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給孩子話年俗系列之一:臘月二十三—吃灶糖,剪窗花

2020-12-05 麼麼育兒說

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也正式拉開了春節的序曲!這就意味著年味越來越濃,在外遊子回家的心越來越強!

都說年味較之之前淡化了許多,大家或許將這個現狀歸結為我們不缺新衣服、我們每天的食物也都滿足自己的需求!

但我更想說,如果一些過年的習俗我們能撿起,那麼過年的氣息也許會越來越濃!

本圖來自百家號圖庫

明天就是臘月二十三了,你會告訴孩子們哪些跟小年相關的習俗呢?

臘月二十三小年的來歷:古代過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傳統,即官家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是臘月二十四,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

習俗一:祭灶

民間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一家善惡,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擺放糖瓜供品,還會拜託灶王多說好話等!

習俗二:送灶王

送灶王時大家集結在灶王畫像前,會給灶王燒紙馬等。

習俗三:大掃除

小年過後,家家戶戶進入大掃除模式,人家會把家裡徹底打掃一下,以乾乾淨淨迎新年。

本圖來自百家號圖庫

習俗四:吃灶糖

古語說「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爺要上天」。灶糖是一種麥芽糖,把它抽為長條形的糖棍稱為「關東糖」,拉製成扁圓型就叫做「糖瓜」。真關東糖堅硬無比,摔不碎,吃時必須用菜刀劈開,質料很重很細。

如今的現代人,更多的人用品嘗糖瓜,來度過小年節令。

小麼溫馨提示:

想要健康的過小年,一些注意事項還是要牢記的,謹記以下6大要點,讓您健康過個好年,尤其是小朋友哦~

本圖來自百家號圖庫

灶糖不宜多吃

吃灶糖過多可引起胃酸過多,胃部不適,甚至影響消化。建議大家在吃灶糖時要多喝溫開水,或是在吃飯時多喝清淡的湯類、米粥等。灶糖在兩餐之間淺嘗幾小塊即可。對於油性皮膚的人,更應儘量少吃、甚至最好不吃灶糖,否則可誘發痤瘡等皮膚病。

餐前喝一碗湯

過小年的晚餐有一桌豐盛的菜餚是再少不過的了。那麼,餐前喝一碗營養豐富、低熱量的湯,魚湯、蔬菜湯、雞蛋湯均可。這樣你在用餐時就不會吃得太多。

少吃肉

在小年晚餐時,多吃魚、蛋來代替肉類。少吃肉類,一周最多不超過3-4次,最好吃禽類的肉。如能以魚肉代替豬肉則更好。

本圖來自百家號圖庫

要重視吃早餐

不知你注意到沒有,許多胖子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不吃早餐。結果,中餐、晚餐都感到加倍飢餓,吃起來狼吞虎咽,進食速度快,會刺激吸收。所以,即使早上起得晚,也要注意吃早餐。

