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保護升級背後:因「食藥之用」被大量捕殺,種群銳減

2020-06-06 澎湃新聞
穿山甲保護升級背後:因「食藥之用」被大量捕殺,種群銳減

穿山甲正式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6月5日,有著「森林衛士」之稱的瀕危野生動物穿山甲正式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保護升級的背後,是穿山甲不容樂觀的生存現狀。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梳理發現,因人類過度捕殺、生存環境被破壞、自身繁育效率低下等因素,過去幾十年,穿山甲的數量急劇減少。

有「鯪鯉」之稱的中華穿山甲是我國境內生存主要的穿山甲種類,《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在2018年發布的數據顯示,中華穿山甲在過去20年裡數量減少了90%。最為直觀的感受是,人們已經很難在野外看到穿山甲實體了。

因被認為有藥用價值和食用價值,國內消耗的穿山甲數量巨大,非法捕殺、走私、販賣穿山甲的案件也時有發生。

與此同時,對穿山甲的保護工作也在逐步升級。2017年1月,《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將八種穿山甲全部列入附錄I,要求完全禁止穿山甲的國際貿易。2018年8月,我國全面停止商業性進口穿山甲及其製品,並通過開展專項行動等措施,加大對破壞穿山甲等野生動物資源犯罪的打擊力度。

最為標誌性的動作,就是此次將穿山甲的保護級別從國家二級提升為國家一級。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野生動植物保護司負責人6月5日接受新華社採訪表示,此次調升穿山甲保護級別,充分顯示出我國政府嚴厲打擊野生動物違法犯罪行為的決心,表明了我國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堅定立場。

中華穿山甲數量劇減90%

穿山甲體形狹長,全身帶有堅硬鱗片,是地棲性哺乳動物,有8000多萬年的進化史,之所以得名「穿山甲」,是因其具備超強的穿土打洞能力,有人認為甚至能「穿透一座山」。

穿山甲是整個穿山甲屬的統稱,全球現存8個種屬,主要分布在亞洲和非洲。穿山甲主要生活在熱帶、亞熱帶,我國長江以南的南方區域是穿山甲的重要棲息地。相關研究顯示,中國有3個穿山甲種屬,分別為中華穿山甲、印度穿山甲和馬來穿山甲。其中,印度穿山甲、馬來穿山甲狹窄分布於雲南部分地區,且數量稀少;中華穿山甲數量較多,分布範圍廣,為中國主產穿山甲。

而中華穿山甲又分為三個亞種:指名亞種、華南亞種和海南亞種,分布區域包括廣東、廣西、雲南、福建、重慶等18個省市區,中國周邊8個國家(如緬甸、寮國、泰國、越南、印度等)也有少量中華穿山甲分布。

穿山甲的主要食物是白蟻,也吃螞蟻、幼蟲、蜜蜂和其他昆蟲,有「森林衛士」的美譽。成年穿山甲有很好的食物攝入量,它的胃可以同時容納近500克白蟻,一隻穿山甲就可以控制350畝左右的森林不被白蟻侵害。

然而,穿山甲卻面臨滅絕的危險。

2014年6月,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宣稱,由於人類過度捕殺,全球的穿山甲面臨「極危」狀態。同年,來自世界自然聯盟物種生存委員會穿山甲專家組的數據顯示,穿山甲是涉及全球非法貿易最多的哺乳動物,過去10年,全球有100萬隻穿山甲被捕獲和貿易。

我國現存穿山甲數量有多少,尚無權威數據可以參考。一個嚴峻的事實是,由於棲息地破壞、盜獵現象嚴重等因素,中華穿山甲數量明顯下降,野外已經很難看到穿山甲實體。

澎湃新聞查詢發現,國家林業局在上世紀末進行的普查結果顯示,中國大陸的穿山甲數量約有6萬頭左右,生態密度為每平方千米0.001-0.056頭。到2008年,中華穿山甲的數量約為25100-49450隻之間。

