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習俗有哪些,想知道的看過來,歡歡喜喜團圓,熱熱鬧鬧過年

2021-01-17 舌尖計美食

除夕,也就是大年夜,是一年中的最後一天,為大年三十,這一天翻過去就是一年開始的新一天。在除夕當天我們要辭舊迎新,吃團圓飯,是非常重要的一天。這一天最熱鬧的時候就是吃年夜飯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餚盛饌,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春節裡的美食文化#

守歲的習俗在中國有近兩千年的歷史。晉朝人周處《風土記》中說到蜀地年俗,年末人家相互饋送年節禮物,稱為「饋歲」;相互宴請,稱為「別歲」;除夕通宵不眠,稱為「守歲」。這是現今看到關於守歲習俗的最早記載。但這時守歲似乎還是地方性年俗,隋唐之後,守歲成為全國的共同年俗。

在除夕的這一天,要將家中裡裡外外的打掃乾淨了,還要貼春聯、貼年畫、貼窗花和福字。這一天都是為迎接新的一年到來而準備的,最是熱鬧的一天。每到春節就會貼春聯,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裡,都有著這樣的習俗。一副大紅的春聯貼牆上,紅紅火火的,為春節的到來而增加了氣氛。

年夜飯,是春節習俗之一,又稱年晚飯、團年飯、團圓飯等,特指年尾除夕的闔家聚餐。年夜飯源於古代的年終祭祀儀,拜祭神靈與祖先後,團圓聚餐。年夜飯是年前的重頭戲,不但豐富多彩,而且很講究寓意。吃年夜飯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儀式完畢後才開飯。席上一般有雞(寓意有計)、魚(寓意年年有餘)、蠔豉(寓意好市)、髮菜(寓意發財)、腐竹(寓意富足)、蓮藕(寓意聰明)、生菜(寓意生財)、生蒜(寓意會計算)、臘腸(寓意長長久久)等以求吉利。中國人的年夜飯是家人的團圓聚餐,這頓是年尾最豐盛、最重要的一頓晚餐

貼窗花和福字是一樣的,滿屋子都可以看見貼好的窗花和福字,窗花有著誇張的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福字,一定得倒這貼,這樣才是幸福到了,福這個字非常的有意義,福氣、福運都是它,貼上的福怎麼看怎麼喜慶。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每到除夕和春節交匯的十二點,人們就非常的有默契的燃起了爆竹聲。這正是爆竹聲中一歲除,除去了舊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到來。要知道爆竹是中國的特產,每到開業、重大的節日、或者喜事慶典,都會放爆竹,來預示著大吉大利,圖個吉祥。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傳統年夜飯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餃子、餛飩、長面、元宵等一般餃子、餛飩是必備的,取其形狀如同元寶,寓意來年財源滾滾。「魚」諧音「餘」,年年有餘也是年飯桌上年年有餘的吉祥菜品。

