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對聯和門神的由來與寓意

2020-12-05 做個永恆的星辰

中國古代人民在漫長的生產、生活實踐中,逐漸形成了一些大眾認可的習俗和節日,這些習俗和節日,不僅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還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我國各民族形成了很多的傳統節日,其中主要的有春節、中秋、端午、清明、重陽、古爾邦節等。

春節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俗稱過年。甲骨文中的年字,由禾、千兩字組成,表示穀物豐收。過年,含有慶祝一年糧食豐收之意。

春節從夏曆(農曆)正月初一開始,至正月十五結束。正月初一,古時稱為元旦、元日,意即新的一年的第一天。辛亥革命後,中華民國成立,採用世界普遍使用的基督教曆法,即我們通常說的公曆或陽曆。為了區別起見,將公曆的1月1日稱作新年、元旦,將農曆的正月初一改稱春節,俗稱年初一。

古時春節活動從臘月二十四日開始,這一天民間有祭祀灶神的習俗,稱為「灶王節」。灶王又稱灶神、灶君,俗稱「灶王爺」。按照道教的說法,灶神是玉皇大帝的使者,奉命降臨人世,觀察人間善惡。他每年臘月二十四日返回天宮,向玉皇大帝匯報情況。人們希望他「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故民間便設壇祭祀。

古老的門神

宋代著名詩人範成大的《祭灶詩》給我們全面展示了古代祭灶神習俗的概況。詩云: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來祭祀。豬頭爛熟雙魚鮮,豆沙甘松粉餌圓。男兒酌獻女兒避,爵酒燒錢灶君喜。婢子鬥爭君莫聞,貓犬觸穢君莫嗔。送君醉飽登天門,構長構短勿復雲,乞取利市歸來兮。

現在,一些地方把祭灶神的日期改在臘月二十三日,人們在這一天熬製粘性很強的麥芽糖,作為祭品。據說,灶神吃了糖嘴巴就被粘住,不能向玉皇大帝說人的壞話了。

春節,源自原始社會的「臘祭」。西晉杜預雲,臘即歲終祭眾神之名,即一年農事完畢,為感謝神的恩賜而舉行的年終祭祀。

過春節時,民間有貼春聯的習俗。春聯源自古時候的桃符,符是指道教上所講的符篆,世界最早的旅行指南《山海經》云:中國東海度朔山上有一顆枝葉繁茂、高聳入雲的大桃樹,樹上有「神茶」、「鬱壘」兩神仙,能將惡鬼捉去餵虎吃。後來,人文始祖黃帝規定,每年除夕之夜或是年初一,家家戶戶門口立兩塊桃木板,在上面繪神萘、鬱壘像,以表示趨吉避兇,這就是「桃符」。桃符,顧名思義是指桃木板上的符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認為,每年在桃木板上繪圖像頗費時間,便改為寫神茶、鬱壘的名字,這就是春聯(對聯)的雛形。

五代時期,後蜀國主孟命學士辛寅遜於亡國前一年的除夕題寫桃符,孟昶見了之後,覺得欠佳,於是親筆題寫桃符:「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清代著名學者紀昀經過考證,將其認定為中國最早的一副春聯。相傳,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倡導貼春聯,故明代春聯取代了桃符,並且非常普及。

春節時,民間有貼門神之習俗。門神,指守門之神。三國時,曹操夜間總是做惡夢,夢見有人要殺害他,於是令許褚手執大刀把守臥室,當晚惡夢便止。後命畫工將許褚像繪於臥室門上,效果與許褚守衛相同,許褚的畫像就是最早的門神。因此,民間的門神大多由歷史上著名的武將如關羽、張飛、趙雲等充當,表示將邪惡的魔鬼擋在門外。