2000年,全國野生動物資源調查顯示,當時中華穿山甲種群數量大約在6-10萬隻。根據2003年發布的第一次全國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結果,中華穿山甲分布範圍已縮減至11個省份,數量降至約6.4萬隻。

據專家估算,上世紀60年代到2004年,我國境內的穿山甲數量減少了89%到94%。另據《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在2018年發布的數據,中華穿山甲在過去20年裡數量減少了90%。

專家曾表示國內一年消耗穿山甲約30萬隻

穿山甲數量劇減,由多方面因素導致。如生存環境被破壞,闊葉林、針葉林和闊葉混交林以及亞高山和丘陵地區的灌木是它們的主要棲息地,穿山甲對環境變化敏感,對環境要求也十分嚴格。

同時,穿山甲種群有著自己的生活習性,它們需要隱蔽的食物環境,繁殖效率低下,一般是一胎一仔,一年一胎,穿山甲種群速度增長緩慢。

而人類對穿山甲的大量捕殺,也是其瀕臨滅絕的重要原因。據世界自然基金統計,僅在2011至2013年,全球就有11.7萬至23.4萬隻穿山甲被捕殺。

穿山甲的鱗片在我國自古入藥,是中藥中的「百通之神」,其肉也被視為滋補珍品。因此,穿山甲被認為有醫用價值和食用價值,導致了穿山甲被大量捕殺。

華南師範大學教授吳詩寶多年來從事穿山甲生態研究,是國內穿山甲研究的權威專家。他2017年2月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國內吃穿山甲主要是上世紀90年代之後的事,當時國內的穿山甲已經比較少了,大量都是從國外走私進來。

據吳詩寶當時透露,根據相關研究,我國每年穿山甲的消耗量約30萬隻,近幾年可能更多,其中95%的穿山甲來自國外。整體而言,食用和藥用的比例各50%,近幾年食用的比例超過了藥用。

澎湃新聞查詢公開報導、判決文書等發現,非法捕殺、走私、販賣、食用穿山甲的案件時有發生。如2018年11月,湖南省森林公安通報稱,一舉摧毀了一個由廣西運輸至廣州市,再由廣州市向全國分銷的穿山甲非法貿易網絡,共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129人,收繳穿山甲216隻、穿山甲鱗片66公斤等。

2019年12月,經過近一年的偵查,浙江杭州海關緝私局近日與溫州市公安局聯合偵破一起特大走私瀕危野生動物及製品案,抓獲犯罪嫌疑人18名,查證涉嫌走私穿山甲鱗片23.21噸,而一隻穿山甲身上約有0.4-0.6公斤鱗片,這意味約有5萬隻穿山甲被殘忍殺害。

公開資料顯示,改革開放後,我國對穿山甲的食用和藥用需求明顯增加,而國內穿山甲數量日益減少,無法支撐商業使用。1990年以後,大量穿山甲及其甲片從越南、緬甸、寮國等東南亞國家進入中國。之後,東南亞的穿山甲資源枯竭,大量非洲穿山甲又被走私,這對穿山甲種群造成毀滅性打擊。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09-2014年,亞洲其他國家和非洲有7.25噸穿山甲甲片流入中國。對1999-2017年國內穿山甲非法貿易情況進行統計發現,已知的穿山甲非法貿易案件約394起。僅2018年,國內6個海關就共查獲走私穿山甲鱗片38.14噸,這意味著約有6萬隻穿山甲慘遭殺戮,其中大部分是非洲穿山甲。

保護措施逐步升級

穿山甲數量劇減,瀕臨滅絕,逐步喚醒人類對它的保護意識。

2017年,被視為穿山甲的「命運轉折之年」。同年1月,《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將八種穿山甲全部列入附錄I,要求完全禁止穿山甲的國際貿易。

為加強保護穿山甲,我國也逐步升級保護措施。

1989年,穿山甲被列入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這意味著,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穿山甲都會入罪獲刑,情況特別嚴重的可判10年以上有期徒刑。

