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也就是大年夜,是一年中的最後一天,為大年三十,這一天翻過去就是一年開始的新一天。在除夕當天我們要辭舊迎新,吃團圓飯,是非常重要的一天。這一天最熱鬧的時候就是吃年夜飯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餚盛饌,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春節裡的美食文化#
守歲的習俗在中國有近兩千年的歷史。晉朝人周處《風土記》中說到蜀地年俗,年末人家相互饋送年節禮物,稱為「饋歲」;相互宴請,稱為「別歲」;除夕通宵不眠,稱為「守歲」。這是現今看到關於守歲習俗的最早記載。但這時守歲似乎還是地方性年俗,隋唐之後,守歲成為全國的共同年俗。
在除夕的這一天,要將家中裡裡外外的打掃乾淨了,還要貼春聯、貼年畫、貼窗花和福字。這一天都是為迎接新的一年到來而準備的,最是熱鬧的一天。每到春節就會貼春聯,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裡,都有著這樣的習俗。一副大紅的春聯貼牆上,紅紅火火的,為春節的到來而增加了氣氛。
年夜飯,是春節習俗之一,又稱年晚飯、團年飯、團圓飯等,特指年尾除夕的闔家聚餐。年夜飯源於古代的年終祭祀儀,拜祭神靈與祖先後,團圓聚餐。年夜飯是年前的重頭戲,不但豐富多彩,而且很講究寓意。吃年夜飯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儀式完畢後才開飯。席上一般有雞(寓意有計)、魚(寓意年年有餘)、蠔豉(寓意好市)、髮菜(寓意發財)、腐竹(寓意富足)、蓮藕(寓意聰明)、生菜(寓意生財)、生蒜(寓意會計算)、臘腸(寓意長長久久)等以求吉利。中國人的年夜飯是家人的團圓聚餐,這頓是年尾最豐盛、最重要的一頓晚餐
貼窗花和福字是一樣的,滿屋子都可以看見貼好的窗花和福字,窗花有著誇張的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福字,一定得倒這貼,這樣才是幸福到了,福這個字非常的有意義,福氣、福運都是它,貼上的福怎麼看怎麼喜慶。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每到除夕和春節交匯的十二點,人們就非常的有默契的燃起了爆竹聲。這正是爆竹聲中一歲除,除去了舊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到來。要知道爆竹是中國的特產,每到開業、重大的節日、或者喜事慶典,都會放爆竹,來預示著大吉大利,圖個吉祥。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傳統年夜飯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餃子、餛飩、長面、元宵等一般餃子、餛飩是必備的,取其形狀如同元寶,寓意來年財源滾滾。「魚」諧音「餘」,年年有餘也是年飯桌上年年有餘的吉祥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