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子宮內膜癌」,你需要知道這些!|子宮內膜癌|惡性腫瘤|雌激素...

2020-12-08 健康界


子宮內膜癌是發生於子宮內膜的一組上皮性惡性腫瘤,又稱子宮體癌,是女性生殖道三大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其多發生於圍絕經期及絕經後婦女。隨著人口平均壽命的增加以及生活習慣的改變,子宮內膜癌的發病率近20年呈持續上升和年輕化趨勢。在我國,作為繼宮頸癌之後第二個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約佔婦科惡性腫瘤的20%~30%。部分發達城市的子宮內膜癌發病率已達婦科惡性腫瘤第一位。


根據發病機制和生物學行為特點,子宮內膜癌分為雌激素依賴型(Ⅰ型)和非雌激素依賴型(Ⅱ型)

大部分子宮內膜癌屬於雌激素依賴型。Ⅰ型子宮內膜癌的發生與無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持續刺激直接相關。缺乏孕激素對抗,子宮內膜長期處於過度增生的狀態,進一步發展為子宮內膜癌。Ⅱ型子宮內膜癌的發生機制至今尚不完全不清楚。


主要危險因素如下:


1. 生殖內分泌失調性疾病

如無排卵性月經異常、無排卵性不孕、多囊卵巢症候群(PCOS)等。由於無周期性排卵,子宮內膜缺乏孕激素拮抗,長期的單一雌激素作用致使子宮內膜發生增生,甚至癌變。


2. 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又稱為子宮內膜癌三聯徵

有研究表明體重指數(BMI)每增加1個單位(kg/m2),子宮內膜癌的相對危險增加9%。與BMI<25的女性相比,BMI在30~35期間的女性發生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大約增加1.6倍,而BMI>35的女性發生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增加3.7倍。糖尿患者或糖耐量不正常者患病風險比正常人增加2.8倍;高血壓者增高1.8倍。


3. 初潮早與絕經晚

晚絕經的婦女在後幾年大多為無排卵月經,因此延長了無孕激素協同作用的雌激素刺激時間。


4. 不孕不育

不孕不育會增加子宮內膜癌的風險,而與之相反,每次妊娠均可一定程度降低子宮內膜癌的發病風險。此外,末次妊娠年齡越高患子宮內膜癌的概率也越低。


5. 卵巢腫瘤

有些卵巢腫瘤,如卵巢顆粒細胞瘤、卵泡膜細胞瘤等,常產生較高水平的雌激素,引起月經不調、絕經後出血、子宮內膜增生甚至內膜癌。應對存在上述疾病患者常規行子宮內膜活檢。


6. 外源性雌激素

單一外源性雌激素治療如達5年以上,發生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增加10~30倍。採用雌孕激素聯合替代治療則不增加罹患內膜癌的風險。


7. 遺傳因素

約20%內膜癌患者有家族史。遺傳性非息肉樣結腸直腸癌(HNPCC,又稱Lynch症候群)患者發生結腸外癌的風險增高,主要包括子宮內膜癌、卵巢癌和胃癌等。Lynch症候群相關子宮內膜癌佔全部子宮內膜癌2%~5%,有Lynch症候群的女性,其終生發生子宮內膜癌的風險為70%。有子宮內膜癌家族史的其他家庭成員子宮內膜癌的發生危險也相應增加,一級親屬患子宮內膜癌的女性發生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大約為對照組的1.5倍。


8. 其他

三苯氧胺是一種選擇性雌激素受體修飾劑,既可表現出類雌激素作用,也可表現為抗雌激素作用,與不同的靶器官有關。三苯氧胺是乳腺癌內分泌治療藥物,有研究表明,長期服用可導致內膜增生,發生子宮內膜癌危險性增加。


9. 生活方式

目前已知有些生活方式因素與子宮內膜癌相關,包括飲食習慣、運動、飲酒、吸菸等。


對存在上述子宮內膜癌的危險因素者,對有遺傳性家族史的患者、長期口服三苯氧胺的乳腺癌患者等堅持定期檢查。但目前為止,尚沒有推薦的可以對子宮內膜癌進行常規篩查的手段。超聲是可選擇的檢查方法。主要篩查方式為經陰道或經腹超聲,監測子宮內膜厚度及異常情況。血液學方面沒有特異性血清標誌物,因此無常規監測篩查指標。


