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有點出血,可以幫我看看嗎?」林阿姨走進了婦科醫生的診室求診,52歲的林阿姨體型較胖,有5年的糖尿病病史,然而這次求診卻是因為上周她發現自己2年未來的「大姨媽」突然造訪。
「50歲就絕經了,2年沒來過『大姨媽』,怎麼現在下面又開始出血了?」林阿姨很疑惑。醫生聽完林阿姨的病情描述,建議她做個B超檢查,發現林阿姨內膜厚度8mm,內膜血流豐富,又接著給她做了宮腔鏡檢查,結果病理報告顯示,林阿姨得了子宮內膜癌!
絕經後的婦女陰道再流血要警惕!
在絕經後一年以上發生陰道出血,稱為絕經後出血,這則是老年婦女的常見疾病之一。很多婦女容易把這種情況當做是「月經又來了」,但其實女性一旦斷經,則不會再來月經。
為什么女性絕經後不會再來「大姨媽」?
在年齡到達45-55歲時,女性卵巢功能會逐漸衰退,女性月經會永久性停止,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
而失去了雌激素的子宮內膜,很難再維持來月經的厚度,所以從卵巢功能開始衰退後直至閉經一年,就是絕經。此外,隨著卵巢功能的消失,女性會有生殖器官會老化萎縮、機體活力衰退、生物效能、適應環境和器官應激能力減退等等情況。
而絕經後再出血是一種病理現象,既不能簡單的認為是「月經來潮」,也不能放任不管,因為絕經後出血往往是婦科腫瘤發出的警示。
絕經後陰道流血有哪些疾病可能?
絕經後陰道再流血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但不限於內膜增生、內膜萎縮、內膜息肉、慢性子宮內膜炎、宮腔積膿、宮腔積血、子宮脫垂合併宮頸潰瘍、宮頸息肉、宮頸炎及糜爛、滴蟲性陰道炎、陰道潰瘍、創傷性陰道炎、外陰潰瘍等等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乳腺癌患者在服用他莫昔芬等藥物進行內分泌治療時,也會增加子宮內膜的增生甚至癌變的風險。在眾多「絕經後再出血」的病因中,最需警惕三種惡性腫瘤!
絕經後陰道流血最該警惕三種生殖系統惡性腫瘤!
1、子宮內膜癌:該病發病均齡為60歲,75%的病例皆為50歲以上的女性,小部分則為育齡期女性,子宮內膜癌是生殖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
2、卵巢癌:由於卵巢處於盆腔深處,正常情況下是無法觸及的,自己如果能夠撫摸到腹部有腫物的情況,那麼腫瘤多為10釐米以上了!部分卵巢癌患者會在絕經後出血或不規則的陰道流血,此類患者在就診後多發現盆腔腫物。
3、宮頸癌:其主要病因就是人乳頭瘤狀病毒(HPV)感染導致,多孕多產、過早性生活、多性伴、抽菸等因素也有一定的關係。性交後出血是宮頸癌的常見症狀,部分女性在絕經後已無性生活,則表現為絕經後出血。建議絕經後出血,育齡期女性可出現異常子宮、陰道出血,需前往醫院就診進行排查。
絕經後出血易發生於哪些女性人群?
絕經後陰道出血最多見的就是子宮內膜惡性腫瘤患者,有90%的子宮內膜癌患者出現在絕經後陰道流血。而子宮內膜癌分為I型和II型,I型常發生於肥胖、高血壓病、糖尿病、不孕症、絕經延遲的女性,II型常發生於年老、瘦小的女性。
上述的被檢查出子宮內膜癌的林阿姨就有5年的糖尿病史,而且體型較胖。可見具有此類因素的女性,導致絕經後出血風險更高,應儘早做好預防檢查!
如何預防和早發現?
1、育齡期女性: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積極鍛鍊,預防好高血壓、糖尿病。在生育前後應該要做好相應的婦科檢查,餵養小孩最好是母乳餵養。如果有不孕不育的情況,儘量避免需要大量激素的治療。
2、絕經期的女性:不要過度緊張,多關注自己是否有更年期症狀,儘早的進行自我疏導,避免情緒鬱積。以平和的心態對待絕經過渡期,不要因為過度擔心自己衰老而採取一些極端的「保養手段」來延緩絕經。如果覺得自己絕經期時,情緒跟身體的變化使得自己變得異常,可以到相關門診進行症狀的評估還有檢查。
3、絕經後女性:在進行婦科檢查時最好查HPV和TCT,對宮頸腫瘤進行篩查。如果有出血的情況,應直接就診婦科,排查惡性腫瘤。在婦科檢查中,B超、CT、腫瘤標記物、分段診刮等均有助於鑑別篩查診斷。
最後提醒,女性即便是絕經後,也不能對婦科疾病掉以輕心,最好是堅持每年進行一次婦科體檢,預防跟早發現才是保持健康的根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