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節日來歷與習俗---春節

2020-12-05 江南煙雨夜朦朧

漢武帝以前立春就是春節,春節古稱「元旦」辛亥革命後,採用公元紀年,新年的第一天即1月1日為新年。農曆正月一月一日稱陰曆年,民間習慣稱過大年。按習俗,從臘月初一祭農神開始至正月二十五填倉祈福,歷時50多天,分為臘月節和正月節。

臘月初一蹦一蹦,晚上,長輩叫孩子們聚到鍋灶周圍,忙著撮土,抱柴和點火,不多時,鍋裡的玉米噼裡啪啦作響,此時孩子們在鍋灶周圍又蹦又跳,玉米花出鍋時,孩子大人們掙著搶著吃,謂之;「臘月初一蹦一蹦,大人孩子不生病「之說。

臘月初八為臘八節。臘月初一祭天,初八祭地,也就是祭八位農神:先嗇,司嗇,農神,郵表,貓虎,坊,水庸,昆蟲。【註:先嗇是造田者,司嗇是周人先祖,農神是后稷,農古之田畯,郵表是田畯約百姓在田間所舍之處,坊是蓄水之處,水庸是受水,洩水之溝,貓虎,昆蟲,只要他們不破壞莊家,要對他們祭祀報答】起初,人們以五穀雜糧祭祀八農神,以後演變成以五穀雜糧熬粥祭祀農神,謂之」臘八粥「

農曆二十三是民間傳統的」小年「又是祭灶,送灶王的日子,民間有」二十三,「糖瓜沾」的說法。舊時,農村差不多每家都有鍋臺,旁邊都有灶王爺的神位,傳說中灶王爺姓張,名單,字子郭,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間監視每家行善,作惡的神靈。每年到了臘月二十三,都要送灶王爺升天,向玉皇大帝「匯報」每家行善,作惡的情況。

年三十是舊曆年的最後一天,晚上稱「除夕」是除舊迎新的重要時間界點。舊時,民間家家戶戶貼春聯、門神、掛錢兒、小孩子放鞭炮,午後把蠟燭、油燈準備好,添燈油、因為三十的油燈不能滅。另外還要包餃子,而且要上供請回祖先團年。屋裡抱些芝麻秸踩踏,寓意節節高,也稱「踩歲」。四門大開,全家為爐夜話,通宵不眠,名為「守歲」

隨著時代進步,家家戶戶的改變有的習俗都無法實現,但一多半的習俗都被流傳至今

小夥伴們,你小時候過年是什麼樣子的,把你兒時的情景描述下面,請大家轉發點讚!