子宮內膜癌臨床表現


1. 發病年齡:70%~75%的患者為絕經後婦女,平均年齡約55歲。

2. 症狀

(1)陰道流血:少數早期子宮內膜癌可能無任何症狀,臨床上難以發現。但90%子宮內膜癌的主要症狀為各種陰道流血。

1)絕經後陰道流血:絕經後陰道流血為子宮內膜癌患者的主要症狀,90%以上的絕經後患者以陰道流血症狀就診。陰道流血於腫瘤早期即可出現,因此,初次就診的子宮內膜癌患者中早期患者約佔70%。
2)月經紊亂:約20%的子宮內膜癌患者為圍絕經期婦女,40歲以下的年輕婦女僅佔5%~10%。患者可表現為月經周期紊亂,月經淋漓不盡甚至陰道大量出血。


(2)陰道異常排液:早期可為少量漿液性或血性分泌物。晚期因腫瘤體積增大發生局部感染、壞死,排出惡臭的膿血樣液體。


(3)疼痛:多為下腹隱痛不適,可由宮腔積膿或積液引起,晚期則因病變擴散至子宮旁組織韌帶或壓迫神經及器官,還可出現下肢或腰骶部疼痛。


(4)其他:晚期患者可觸及下腹部增大的子宮,可出現貧血、消瘦、發熱、惡病質等全身衰竭表現。


3. 體徵

在子宮內膜癌早期,多數患者沒有明顯的相關陽性體徵。因多數患者合併糖尿病、高血壓或心血管疾病,因此應關注相關系統體徵。一般查體中,應注意是否因長期失血導致貧血而出現貧血貌。觸診鎖骨上、頸部及腹股溝淋巴結是否腫大。


專科查體時應行婦科三合診檢查。早期患者盆腔檢查大多正常,有些患者子宮質地可稍軟。晚期病變侵及宮頸、宮旁組織韌帶、附件或淋巴結顯著增大者,三合診檢查可觸及宮頸或頸管質硬或增大、主韌帶或骶韌帶增厚及彈性下降、附件腫物以及盆壁處腫大固定的淋巴結。


4. 病理學診斷

病理學是子宮內膜癌診斷的金標準。子宮內膜的組織病理學檢查及子宮外轉移灶活檢或手術切除組織標本,經病理組織學診斷為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及癌前病變組織學分類(WHO,2014)

上皮腫瘤及其前驅病變

前驅病變



無非典型性子宮內膜增生



非典型增生/子宮內膜樣上皮內瘤變

8380/2

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樣癌

8380/3



伴鱗狀分化

8570/3



絨毛腺管型

8263/3



分泌型

8382/3


黏液性癌

8480/3


漿液性子宮內膜上皮內癌

8441/2


漿液性癌

 

8441/3

 


透明細胞癌

8310/3


神經內分泌腫瘤




低級別神經內分泌腫瘤





類癌

8240/3



高級別神經內分泌癌





小細胞神經內分泌癌

8041/3




大細胞神經內分泌癌

8013/3


混合細胞腺癌

8323/3


未分化癌

8020/3


去分化癌



子宮內膜癌的國際婦產科聯盟(FIGO2009)分期(手術病理分期)

Ia

腫瘤局限於子宮體

ⅠAa

腫瘤浸潤肌層深度<1/2

ⅠBa

腫瘤浸潤肌層深度≥1/2

Ⅱa

腫瘤侵犯宮頸間質,但無宮體外蔓延b

腫瘤局部和(或)區域的擴散

ⅢAa

腫瘤侵犯漿膜層和(或)附件c

ⅢBa

陰道和(或)宮旁受累c

ⅢCa

ⅢC1a

ⅢC2a

盆腔淋巴結和(或)腹主動脈旁淋巴結轉移c

盆腔淋巴結陽性

主動脈旁淋巴結陽性和(或)盆腔淋巴結陽性

Ⅳa

腫瘤侵犯膀胱和(或)直腸黏膜,和(或)遠處轉移

ⅣAa

腫瘤侵犯膀胱和(或)直腸黏膜a

ⅣBa

遠處轉移,包括腹腔內和(或)腹股溝淋巴結轉移


子宮內膜癌臨床分期(FIGO 1971)

期  別

腫瘤範圍

Ⅰ期

癌局限於宮體

ⅠA

子宮腔深度≤8cm

ⅠB

子宮腔深度>8cm

Ⅱ期

腫瘤累及子宮頸

Ⅲ期

腫瘤侵及宮體以外,但未超出真骨盆。盆腔內(陰道、宮旁組織可能受累,但未累及膀胱、直腸)

Ⅳ期

癌擴散至真骨盆外,或明顯侵犯膀胱、直腸黏膜。泡樣水腫不屬Ⅳ期

以上資料來源於:子宮內膜癌診治規範(2018年版)

本公眾號發布所有內容,版權均屬衡道醫學病理診斷中心及相關版權方所有。純屬學術交流,如涉及版權疑議,請聯繫我們刪除!  
 
