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兆豐年——新春民俗文化展」, 傳承春節習俗,寄望美好生活

2020-12-05 騰訊大渝網

大渡口區博物館,

「掌上博物館」一直在線。

關注微信公眾號,

便捷聆聽在線展覽。

本期,要給大家呈現的,

是我館於2020年1月15日正式開展的

「鼠兆豐年——新春民俗文化展」

(因疫情影響,展覽開放和結束時間將酌情調整)

接下來,用10分鐘

語音講解圖文解析中,

了解新春民俗文化,

一起傳承春節習俗,寄望美好生活!

鼠兆豐年——新春民俗文化展

前 言

歡迎來到大渡口區博物館臨時展廳,下面,我將帶領大家一起走進「鼠兆豐年——新春民俗文化展」。

本次展覽於2020年1月15日,在我館臨時展廳正式開展。展覽選取了50件寓意美好的展品,以「春節溯源」、「生肖趣話」、「年俗大觀」等三個篇章,介紹了「春節」這一中華傳統節日文化,在巴渝大地上的傳承與新變。

我館通過展覽,營造吉慶祥和的節日氛圍;與您一起,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

一篇章 春節溯源

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最盛大的傳統節日,是集祈福消災、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

春節的雛形源於周人祭祀祖先和神靈的「臘祭」。後來,臘祭和歲首祭祀時間接近、首尾相連,所以秦漢時期把這兩祭並稱為「正臘」,之後兩祭演變為今天的春節。

春節即農曆新年,俗稱過年,春節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義來自農業,古時人們把谷的生長周期稱為「年」。《說文。禾部》:「年,谷熟也。」《公羊傳》則說:「春者,天地開闢之端。」是吉祥、幸福、美滿的最高象徵。節,即節氣,將春與節聯繫在一起,即「春節」的意思。

漢代是中國年節形成的時期。漢武帝時期,開始將春節固定在每年正月的初一,由此逐漸升華為民族節日。

1914年農曆正月初一被正式命名為「春節」,並被規定為法定假日開始,春節之名至今已有一百餘年歷史。

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

▼展品介紹:

《十二生肖》鳳翔泥塑

鳳翔彩繪泥塑是陝西省寶雞市鳳翔縣的一種傳統民間藝術,當地人俗稱「泥貨」。泥塑汲取了古代石刻、年畫、剪紙和刺繡中的紋飾,造型誇張,色彩鮮豔,深受人們喜愛。

二篇章 生肖趣話

生肖又稱屬相,或稱相屬,是中華民族用於紀年的符號,是古代天文曆法的一部分,後來成為了普遍被人們認同的生肖曆法。作為一種古老的民俗文化事象,十二生肖文化源遠流長。

生肖古詩

歷史中的「鼠文化」

「鼠文化」的載體豐富多彩,如民間故事、剪紙、遊戲、歌謠、連環畫、裝飾品、郵品、布玩具、織飾、刺繡、蠟染、泥塑、石刻、壁畫等等。

在各個藝術領域以鼠為題材的作品,反映了人鼠關係的普泛性和密切關係。寫鼠、畫鼠、說鼠,都是借鼠來發揮和想像,反映了人類的智慧,蘊涵了豐富的民俗文化內涵。

展品介紹:

十二生肖花錢

花錢是中國古錢幣的分支,是中國民間自娛自樂的一種玩錢,它的正面圖案為十二生肖動物圖案,並配有十二地支文字;背面鐫刻麻姑獻壽圖案。

《老鼠上燈臺》棕編

棕編是漢族傳統手工技藝之一,是以棕櫚樹葉為原料編制的工藝品。

三篇章 年俗大觀

中國民間過年期間要進行祭灶、守歲、拜年、祭神、祭祖、除舊布新、迎禧接福、逛廟會等種種風俗活動,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結束。年節在發展及傳承中,已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習俗。

場景復原:

「辭舊守歲 歡宴達旦」——展覽還原了除夕之夜闔家團圓的「年夜飯場景」。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擺上寓意吉祥的菜品,這也是對來年美好生活的期許。

展品介紹:

大渡口區市級非遺項目

——堰興剪紙《恭賀新禧》系列

楊家埠木版年畫

——《洪福滿堂》系列

川渝地區特色新春民俗

春節期間的慶祝活動極為豐富多樣,不同的地理位置、氣候環境和人文歷史造就了南北方文化差異的同時,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新春民俗文化。

川渝地區主要有賞花燈、猜燈謎、舞火龍、吃湯圓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

展品介紹:

嬰兒虎頭鞋、平安虎頭枕、純兔毛虎頭帽

虎為「百獸之王」,是中國民間普遍尊崇的吉祥物。漢代便有畫虎於門,以驅災避邪之俗。民間常以虎來做為孩子的伴生物,除具驅邪鎮定作用外,還有祝福孩子虎頭虎腦,虎虎有生之意。

《放鞭炮》麵塑

麵塑,俗稱面花、禮饃、花糕、捏麵人,是源於山東、山西、北京的中國民間傳統藝術之一。

《春節掛燈籠》泥人張手工彩塑

泥人張彩塑為天津市的一種民間文化,作為北方流傳的一派民間彩塑,創始於清代道光年間,現為天津市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梁平木版年畫》特種郵票版票冊