元宵節,古稱上元節。正月十五的夜晚是新的一年中第一個滿月的良宵,滿月象徵團圓美滿,人們在這一天吃元宵,正是取月圓人團圓之意。

相關焦點

  • 桃符和門神,是書畫藝術與美好期盼的完美結合,你知曉由來嗎?
    中國人貼春聯、貼門神習俗歷史悠久,是不可或缺一種習俗。過春節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這種習俗既展現了高貴典雅的書畫詩詞藝術,又彰顯節日喜慶吉祥的人文習俗。那麼你是否知道春聯門神的由來,那麼就隨疆郎來細細探究一番吧!春聯,俗稱門對子,屬於楹聯的一種。
  • 古代門神的由來是什麼?為什麼秦朝的門神是大公雞?
    在大家印象中,門神是唐朝名將秦瓊和尉遲恭。但是古人選用的門神卻各種各樣,最令人驚訝的是,秦朝的時候用過大公雞當門神。那麼古人為什麼會選擇用大公雞當做門神呢?門神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據史籍記載,周朝出現了「祀門」這個活動,而且是非常關鍵的典禮。經過改良,古人簡化了「祀門」活動,古人開始往門上貼門神。
  • 「印度人牽象」和「蒙人馭虎」圖,藏地的「門神」形象
    「印度人牽象」和「蒙人馭虎」圖,藏地的「門神」形象文/舒放雖然總是感嘆年味越來越淡,過年沒什麼意思了——然後難忘2020年春節,卻反證了傳統節日對我們的重要性。2020年的春節,會成為我們一生銘記於心的記憶。年味越來越淡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 看見文物|賀歲迎祥:看清宮掛門神、貼對聯
    據史料考證,滿族第一個下令懸掛漢族門神的人是順治帝。清軍入關之前,滿族並沒有掛門神、貼對聯的習俗。努爾哈赤在瀋陽定都時,瀋陽故宮從沒有掛過門神和貼對聯。清朝在北京定都後,瀋陽故宮才開始了掛門神、貼對聯。
  • 春節傳統習俗:貼春聯、門神
    春節傳統習俗:貼春聯、門神  春聯,起源於桃符。"桃符",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據《後漢書、禮儀志》說,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神荼"、"鬱壘"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
  • 2020鼠年貼春聯貼春聯的講究和忌諱 貼春聯的由來和寓意
    過年貼春聯是我國的春節習俗,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挑漂亮的紅春聯貼於門上。那麼貼春聯有什麼講究和忌諱呢?貼春聯的由來是什麼?春聯有什麼寓意?貼春聯的講究貼春聯的由來  春聯一開始不叫「春聯」,而叫「桃符」。
  • 春節貼的門神是哪兩位道教神靈?
    擁有悠久歷史的春節是我國非常重大的節日,圍繞春節既有很多奇妙動人的傳說故事,也有豐富多彩的民俗習慣,春節貼門神無疑是其中之一。(貼門神) 門神,是道教和民間信仰中每個家庭中司門守衛之神,人們將其神像貼於門上,用以驅邪避鬼、衛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中國民間深受人們歡迎的守護神。 按照傳統習俗,每到春節前夕,家家戶戶便忙碌起來貼對聯和門神,以祈福來年家庭和睦、事業亨達。
  • 你知道春節的由來演變及風俗文化嗎?
    你知道春節的由來和演變嗎?今天小編就與大家分享春節的由來、演變、風俗文化。春節,古稱元旦,指農曆新年的第一天。「元」者始也,「旦」者晨也。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蕭子云《介雅》:「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辛亥革命後,為了便於和世界各國計時一致,規定了公曆一月一日為新年,通稱「元旦」,將農曆正月初一改為「春節:,於是春節就成了正月初一的名稱。
  • 春節時都要貼門神,大家知道第一任門神是誰嗎?聊聊門神那點事
    說起門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因為每到春節,除了貼對聯,門神那也是必不可少的,他們是保衛門戶的神靈,可以闢邪驅鬼保平安,但是對於門神的真實身份大家可能就沒那麼熟悉了,您先回憶一下,自家請的是哪位,或者說哪兩位門神,我猜應該是秦叔寶和尉遲敬德,因為最出名的兩位門神莫過於他們倆了,他們都是唐代名將,
  • 2018年春聯大全九言,狗年九字對聯精選
    2018狗年對聯大全春節9字上聯:人歡馬躍開創新局面;下聯:燕舞鶯歌喜慶夏收年。上聯:臘盡春歸山村添喜氣;下聯:牛肥馬壯門戶浴春風。上聯:馬壯牛肥山村添喜氣;下聯:地靈人傑門戶沐春風。上聯:十億神州共馳千裡馬;下聯:四化建設更上一層樓。上聯:鼠去牛來一元欣復始;下聯:春明日麗萬象喜更新。
  • 關於春節的習俗以及春節的由來你都知道嗎