歡迎個人形式轉發,謝絕媒體、網站等未經允許以任何形式轉載至其他平臺;如需轉載請提前聯繫本公眾號,並在文首註明「來源:衡道病理」。  
了解更多衡道病理資訊,歡迎訪問官網:https://www.histomed.com

相關焦點

  • 關於「子宮內膜癌」,你需要知道這些!
    子宮內膜癌是發生於子宮內膜的一組上皮性惡性腫瘤,又稱子宮體癌,是女性生殖道三大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其多發生於圍絕經期及絕經後婦女。隨著人口平均壽命的增加以及生活習慣的改變,子宮內膜癌的發病率近20年呈持續上升和年輕化趨勢。
  • 雌激素莫亂用 小心子宮內膜癌找上門
    而在女性生殖器癌症上,子宮內膜癌,目前是發病率排名前列的婦科惡性腫瘤疾病。上期我們了解了宮頸癌。本期,我們邀請到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名醫王冬,她將為我們詳細講述子宮內膜癌的病因、預防、症狀、診斷、治療、護理、飲食等方面的知識。子宮內膜癌 八成為雌激素依賴型子宮內膜癌,是指發生於子宮內膜的一組上皮性惡性腫瘤,多見於絕經後婦女。
  • 中醫治療子宮內膜癌,子宮內膜癌的中醫治療方法
    核心提示:那麼中醫治療子宮內膜癌的方法有哪些呢,子宮內膜癌的中醫治療方法哪些靠譜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子宮內膜癌,是發生於子宮內膜的一組上皮性惡性腫瘤,以來源於子宮內膜腺體的腺癌比較常見。   那麼中醫治療子宮內膜癌的方法有哪些呢,子宮內膜癌的中醫治療方法哪些靠譜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子宮內膜癌,是發生於子宮內膜的一組上皮性惡性腫瘤,以來源於子宮內膜腺體的腺癌比較常見。   子宮內膜癌的發生嚴重危害了我們的生命和健康。
  • 如何預防子宮內膜癌
    據統計,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率逐年升高,位居女性惡性腫瘤第二。大多數的子宮內膜癌發生於圍絕經期及絕經期女性。所以預防子宮內膜癌尤其重要。那如何預防子宮內膜癌,首先要了解子宮內膜癌發生的相關因素和原因。子宮內膜癌發生的相關因素和原因有哪些。
  • 健康|子宮內膜癌科普知識
    主持參與省級科研項目5項,發表相關論文10餘篇,參編盆腔外科手術與圖譜、子宮腫瘤、異位妊娠、經陰道子宮系列手術圖譜、剖宮產熱點問題解讀等醫學專著。2012年獲佛山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018年被評為嶺南名醫婦科腫瘤專家和廣州市婦科實力中青年醫生。什麼是子宮內膜癌?子宮內膜癌是發生於女性子宮內膜的一種上皮性惡性腫瘤。
  • 哪些因素會誘發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是女性生殖道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近年來流行病學統計發現有逐年上升且年輕化的趨勢。因此日常生活中注意誘發子宮內膜癌的高危因素,可達到一定的預防作用。哪些因素會誘發子宮內膜癌呢?
  • 高發腫瘤熱點|解讀2020NCCN指南 子宮內膜癌首選TCGA分型
    子宮內膜癌是發生於子宮內膜的一組上皮性惡性腫瘤,多發生於圍絕經期及絕經後婦女。隨著人口老齡化及生活習慣的改變,子宮內膜癌的發病率近20年呈持續上升和年輕化趨勢。在中國,作為繼宮頸癌之後第二個常見婦科惡性腫瘤,子宮內膜癌約佔婦科惡性腫瘤的20%-30%,部分發達城市的子宮內膜癌發病率已達到婦科惡性腫瘤第一位。
  • 雅安恆博醫院提醒:陰道不規則出血 警惕子宮內膜癌
    察覺到不對勁,朱女士於7月16日到雨城區一診所進行檢查,通過診斷性刮宮術並送病檢,結果為「子宮內膜單純性增生,局灶複雜性增生伴非典型增生,」建議其手術治療。 7月27日,在朋友的推薦下,朱女士來到雅安恆博醫院婦產院區。「醫生,我已經陰道出血一個多月了,這是怎麼回事?要切除子宮、卵巢嗎?」
  • 52歲阿姨查出子宮內膜癌晚期,絕經後的1個異常,被很多人忽視
    醫生聽完林阿姨的病情描述,建議她做個B超檢查,發現林阿姨內膜厚度8mm,內膜血流豐富,又接著給她做了宮腔鏡檢查,結果病理報告顯示,林阿姨得了子宮內膜癌!  絕經後的婦女陰道再流血要警惕!  在絕經後一年以上發生陰道出血,稱為絕經後出血,這則是老年婦女的常見疾病之一。
  • 更年期後,子宮內膜癌容易找上你!