展覽還通過電視機播放影音資料,生動展現春節習俗和春節故事。

相關焦點

  • 誠品、漢聲攜手舉辦「大過鼠年——2020新春特展」探索傳統文化之...
    2020庚子鼠年,誠品生活蘇州攜手《漢聲》雜誌,首度舉辦大型聯合展覽。1月12日,「大過鼠年——2020新春特展」於誠品生活蘇州3F展演廳開幕,《漢聲》總策劃黃永松以「鼠來天開,萬象更新」為題做客誠品大講堂。
  • 2020年春節帶您玩轉武漢
    2020年春節期間,武漢市共推出「中華傳承」、「花·燈迎春」、「漢味過年」、「龍舞元宵」、「文旅惠民」等5大板塊41項活動,具體如下: (一)「中華傳承」板塊。以民俗廟會和非遺展示活動為主,共計9項活動,包括2020第五屆漢口裡廟會、2020年吉慶新春廟會、省博物館「禮樂學堂」傳統節日系列活動、木蘭花鄉第二屆春節文化廟會等。 (二)「花·燈迎春」板塊。
  • 初三丨鼠兆豐年 鼠年吉祥 全球華人 春節聯歡晚會
    恭 賀 新 春團團圓圓過新年同根同夢——2020全球華人春節聯歡晚會晚會簡介為了繼承和弘揚傳統優秀文化,增強華夏兒女的民族自豪感,充分展現神州大地欣欣向榮、人民群眾歡度佳節的美好景象,全面展示新時代中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風貌。
  • 中國傳統節日春節有哪些習俗和文化?
    過新年的習俗從上古時代流傳至今,經過不斷演變逐漸形成了一種「年」文化。中國傳統節日春節的習俗春節又被稱為新年,它是由上古「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的一種風俗節日。從古代文明角度來講,春節的起源其實不僅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同時也是一種蘊含著古老文明與文化的節日。
  • 「福犬迎春」主題文物展亮相重慶
    新華社重慶1月24日電(記者劉恩黎)「東漢彩繪陶狗」「唐代青瓷犬」,主題為「福犬迎春」的主題文物展24日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亮相。  據了解,為迎接新春佳節,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推出「福犬迎春」展,展覽展出與生肖狗和春節民俗相關的文物200件套,包括三峽博物館收藏的185件文物珍品,其中包括陶瓷、玉器、年畫、剪紙等多個類別,部分展品時間跨度長達上千年且首次對外展出。
  • 靈鼠兆豐年 納福又迎祥 瑞鼠吐寶——庚子新春生肖文物圖片聯展
    值此鼠年新春到來之際,中國文物報社聯合30多家文博機構,甄選數百件以鼠為題材的文物、藝術品和珍貴標本,以及其他生肖文物,向廣大公眾奉上圖文展覽。願這一群群機敏靈巧、睿智可親的「鼠輩」,給您帶來新春的活力激情和美好祝福。
  • 巧手剪春 煙臺市慶新春剪紙精品展開幕
    小朋友展示新鮮出爐的福豬剪紙(苗偉攝)  展示剪紙作品(苗偉攝)  膠東在線1月26日訊(記者 王向榮 通訊員 王淼) 1月26日,由煙臺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煙臺市文化館、煙臺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的「巧手剪春」——煙臺市慶新春剪紙精品展將在文化中心廣場煙臺市文化館展廳隆重拉開帷幕,薈萃了上百幅剪紙作品,並巧設婚嫁、祭祀、
  • 春節的來歷和習俗手抄報
    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春節的來歷和習俗手抄報有哪些?  春節的來歷  春節,是農曆的歲首,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節日。是中華文明最集中的表現。自西漢以來,春節的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  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 太原春節最好玩的地方!打鐵花、燈塔秀、地道小吃點燃你的新春!
    立足龍城本土民俗文化,今年的民間文化藝術節將通過一系列獨具傳統文化特色的活動,充分彰顯「家和睦,愛傳承」的新春文化。春節越來越近全省各地賀年節慶活動也陸續啟動2018山西省的年味兒全在這兒,我會說? ↓↓2018山西省首屆民間文化藝術節將於2018年2月16日——3月3日(正月初一至正月十六)在長風西街260號天際賽車公園隆重開幕。立足龍城本土民俗文化,今年的民間文化藝術節將通過一系列獨具傳統文化特色的活動,充分彰顯「家和睦,愛傳承」的新春文化。
  • 文化| 水族人民的傳承——水書習俗
    】便是水書形成、發展和傳承並以此構成與水族生活相關的習俗【水書】是一種類似甲骨文和金文的古老文字符號,被譽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水書記載了水族古代天文、地理、宗教、民俗、倫理、哲學、美學、法學等文化信息,可以說是水族的「百科全書」。2006年5月20日【水書習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水書的傳說◆傳說之一:水族文字是水族的一位名叫陸鐸公的先祖創造的。
