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了,你可知道除夕的由來和習俗?

2020-12-05 譚論古今

除夕到了,在這辭舊迎新的時刻祝大家萬事如意,心想事成!

除夕,又稱大年夜,是農曆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即春節前一天晚上,故又稱年三十晚。「除夕」含有舊歲到次夕而除、明日即另換新歲的意思,即所謂的「歲窮月盡」。「除夕」一詞最早出現在西晉大臣周處撰寫的《風土記》。

一、除夕的由來

相傳,古時候有一個叫「夕」的妖怪,專門害人,尤其是漂亮的女孩。「夕」神出鬼沒,只在太陽落山後出來,半夜後又不見其蹤影,沒有人知道它住在哪兒。老百姓對它恨之入骨,但又無可奈何。

一個叫七郎的獵人,力大無比,箭無虛發,獵狗也非常厲害,見鄉親們被「夕」所害,決心除掉「夕」。他帶著狗到處找「夕」,找了一年。這天已是臘月三十,他來到一個鎮上,見人們都在歡歡喜喜準備過年,心想,這個鎮大、人多、姑娘也多,說不定「夕」要來。他找到鎮上的人們商量,說「夕」最怕響聲,叫大家天黑了不要睡覺,多找些敲得響的東西放在家裡,一有動靜就使勁敲,好把「夕」嚇出來除掉。

這天晚上「夕」果然來了,他剛闖進一戶人家,這家人就敲起了盆盆罐罐,接著整個鎮子也跟著敲起來。「夕」嚇得四處亂跑,結果被七郎看見。「夕」跟七郎和狗打了起來。「夕」力不從心,想逃跑,哪知後腿被獵狗死死咬著,七郎趁機一箭把「夕」射死。從那以後,人們就把臘月三十叫「除夕」。這天晚上,家家戶戶都要守歲、放火炮,表示驅除不祥、迎接幸福祥瑞。

二、節日習俗

除夕是新舊交替之際,所有活動都是以除舊布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1、守歲

守歲,俗稱「熬年」。守歲的習俗在中國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最早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誌》: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

守歲既有對逝去歲月的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即將到來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除夕之夜,全家人歡聚一堂,茶點瓜果放滿一桌,說說笑笑,敘舊話新,溫馨無比,共同迎接新年的到來。這晚蘋果是少不了的,寓意「平平安安」。在北方,有的人家還要供上一盆飯,叫「隔年飯」,是年年有剩飯,一年到頭吃不完,今年還吃昔年糧的意思。隔年飯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來煮,有黃有白,北京俗話叫「二米子飯」,這叫「有金有銀,金銀滿盆」的「金銀飯」。

2、年夜飯

年夜飯也叫團圓飯。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根據南朝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我國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因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飯桌中間設置火鍋,因此也稱圍爐。古代,一些監獄官員甚至在除夕晚上放囚犯回家與家人團圓過年,由此可見年夜飯在古代人中的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既享受佳餚美食,也享受那份快樂祥和的氣氛。年夜飯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撩人,說明紅紅火火;"魚"和"餘"諧音,象徵"吉慶有餘",也喻示"年年有餘"。最後多為一道甜食,祝福往後的日子甜甜蜜蜜。

3、燃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的說法。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王安石《元日》云:「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但燃放爆竹汙染環境,易引發火災,危害人身和財產安全,所以現在全國已多個地方禁放、限放煙花爆竹。我們要遵守當地禁放、限放管理規定,文明過年。

4、祭祖

古時,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禮俗很盛。各地禮俗不同,祭祖形式各異,而大多是在家中將祖先牌位依次擺在正廳,陳列供品,點上香燭,倒上美酒,然後祭拜者按長幼的順序上香跪拜,以表達「慎終追遠」的感情。北方一些地方的農村還會在家中焚燒紙錢;山西呂梁山區有除夕上墳的風俗,稱為送年食。上墳時間一般在除夕的下午,人們把做好的年夜飯,送到亡故親人的墳上,讓他們與生者一起享用除夕夜的美食,從而寄託人們對已故親人的哀思。

各地除夕風俗大致相同,但有些地方的風俗很有特點,如蘇州的除夕守歲,要等到從楓橋寒山寺傳來的洪亮鐘聲。當鐘聲穿過沉沉夜色,傳到千家萬戶時,就標誌著新春的來臨。除夕在臺灣不叫除夕,而叫「過年日」。午後,在廳堂神龕前擺上供品,到了晚上,合家焚香叩拜,然後對長者辭歲。接著是「圍爐」,也就是豐盛的年夜飯。飯後,便高燃蠟炬來守歲,兒媳婦為長輩們添富壽,不能早睡,坐得越久,長輩的富壽越長,孝心越大。

