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蘭·巴迪歐:電影是一種思想,其作品就是現實

2021-01-16 澎湃新聞
阿蘭·巴迪歐:電影是一種思想,其作品就是現實

2020-03-03 07: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對阿蘭·巴迪歐來說,電影是一種教育,一種生活的藝術,以及一種思想。從1950年代末至今,他為第七藝術撰寫了三十多篇文章,儘管其中絕大多數隻與個別影片或某一組影片有關,但依然建立了一種電影視角及其解釋方式。這就是巴迪歐思想的一個特徵:通過思考個案,從一部具有特性的藝術作品出發去建構一個體系。這些文章為過去五十年來的電影描繪了一段不同的旅程,從具有現代性的導演(茂瑙、安東尼奧尼、奧利維拉、塔蒂、戈達爾)到美國當代電影(《黑客帝國》《木蘭花》《完美的世界》),以及他個人的電影經歷(居伊·德波、1968年電影、閃電小組的戰鬥電影等)。

 

《木蘭花》海報,圖源豆瓣電影

阿蘭·巴迪歐,就像許多他的同時代思想家一樣(比如朗西埃、熱奈特、德勒茲),電影成為他們青年時代的滋養,乃至成為他們思想的媒介(vecteur)。他的迷影精神是豐富的,1957年,他還在學生時代就在巴黎高師的左翼青年天主教雜誌《新酒》(Vin Nouveau)上開始了相關寫作。從充滿野心的文章《論電影文化》開始,他表達出始終貫穿於後來思想中的獨特觀念:電影還給身處當代的人類形象以公道,電影對其他藝術的「徵服性」(subjuguante)關係,電影作為他者和想像的旅行。在過渡到社會運動(engagement militant)和政治哲學之後,巴迪歐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初在《閃電》(La Feuille foudre)和《安帕爾納森》(L' Imparnassien)雜誌上繼續電影批評工作。這是某種類似於政治法庭、傳播判斷的介入性雜誌,其判決是:這部電影是「修正主義」,那部電影值得尊敬和思考。在這條瞄準線上:一些左翼的法國敘事,他鍾愛的導演可以逃避審判:布列松或戈達爾。

1981年,巴迪歐與娜塔莎·米歇爾(Natacha Michel)共同創建了半月刊《桅帆》(Le Perroquet),這是知識界一個反密特朗的中心。在十年間,巴迪歐在這裡寫作了一些他感興趣的影片評論,一場令人印象深刻的批評漫遊。人們會讀到令人興奮的分析文章,關於法國喜劇片的道德,關於「第二現代性」的導演(總是有戈達爾),關於作為「電影中性」之標籤的瑞士電影。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著名導演,圖源豆瓣電影

接下來是一些比較寬泛和理論性的文章,發表在最近十五年裡,主要在《電影藝術》雜誌上,語言清晰而簡單(這是阿蘭·巴迪歐哲學寫作的特點之一),關於「寓言辯證法」、「作為哲學機器」的電影、作為「民主標誌」的電影。巴迪歐發展了電影作為「當代世界的真理生產者」、電影作為「世界真理的感性配置」的思想。影片在思考,正是哲學家去觀看並翻譯這種思想:這部影片為什麼主題賦予了形式?這就是巴迪歐電影思想的來源。這些文章中許多文章表達出,電影變成一種可以完全控制時間、控制其他藝術和人物的不純的藝術,確切地說是一種把藝術與非藝術之間的不可分辨性作為場域的主流藝術。這一切屬於電影,阿蘭·巴迪歐以難以抗拒的感性方式做出了解釋,標準的政治藝術和社會藝術,文明最好的標識,就像古希臘悲劇、成長小說、輕歌劇在它們所處的時代。我們最後會讀到阿蘭·巴迪歐2003年在布宜諾斯艾利斯所做的演講《電影作為哲學實驗》,他在這篇長長的文章中通過細節展現出他的電影思想,談到許多此前沒有提過的例子,如溝口健二、小津安二郎、羅西裡尼、維斯康帝、希區柯克、戈達爾、弗裡茨·朗、霍克斯或安東尼·曼,我們從中可以讀出阿蘭·巴迪歐真正的電影宣言。

 

本文節選自《論電影》阿蘭·巴迪歐 著;李洋 許珍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20年1月版

