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舞龍傳承1800年:製作需2月,40米長龍18人才能舞動

2021-01-08 不正經蜀黍
圖一

2月19日,安徽省廬江縣黃屯老街的民間藝人們正在舞龍燈鬧新春,這一古老而樸素的民間傳統文化活動給千年古村落的春節增添了喜慶熱烈的氣氛。

圖二

安徽省廬江縣黃屯老街系千年古村落,新年舞龍燈習俗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多少年來,古村落的民間藝人星火相傳,用匠心傳承這傳統工藝並讓他發揚光大。黃屯龍燈每年從農曆十一月開始製作,歷時將近兩個月左右。龍身長約40米,要18個人才能舞動。

圖三

從大年三十開始,精心打造成的龍燈在黃屯老街亮相,舞動祝福,舞動新春。龍燈所到之處,鑼鼓齊鳴,鞭炮震天,居民們紛紛打開自家大門,放鞭炮接燈。

圖五

一條大龍帶著兩條小龍在激烈的鑼鼓聲中翻滾舞動,舞龍者配套的黃色衣服,龍隨鼓樂起,翻騰跳躍,大有騰雲駕霧之勢。

圖六

黃屯老街新年挨家挨戶舞龍,一直要舞到正月十五才結束。舞龍燈不僅豐富了廣大群眾的業餘生活,更為鄉村增添了節日的喜慶色彩,舞出人們對新年的美好期盼,展示了喜慶豐年與太平盛世的歡樂景象。 (攝影/左學長)