相關焦點

  • 除夕了,你可知道除夕的由來和習俗?
    「除夕」含有舊歲到次夕而除、明日即另換新歲的意思,即所謂的「歲窮月盡」。「除夕」一詞最早出現在西晉大臣周處撰寫的《風土記》。一、除夕的由來相傳,古時候有一個叫「夕」的妖怪,專門害人,尤其是漂亮的女孩。「夕」神出鬼沒,只在太陽落山後出來,半夜後又不見其蹤影,沒有人知道它住在哪兒。老百姓對它恨之入骨,但又無可奈何。
  • 春節的習俗風俗有哪些 過年春節的傳統民俗簡單介紹
    每每節日降臨,全國各地甚至海外華人區總會踐行一些春節習俗來傳遞過年的紅火意味與熱鬧氛圍。這些年俗,大多傳統且歷久彌新,在今日仍被廣泛使用。那麼春節有什麼風俗習俗呢?傳戒的傳統民俗介紹。春節的習俗春節的習俗風俗有哪些  1、貼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
  • 客家文化|客家過年習俗有哪些?
    人們很早就開始準備過年,客家人過年有哪些習俗呢?一起來看看。  隔年飯  在除夕前一天,都會用大木甑蒸「年飯」,亦稱「隔年飯」,供奉祖先神祗時,「隔年飯」要插上12雙筷子和12根大蒜。農家多數家門口有小魚壙,到農曆十二月二十七八日前後全部魚壙放水捉魚,一方面要用壙魚製作菜餚,另一方面方便春節後挖取壙坭做肥料肥田。與此同時,開始陸續殺豬。一般人家過年都要用上三四十斤豬肉,有的人家過年一戶殺一頭大豬,主要用途是:一、饋贈親戚、朋友,每一戶親戚要饋贈二至三斤豬肉,特別是嶽父家饋贈的肉就更多,新結婚姻親饋贈的豬肉數目更為可觀,否則會被人恥笑為「孤寒鬼」。
  • 除夕是什麼日子節日?過年和除夕的寓意含義意思介紹
    除夕因常在夏曆臘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稱該日為大年三十,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民間最為重視。家家戶戶忙忙碌碌或清掃庭舍,迎祖宗回家過年,並以年糕、三牲奉祀。除夕到底是什麼節日呢?為什麼除夕這麼重要?除夕的寓意含義是什麼?
  • 春節習俗始於臘月二十三:祭灶後正式開始迎接過年
    雖然春節年年過,但仍有許多人以為,過春節就僅僅是大年三十這一天的時間,因此,除了對除夕這一天的習俗特別熟悉以外,其他與春節相關聯的習俗,慢慢地也就變得模糊。其實,春節的習俗,從臘月二十三起,便開始有了。  臘月二十三 祭灶  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在二十五日舉行祭灶儀式。
  • 滿滿的回憶 細數湖南人過年有哪些習俗
    過年,天南地北各有各的風俗,就拿湖南來說,14市州年俗也千差萬別,不盡一樣。除了我們熟悉的掃新、守歲、貼春聯、放鞭炮、封壓歲錢、開財門、舞龍舞獅等風俗以外,還有很多奇異有趣的年俗。回想起兒時過年的情景,滿滿的都是回憶。那麼湖南人過年有哪些習俗?湖南過年要吃什麼菜?有哪些講究?又有哪些好玩的?
  • 馬上就要過年了,你知道春節的由來嗎?傳統習俗又有哪些呢?
    漢朝以後,曾有幾名皇帝進行過改歷改歲首。王莽篡漢後,規定十二月朔為歲首,是為殷正。魏明帝曹叡也一度改為殷正。武則天稱帝後,改國號為「周」,採用周正。此後歷代又改用夏正,以一月一日為歲首。魏晉時,出現了除夕守歲習俗的記載。
  • 「百家號鼠你紅」,爆竹聲中一歲除,你知道除夕的意思嗎
    【百家號鼠你紅】,爆竹聲中一歲除,你知道除夕的意思嗎?小的時候,是不是非常期待這一天的到來,因為在這一天,可以吃很多好吃的,這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這一天,就是除夕。你知道它是什麼意思嗎?除夕,為歲末的最後一天夜晚。歲末的最後一天稱為「歲除」,意為舊歲至此而除,另換新歲。
  • 農曆小年有哪些習俗和講究? 臘月廿三和大年三十習俗
    除夕晚上全家人團圓吃年夜飯(農曆一年中最後一頓飯),年夜飯以後有發壓歲錢和熬年夜(守歲)的習俗,表示從農曆本年的最後一天守到下一年的第一天。周、秦時期每年將盡的時候,皇宮裡要舉行「大儺」的儀式,擊鼓驅逐疫癘之鬼,稱為「逐除」,後又稱除夕的前一天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為大除,即大年夜。
  • 大年初一不能吃稀飯「福倒」別亂貼 臺灣過年禁忌你知道哪些?
    全國各地慶祝農曆春節的習俗各有不同。在寶島臺灣,除了趕著除舊布新大掃除、準備團圓圍爐年菜這樣的「例行節目」外,自除夕到初五的每一天,也流傳著一些「必做」和「不可做」的習俗嗎。俗話說,「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到飽...」不僅是臺灣地區從古到今傳承的新年文化,裡頭暗藏了古早年代的信仰與禮俗,無論您信不信,今天我們都要來說道說道!