相關焦點

  • 農曆春節的來歷和習俗,你知道麼?
    很快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春節了,農曆新年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在節前十天左右,大家就開始為這個節日做準備了。春節前需要的準備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在民間舊時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號,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農曆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結束。
  • 春節的來歷和習俗手抄報
    >春節的來歷和習俗手抄報2017-01-28 00:20:04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春節,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節日。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春節的來歷和習俗手抄報有哪些?  春節的來歷  春節,是農曆的歲首,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節日。是中華文明最集中的表現。自西漢以來,春節的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
  • 春節的來歷和習俗300字
    >春節的來歷和習俗300字2017-01-28 00:18:14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春節,即農曆新年,俗稱過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春節歷史悠久,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鬱的民族特色。
  • 春節的由來和習俗
    春節是中國人最為重視的一個節日,每到春節時,在外的遊子紛紛回家和家人一起慶祝農曆新年,春節的由來和習俗是什麼?春節的由來春節這一習俗源自何時很難考究,有很多神話故事來說明春節的來歷,不過一般認為春節起源於中國殷商時期的年頭歲末祭神、祭祖活動;傳說最早在堯舜時就有過年的風俗,現在也是我國重要節日。
  • 春節的來歷由來及傳說故事 中國春節過年傳統習俗介紹
    春節,是農曆的歲首,也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節日。古代過「年」不是在臘月二十九日或三十日,而是在「蠟日」,即後來的「臘八」。南北朝以後,把「蜡祭」移至歲末。到了民國時 ,改用陽曆,才把陰曆年叫「春節」,因為春節一般都在「立春」前後。
  • 這些看似平常的春節習俗,來歷個個不尋常,你知道幾個?
    再過幾天就是農曆春節了,春節是中華民族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是華夏民族的傳統曆法的元旦。在民間,我們又叫農曆新年、陰曆年,俗稱過年。為了慶祝中國這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節日,各地都會舉辦盛大的慶祝活動,民間各地都有各式各樣的習俗。這些活動和習俗都以祭祀祖先、除舊布新、祈求豐年和迎接新福為主要內容。
  • 2018中秋節手抄報內容資料大全 中秋節習俗來歷50字簡短
    中秋節習俗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也稱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是我國漢族和大部分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流行於朝鮮、日本和越南等鄰國。因為秋季的七、八、九三個月(指農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稱之為中秋節。又因此夜浩月當空,民間多於此夜合家團聚,故又稱團圓節。
  • 中國人最愛的節日就是春節,春節的來歷有很多,還跟袁世凱有關
    外國人最喜歡的節目就是聖誕節,而中國人最喜歡的節日就是春節。春節是中國人最隆重的傳統佳節。但現在人很少知道落下閎這個人,只是年年過他制訂的春節。從此之後,中國一直沿用夏曆(陰曆,又稱農曆)紀年,直到清朝末年,長達2080年。現在用的是像外國人的公元西曆,一般不用農曆,可是春節卻是農曆的日子。在中國的不同時代,春節有不同的名稱。
  • 元旦節的來歷和習俗_關於元旦節的來歷和資料
    元旦是世界傳統的節日,都是每逢舊的一年過去,新的一年的第一天被訂為元旦,在2017元旦來臨之際,那麼,大家知道關於元旦節的來歷和資料是什麼嗎?下面小編帶來元旦節的來歷和習俗,一起來看看吧。  元旦簡介資料  在當代,元旦指公元紀年的歲首第一天(即1月1日)。自西曆傳入我國以後,元旦一詞便專用於新年,傳統的舊曆年則稱春節。
  • 知識分享:「元旦」的來歷以及「春節」源於何時
    001■"元旦"的來歷  每年陽曆的一月一日,是我國傳統的新年-元旦。元旦年年要過,可又有幾人知道元旦這個節日是怎麼定下來的呢?  002■過"春節"源於何時  春節就是農曆新年,古代稱"元旦"、"元日"、"元辰"、"元正"、"元逆"、"元朝"、"正元"、"新正"、"朔日"。民間俗稱"過年"、"過新年"。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除漢族外,滿、蒙古、瑤、壯、白、高山、赫哲、哈尼、達斡爾、侗、黎等十幾個少數民族也有過春節的習俗,並且還都富有自己的民族特色。
  • 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 美到窒息的中秋節古詩詞大全