    子宮內膜癌是婦科惡性腫瘤之一,早期子宮內膜癌相對於其他惡性腫瘤容易察覺,陰道出血和白帶增多是最常見的兩個臨床症狀,特別是更年期絕經後的女性,因為理論上絕經後月經就暫停了,此時發現陰道出血一定要引起重視
  • 《自然》:健康子宮內膜也會突變致癌!8類人做好早期篩查
    這項研究為子宮內膜癌的早期發展提供了新思路。而了解健康子宮內膜的癌症驅動突變,可能會改變研發預防和早期發現這種疾病的方法。被忽視的女性惡性腫瘤一提到女性惡性腫瘤,很多人就會想到乳腺癌和宮頸癌,其實子宮內膜癌的傷害性被大大低估了。
  • 子宮內膜癌「靶向+免疫」治療!默沙東/衛材Keytruda+Lenvima驗證性...
    這些陽性結果在錯配修復正常(pMMR)亞組和意向性治療(ITT)研究人群中觀察到。ITT人群包括pMMR、MSI-H/dMMR晚期子宮內膜癌患者。根據獨立數據監測委員會開展的一項分析:與化療組(TPC:多柔比星或紫杉醇)相比,Keytruda+Lenvima治療組在OS、PFS、ORR方面有統計學意義和臨床意義的改善。
  • 懷孕能降低子宮內膜癌
    懷孕可以降低患子宮內膜癌嗎?澳大利亞科研人員的一項新研究發現,懷孕有助於降低女性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懷孕次數越多,患這種癌的風險越小,即使是中途流產,同樣有一定保護效果。澳大利亞伯格霍弗醫學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分析了全球30項相關研究獲得的懷孕數據,包括近1.7萬名患有子宮內膜癌的女性和近4萬名從未患過該病的女性。
  • 女人雄性激素高的危害大,可能會導致子宮內膜癌發生風險!以下這...
    2.增加子宮內膜癌發生的風險由於高雄激素幹擾了女性的排卵,長期不排卵下可導致子宮內膜持續增生而增加了後期發展為子宮內膜癌的風險,而之前提到的高雄激素導致的肥胖、胰島素抵抗、糖尿病等,同樣也是導致子宮內膜癌發生的危險因素。3.皮膚問題人體內同時存在著雌雄兩種激素,只是男性以雄性激素為主,女性以雌性激素為主,正常情況下,兩種激素比例是平衡的。
  • 三大惡性腫瘤在女性更年期高發
    武警廣東省總隊醫院優生優育技術中心婦產科副主任李琴介紹,在這一階段卵巢功能衰退,體內雌激素水平波動並明顯下降,多數女性被一系列症狀困擾。而女性常見的三大惡性腫瘤: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也處於高發年齡。她建議女性在這一階段要注重定期體檢。
  • 400多顆腫瘤讓她差點失去子宮,每40秒就有1人患乳腺癌...醫生:疾病...
    關於子宮肌瘤,揚子晚報也曾經報導,一位34歲的未育媽媽差點因為400多顆瘤子失去了子宮。    我們都知道,女性疾病主要集中在,乳房、子宮、卵巢這三座「城池」。  下面我們就以城劃分,一步一步去了解這些疾病。  01  上方城池:乳房  01  好好的乳房怎麼就生病了?
  • 蘭州天倫醫院不孕不育專家解析_B超報告「子宮內膜不均勻」是啥意思?
    當這個軸出現問題,比如黃體萎縮不全,就會出現「子宮內膜不規則脫落」,也就是俗稱的月經「淋漓不盡」,此時B超可能就會顯示「子宮內膜不均勻」。 息肉最大的特點就是數目、形態、大小都沒有規律可言,B超檢查一般顯示「宮腔內可見高回聲」,但當息肉小且多時,B超就可能顯示為「子宮內膜不均勻」,除此之外,還可能提示為「子宮內膜增厚」等。 目前子宮內膜息肉臨床上最多的選擇處理方式是手術,即宮腔鏡微創手術,快速直接。
  • 女人這個時期小心三大「惡霸」,躲過惡性腫瘤,命還好長
    對女人而言,有了婦科疾病並不可怕,只要堅持治療就能好轉,但是如果不小心得了惡性腫瘤,真的追悔莫及。更年期主要是45~55周歲這個階段,女性從中年過渡到老年,最直接的身體表現就是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減少,一般還會伴隨著月經不調,精神暴躁和潮熱盜汗等問題。
  • 常見婦科惡性腫瘤患者的輔助生育及病例分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的張清學教授,通過對早期宮頸癌、早期子宮內膜癌以及卵巢交界性腫瘤等幾種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的介紹,針對惡性腫瘤術後的輔助生育問題以及經典病例與大家進行分享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