2000年,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修訂附錄,亞洲四種穿山甲的國際貿易實行零配額管理,不允許商業貿易。

近年來,不少野生動物保護組織、專家學者一直在呼籲,應進一步升級保護措施,如加大力度打擊非法穿山甲貿易,將穿山甲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野生動植物保護司負責人6月5日接受新華社採訪時介紹,為加大對穿山甲的保護力度,2007年我國停止從野外獵捕穿山甲活動,並核查庫存情況,進行登記造冊、標準化封裝和定點保管,統一實行專用標識制度,嚴格控制資源消耗及用途。從2018年8月起全面停止商業性進口穿山甲及其製品,並通過開展專項行動等措施,加大對破壞穿山甲等野生動物資源犯罪的打擊力度。但由於該物種棲息地不斷受到幹擾破壞,對濫食穿山甲懲處力度不夠等原因,穿山甲資源急劇下降趨勢未能徹底扭轉。

這位負責人說,此前,中華穿山甲作為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已與目前的保護形勢極不相符,無論從行政處罰措施,還是刑事責任認定標準上,均難以有效遏止亂捕、亂獵、濫食穿山甲等違法活動,迫切需要提升其保護級別,有力打擊破壞穿山甲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國家林草局高度重視穿山甲保護級別調升有關工作,為確保升級工作的科學性,於2019年啟動了穿山甲級別調整專題研究程序。

2020年6月5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官網發布的公告顯示,穿山甲正式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前述野生動植物保護司負責人說,此次調升穿山甲保護級別,充分顯示出我國政府嚴厲打擊野生動物違法犯罪行為的決心,表明了我國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堅定立場。