    :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 美到窒息的中秋節古詩詞大全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基本上都是由很多神話故事串聯起來的,這也印證了中國人的智慧,因為刻板的知識往往很難讓人們記住,但是形成了故事,經歷了無數代人的傳承,只會越來越廣為人知,不會因為時間,媒介而發生改變,我們今天要聊的中秋節的來歷也是一樣,中秋節作為傳統節日,其背後的神話故事同樣迷人。
  • 隨筆 春節來歷的傳說——紅紅火火過大年
    春節,是農曆的歲首,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節日。是中華文明最集中的表現。自西漢以來,春節的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 臘月二十八是什麼日子 農曆臘月二十八有什麼傳統習俗
    臘月廿八是中國農曆十二月(臘月)二十八的俗稱,中國春節傳統習俗之一。 臘月二十八的中國民謠有「臘月二十八,把面發」、「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中國民間風俗傳統到了農曆的臘月二十八無論是發麵還是做饃,各家各戶要開始準備主食過年。 各地風俗有所不同,如山東、河北、河南三省交界處的地區、安徽省宿松與太湖交界之處的地方有許多姓的人家是在臘月二十八過年。
  • 中秋節的風俗來歷有哪些 中秋節習俗簡短20字30字50字100字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 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 之中秋節。我國古曆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 稱謂「仲秋」, 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中秋節有哪些風俗習俗呢?小編整理了中秋節風俗的相關資料,帶大家一起了解中秋佳節賞月、吃月餅的傳統習俗。
  • 你知道今年是第多少個春節嗎?春節是為慶祝什麼?春節的來歷
    春節,這個帶給我們無限美好記憶和無限期待的日子,現在不僅是我們國人特有的傳統節日,已然成了全球最為聲勢壯大的節日奇觀。十多億中國人奔波忙碌一整年,都趕在這一個節日回家團聚,如此大負重的人口大遷徙也堪稱世界奇蹟。經過這麼多年的沉澱,春節似乎現在已愈發滲透到每一個中國人的血液中,可是你知道嗎,」春節」這一概念從確定下來至今才不過一百年而已。
  • 中國傳統節日春節有哪些習俗和文化?
    中國傳統節日春節有哪些習俗和文化?「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是北宋大詩人王安石,最膾炙人口的一首詩。這首詩所描繪的景象,就是古人過春節時的熱鬧景象。春節作為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首,不僅可以表達闔家團圓的喜慶之情,同時也可以彰顯出舉國歡慶的熱烈場面。筆者認為中國人過春節講究的就是一個熱鬧,無論身在天涯海角、不管多忙,過春節這一天都要如約回家。其實過春節回家也是春節時的一個重要習俗,一家人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才有過節的氣氛和意義。
  • 春節的來歷30字50字簡短介紹 春節的由來起源100字150字簡寫
    春節快要到了,春節的來歷是怎樣的?你對春節的來歷了解多少?春節的由來是什麼?小編為您整理了有關春節來歷的簡短介紹。春節的來歷30字簡短介紹  公元前兩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時,帶領部下,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說這就是農曆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
  • 除夕的由來起源來歷 除夕的來歷簡短20字30字50字150字左右
    除夕馬上就到了,作為一年最後一天,人們在這一天會有許多傳統習俗會做,大家都知道除夕是一個重要的節日,但是為什麼會有除夕這個節日呢?除夕的來歷是什麼?小編為您整理了除夕由來起源的簡單介紹。是時值每年農曆臘月(十二月)的最後一個晚上。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辭舊迎新、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節日。  據《呂氏春秋·季冬記》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擊鼓的方法來驅逐「疫癧之鬼」,這就是「除夕」節令的由來。據稱,最早提及「除夕」這一名稱的,是西晉周處撰著的《風土記》等史籍。
  • 春節的來歷與歷史意義
    春節即農曆新年,是一年之歲首,傳統「年節」俗稱新禧,春節起源於上古時代,起源時間約4000年前左右,固定形式的春節於2000年前的西漢出現,是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歷史悠久。,春節是個歡樂吉祥,團聚在一起的日子,它集中體現了中國的哲學思想與傳統文化內涵,團圓和諧、辭舊迎新、傳承孝道是春節的主要內涵,春節是中華民族團圓的節日,春節代表著快快樂樂,和諧相處,這是社會和諧的基礎,只有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才能有幸福的生活,有和諧之美好。
  • 中國傳統佳節春節的來歷
    春節,也就是每年的正月初一,意味著一年的開始。先秦前稱上日、元日、改歲、獻歲等;到了兩漢稱三朝、歲旦、正旦、正日;魏晉南北朝稱元辰、元日、元首、歲朝等;唐宋元明清都稱元旦;辛亥革命後為了與國際接軌,把陽曆元月1號稱元旦,中國的傳統佳節元旦改稱春節。而春節的來歷據說在三皇五帝時代的顓頊。距今已有五千年歷史了。還有種說法,是在四千年前,遠古的堯、舜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