關鍵詞 >> 電影,阿蘭·巴迪歐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國際思想周報 | 巴迪歐的一記耳光
    巴迪歐的一記耳光       阿蘭·巴迪歐(Alain Badiou)是個讓人頭疼的激進左派。       11日,巴迪歐在《解放報》上發表了火藥味十足的反駁,稱自己被莫名其妙安上了一個「極左翼反猶分子」的稱號。巴迪歐說,「極左翼反猶主義」是一個荒謬的表述,他的任何一部書都不可能找到被稱為反猶的句子。他對任何國家都沒有愛,別說以色列,就是法國也一樣。「如果真有問題,可以去法院起訴我……當然,我對法院也沒有愛。」
  • 阿蘭·巴迪歐:我們能談論電影嗎?
    我們看到,電影批評總停留在感動的喋喋不休與技術的歷史之間,至少影評不是在講述故事(電影對於小說來說的不純性),就是在吹噓演員(電影對於戲劇來說的不純性),我們能否單純地談論一部影片呢?  第一種談論電影的方式是「我喜歡」、「我不喜歡」。這是一種無差別的說辭,因為「喜歡」的規則掩蓋了標準。出於什麼樣的期待才能做這樣的判斷呢?
  • 南南論壇丨巴迪歐:資本主義下的生態鬥爭缺少力量
    法國左翼思想家阿蘭·巴迪歐(Alain Badiou)應「南南論壇」發起人、嶺南大學教授劉健芝之邀,以筆談的方式隔空與清華大學的汪暉教授、俄勒岡大學教授及《每月評論》(Monthly Review)主編約翰·福斯特(John Foster)教授進行了對話。以下內容為嶺南大學劉健芝教授提出的問題,阿蘭·巴迪歐教授用英語作了書面答覆。
  • 【書單】從叔本華讀到巴迪歐,你或許可以過好這一生
    叔本華堅持認為,人類幸福最主要的來源就是自己的內心。這首先要取決於我們的健康狀況。他認為,我們90%的幸福都是基於健康:有了健康,任何事情都可能是快樂的源頭;沒有健康,任何事情,無論它是何種事情,都不會讓你覺得享受。即使擁有了人生的其他幸福和優勢——偉大的思想、快樂的性格——也都會減弱和退化。在健康以外,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況也是必須的。除此之外,他還非常強調智識的作用。
  • 檢書丨從叔本華讀到巴迪歐,你或許可以過好這一生
    但是,他認為,把價值建立在他人的意見之上是一種不可理喻的價值觀。一方面,一個人越是向後人靠近,對於同時代的人來說就越是一個異類;另一方面,很多同時代的稱讚難以發展為死後的聲望。「有些人獲得了聲望,但另外一些人配得上它。」叔本華說,歸根結底,每個人是什麼、人的存在方式都和他自己有關,如果人在這方面沒有價值,那麼他就是沒有價值的,其他人的想法都是不重要的附屬品。
  • 巴迪歐最新訪談:遊牧無產者、選舉政治的失敗、身份認同主義
    近日,法國哲學家阿蘭·巴迪歐的新作《內在的真理》出版,這是他繼《存在與事件》、《世界的邏輯》後這一系列的最後一部著作,自此他完成了自1980年代初開始寫作,花費長達四十年完成的三部曲。事實上,巴迪歐不但是理論家,也是社會活動家。
  • 左翼哲學家巴迪歐針對年輕人的演講集,何為真正生活?
    如果可以, 79 歲時的哲學家阿蘭·巴迪歐會對年輕人說些什麼?本書包含《何為真正生活》和《我如此了解你們……》兩部分。《何為真正生活》收錄了阿蘭·巴迪歐面向年輕人的三個講座,探討了當代青年與真正的生活之間的關係。《我如此了解你們……》很大程度上是《何為真正生活》的延續,巴迪歐在其中探討了年輕人如何去認識和理解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
  • 巴迪歐談法國大選:投票,還是重新發明政治?
    4月18日,法國《世界報》刊登了著名哲學家阿蘭·巴迪歐談論此次大選的文章。巴迪歐首先一一「數落」了參與大選的各位候選人,進而引出了他意欲討論的問題:什麼是政治?什麼是一種可辨識的、聲明的政治?本文原載《世界報》,原標題為「投票,還是重新發明政治?」(Voterou réinventer la politique?)。
  • 繪就銀幕野火春風:嚴寄洲的電影生涯
