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旗幟聖物"到大量捕殺,是響尾蛇的"失寵"還是人類的墮落

2020-11-19 老夫聊寵

假如你在北美的荒漠中跋涉,看到一串細長腳印的時候,你千萬別跟著這段足跡尋找探險家,因為足跡的盡頭很有可能是一隻響尾蛇,它們在鬆軟沙地上爬行,經常會留下與水平方向成45°角的細長"腳印"


南北美洲是響尾蛇的向塘,這裡分布大量的響尾蛇。常見的響尾蛇有木紋響尾蛇、草原響尾蛇、東部菱斑響尾蛇和西部菱斑響尾蛇4種,大多數身上布滿了灰色或黑褐色的菱形斑紋只有少數是橫條紋路。

獨特的神秘"足跡"

這種體長1.5~2米的毒蛇擁有獨特的前行方式—側行前進。這是一種穿越沙地的好方法。用這種方法移動時,響尾蛇會抬起頭和頸部,甩向側面接著,身體其餘部位再跟著一起橫向移動,當尾巴接觸到地面那一刻時,頭和須部再做一次同樣的運動,如此反覆循環。以這樣的速度在沙漠中前進,它能快速地躲避老鷹和鼬的追捕。

奇特的尾巴

響尾蛇除了能橫向前進,還有一個標誌性的特長,就是能製作出自己特有的"音樂"。"奏樂"時,響尾蛇以每秒40~60次的頻率擺動自己的尾巴,發出類似溪水流動的響聲,這似乎是在引誘口渴的老鼠,又好像是在提醒那些想要靠近自己的敵人。為什麼這種毒蛇能夠發出獨特的聲音呢?

原來它們的尾部底端有一串長約十五釐米的角質組織,每次蛻皮時它尾部的皮並不一起脫落,於是就形成了響尾的形狀一響環。這個響環最多可達29個,最少也能有14個。因此,響尾蛇的尾巴就像由堅硬皮膚裹成的空腔,空腔裡又被皮上的角質薄膜分隔成兩個空間。


當晃動尾巴時,這兩個空間裡的氣流會進一出,產生振動,加上速度很快,所以就有了聲響。科學家發現"奏樂"者的年紀越大響環就越多,發出的聲音自然也越發響亮。

秘密武器

響尾蛇能用尾巴發聲嚇退入侵者,但覓食時,它則成了無聲的"殺手"。這位"殺手"的秘密"武裝"是一對發達的熱感探測器。響尾蛇兩隻眼睛下面都有頰窩,這是一套完美的溫度感性系統,能幫助它們接收由動物的體溫散發出來的紅外線,這個敏感的"探熱器"甚至可以感受0.1度的溫差。


依靠這些先進的武器,響尾蛇對捕捉獵物胸有成竹。只要有動物在身邊活動,這位無聲"殺手"就能立馬發現,然後悄無聲息地爬過去,突然竄出咬住獵物,用毒液使它們喪命。

恐怖的血毒

響尾蛇是蝰蛇家族中的代表性物種,是劇毒蛇類。

它的毒液能讓獵物在短時間裡喪命,這種毒液裡的主要成分叫血毒素。它能使人體的細胞機能完全損壞。它就好像一個按鈕,將人類身體裡的重要器官一個個關閉。大部分人在被響尾蛇咬傷後有刺痛的感覺,並伴有暈厥現象。


昏迷幾小時後,被咬傷的地方會腫脹起來,出現黑紫色這時,皮膚裡面的肉也像發了黴似的,腐爛不堪。不同種類的響尾蛇毒液強弱各不相同,所以,對人類造成的傷害也不一樣。

菱斑響尾蛇要用100毫克毒液置人於死地,而莫哈維沙漠響尾蛇只需10毫克就能做到。

輝煌的歷史

在美國很多著作和典籍當中,響尾蛇都是反面角色,但這不意味著它們的名聲一直很糟糕,曾經有一段時間,響尾蛇在美國歷史上留下了極為光榮的歷史。

回到18世紀末,那時候響尾蛇是象徵勇敢而崇高的精神。美國阿拉巴馬州北部的加茲登的旗幟上,繪畫著一條爬行的響尾蛇,旗幟下方還寫了一段格言,寫著"don't tread on me",翻譯成中文意思是不要踩著我,意味著我和響尾蛇一樣不好惹。

在1752年,英國和美國的外交逐漸換荷花,英國人把逃亡到英國領土的罪犯移交給美國政府,美國著名的科學家班傑明・富蘭克林興高採烈地對周圍人提議,應該給英國人回饋禮物,最好選擇當地具有標誌性的響尾蛇,由此可見響尾蛇在那個時候,竟然被人們看做"熊貓",甚至提議把它們作為外交的使者。


