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對於秦嶺這片土地,許多人都有過耳聞。也是中國境內的南北分界線,一方面擋住了北方流向南方的寒流,於此同時,也將南方溼潤的空氣擋在了山前,導致北方經年乾燥。此外,秦嶺又被稱為華夏文明的龍脈所在,主峰高達3771.21米,位於陝西寶雞境內。
作為國內腹地最大的一片山脈,秦嶺境內有著一片廣闊的生態環境。許多野生動物都棲息在這裡。雖然秦嶺境內沒有毒蛇,卻有許多蟒蛇。據悉,當時有家住風縣紅花鋪與油房溝的一位小夥伴在一次摘棗子時就碰到了這樣一條形態巨大的蟒蛇。當時看到一條將近碗口般粗細的蛇尾在擺動,顯得十分舒適恣意。
同許多人想的不同,蟒蛇的尾巴並非又尖又細,反而顯得十分粗短。雖然他們體型碩大,但是一般而言,若非不怕死的上前撩撥,使得它們感受到威脅。一般情況下,蟒蛇是不會主動傷人的。可能是察覺到了有人在,這條蟒蛇便很快消失在視線中。據悉,當時的那條蛇保守估計,將近6米。
這之後,華商報曾有報導,當時有條好些長的大蛇,在穿過鐵路時被火車從中截斷。此外,黃花山草木茂盛,而他清楚的記得,當時自己看到了一條十分明顯的被壓倒的雜草。而它們也很明顯的形成了一種十分明顯的蛇過之後形成的痕跡。
要知道,在秦嶺中,高大的山脈佔據了廣闊的空間。也因此在夏天時,擋住了從南方而來溼潤的氣流。形成了秦嶺以北地區的少雨乾燥的情況。此外,秦嶺主體部分位於陝西境內,向西可延伸到甘肅青海一帶,直至崑崙山,並且最終同它相連。秦嶺東西全長1300公裡。我們常說的華山、終南山、嵩山等地都在秦嶺的範圍以內。
雖然神州大地幅員遼闊,山脈眾多,唯獨秦嶺擁有非凡的地位。它的東西兩端橫貫我國中部地區,最終造成了南北差距。作為重要的地理劃分,秦嶺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
被秦嶺分割的南北兩面,有著完全不同的兩種氣候。不過雖然秦嶺養育了許多生靈,但是大型蛇類卻十分罕見。並且在秦嶺幾乎很少能夠看到蛇。同許多動物不同,作為爬行類的一員,蛇有著十分久遠的歷史。據悉,史前最早的蛇類大約出現在1.3億年前。作為無法依靠自身調節體溫的生物,蛇也被稱為變溫動物。而大部分爬行類幾乎都是變溫生物,這也導致它們對氣溫更為敏感。
雖然民間盛傳「秦嶺有大蛇」。但是誰也沒親眼見過傳聞中的大蛇究竟有多大,長什麼樣自然也沒有見過。有去秦嶺遊玩的遊客回來後說,自己在當地見過3米長的蛇。並且那條蛇十分粗,約莫有成人胳膊那麼粗。當時自己看到它的時候,那條蛇就盤在草裡,高高的仰著腦袋一動不動的盯著他,直到確定它離開後,這才收回腦袋,繼續休息。好在那條蛇沒有攻擊性,他才能順利離開。
此前,曾在網絡上查詢資料得知:迄今為止,共在秦嶺發現兩種體型巨大的蛇。同它們相比,其它的蛇就要較小的多。而這兩種蛇就是王錦蛇與烏梢蛇。據悉,烏梢蛇體型纖細,最大可以長達3米以上。而它們也是距今人們在秦嶺發現的最大最長的蛇類了。此外,烏梢蛇的食物主要以青蛙為食,並且喜歡住在潮溼的水邊。
同烏梢蛇相比,王錦蛇更喜歡住在深山老林處。它們主要以鳥類,蛇類,嚙齒類為食。並且它們的體型也比烏梢蛇要小一些。王錦蛇體長最大可達2.5米,相對較粗。若是把兩者放在一起,雖然烏梢蛇看起來更長一點,但是你一定會覺得王錦蛇更大,也更有視覺衝擊力。
古人將王錦蛇稱為王蟒,從稱呼中,我們也不難看出相對於烏梢蛇,古人認為王錦蛇會更大一點。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王錦蛇頭部隱約有個王字,體表呈現出一種黑白黃三色的環狀紋路。而王錦蛇由於體型性別等差異,也呈現出更多的相貌。根據顏色,許多熟悉的人可以一眼分辨出雌雄與它生長所處的階段。
一地王錦蛇,十裡無毒蛇
此外,不要以為王錦蛇不是毒蛇就對它撩撥逗弄。相反,由於五毒,所以王錦蛇也更具攻擊力。並且是出了名的壞脾氣。在它棲息的地區,不允許任何其它蛇類生存,十分霸道。
引用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