    一嚴寄洲先生是新中國軍事電影的標誌人物。他的電影生涯以「文革」為界,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十七年」電影,其作品多集中在「軍人成長」以及以「智鬥」為主要敘事模式的傳奇故事。更值得一提的是,在那個時代,這部作品傳達的思想很開明很前衛。嚴寄洲電影中成就最高、最受觀眾喜愛的是驚險片和反特片。所謂電影的類型,並沒有一種嚴格的界定標準,例如中國反特片,通常都是驚險的,驚險片中有一部分是反特片。
  • 阿蘭為《藏獒多吉》配音獻聲 讚揚美麗藏族少女
    阿蘭為《藏獒多吉》配音獻聲 讚揚美麗藏族少女     由日本動漫三巨頭聯手打造的動畫冒險電影《藏獒多吉》即將於6月28日正式公映。
  • 《中國機長》電影插曲 遠飛的大雁阿蘭完整歌詞介紹
    《中國機長》電影插曲 遠飛的大雁阿蘭完整歌詞介紹  遠飛的大雁 (《中國機長》電影推廣曲)  遠飛的大雁 - 阿蘭  監製:王嘉誠  製作人/編曲:周禹成  鷹笛:次旦  貝斯:王瀚一  打擊樂:高興  吉他:胡洋  鋼琴:陳佰生/段阿翥
  • 攝影師郭穎的超現實作品賞析
    超現實主義者不承認現狀,力圖表現夢境,荒誕,作品中刻意呈現人類的下意識活動,夢幻以及偶然的靈感等,通過使用剪刀、拼貼、暗房技巧等作為主要創作方法。在作品中刻意以堆砌、誇張、變形等手法創造現實和非現實、抽象之間的超現實的藝術表現。代表人物有曼.雷、傑裡.尤斯曼。「漂浮的樹」攝於1969年,樹的一半實景與另一半虛景相結合,描繪人類夢想中的家園。
  • 加菲貓現實世界歷險記:情懷動畫電影作品,無聊時候可以回顧一下!!
    加菲貓現實世界歷險記:情懷動畫電影作品,無聊時候可以回顧一下!! 《加菲貓現實世界歷險記》是一部喜劇動畫家庭電影,這部電影不是真人卡通作品,而是一部純粹的動畫作品了,故事相對比較簡單,從題材到構圖來說都是比較普通的,所以我看完這部電影也算是純粹的欣賞吧,也是一種情懷!
  • 加菲貓現實世界歷險記:情懷動畫電影作品,無聊時候可以回顧一下!
    加菲貓現實世界歷險記:情懷動畫電影作品,無聊時候可以回顧一下!! 《加菲貓現實世界歷險記》是一部喜劇動畫家庭電影,這部電影不是真人卡通作品,而是一部純粹的動畫作品了,故事相對比較簡單,從題材到構圖來說都是比較普通的,所以我看完這部電影也算是純粹的欣賞吧,也是一種情懷!
  • 中日合拍動畫片《藏獒》 阿蘭:配音比唱歌難
    由中國電影集團公司與日本 MADHOUSE歷時四年聯合打造的動畫大片《藏獒》,終於將揭開冰山一角,目前日文版已經完成,中文版正在加緊後期製作中。12月3日,媒體在北京對《藏獒》進行探班,在錄音棚裡,大家發現了為此片演唱主題曲並擔任配音的藏族歌手阿蘭。
  • 2018年同志電影最新排名,《喜宴》位列第二
    片尾中衣柜上掛的衣服,就是愛的深度。很難想像,這部鼎鼎有名的《斷背山》,竟是出自中國導演李安之手,在一個凡事講規矩,思想極度傳統的國家長大的導演,卻拍了這樣一部「不合理」的電影,電影註定是無法在國內上映的,這是阿蘭覺得最可惜的一件事,不過值得慶幸的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很多人都自發的在網上找資源看,是一部不管有多麻煩,也要去看的電影。
  • 思想感性下的物象構成
    當我們打開關閉已久的思想感性來觀照這個世界,隨著「興象化」的藝術視線,有了一種嶄新的視覺感受。於是,我們會感到興奮,眼前的一切開始變得如此的隨性而不隨意的自在、升華。 然而,廖定標水彩畫作品中的「象」,並不是現實存在的具象「標準化」,但其追求的象外之意卻給我們一種藝術構成之形式感。
  • 《中國機長》熱度飆升 實力歌手阿蘭獻唱推廣曲
    電影《中國機長》即將於9月30日全國上映,影片根據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機組成功處置特情真實事件改編。實力歌姬阿蘭達瓦卓瑪受邀獻唱推廣曲《遠飛的大雁》,歌曲近日已在各大平臺上線,阿蘭用藏語和漢語兩種語言致敬民航英雄,獻禮祖國母親華誕70周年,傳遞無盡熱愛!
  • 歌手阿蘭在線維權,古風圈緣何成侵權重災區?
    11 月 28 日,歌手阿蘭的工作室發布了一條微博,要求下架所有未經授權的翻唱歌曲。自阿蘭轉發工作室的維權微博後,很多網友紛紛留言指出自己在音樂平臺看到的未經授權翻唱歌曲。其中一條熱門評論裡,有網友放出了一張QQ音樂的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