在18世紀,北美的服飾以及撲克牌甚至各種旗幟,經常能夠看到不同種類的響尾蛇,而"響尾蛇熱潮"的高峰是在1775年,那時候一些美國人甚至給賓夕法尼亞州政府寫信,要求把響尾蛇想家到美國陸軍或者是海軍的旗幟上去。

提議者的建議很快就得到了美國議會的支持,最終響尾蛇圖案在1778年的時候印製在了美國陸軍的徽章上,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成為軍方的標誌,代表勇猛強大的崇高精神。遺憾的是響尾蛇的運氣似乎沒有白頭海雕那麼好,在進入19世紀的時候,響尾蛇在美國旗幟標誌上亮相的機會越來越少,人們開始發現曾經崇拜的聖物能夠奪取人的生命。

慘遭捕殺

隨著時間的流逝,響尾蛇從聖物的神壇跌落了,具體時間大概20世紀初,那時候美國每年都會出現大量響尾蛇咬傷事件,於是美國各大洲開始捕殺響尾蛇。這種屠殺甚至還被美國很多州當成了一年一度的重要活動。

做得最火熱的是德克薩斯州,從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開始,這裡經常會舉行響尾蛇的捕殺大會,有無數響尾蛇會被人類慘遭殺害,科學家通過統計發現,自從捕殺大會開始之後,德州大約有超過2%的響尾蛇消失。人類和響尾蛇的爭鬥是兩敗俱傷的,有無數響尾蛇因為人類的捕殺而喪生。

這種規模浩大的捕殺活動顯然是不合理的,實際上,成千上萬的活動參與者面臨著更高的被咬風險,在進行捕殺活動的時候,美國蛇咬事件突然暴增。究其原因是因為被人搜捕的過程中有一些獵殺者反而被響尾蛇攻擊,如果我們能和它們劃清距離,這些蛇根本不會貿然攻擊我們。

