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和大家聊了怎麼養水,今天和大家說說關於養魚,很重要的一個環節:過濾
過濾的方式很多種,上過濾,底過濾,背過濾,外置過濾等等。一個魚缸選擇一個合適的過濾很重要,選擇對了,會讓養魚變得輕鬆,如果選擇錯了,那就是噩夢的開始了。我開始養魚的時候,真的是什麼都不懂,走了很多彎路,如果那個時候能多看看帖子,就不會那麼折騰了,不過,我也在折騰中,弄懂了很多原理,對於養魚更加有信心了。今天就為了讓新手朋友們少走彎路,談談我對過濾的一些了解和心得。
過濾的種類很多,我一樣一樣介紹一個,大家看看有沒有自己喜歡的過濾類型。為了簡單明了,我儘量用大白話介紹重要的地方。避免新手朋友們對專業術語不太懂,讀起來難以理解。
首先給大家普及一下過濾的工作原理。
一般第一層物理過濾,濾材為過濾棉,分粗洗兩種
利用過濾棉中的纖維把水中的廢物擋住,物理過濾是整個過濾系統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部分。濾棉記得勤洗勤換,這樣做能有效減少魚缸中的有機物含量,這樣能減少硝化系統的工作負擔,進而減少礦物質廢物的產出。如果部做這一步,那麼,說難聽點,你的魚兒幾乎就是在糞池裡養著。
第二層化學過濾,濾材為吸氨石、軟水樹脂、活性炭等。
利用吸氨石等濾材,通過化學方式去除掉可溶到水裡面的有害物質,調節PH值。
第三層生物過濾,濾材為玻璃環、生化球、生化棉等。
利用這些濾材,給硝化系統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間,利用硝化系統的生物作用,把魚類水草新陳代謝的有毒產物,轉化成無毒物質。(具體原理在上一篇養水中具體介紹過)這一環節最為重要。
說完了過濾的工作原理,下面說說各種過濾方式。
1、頂部過濾(我喜歡叫上過濾)
是最基本的一種過濾方式,操作簡單,方便,用魚缸水泵把水抽到放有生化棉、生化球等濾材中,經過層層過濾,再流到魚缸中。這種過濾適合各種魚缸使用。缺點是不太美觀,佔用魚缸上部空間,普通的上過濾,過濾能力有限,換洗過濾棉的頻率適中。不算多也不算少。適合新手小缸入門使用。下圖為常見且便宜的。這只是其中一種,上過濾也有很多不同款式的。比如多層滴濾,是普通上濾的升級版。文章最後我會推薦一款我很喜歡用的過濾。
2、底過濾(顧名思義就是放在魚缸下面的過濾)
這種過濾,一般是通過魚缸的最高水位,把多出來的水溢流到連接在魚缸下面的過濾缸中,然後經過重重過濾,最後被水泵吸回到魚缸。
3、側濾
就是在魚缸的側面或者背面用玻璃隔離出一部分空間做過濾槽,分成幾個半獨立的空間,互相半連通,水流通過第一個溢流口,進入過濾第一個空間,在隔板的引導下從下到上或者從上到下,經過各種濾材,水從最後一個格子,通過水泵,再抽回魚缸中,如此循環。這種設計,缺點是佔用了魚缸空間,影響視覺效果,清潔過濾槽,更換濾材,比較麻煩。優點也是有的,整個過濾和魚缸渾然一體,整體感比較好,一般地缸用這種過濾方式比較多。
4、外置過濾
常見的就是過濾桶,所有的濾材,水泵都裝在過濾桶內部,過濾桶內有四到五個過濾盒,每個過濾盒中都有不同的濾材,第一層仍然是過濾棉,其他幾層為生化過濾,下面的是培養硝化細菌的濾材,依然遵循物理加生化的過濾形式,形成一個完整的過濾系統。優點不用說,過濾效果很好,缺點嘛,外置,你得找個地方單獨放這個傢伙。到底用不用,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我要說的就是這四種過濾方式,也許你要說了,你不專業呀,我還知道有反氣舉、瀑布過濾等等其他幾種過濾。我想說的是,我今天介紹的這幾種過濾方式,比較適合新手選用,而且使用的比較多。介紹的太多,會讓大家眼花繚亂,更加不好選擇用哪種。
最後,我給大家強烈推薦一款過濾,我用的比較多一種過濾方式,升級版的上濾:周轉箱過濾,雖然我推薦,但也要說說缺點,缺點就是放在魚缸上面,或者在魚缸旁邊的柜子架子之類的上面,總之是要高於魚缸,這種周轉箱過濾,可以分三層,或者四層,或者更多,還可以在最上面一層做沉澱池,最上面一層做了沉澱池,還可以養一些水培植物,比如綠蘿這類花。相比其他過濾,不算是美觀,但是種上了綠植,也算增加了顏值呢。優點當然也有哦,過濾整體空間很大,可以放的濾材量也變多了,所以過濾的效果很好,換過濾棉,清洗濾材的時候,你會發現,非常簡單。這種過濾方式新手也很容易看懂。水泵把水抽到第一層經過過濾棉。然後一層一層經過各種濾材滴到最下面,再流到魚缸裡,水在流到魚缸裡的同時,還能帶入大量氧氣。
最後提醒大家一個注意的問題,再強大的過濾,也不能忽視硝化系統和換水的環節。有什麼問題可以留言討論,或者還想知道關於養魚的什麼其他問題,也留言給我。我會對於大家的提問,針對性寫文章,給大家解惑。
祝您養魚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