放慢吃飯速度

過節家家主婦都會在餐桌上大顯身手,親朋們還會互邀著到飯店去聚餐,要注意吃飯的速度,細嚼慢咽,慢慢品嘗每一口食物,從中體會美食的樂趣。

只吃新鮮食品

過節容易購買食品過多,家裡食物到處都是,就會引起你多吃,形成肥胖,因此少買是一個關鍵。因此最好每日購買,少買,只吃新鮮食品。

相關焦點

  • 臘月二十三祭灶神,這些習俗別忘了!
    那麼您知道臘月二十三祭灶神的來歷嗎,為何要祭灶神呢?下面跟滴天居士一起來看看吧!【2019年臘月二十三為1月17日】習俗一:祭灶祭灶也就是祭灶神,也可以說「接神」,臘月二十三那天,相傳是灶王爺回天上的日子,如果你能夠誠心誠意,準備諸多祭品供奉灶神,那麼灶神會高高興興地回到天上,然後稟告給玉帝你的優良事跡,還會多幫你美言幾句,賜予你好的生活。
  • 小年為啥要吃灶糖?今天你吃灶糖了嗎?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也就是我們北方俗稱的小年,每逢小年都要年舉行一項重要的活動那就是祭灶!當然啦,祭灶吃灶糖自然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二十三,糖瓜粘」這可是流傳許久的民俗!灶糖是祭灶意識中必不可少的糖果,它是一種又甜又粘牙的麥芽糖,在民俗中,人們用這種甜甜的糖來給灶神吃,灶神就會不好意思給玉帝說自己家的壞話了,讓他「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畢竟「吃人家的嘴短嘛」;不過也有一個說法是祭祀這種又粘又甜的糖瓜灶糖的原因,是為了能夠直接粘住灶爺的嘴巴,讓他即使到了天上也不能言語,想說壞話都說不出來!
  • 臘月二十三:今日小年
    在我國北方地區小年是臘月二十三部分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四江浙滬地區把臘月二十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稱為小年但不管是哪天,「小年」可都不小意為給灶王爺送行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一家人坐在一起吃著熱乎乎的餃子其樂融融的樣子才有年味兒啊過了臘月二十三挨家挨戶就開始貼窗花
  • 年俗知多少 | 臘月二十三 小年糖瓜粘
    於是,民間就有了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來年平安和財運。小年習俗祭灶王民間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匯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兇禍福的命運交於灶王爺之手。
  • 快過年啦 這些傳統年俗許多老秦皇島人都不記得了!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你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臘八粥香甜軟糯的滋味仿佛還在口中回味,轉眼今天就已經到了臘月二十三小年啦!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了,一起來重溫那些記憶中的傳統年俗吧~
  • 每逢臘月二十三,家家戶戶祭灶忙
    北方地區的人們將臘月二十三稱為小年,而南方一般是臘月二十四過小年。日子有所分別,民俗卻大體一致。 1.吃什麼? 小年祭灶是舊時民間習俗。祭灶也叫「送灶神」,相傳灶王爺每年這天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一家善惡,到除夕夜返回,奉旨賞善懲惡,或賜福或降災。所以家家要打掃得乾乾淨淨,供上灶糖,讓灶王爺多說些好話。
  • 剪窗花、寫春聯,還有可愛的豬寶小豬佩奇!這裡遇見年俗年味
    這裡遇見年俗年味。2019年1月18日,為迎接寓意財富和喜樂的豬年到來,在新春來臨之際,蕪湖華邑酒店特別邀請民間手工藝人齊聚這裡,用傳統的民俗表演與年味小吃,為大家送上新年的喜慶祝福,這是現場的一位美女藝人在展示她手工製作的小豬佩奇和可愛的小豬喬治。
  • 春節給孩子話年俗之除夕:大年三十的習俗以及禁忌
    臘月三十夜稱「除夕」,也叫「大年三十晚」,春節的高潮是「大年三十」。大年三十的民俗內容主要圍繞的是「合家歡聚」,這也正是中國人為什麼把大年三十看得那麼重要的原因之一。大年三十民俗、禁忌較多,其主要目的就是趨吉避兇、祈福保平安,期盼新的一年好運連連,來年家人運勢大吉昌。
  • 明天臘月二十三小年,有哪些習俗和禁忌,看完此文你就知道了
    小年可以吃灶糖,如今依舊是過年,但是年味好像淡了許多。其實節日沒變,變的是我們對待節日的態度。讓我們一起重拾那些舊習俗,讓今年的年味能夠更濃鬱。其實過小年還有一些特定風俗,具體是什麼呢?接下來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臘月二十三,清宮如何祭灶神、過小年
    舊時,人們把臘月二十三視為年節活動的開端,許多地方更將這一天稱為「小年」,而這一天最重要的事情,莫過於祭灶。家家戶戶都在灶間設有「灶王爺」的神龕或畫像,視其為家庭的守護神,不僅掌管灶火,也體察民情、判別善惡。
  • 臘月二十三小年,吃糖瓜,寓意來年紅紅火火,日子甜甜蜜蜜
    導讀:臘月二十三是小年,吃糖瓜,寓意來年紅紅火火,日子甜甜蜜蜜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壯馬,有草料,一路順風平安到。臘月二十三在民間又被稱作小年,是過年的開端,是我國漢族傳統文化中祭灶、吃灶糖的日子。
  • 「鼠兆豐年——新春民俗文化展」, 傳承春節習俗,寄望美好生活
    展覽選取了50件寓意美好的展品,以「春節溯源」、「生肖趣話」、「年俗大觀」等三個篇章,介紹了「春節」這一中華傳統節日文化,在巴渝大地上的傳承與新變。我館通過展覽,營造吉慶祥和的節日氛圍;與您一起,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
  • 怎樣給孩子一個有「年味」的新年?
    「小年」歷來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在全國不同地區,「小年」的日期並不一樣:今天是我國北方地區的「小年」,明天是我國南方地區的「小年」。 也有不同的說法講:古時,過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傳統,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臘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
  • 2021 年春節,推薦一本適合講給孩子聽的年俗繪本推薦?
    首先,我們來了解下什麼是年俗?年俗指的是從臘月二十四日左右開始到正月十五元宵節結束的、與春節準備、節日慶祝有關的活動。主要藉助祭灶、守歲、拜年、祭神、祭祖、除舊布新、迎禧接福、逛廟會等風俗活動,來期盼來年接好運。這些與年有關的習俗被稱為年俗。
  • 臘月二十三、二十四是小年 送糖給「灶王爺」吃
    圖片來源於網絡臘月二十三給「灶王爺」吃糖讓他說好話傳說,臘月二十三,灶王爺在這一天要上天庭向玉皇大帝稟報這一家人的好與壞,玉皇大帝根據他的報告,判斷這家人的善惡,從而決定延長還是扣減壽命。因此,家家戶戶在送灶王爺時,都會向灶王爺供上美食等物,以此討好,希望灶王爺能夠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說好話。宿遷市民俗專家程芳銀告訴記者,在上古時期就有祭灶的習俗。
  • 臘月二十三祭灶神,有講究,有禁忌
    隨著年齡的增長,感覺一年年,這時間真是過得太快了。眨眼間又要過年了,還在外面忙碌奔波的你,是否已收拾好行囊,踏上回家過年的列車了呢!我從小就很喜歡過年那種熱鬧氛圍,在老家過年總是會有各種的民間習俗,比如過小年時要祭拜灶神。
  • 明天小年,必吃的7款美食!
    祭灶、掃塵、剪窗花、寫春聯、理髮沐浴……各地年前習俗那麼多,你家做什麼?看看這些傳統美食你家還在吃嗎?棗花饃臘月二十三後,北方家家戶戶要蒸花饃。大體上分為敬神和走親戚用的兩種類型。餈粑的香味在屋子裡飄蕩,年味就從這裡開始蔓延。餃子過小年,民間吃餃子。取意為「送行餃子迎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