縱觀這段歷史,表面上是響尾蛇的"墮落史",但是在歷史深處,更像是人類的墮落史……

相關焦點

  • 有著「響尾蛇飛彈」之稱的菱斑響尾蛇,在野外小心他的死亡警鐘
    眼鏡蛇,蟒蛇,響尾蛇,這三種蛇類形成了最早人類對於蛇類的認知,也正是這三種蛇的存在讓人類打開了兩棲爬行動物的大門。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於蛇類的認知也愈發的充實,可要論所有蛇中最具特色的,響尾蛇依舊是首當其中的存在。這就是歸功於其獨具特色的尾巴,遇到危險時發出的滋滋響聲,因此也正是為何稱其為響尾蛇。
  • 溫和的響尾蛇,遇到人類會躲開,還非常會照顧孩子,一點都不冷血
    響尾蛇是人們最為恐懼的動物之一,據說人類對這種爬行動物的恐懼心理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初期。無論是在古代傳說中,還是現代小說、電影中它都成了恐怖、危險、冷漠、孤獨的代名詞。然而最新的科學研究表明,響尾蛇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可怕,因為它們與很多動物一樣並不主動攻擊人類,除非它們受到威脅。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冷血孤獨者這個稱號似乎也不再適合它們。
  • 為了寵物貓和狗的安全,就該大量捕殺郊狼?
    至於郊狼會捕殺貓和狗,這就不新鮮了,新聞報導裡面有提及,那麼面對郊狼的威脅,是否就應該一刀切,將城市裡面的郊狼大量捕殺呢?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疑問,箇中的原因是複雜的,自從進入19世紀以來,郊狼每年都被大肆捕殺,即便是發展到今天的地步,美國依舊每年要捕殺40萬左右的郊狼,卻依舊沒有降低它們種群發展的速度。
  • 響尾蛇尾巴裡的秘密
    響尾蛇的身體結構和其他毒蛇非常類似,都有一個毒囊,毒囊連接著毒牙,毒牙呈中空狀態,當遇到天敵或者獵物時,響尾蛇會通過毒牙將毒液注入到對方體內。響尾蛇毒液非常強,一條響尾蛇的毒液可以殺死9個成年人,即使及時注射血清,依然有面臨截肢的風險。    不過,響尾蛇能夠控制自己注入毒液的劑量,有時只會注射非常少的毒液,有時甚至會幹咬而不注射毒液,這是因為毒液對於響尾蛇而言也非常寶貴。但不管它們會不會注射毒液,被響尾蛇咬到後都要立即尋求醫生幫助。
  • 響尾蛇尾巴有什麼作用?
    ,這可是響尾蛇所特有的,對於響尾蛇的尾巴不了解的蛇友都很好奇,不知道它們是怎麼發出聲音的,更不知道為什麼要發聲,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響尾蛇尾巴有什麼作用吧!響尾蛇典型特徵是尾部的響環,響尾蛇的響環像一串乾燥的中空串珠,搖動時響環會互相摩擦震動空器發出嘶嘶聲警告入侵者被它咬到是會中毒的。響環越長串發出的聲音也就越大,這也表示這隻響尾蛇的年紀越大,而還沒有響環的幼響尾蛇因為無法發出警告聲音因此碰到入侵者都會毫無預警的發動攻擊。同時,響尾蛇尾巴能模擬出水流的聲音,吸引沙漠中口渴的小動物。
  • 生活在荒漠的它們,一生可以滴水不進,響尾蛇也是它們調戲對象
    超130萬平方公裡的北美荒漠,植被稀少,滿地黃沙,看起來沒有生命的氣息,其實不然,這裡生存著大量的生物,如大量的昆蟲,爬行動物,甚至鳥類,有時候大量的蚱蜢繁殖,可以多到具有破壞性。那到了沒有綠植的季節,它們怎麼辦呢?這個時候,它們的主食就成了植物的幹種子了,這種食物本身水分就小,難以滿足身體需求,這時,更格盧鼠就會動用身體貯藏的水分了,它們會把身體的水分釋放出來,幫助消化分解幹種子中的糖分,當然這也得益於它們強大的胃了。
  • 生活在荒漠的它們,一生可以滴水不進,響尾蛇也是它們調戲對象
    超130萬平方公裡的北美荒漠,植被稀少,滿地黃沙,看起來沒有生命的氣息,其實不然,這裡生存著大量的生物,如大量的昆蟲,爬行動物,甚至鳥類,有時候大量的蚱蜢繁殖,可以多到具有破壞性。很多人聽說過這裡的響尾蛇,北美最讓人害怕的毒蛇之一,荒漠是它們生存的樂土,在這裡,當你聽到「嘎吱嘎吱」的聲音時,你可能進入了一片響尾蛇的領地,小心被響尾蛇襲擊中毒,當然,幸運的話,你有可能是碰到了更格盧鼠,它們正在享受美味呢。
  • 響尾蛇為啥響? 響尾蛇的聲音是如何產生的?
    響尾蛇為啥響? 響尾蛇的聲音是如何產生的?時間:2016-08-03 13:56   來源:驅動之家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響尾蛇為啥響? 響尾蛇的聲音是如何產生的? 一旦危險靠近,響尾蛇都會昂起頭部嚴陣以待,同時尾巴劇烈晃動發成嘶嘶響聲警示敵人。 那麼響尾蛇的這種聲音是如何產生的呢?
  • 響尾蛇的尾巴為何會發聲? 響尾蛇尾巴有什麼作用?
    響尾蛇的尾巴為何會發聲? 響尾蛇尾巴有什麼作用?時間:2016-04-17 14:26   來源:網絡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響尾蛇的尾巴為何會發聲? 響尾蛇尾巴有什麼作用? 據英國某報導,一個關於響尾蛇尾巴為何會響的視頻在視頻網站上引起關注。