    距離春節越來越近了,現在的春節的氣氛越來越淡了。之前從大年23開始,大家都開始掃房子、蒸饅頭、貼對聯了,還有最重要的買新衣服、新鞋。隨著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不在像小時候對春節那麼期待了。除了這些常見的習俗外,關於春節的習俗你還知道哪些嗎?關於春節的由來你知道嗎?
  • 臨近春節,門神應該貼誰呢?後門要貼誰?不要搞錯了
    隨著春節的臨近,年味也越來越濃厚,貼門神就是中國春節重要的民俗活動之一。很多人每年都貼門神但是卻對門神了解很少,認為門神是唐朝之後才有的,認為門神就是秦瓊和尉遲恭,其實在漢朝時期就有門神了。漢代時期首次出現了「門神」,這裡門神有點像勇士,由於在漢朝時期紙張還為得到普及,所以門神也不可能被畫在紙上,漢朝時期的門神其實是被直接畫在門上的。現在留存漢朝門神形象的只有山東和河南等地的漢墓中,漢代的門神名字叫做是神荼和鬱壘。在神話故事中神荼和鬱壘是惡鬼的領導者,於是人們就希望他們可以驅趕惡鬼,保護家中的安全。這兩個門神外形也非常的恐怖,但是有了一些人的特點。
  • 春節的由來和習俗
    春節是中國人最為重視的一個節日,每到春節時,在外的遊子紛紛回家和家人一起慶祝農曆新年,春節的由來和習俗是什麼?春節的由來春節這一習俗源自何時很難考究,有很多神話故事來說明春節的來歷,不過一般認為春節起源於中國殷商時期的年頭歲末祭神、祭祖活動;傳說最早在堯舜時就有過年的風俗,現在也是我國重要節日。
  • 春節為什麼要貼春聯?貼門神與貼春聯是怎麼來的
    中國人貼春聯、貼門神習俗歷史悠久,是不可或缺一種習俗。過春節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這種習俗既展現了高貴典雅的書畫詩詞藝術,又彰顯節日喜慶吉祥的人文習俗。那麼你知道是怎麼來的?一、貼門神中國各地過年都有貼門神的風俗。
  • 過年習俗——貼門神,最常見的門神是誰?你知道他們的原型嗎
    過年是我國傳下來的歷史文化,一家人都聚在一塊,年三十家家都貼上春聯和門神,掛起大紅燈籠。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門神的來歷。門神在我們國家可是有著很古老的歷史,門神就是司門守衛之神,是民間百姓的信仰,深受人們的喜愛。按照習俗,每到春節前夕,一般就指臘月三十這天。家家戶戶都忙碌起來,將其神像貼於門上,用以驅邪避鬼、衛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寓意。相傳最早在周代就已有這個習俗。
  • 「百家號鼠你紅」春節的由來和傳統風俗 關於春節的風俗有哪些
    春節作為中國人最重視的傳統節日之一,對於春節的由來和傳統風俗你又了解多少呢?隨著時代的變化發展,現代年輕人對於春節的傳統習俗關注的越來越少,因此說到關於春節的風俗有哪些,很多90後、00後感到一臉茫然。
  • 在春節什麼時候開始貼春聯和門神的?
    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一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願,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又在象徵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美好心願。 為了祈求一家的福壽康寧,一些地方的人們還保留著貼門神的習慣。據說,大門上貼上兩位門神,一切妖魔鬼怪都會望而生畏。
  • 我國春節的由來,發展和習俗你都了解嗎?
    春節在中國乃至亞洲其他國家,都是最重要的節日之一。根據有關資料的記載,春節在中國早已經有了4000多年的歷史,所以說春節也是由我國,傳播到其他國家去的。關於春節中過年以及除夕的來歷,主要是來源民間故事故事。
  • 特有創意的對聯 窗貼 掛飾這都有,款款精妙絕倫,讚不絕口
    福字新年禮包新春五福對聯16件套大禮包福字新年禮包新春五福對聯16件套大禮包,裝飾精美,喜氣洋洋,物美價廉,好看不貴【爆款】綢布大紅燈籠新年掛飾春節元旦燈籠春節紅紅火火的,在家門口掛上兩個大大的燈籠,特別的喜慶,寓意的家和哦。
  • 五花八門的門神形象:從神荼和鬱壘到鍾馗和魏徵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門神:神荼和鬱壘的畫像  ■楊 徵  按照傳統習俗,每到春節前夕,家家戶戶便要忙碌起來。買年貨、寫對聯、挑門神年畫……在除夕那天,還要貼上對聯和門神,祈福來年。現如今,「年味」淡了很多。這也難怪年初的《小門神》電影,受到大家的關注。它的故事情節戳中了人們的笑點和淚點:大名鼎鼎的門神——神荼和鬱壘,居然面臨「下崗」,不得不來到凡間找工作。  電影新鮮的視角,讓人們在感覺歡樂有趣之餘,也多了幾分感傷——這些傳統習俗在經濟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是否註定是手下敗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