相關焦點

  • 穿山甲保護升級背後:因食藥之用被大量捕殺 種群銳減
    來源:澎湃新聞6月5日,有著「森林衛士」之稱的瀕危野生動物穿山甲正式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保護升級的背後,是穿山甲不容樂觀的生存現狀。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梳理發現,因人類過度捕殺、生存環境被破壞、自身繁育效率低下等因素,過去幾十年,穿山甲的數量急劇減少。
  • 穿山甲保護升級背後:因食藥之用被大量捕殺 種群銳減
    本文轉自【澎湃新聞】;6月5日,有著「森林衛士」之稱的瀕危野生動物穿山甲正式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保護升級的背後,是穿山甲不容樂觀的生存現狀。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梳理發現,因人類過度捕殺、生存環境被破壞、自身繁育效率低下等因素,過去幾十年,穿山甲的數量急劇減少。
  • 喜訊:穿山甲被藥典除名後,保護再升級
    6月5日,穿山甲升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保護升級的背後,反映的是這一古老哺乳動物遭到大肆捕殺而陷入瀕危的境地。並且,在最新版《中國藥典》(2020年版)中,穿山甲未被繼續收載。無論是保護升級還是藥典除名,對於這種瀕危物種而言,都是令人欣慰的好消息。
  • 穿山甲種群數量銳減瀕臨滅絕 中醫中藥真就離不開珍稀動植物?
    穿山甲最近成網紅。事實上,穿山甲是世界上遭受非法貿易最為嚴重的哺乳動物。曾幾何時,這種全身覆有鱗片身披鎧甲的物種廣泛分布在亞洲和非洲大部分地區,而現如今,穿山甲種群數量銳減,瀕臨滅絕。為此人們專門設立了「世界穿山甲日」。
  • 穿山甲提升至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種群密度超低 滅絕風險遠超熊貓
    8種穿山甲升級後有何變化獵捕審批權限上提■對於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因科學研究、種群調控、疫源疫病監測或者其他特殊情況需要獵捕的,應當向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申請特許獵捕證■對於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因科學研究、種群調控、疫源疫病監測或者其他特殊情況需要獵捕的,應當向國務院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申請特許獵捕證。穿山甲有多重要青山綠水離不開它穿山甲在森林生態中控制白蟻,是個關鍵物種。沒有了穿山甲,白蟻防控大量依靠化學藥劑,對於山川、河流、土壤會產生很大汙染。
  • 中華穿山甲保護升級為穿山甲種群恢復帶來生機
    中國日報6月5日電 2020年6月5日,我國將中華穿山甲從國家二級保護提升至一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高度支持及讚揚這一升級舉措。隨之增強的保護措施不僅有利於對穿山甲的救助、棲息地恢復和保護、種群保護和物種研究,同時執法及處罰力度的加大會使得犯罪成本增加,也有利於控制穿山甲盜獵行為、加強打擊其非法貿易,並提升公眾對穿山甲的保護意識。WWF此前多次建議加強對中華穿山甲的保護,並提出將其保護升級。
  • 保護待遇「升級」能否讓穿山甲度過極危困境
    中華穿山甲曾廣泛分布於我國長江以南17個省區市。由於棲息地破壞和過度獵捕,其分布範圍不斷縮小,種群數量急劇下降,保護形勢非常嚴峻。  6月5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布公告,將穿山甲屬所有種由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調整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 對話穿山甲研究專家吳詩寶:保護級別升級後甲片入藥或受限
    6月5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布公告稱,經國務院批准,為加強穿山甲保護,穿山甲屬所有種由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調整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國家林草局野生動植物保護司負責人介紹,此前穿山甲的保護級別已與目前的保護形勢極不相符,亂捕、亂獵、濫食穿山甲等違法活動均難以有效遏止,因此迫切需要提升其保護級別,有力打擊破壞穿山甲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
  • 從禁上餐桌到「下架」藥典,保護穿山甲該成為全民自覺
    6月5日,穿山甲升級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在最新出版的2020年版《中國藥典》中,包括穿山甲在內的四個品種未被繼續收載。從禁上餐桌,到動保升級,再到「下架」藥典,國家對穿山甲的保護力度在不斷加碼。這背後既顯露出穿山甲距離滅絕越來越近的嚴峻現實,也意味著穿山甲種群數量的恢復有望重現生機。
  • 穿山甲種群極度瀕危 環保組織倡議提高保護等級
    【財新網】(記者 杜偲偲)環保組織倡議,將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穿山甲的保護等級提升至「特級」保護動物。中國綠髮會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下稱「綠髮會」)瀕危物種基金近日發起聯合署名倡議,要求提升將穿山甲保護等級由「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提升至「特級」。