相關焦點

  • 惠東舞龍技藝傳承人蔡冬維:讓百年非遺傳承
    作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吉隆的元宵舞龍已傳承400多年,至今當地還傳唱著「正月十五驚雷響,祥龍飛降吉隆上」的童謠,人們通過這一傳統民俗活動,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平安健康。  長28米、重100多斤的草龍,從編織、綑紮,到裝裱、裝燈,歷時需2個月。而這一藝術品來自當地目前唯一會此技藝的蔡冬維。
  • 這個建在海上廣場的雕塑,38個銅人搭建成一條長龍,神態逼真
    湛江人龍舞在2019年11月剛剛被文化和旅遊部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名單,而就在剛剛,以這條人龍舞為造型的大型雕塑《人龍舞》剛好在湛江灣落戶,與對面的海軍南海艦隊整裝待發的戰艦,形成並駕齊驅之勢,氣勢如虹,是今年內揭幕的一個非常耀眼的景點。下面,我帶大家一起了解人龍舞和這座建在南海邊上的人龍舞雕塑。
  • 貼窗花 舞火龍 傳承千年的新春民俗
    在1700多年的歷史沉澱中,「燒火龍」已經成為了黃龍溪古鎮春節期間必不可少的傳統民俗,其實它有著一個更為正式的名字,那就是——火龍燈舞。當夜幕降臨時,色彩亮麗的長龍被上身赤裸的舞龍者在手中舞動出不同的造型,煙花焰火在黑夜中劃出奪目的光亮,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農曆新年,似乎已經不遠。
  • 5米紙長龍300元錢一條
    5米紙長龍300元錢一條 NEWS.SOHU.COM  2003年01月31日07:40  河南報業網-大河報   本報訊 1月30日上午,記者在經三路、政七街、花園路等處看到
  • 上杭傳統舞龍燈起於宋代,龍身製作嚴謹,舞龍表演也是各有特色
    舞龍燈流傳在上杭客家地區,起於宋代。舞動的龍,一般由龍頭(一節)、龍身(五節、七節、九節不等)、龍尾(一節)三個部分組成「七節龍」「九節龍」或「十一節龍」(每節均有燈光,配有木棍或竹竿支撐, 供表演者操縱)。
  • 美好的寓意,龍的飛揚
    美好的寓意,美好的文化,美好的傳承,龍舞在展現著美好的文化魅力。龍舞,也稱「舞龍」,民間又叫「耍龍」、「耍龍燈」或「舞龍燈」,中國傳統民間舞蹈之一,在全國各地廣泛分布,其形式品種的多樣,是任何其他民間舞都無法比擬的。
  • 浙江坎門鰲龍魚燈舞:「指上遊魚」話傳承故事
    許振在傳統製作的基礎上創新使用蛤蜊貝殼做「魚眼」,看見魚燈一亮舞動起來,他臉上溢滿笑容。 吳曉紅 攝中新網台州1月13日電(範宇斌 王敬)年關將至,在浙江省台州市玉環市坎門街道的許家魚燈工作室,61歲的手藝人許振忙著趕製「鰲龍魚燈」。在他心中,這是表達對美好生活的祝福。
  • 通訊:桂北侗民的「草龍」傳承夢
    中新社桂林6月10日電 題:桂北侗民的「草龍」傳承夢  作者 楊陳 李果  握著手中黃燦燦的糯禾杆草,指著金閃閃的「草龍」,今年66歲的王禹顯得有些急切,「別讓它就這麼沒了」,是他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 78歲非遺傳人耗時3個月製作篾編中山艦 捐贈給中山艦博物館
    「光是劈篾這一項,就難倒了很多人。」朱漢生說,這項工作必須經過無數次上手實踐,忍住竹刺千萬次扎進皮膚的疼痛,才能熟練掌握。作為土生土長的金口人,朱漢生對在當地打撈出水的一代名艦——中山艦充滿了感情。去年10月,他多次前往中山艦博物館考察,多角度拍攝了中山艦的構造及細節,託兒子從鄉下砍回竹子後,便開始動手劈篾,一心投入了篾編中山艦的創作中。
  • 舉天燈、遊夜龍、師公打鑼,湖南農村的這種特色民俗很少見!
    舉天燈,這是一項湖南新化農村的特色民俗活動,工具是由一柄長杆組成,漆成紅色的漆,一般是喜慶時用,豎杆上有2條橫杆,上面擺放紅色的蠟燭,一般是夜裡進行這種活動!師公,也稱和尚道師,這種角色一般是在大型活動祭祀,農村本地人會請師公去打醮、祭祀、做道場等!
  • 用「龍」舞出幼教新篇章
    極具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民俗活動「舞龍」,更是北務人的拿手好戲。北務中心幼兒園巧借區域歷史資源科學實踐,讓「舞龍」成為幼兒園特色辦園的一張靚麗名片。小小幼兒園藏著117條龍每一個走進北務的人都會為北務農民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舞龍」所側目,卻不知北務鎮域內除了成年人所舞數十隻彩龍外,小小的北務中心幼兒園裡也藏著117條小龍。
  • 祭山神、舞「犭回」 江西古村上演民俗盛宴
    12月13日,江西篁嶺古村舉行祭山神、舞「犭回」活動,弘揚傳統農耕民俗文化。圖為篁嶺祭山神大典現場。 方華彬 攝當日篁嶺古村鞭炮陣陣、鑼鼓喧天,兩邊祭旗開路,禮樂鑼鼓緊隨,祭祀隊伍在眾多遊客的簇擁下,浩浩蕩蕩地前往祭祀臺。
  • 澳門:魚行醉龍舞動四百年
    新華社澳門3月15日電(記者郭鑫)在澳門,說到鮮魚行,不能不說「舞醉龍」。  澳門鮮魚行總會,是魚商的行會組織,位於知名的海鮮魚品市場紅街市旁一座不起眼的舊樓裡。總會辦公室裡,擺放著各式木龍、大鼓、道具。  中國人歷來有舞龍舞獅的傳統,澳門人尤愛舞龍。
  • 東莞:「龍獅專題展」立體展示本土龍獅文化 傳承發揚非遺
    東莞:「龍獅專題展」立體展示本土龍獅文化 傳承發揚非遺 2014-12-31 09:07:00 導讀:12月30日,東莞市人民公園內鑼鼓喧天、人頭湧湧。在人群目光的匯聚之處,兩條綠色巨龍在女子舞龍隊的隊員揮舞下,顯得活靈活現、動感十足。
  • 樹高40米 黑龍江省最大大青楊樹在湯原發現
    樹高40米 黑龍江省最大大青楊樹在湯原發現> NEWS.SOHU.COM  2003年09月18日21:55  東北網
  • 遂川石坑村:千年古村的綠色堅守與傳承
    這片古楠木林面積達28畝,胸徑30釐米以上楠木48株,其中最大株直徑1.58米,樹高32米,樹齡800餘年。石坑村就坐落在遂川縣北部林區蔥蔥蘢蘢的林海深處,全村有1150.34公頃森林,森林覆蓋率達93.6%。境內有野生木本植物1300多種,野生動物290餘種,可謂「江南動植物的基因庫」。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展-線上展(五):嶺南之南「中國龍圖騰」②
    2012年,被列入"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如今,調順網龍已從祭天祭海、祈福消災的民俗活動發展成為祀典喜慶、文藝匯演、休閒娛樂的民間藝術。現已成立「調順網龍藝術研究會」,在島內中學定期舉辦「調順網龍藝術培訓班」,推動調順網龍藝術日臻精湛,龍的精神代代相傳。△調順網龍在粵西地區獨一無二,它強大的生命力來自不斷的演繹傳承。
  • 新春玉犬門前臥 舞動紅綢慶新春—華山路學校參加渭南市2018年少兒...
    喜歡分享or新春玉犬門前臥 舞動紅綢慶新春華山路學校參加渭南市2018年少兒春節聯歡晚會2018年1月28日下午2:30,華山路學校的44名學生在馮萍和吳媛倆位老師的帶領下,參加由渭南市電視臺舉辦的「黨旗更紅祖國更美」2018年少兒春節聯歡晚會!我校帶來的開場舞《盛世龍娃》拉開了晚會的帷幕,孩子們整齊劃一的動作、活力四射的表演,鮮豔紅綢的舞動為晚會的開場營造了熱烈的氣氛。這也展現我校學生的風採,展示了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