  • 過年吃什麼菜?10道精選年夜飯菜譜,道道經典,寓意吉祥,快收藏
    春節是團圓的大日子,不少人選擇在酒店包桌飯一家人熱熱鬧鬧的吃上一頓,但是現在更多的人願意在自己家裡親手做一頓團圓飯,這樣年味更濃。那麼過年到底做些什麼菜好呢?雞鴨魚肉這些中國老百姓喜歡的硬菜肯定不能少,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推薦十道美味又好看的菜,過年必備!
  • 春節文化解讀,除夕傳說及過年風俗有哪些,讓我們過個喜慶歡樂年
    這幾年採購年貨又多了一個渠道,更多的人選擇網上購物,快遞員天天忙個不停,不到過年,東西好像永遠都買不完似的。古代的春節人們也是早就備好年貨,首先準備的就是酒,因為有的要自釀糧食酒,就得提前燒制完。除夕家人圍坐一起守歲,大人孩子都喝點酒慶賀新年,還有闢邪的作用。
  • 除夕的由來 除夕是怎麼來的
    面對即將來臨的春節,各家各戶都開始準備過年的事宜,尤其是外出工作、學習的人們也陸續回到了家裡。春節裡除夕這一天是人們格外重視的一天,那麼,除夕是怎麼來的呢?一起來看看吧!  除夕這天,是農曆一年裡的最後一天,取名為「歲除」。其意思是舊歲至此而除,即將更換新歲;而夕指的是夜晚。所謂的「除夕」就是指這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
  • 古代這些描寫除夕過年的詩句,意境優美,寓意喜慶,快來欣賞吧
    春節過年是中國的傳統民俗,忙碌了一年的人們終於可以稍微空閒,熱熱鬧鬧的團聚在一起,這種家的感覺和新的希望總讓人特別歡喜。而在古代,也有許多詩詞曲描寫過年的盛況。關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第一首,宋代王安石《元日》。
  • 中國傳統節日春節有哪些習俗和文化?
    中國傳統節日春節有哪些習俗和文化?「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是北宋大詩人王安石,最膾炙人口的一首詩。這首詩所描繪的景象,就是古人過春節時的熱鬧景象。其實過春節回家也是春節時的一個重要習俗,一家人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才有過節的氣氛和意義。中國傳統節日春節又稱為「新春」或「新年」,一年365天人們盼的就是過年這一天。忙碌了一整年在春節這一天,一大家子人圍坐在桌前吃一頓團圓飯,無論老人還是小孩臉上都洋溢著幸福和快樂。
  • 大話過年丨從中國新年看春節的文化起源和內涵
    而我近段時間剛好看了一本《春節與除夕》的書,知道了許多春節的文化和習俗的由來,於是我趁著過年一身輕鬆,向大家介紹一些本書中的內容,了解一下我們的春節習俗與文化起源。今天我就以大家平常對過年的三種說法除夕、過年和春節,來闡述一下春節的起源和文化內涵。
  • 大年三十年夜飯,一家人團團圓圓聚一桌,你家年夜飯都有什麼習俗
    按照我國風俗傳統,每個地方的年夜飯也是很有講究,來看看各個地方年夜飯都有什麼習俗。1、北京北京人過年習慣吃餃子,是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又因為白麵餃子形狀像銀元寶,一盆盆端上桌象徵著「新年大發財,元寶滾進來」之意。有的包餃子時,還把幾枚沸水消毒後的硬幣包進去,說是誰先吃著了,就能多掙錢。同時也少不了這幾個菜:大米乾飯,燉豬肉、牛羊肉和燉雞,再做幾個炒菜。
  • 有關除夕的由來和傳說,你知道了嗎?
    導讀:除夕的習俗有哪些?除夕是一年的最後一天,在這熱鬧的節日裡,人們都在忙碌地進行各種習俗活動,那麼,除夕的習俗有哪些?下面小編為你介紹。1、除夕的習俗之年夜飯除夕夜的年夜飯也叫團圓飯,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
  • 2018年狗年除夕吉祥話大全 2018年春節新年賀詞微信祝福語
    1、此刻是幸福最好的詮釋,此時是快樂最好的表達,此分是吉祥最好的標註,此秒是團聚最好的說明,除夕到,願你合家歡樂,幸福美滿,除夕快樂!除夕即到,預祝幸福無限,蛇年大吉!3、夜空之中禮花綻,五彩繽紛不夜天。歡樂喜慶連成片,祖國山河盡開顏。合家團圓慶豐年,子女盡孝父母前。其樂融融化積雪,人心暖暖情無限。夜晚守歲勁頭足,除夕鐘聲換舊年。祝除夕快樂!4、喜慶春聯貼在門,吉祥如意快降臨;鞭炮聲聲除舊歲,天增歲月人增壽;煙花朵朵色彩美,除夕之夜快樂傳。手機簡訊忙不停,朋友問候已上門。
  • 大年三十傳統習俗風俗 除夕為什麼要吃魚吃餃子?
    除夕,中國傳統節日。指陰曆臘月三十日(小月為二十九日),是一年的最後一天,為「月窮歲盡之日」,故又叫「除夕」,俗稱大年三十兒 。這一天有許多古老的中國民俗活動,如包餃子,吃年夜飯,燒金紙、放爆竹、守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