相關焦點

  • 有關除夕的由來和傳說,你知道了嗎?
    導讀:除夕的習俗有哪些?除夕是一年的最後一天,在這熱鬧的節日裡,人們都在忙碌地進行各種習俗活動,那麼,除夕的習俗有哪些?下面小編為你介紹。1、除夕的習俗之年夜飯除夕夜的年夜飯也叫團圓飯,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
  • 除夕的由來 除夕是怎麼來的
    春節裡除夕這一天是人們格外重視的一天,那麼,除夕是怎麼來的呢?一起來看看吧!  除夕的由來  最早提出「除夕」這個詞是在西晉周處所撰著的地方風物誌《風土記》中出現,說起除夕  除夕這天,是農曆一年裡的最後一天,取名為「歲除」。其意思是舊歲至此而除,即將更換新歲;而夕指的是夜晚。所謂的「除夕」就是指這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
  • 除夕的由來起源來歷 除夕的來歷簡短20字30字50字150字左右
    除夕馬上就到了,作為一年最後一天,人們在這一天會有許多傳統習俗會做,大家都知道除夕是一個重要的節日,但是為什麼會有除夕這個節日呢?除夕的來歷是什麼?小編為您整理了除夕由來起源的簡單介紹。除夕的由來除夕的由來起源來歷  除夕,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歲除等。
  • 「除夕」、「春節」原來是這樣由來的
    除夕中國農曆的除夕就是一年後最後一天的夜晚,「除」字的本義是「去」,引申為「易」,即交替;「夕」字的本義是「日暮」,引申為「夜晚」。「除夕」即含有舊歲到次夕而除,明日即另換新歲的意思。這就是除夕的由來,它源於先秦時期的「逐除」。最早提及除夕這一名稱的則是西晉處的《風土記》等書。在我國民間,除夕有很多富有積極意義的習俗。歲晚相與饋問為饋歲,酒食相邀為別歲,除夕夜達旦不眠為守歲等。
  • 大年三十傳統習俗風俗 除夕為什麼要吃魚吃餃子?
    除夕,中國傳統節日。指陰曆臘月三十日(小月為二十九日),是一年的最後一天,為「月窮歲盡之日」,故又叫「除夕」,俗稱大年三十兒 。這一天有許多古老的中國民俗活動,如包餃子,吃年夜飯,燒金紙、放爆竹、守歲等。
  • 除夕是什麼日子節日?過年和除夕的寓意含義意思介紹
    除夕因常在夏曆臘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稱該日為大年三十,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民間最為重視。家家戶戶忙忙碌碌或清掃庭舍,迎祖宗回家過年,並以年糕、三牲奉祀。除夕到底是什麼節日呢?為什麼除夕這麼重要?除夕的寓意含義是什麼?
  • 除夕習俗30字50字簡短介紹 除夕守歲熬年的來歷意義及傳說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除夕守歲寓意是什麼呢?為什麼在除夕這天需要守歲呢?除夕有哪些風俗習慣呢?除夕習俗30字簡短介紹  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十二月)的最後一個晚上。除夕這天有貼春聯、放鞭炮、貼年畫、貼窗花、貼福字等傳統習俗。
  • 除夕手抄報資料內容大全 除夕的介紹由來傳說故事50字簡短版
    除夕介紹  除夕,為歲末的最後一天夜晚。歲末的最後一天稱為「歲除」,意為舊歲至此而除,另換新歲。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歲除之夜的意思,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時值年尾的最後一個晚上。除夕是除舊布新、闔家團圓、祭祀祖先的日子,與清明節、七月半、重陽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祭祖大節。
  • 過年和除夕的由來
    每年夏曆臘月除夕那天,他都要出來大吼大叫,專門吃人和牲畜,當時沒有人能夠制服他。人們為了躲避年的魔爪,每年都要在除夕那天殺豬宰牛來敬供年,這樣他才不會傷害人。但是這樣好景不長,有一天年出去找東西吃,恰巧來到了一個竹樓面前,竹樓正好失火,火勢很大,燒的竹子噼裡啪啦的響,年聽到這突如其來的響聲,嚇得逃回了森林。
  • 除夕習俗有哪些,想知道的看過來,歡歡喜喜團圓,熱熱鬧鬧過年
    除夕,也就是大年夜,是一年中的最後一天,為大年三十,這一天翻過去就是一年開始的新一天。在除夕當天我們要辭舊迎新,吃團圓飯,是非常重要的一天。這一天最熱鬧的時候就是吃年夜飯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
  • 關於春節的習俗以及春節的由來你都知道嗎
