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份的冷知識,請注意查閱!每天三分鐘,學點不一樣的知識!
火車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交通工具。火車運行在鐵軌上,為我們帶來便利。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鐵軌的軌距是多少?是以何標準制定的?其實這一切,都跟兩千年前的一個數據有關。
軌距指兩條軌道之間的寬度,一般以鋼軌的內距為準。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採用1435 毫米的軌距建設鐵路,稱為標準軌。1937年,國際鐵路協會正式確定1435 毫米為標準軌距或者國際軌距。而「1435」這個數字,是沿用了英國馬車的車輪距。
其實在火車出現之前,鐵軌就已經存在了。人們利用馬車將煤從鐵軌運出,所以鐵軌的軌距,就是馬車的車輪距。
以前英國的老路上,馬路轍跡的寬度就是1435毫米,如果馬車使用別的寬度的車輪距,路上凹陷的路轍很容易將馬車的輪子撞壞。所以車輪距的寬度,一直被設為1435毫米。
英國馬路轍跡的寬度古羅馬有關。古羅馬時期,羅馬人為軍隊在歐洲鋪了許多路,轍跡尺寸就是1435毫米。這個尺寸是羅馬戰車的寬度,更是兩匹戰馬屁股之間的距離!
原來,火車軌道的寬度,是由兩千多年前的戰馬屁股決定的。更不可思議的是,戰馬屁股更決定了火箭助推器的寬度。
眾所周知,火箭助推器中裝滿燃料幫助火箭升空。然而,助推器的寬度不是科學家決定的,而是火車的軌距決定的。
火箭助推器體量大,只能用火車進行運輸,火車穿山越嶺時會穿過涵洞,而涵洞的寬度和火車軌距相關,所以助推器的寬度依賴於火車的軌距。
當今世界最先進的運輸系統的設計和航空科學,在兩千年前便由馬屁股的寬度間接決定了!而這一現象生動地解釋了經濟學中一個著名的概念「路徑依賴」,即某一路徑的既定方向會在以後的發展中得到自我強化,人們過去做出的選擇決定了他們現在及未來可能的選擇。
知識不冷不有趣,最新鮮的冷知識,在這裡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