • 春節的由來與傳說
    >春節的由來與傳說2017-01-28 00:20:54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春節,是農曆的歲首,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節日,是中華文明最集中的表現。
  • 「除夕」、「春節」原來是這樣由來的
    這就是除夕的由來,它源於先秦時期的「逐除」。最早提及除夕這一名稱的則是西晉處的《風土記》等書。在我國民間,除夕有很多富有積極意義的習俗。歲晚相與饋問為饋歲,酒食相邀為別歲,除夕夜達旦不眠為守歲等。春節(過年)春節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傳統節日。春節源於殷商時期的祭神祭祖活動。我國古代先民經過一年辛勤勞動,在歲尾年初之際,便用他們的農、獵收穫物來祭祀眾神和祖先,以感謝大自然的賜予,這就是「臘祭」。
  • 春節的來歷和習俗手抄報
    >春節的來歷和習俗手抄報2017-01-28 00:20:04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春節,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春節的來歷和習俗手抄報有哪些?  春節的來歷  春節,是農曆的歲首,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節日。是中華文明最集中的表現。自西漢以來,春節的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  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 這些看似平常的春節習俗,來歷個個不尋常,你知道幾個?
    再過幾天就是農曆春節了,春節是中華民族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是華夏民族的傳統曆法的元旦。在民間,我們又叫農曆新年、陰曆年,俗稱過年。為了慶祝中國這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節日,各地都會舉辦盛大的慶祝活動,民間各地都有各式各樣的習俗。這些活動和習俗都以祭祀祖先、除舊布新、祈求豐年和迎接新福為主要內容。
  • 春節、對聯和門神的由來與寓意
    中國古代人民在漫長的生產、生活實踐中,逐漸形成了一些大眾認可的習俗和節日,這些習俗和節日,不僅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還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我國各民族形成了很多的傳統節日,其中主要的有春節、中秋、端午、清明、重陽、古爾邦節等。春節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俗稱過年。甲骨文中的年字,由禾、千兩字組成,表示穀物豐收。過年,含有慶祝一年糧食豐收之意。春節從夏曆(農曆)正月初一開始,至正月十五結束。
  • 除夕了,你可知道除夕的由來和習俗?
    除夕,又稱大年夜,是農曆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即春節前一天晚上,故又稱年三十晚。「除夕」含有舊歲到次夕而除、明日即另換新歲的意思,即所謂的「歲窮月盡」。「除夕」一詞最早出現在西晉大臣周處撰寫的《風土記》。
  • 貼春聯習俗的由來,又如何區分上聯和下聯呢?
    貼春聯的由來春聯屬於對聯的一種,對聯也叫楹聯。楹聯文化源遠流長,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文學形式,分為春聯、壽聯、輓聯、廟聯等。楹聯起源於桃符,在先秦時期,過年時會在門前掛桃符避災,後逐漸發展為春節貼春聯。另有春聯來源於春貼的說法,因古人在立春時會貼「宜春」二字,後演變為貼春聯的習俗,唐朝劉丘子有十二幅為立春和歲日所寫的對聯傳世。五代時後蜀國君孟昶在公元964年的除夕,將「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刻於桃木板上,從此讓桃符的形式和內容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也被認為是最早的一副春聯。到了宋代,過年時在桃木板上寫對聯已經非常普遍,王安石有詩云: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 春節的由來
    春節又稱年節,萌芽於先秦時期,形成於漢武帝時代。年節習俗隨歲月的變遷,經歷了漫長而複雜的發展、變化、日臻豐滿的歷史過程。     上古時期,人們的原始信仰是年節形成的重要因素。那時,人們相信神靈是萬事萬物的主宰,認為日月天地之神、動植物之神以及祖先的神靈左右著人們的生活和命運。
  • 春節的來歷和習俗300字
    >春節的來歷和習俗300字2017-01-28 00:18:14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春節,即農曆新年,俗稱過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春節歷史悠久,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鬱的民族特色。
  • 中國傳統節日春節有哪些習俗和文化?
    中國傳統節日春節有哪些習俗和文化?「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是北宋大詩人王安石,最膾炙人口的一首詩。這首詩所描繪的景象,就是古人過春節時的熱鬧景象。春節作為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首,不僅可以表達闔家團圓的喜慶之情,同時也可以彰顯出舉國歡慶的熱烈場面。筆者認為中國人過春節講究的就是一個熱鬧,無論身在天涯海角、不管多忙,過春節這一天都要如約回家。其實過春節回家也是春節時的一個重要習俗,一家人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才有過節的氣氛和意義。
  • 春節的由來與習俗:古時正月初一稱為「元旦」
    貼窗花和倒貼「福」字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託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