    除了這些常見的習俗外,關於春節的習俗你還知道哪些嗎?關於春節的由來你知道嗎?門薄,在民國時期比較流行飛貼拜年,很多大戶人家因為每年需要拜年的人數眾多,所以就寫了一大堆這些祝福語的帖子派遣別人挨個送過去,為了接飛貼,在很多人家門口都有一個紅紙袋,專門來盛放飛貼,這就是門薄。
  • 除夕由來有哪些來源?為什麼要放鞭炮 2018除夕夜是哪一天
    那麼你知道除夕的由來是什麼嗎?除夕是怎麼來的呢?現在不妨隨著小編一起往下了解去吧!除夕的由來  關於年的由來,有一個傳說。相傳在遠古時候,我們的祖先曾遭受一種最兇猛的野獸的威脅。這種猛獸叫"年",它捕百獸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時,還會闖入村莊,獵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終日。
  • 除夕的傳說故事50字100字簡單介紹 除夕年獸的民間神話傳說
    除夕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很多人過除夕卻不知道除夕為何要守歲、放鞭炮。其實這和除夕的傳說故事有關。民間流傳著好幾個除夕的傳說,小編整理了除夕傳說故事的簡單介紹,帶大家了解除夕年獸的神話故事。
  • 「百家號鼠你紅」,爆竹聲中一歲除,你知道除夕的意思嗎
    【百家號鼠你紅】,爆竹聲中一歲除,你知道除夕的意思嗎?小的時候,是不是非常期待這一天的到來,因為在這一天,可以吃很多好吃的,這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這一天,就是除夕。你知道它是什麼意思嗎?除夕,為歲末的最後一天夜晚。歲末的最後一天稱為「歲除」,意為舊歲至此而除,另換新歲。
  • 《萬事萬物由來》,紀念中式經典節日,除夕和春節趣談
    1.除夕:晝夜交替,除舊換新農曆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即春節前一天晚傷,因常在夏曆臘月三十,故又稱該日為年三十。除是除舊布新。一年的最後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守歲。除夕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重大的節日之一。除夕這一天,家裡家外不但要打掃得乾乾淨淨,還要貼門神、春聯、年畫、掛門箋,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圖案的新衣服。
  • 春節給孩子話年俗之除夕:大年三十的習俗以及禁忌
    在這辭舊迎新的年三十,小麼在這裡真心感謝大家的支持與關注,提前祝願每個人2020新春鼠年快樂,平安好運相伴,「鼠」你有錢!臘月三十夜稱「除夕」,也叫「大年三十晚」,春節的高潮是「大年三十」。大年三十的民俗內容主要圍繞的是「合家歡聚」,這也正是中國人為什麼把大年三十看得那麼重要的原因之一。
  • 除夕吃餃子的寓意是什麼 除夕吃年夜飯的寓意及講究禁忌
    北方很多家庭除夕這邊是吃餃子的,那麼除夕吃餃子有什麼寓意呢?為什麼除夕要吃餃子呢?除夕吃年夜飯有什麼講究嗎?小編整理了除夕吃年夜飯的講究及禁忌,希望對大家有幫助。除夕的寓意除夕吃餃子的寓意是什麼  農曆年三十,也稱「除夕」。按照習俗,除了菜餚外,南方要吃年糕,北方要吃餃子。
  • 年的由來和風俗習慣,若干年後,過年的習俗會消失嗎?
    要知道過年放鞭炮是我們國家最大的習俗。現在取消過年放鞭炮,真怕若干年後連過年都和過星期天一樣寡淡無味。忽然心血來潮想發表一片關於過年的由來以及放鞭炮的傳統,來警示後人別忘記老祖宗留下的過年習俗。據說年的由來是舜繼天子位後,帶部下祭拜天地的那天成為年,當時新年所在月份不是統一的直到秦朝才定為元月也就是現在的正月為新年。
  • 除夕團圓飯吃什麼傳統食物 大年夜除夕什麼菜寓意好
    除夕吃哪些傳統食物除夕團圓飯吃什麼傳統食物  除夕吃什麼:餛飩  新年吃餛飩取其開初之意。除夕是什麼節日  除夕吃什麼:元宵  又名湯圓,在南方比較普遍。其是用糯米搓成圓形(可往裡加入不同口味的餡),再放入鍋裡煮食,寓意團團圓圓。
  • 農曆春節的來歷和習俗,你知道麼?
    貼春聯和貼年畫也有相同的作用!當春節將近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在大門兩邊貼上嶄新的春聯。有大門到廳房。都貼滿了,各種花花綠綠,象徵吉祥富貴的年畫。在節前的頭一天還要蒸年糕。這是中國新年裡不可缺少的食物。還要掛起紅紅火火的燈籠。備齊年貨,這樣年前的準備工作就算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