  • 穿山甲:上古瑞獸,被人吃到「瀕危」,如今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今年,國家對穿山甲的保護力度進一步加強,將穿山甲屬所有種的保護級別升到了國家一級。只要有任何非法走私、販賣、捕殺穿山甲的行為,都可被判處5年以上有期徒刑,最高還會判處無期徒刑。為什麼國家對穿山甲的保護這麼重視?  其實,不光我國,我們的鄰居如印度、泰國、越南、緬甸等國早就將穿山甲加入了國家級保護動物中。
  • 穿山甲為何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意味著什麼
    本文轉自【澎湃新聞】;6月5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布關於穿山甲調整保護級別的公告(2020年第12號):為加強穿山甲保護,經國務院批准,將穿山甲屬所有種由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調整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這意味著,當前在我國自然分布的中華穿山甲,以及據文獻記載我國曾有分布的馬來穿山甲和印度穿山甲將受到更嚴格的保護。
  • 穿山甲:請保護我,我不會穿山,也不是藥材!
    穿山甲:請保護我,我不會穿山,也不是藥材!在最新出版的2020年版《中國藥典》(一部)中,穿山甲未被繼續收載。而在2020年06月05日,中國將穿山甲屬所有種由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提升至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 中華穿山甲「功能性滅絕」 藥用、食療需求引捕殺
    因此,可以判定中華穿山甲種群在大陸地區已極度稀少,呈功能性滅絕狀態。  作為現存唯一的鱗甲目哺乳動物,穿山甲主食白蟻和螞蟻,喜夜行獨居,通常生活在空心樹或洞穴之中。有「森林衛士」之稱的穿山甲每年最多能夠吃掉大約700萬隻白蟻和螞蟻。在一片面積約350畝的森林中,只要有一隻中華穿山甲存在,就可以有效控制白蟻種群。
  • 釋新聞|穿山甲為何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意味著什麼?
    6月5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布關於穿山甲調整保護級別的公告(2020年第12號):為加強穿山甲保護,經國務院批准,將穿山甲屬所有種由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調整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自公布之日起施行。這意味著,當前在我國自然分布的中華穿山甲,以及據文獻記載我國曾有分布的馬來穿山甲和印度穿山甲將受到更嚴格的保護。
  • 差點滅絕,穿山甲被藥典除名,瀕危動物有救了
    穿山甲是一種古老的動物,它的身上披著厚厚的鱗甲,身體細長呈圓錐形,四肢粗短,尾巴細長,主要以螞蟻為食。有些地方也靠它控制蟻患。在我國傳統醫學典籍中,穿山甲的鱗甲有改善哺乳期婦女皮膚狀況,改善血液循環,刺激乳汁分泌等神奇功效。基於這個原因,我國對於穿山甲的食用需求特別大,以我國為中心,輻射到全球的穿山甲都受到影響。
  • 被捕殺最多的動物:穿山甲究竟做錯了什麼?
    所以,在利益的趨勢下,穿山甲便開始成為了人類眼中的「搖錢樹」,為了獲取它的鱗片,人們開始大量的對它們展開獵殺,不過實際上,現代科學的研究認為,穿山甲的鱗片成分,與人類的指甲一點區別都沒有。1995年就已經商業滅絕根據資料顯示,我國邊境一代走私穿山甲的行為,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就開始了,而且因為穿山甲的數量銳減,在1995年的時候,甚至還出現了「商業滅絕」的情況,如今在鄰國柬埔寨、寮國、越南等山區之中,想要看到野生的穿山甲基本上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同時根據數據顯示,在過去的20多年時間裡,因為人類的捕殺,穿山甲的數量已經減少了90%,如果不保護它們,用不了多久就會徹底滅絕了
  • 加大穿山甲保護力度 嚴懲非法獵殺和經營利用——國家林草局解讀...
    這位負責人說,此前,中華穿山甲作為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已與目前的保護形勢極不相符,無論從行政處罰措施,還是刑事責任認定標準上,均難以有效遏止亂捕、亂獵、濫食穿山甲等違法活動,迫切需要提升其保護級別,有力打擊破壞穿山甲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國家林草局高度重視穿山甲保護級別調升有關工作,為確保升級工作的科學性,於2019年啟動了穿山甲級別調整專題研究程序。
  • 保護穿山甲就是保護我們自己,拒絕野味
    2018年的時候,BBC發布的紀錄片《穿山甲:被捕殺最多的動物》向人們揭示了這一物種的生存現狀。通常來說 0.5 公斤鱗片對應 1 只穿山甲,11.9 噸鱗片,意味著 2~3 萬隻穿山甲遭到殺戮。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報告,在2004 年到 2014 年間,由於亞洲尤其是中國市場的需求,全球範圍內有超過 100 萬隻野生穿山甲遭到捕殺。瘋狂的獵殺,幾近摧毀中國的穿山甲種群。
  • 2020年版中國藥典頒布,穿山甲未被繼續收載
    給穿山甲再添一片「鎧甲」資料圖,新華社供圖因保護待遇一再升級,穿山甲不斷躋身話題榜單,成為野生動物界的網紅擔當。6月5日,穿山甲屬所有種由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調整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而在最新出版的2020年版《中國藥典》中,包括穿山甲在內的四個品種未被繼續收載。也就是說,在調整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後,穿山甲品種又緊接著從藥典中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