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穿山甲升級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在最新出版的2020年版《中國藥典》中,包括穿山甲在內的四個品種未被繼續收載。從禁上餐桌,到動保升級,再到「下架」藥典,國家對穿山甲的保護力度在不斷加碼。這背後既顯露出穿山甲距離滅絕越來越近的嚴峻現實,也意味著穿山甲種群數量的恢復有望重現生機。
資料圖 新華社供圖
自上世紀70年代至今,國內穿山甲種群數量已下降至少90%。有專家做過類比:「現在,大熊貓是易危,穿山甲是極度瀕危。」滅絕風險大於大熊貓的野生動物,怎能繼續捕殺入藥?長期以來,穿山甲鱗片被認為可以緩解關節炎、改善泌乳,但這些功效並無足夠的科學依據;而對於大自然,穿山甲的貢獻早有數據支撐:一隻穿山甲能保護250畝山林免遭白蟻侵害,沒有了穿山甲,白蟻防控將大量依靠化學藥劑,加重環境汙染。人類實現抗炎消癰辦法多樣,不該為了這點功效,更別提為了口腹之慾,就對穿山甲家族趕盡殺絕。
雖然國家對穿山甲的保護越來越嚴,但食用穿山甲陋習之風未散,不少人還存有藥用穿山甲的心理,與之相關的黑產未斷。對捕獵、經營、購買者嚴查重處,則是接下來的關鍵一步。就怕有人對穿山甲距滅絕一步之遙的現實視若無睹,甚至覺得穿山甲更加珍稀更加有利可圖,或是鋌而走險、繼續捕獵,或是心懷僥倖、私下購買。只有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才能讓國家的保護升級落到實處,才能為穿山甲披上真正鎧甲。
保護穿山甲等野生動物,應該成為全民自覺。當提到穿山甲,人們先想到的是嚴格保護、禁止買賣的義務,而不是「大補」、「消腫」功效,穿山甲才會真正告別餐桌、撤出藥方。
來源:北京晚報 殷呈悅
流程編輯:tf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