  • 新春鼠來寶①|畏鼠愛鼠矛盾心 滿倉滿堂盼豐年
    小白鼠們在實驗室裡的生活可好?那些卡通鼠教會了我們怎樣的道理?……鼠年新春即至,新民晚報全媒體今起推出一組「新春鼠來寶」,為您細數各種與鼠有關的新知與趣聞。「鼠為生肖首,春乃歲時先。」農曆庚子鼠年即將來臨。鼠是傳統十二生肖之首。用上海市民俗文化學會會長仲富蘭的話說,我國民眾對鼠年之鼠充滿了矛盾心態,雖說有點「又怕又愛」,但總體上鼠年的吉祥還是十分值得期待的。
  • 過節耍成都·相約塔子山——塔子山公園2020年迎新春活動正式開啟
    春節在成都該去哪裡玩?塔子山公園與你共尋「鼠」不盡的年味,共繹「鼠」不完的幸福。庚子鼠年春節將至,塔山之旅·尋繹之美——塔子山公園2020年迎新春活動日前已正式開啟。新年的氛圍,只有「迎」知道。人喜盛世,鼠兆豐年。塔子山公園早已貼出了吉祥美滿的春聯,掛上了歲吉年祥的燈籠,運用豐富的色彩,以不同的形式,展現出公園的多彩意蘊,營造出歡樂、祥和的喜慶氛圍。
  • 古村舞龍傳承1800年:製作需2月,40米長龍18人才能舞動
    圖一2月19日,安徽省廬江縣黃屯老街的民間藝人們正在舞龍燈鬧新春,這一古老而樸素的民間傳統文化活動給千年古村落的春節增添了喜慶熱烈的氣氛。圖二安徽省廬江縣黃屯老街系千年古村落,新年舞龍燈習俗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多少年來,古村落的民間藝人星火相傳,用匠心傳承這傳統工藝並讓他發揚光大。黃屯龍燈每年從農曆十一月開始製作,歷時將近兩個月左右。
  • 貼窗花 舞火龍 傳承千年的新春民俗
    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農曆新年,似乎已經不遠……這些耀人眼目的四川新春民俗背後,離不開巧奪天工的手藝人。春節將至,封面新聞記者特別尋訪,帶你走近製造「年味」的人。  走進位於成都西北的一棟不起眼的居民樓,其中一處住宅裡,堆積如山的書籍充斥著房間的大小角落,比這些書籍更吸引眼球的,是牆上、桌上隨意懸掛、放置著的一幅幅剪紙作品。
  • 2019年豬年春聯5字五言新春對聯大全 經典繁體帶橫批
    春聯,又叫「春貼」、「門對」、「對聯」,它以對仗工整、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美好形象,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春節到,新年好,貼春聯,放鞭炮。新年貼春聯是中華民族一直延續的節日傳統,每年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會在門上貼上大紅的春聯,象徵著吉祥與如意,也抒發著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
  • 湘鄉虞唐高蹺踩上街 民俗鬧春好熱鬧
    湘鄉市虞唐鎮有一個傳承了近500年的新春習俗--踩高蹺。   紅網湘鄉市分站2月10日訊(分站記者 熊杜泉)9日上午,湖南省湘鄉市虞唐鎮區鑼鼓喧天,好不熱鬧,虞唐高蹺表演隊走上街頭,為當地群眾送上了一道新年「民俗大餐」。這項新春習俗傳承至今已近500年。   相傳明朝正德年間,明武宗朱厚照私訪江南,春節期間途經湘鄉虞唐,明武宗一行參加虞唐花燈會的遊藝活動,傳授了高蹺技藝,從此這門技藝被傳承下來。
  • 新春文旅「禮盒」來了 數千項活動花式玩轉鼠年春節
    熱鬧非凡的民俗巡遊、傳統喜慶的非遺展演、種類繁多的惠民活動……1月14日,文化和旅遊廳召開新聞通氣會,發布2020年全省春節文化和旅遊活動。5000餘場群眾文化活動、210餘條爆款冰雪線路、200餘場非遺展演,新春文旅「禮盒」十分豐富。
  • 這些看似平常的春節習俗,來歷個個不尋常,你知道幾個?
    再過幾天就是農曆春節了,春節是中華民族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是華夏民族的傳統曆法的元旦。在民間,我們又叫農曆新年、陰曆年,俗稱過年。為了慶祝中國這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節日,各地都會舉辦盛大的慶祝活動,民間各地都有各式各樣的習俗。這些活動和習俗都以祭祀祖先、除舊布新、祈求豐年和迎接新福為主要內容。
  • 春節去哪兒玩?專「鼠」於你的海南過年攻略來了!
    是大家時下最關注的話題 海南鼠年新春最全遊玩攻略在此! 快跟海妹一起 玩轉鼠年春節吧! 春節期間,海南省將舉辦一系列精彩的節慶文化活動,為海南市民遊客帶來別具一格的文化體驗。
  • 春節的習俗風俗有哪些 過年春節的傳統民俗簡單介紹
    每每節日降臨,全國各地甚至海外華人區總會踐行一些春節習俗來傳遞過年的紅火意味與熱鬧氛圍。這些年俗,大多傳統且歷久彌新,在今日仍被廣泛使用。那麼春節有什麼風俗習俗呢?傳戒的傳統民俗介紹。春節的習俗春節的習俗風俗有哪些  1、貼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