  • 沙漠跳鼠使用「輕功」成功甩開響尾蛇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3月28日報導,近日,美國一些科學家在社交網站上分享了一段記錄沙漠跳鼠逃脫響尾蛇捕殺的剪輯視頻,揭示了它是如何從蛇口逃生的。這隻跳鼠用它強有力的後腿將捕食者踢開研究人員運用了最新的高速攝像機才捕捉到了這些畫面,視頻是以每秒500幀的速度錄製,而在回放時需將速度減慢30倍才可以看到。畫面中,一隻看似毫無防禦能力的沙漠跳鼠在遭到蛇的偷襲時,跳起並用它強有力的後腿一腳把蛇踢飛,以此逃脫險境。
  • 地下城堡聖物合成材料及屬性詳解 聖物配方匯總
    地下城堡聖物合成材料及屬性詳解 聖物配方匯總 來源:www.18183.com作者:集落時間:2015-05-18 許多玩家都在各種求地下城堡聖物合成材料,合成公式,本文小編為您帶來地下城堡聖物合成材料及屬性詳解 聖物配方匯總!
  • 經典一脈相承 雷蛇響尾蛇滑鼠前世今生(全文)_Razer 響尾蛇幻彩版...
    ,比如增加滑鼠的長度和寬度,使其達到127x63x38mm以符合CS玩家操作需求(實際證明這一高度還是矮了)。比如針對玩家使用響尾蛇滑鼠時側鍵容易發生誤按問題。將銅斑蛇遊戲滑鼠上的側鍵從防滑膠條中獨立出來並向下移動,取消獨特的二合一式按鍵架構,為每個按鍵設計獨立的按鍵板。但由於新的側鍵位置過於偏下,導致玩家在握持時,手指經常會在不經意間碰到滑鼠側鍵,造成誤觸現象發生。但不得不說相比其它廠商,雷蛇這種肯於為提升玩家使用感受而不斷進行改進創新的精神,還是非常值得肯定。
  • 世界上最恐怖的老鷹,以捕食人類聞名,最終被人類捕殺滅亡
    我們都知道,世界上的體積巨大的動物也是很多的,不如說,在陸地上,最大的動物就是大象了,海洋中最大的生物就是鯨魚了,而在天空中最大的動物就是老鷹了,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世界上最恐怖的老鷹,以捕食人類聞名,最終被人類捕殺滅亡。
  • 因為長有兩撮黑毛,這種貓科動物被人當成魔鬼大量捕殺,差點滅絕
    因為長有兩撮黑毛,這種貓科動物被人當成魔鬼大量捕殺,差點滅絕猞猁是一種中等體型的貓科動物,比家貓、野貓大,比獅子、老虎小,它的四肢矯健,尾巴卻很短,耳尖上長著的兩撮黑色的毛格外顯眼。猞猁是一個優秀的獵手,可以捕殺各種動物,在野外只有老虎、豹子、雪豹、熊才是對手。
  • 9種被人類捕殺滅絕的動物,圖3斑驢肉質鮮美,圖7人工捕獲白鱀豚
    歷史上有很多動物是因為人類的肆意捕殺而滅絕的,尤其是近代以來,人類製造出越來越先進的工具,導致那些有利用價值的動物迅速在地球上消失,造成永久的遺憾。由於人們發現了犀牛角是一種非常珍貴的中藥材,因此中國犀牛也被大量捕殺,民國初期的十幾年中,最後10隻中國犀牛被捕殺,到了1922年,在中國生活了上千年的本土犀牛全部滅絕。
  • 9種被人類捕殺滅絕的動物,圖2人工捕獲白鱀豚,圖8斑驢肉質鮮美
    披毛犀滅絕的原因除了環境原因,最大的可能性還是石器時代的人類捕殺導致。由於人們發現了犀牛角是一種非常珍貴的中藥材,因此中國犀牛也被大量捕殺,民國初期的十幾年中,最後10隻中國犀牛被捕殺,到了1922年,在中國生活了上千年的本土犀牛全部滅絕。
  • 毒蛇響尾蛇有多毒?它的尾巴為什麼能發出聲音?
    ,都有一個毒囊,毒囊連接著毒牙,毒牙呈中空狀態,當遇到天敵或者獵物時,響尾蛇會通過毒牙將毒液注入到對方體內。響尾蛇毒液非常強,一條響尾蛇的毒液可以殺死9個成年人,即使及時注射血清,依然有面臨截肢的風險。
  • 南露脊鯨善良,雖然經歷大規模的捕殺,但願意用包容的心對待人類
    因為它很好的保護了自己,看來海葵種族能夠繁衍到現在也並不是運氣使然。而跟海葵一起生活在海底的很多生物它們都已經在南極洲的海底下生存了很多年了,而且幾千年都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但是近兩百年來,它們正在面臨一個新型的捕獵者的威脅,那麼大家猜一下是什麼捕獵者呢?其實就是我們人類。在近200年來我們人類捕獵的水平飛速上升,而且發明了非常多有效的捕獵方法,讓海底的生物避之不及。
  • 穿山甲保護升級背後:因食藥之用被大量捕殺 種群銳減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梳理發現,因人類過度捕殺、生存環境被破壞、自身繁育效率低下等因素,過去幾十年,穿山甲的數量急劇減少。 有「鯪鯉」之稱的中華穿山甲是我國境內生存主要的穿山甲種類,《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在2018年發布的數據顯示,中華穿山甲在過去20年裡數量減少了90%。最為直觀的感受是,人們已經很難在野外看到穿山甲實體了。
  • 穿山甲保護升級背後:因「食藥之用」被大量捕殺,種群銳減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梳理發現,因人類過度捕殺、生存環境被破壞、自身繁育效率低下等因素,過去幾十年,穿山甲的數量急劇減少。有「鯪鯉」之稱的中華穿山甲是我國境內生存主要的穿山甲種類,《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在2018年發布的數據顯示,中華穿山甲在過去20年裡數量減少了90%。最為直觀的感受是,人們已經很難在野外看到穿山甲實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