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兜鈴
最新出版的2020版《中國藥典》(一部)中,穿山甲、馬兜鈴、天仙藤、黃連羊肝丸等四個品種未被繼續收錄。
人們很自然地將此事與數日前穿山甲升級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聯繫起來。二者當然有關係,卻未必是簡單的因果關係。在法律上,以往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地位對其是否可以進入《中國藥典》沒有明確約束力。《中國藥典》也不以某種藥材是否與「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相關為能否收錄的準繩。此前相關部門倒是有過表態,「2010版中國藥典開始,不再新增瀕危野生動物藥材資源,並去除虎骨、犀角、熊膽等,合理引入如人工麝香、人工虎骨等替代品用於藥材」,但「瀕危」也不物種見得等同於「國家一級保護」,無論動物植物都是如此,比如藏羚羊和蘭。
更大可能是,「穿山甲升為一級」與「《中國藥典》除名穿山甲」同為新冠病毒疫情引發的對特定物種保護輿論關注的結果。
2020版《中國藥典》除名的另外三個品種,馬兜鈴和天仙藤未被收錄的原因是存在腎毒性,在上一版《中國藥典》中,含馬兜鈴酸的中草藥,僅收錄有細辛、天仙藤和馬兜鈴3種,而馬兜鈴酸含量較高的關木通、廣防己、青木香等藥材早已被禁用。黃連羊肝丸未收錄原因則是處方中含有夜明砂(蝙蝠類動物糞便)。儘管很難證明,但穿山甲和蝙蝠在此次新冠病毒疫情中的角色盡人皆知。至少從「除名」來看,一系列行動的動因不僅有對動物的愛,或許還有恐懼。
保護升級及從《中國藥典》除名,是近兩年來與穿山甲有關的輿論呼籲最重要的訴求,如今已然成為現實。於穿山甲(或許還有蝙蝠)而言,這誠然是「幸事」,但我們總不應該「感謝」疫情,或者說,不應該將自身置於需要「感謝」疫情的境地。
然而,如果不是突如其來的疫情,無論是穿山甲的保護升級還是馬兜鈴除名,恐怕今天都不見得能實現。果真如此,人們就陷入不得不「感謝」疫情的境地,因為既有機制安排未能靠自身的理性因素、自身的檢討、外界督促達致這一步,而只能靠更為強烈的疫情帶來的輿論衝擊畢其功於一役。這個結果,是被動實現的。
被動的結果也足以令人振奮。但振奮之餘,不能不想到,一件大好事,正確的事,呼籲多年的事,此前為什麼做不到,做不到的障礙有哪些,以後類似的做法,是否可以不再被一些本來可以翻越的障礙阻擋。亡羊補牢,自是永遠猶未為晚,但既要知道錯從何來,更要「不貳過」。
不被動,就要主動,不僅自發,更要自覺。所謂自覺,就是作為基於人類理性建立的一個體系,不僅能自圓其說,更要有能力積極接受新的文明因素,以文明的尺度約束、修正、優化與升級。
現代醫學早期發展階段,曾經有過這樣的時候。需要做的,一要從善如流,一要自查自糾。後者,循證醫學中無數案例可以證明。前者,一個非常明顯的例子是對待實驗動物。醫學曾經有些不擇手段,如果將治病救人看作惟一重要的目的的話。但隨著全社會文明程度的提升,動物福利、動物權利等觀念及實踐,也都逐漸進入業內,有些實驗被禁止,實驗不能成為虐待,包括在活動物體提取製藥原料。這些,不是醫學本身的首要原則,但醫學體系既然基於理性建立,很難想像對現代文明的倫理成果會是抗拒的態度。
當年沸沸揚揚的「活熊取膽」風波,一度有些企業或行業協會,將批評指為「西方某些基金的陰謀」。這件事當然有爭議,但在公眾輿論爭議、討論的過程中,中國社會的生態文明意識是在增進的。
今天,從多年不動的野生動物禁食令得以大幅度推進可以看出,無論是管理部門的意志,還是民間的意識,與本世紀初相比,都已經有了極大的提升,不再是簡單的「憐惜生靈」,更有現代社會生命倫理的影響。
在官方文件中,一直強調,《中國藥典》要「主導中醫藥國際標準制定」「主導中藥質量控制的國際話語權」。但只有這些是不夠的。歸根到底,一個官方扶持的醫藥體系,往大了說,是必須「以人民為中心」,往小了說,是要「以人為本」。
除名穿山甲,照顧民眾生態保護的心意,是「以人民為中心」;除名「夜明砂」,照顧民眾對生態安全的顧慮,是「以人民為中心」;那麼,除名馬兜鈴這個「臭名昭著」多年,在多數國家受到「圍剿」的「有毒藥材」,降低潛在甚至是早已證實的對患者的危害,當然更是「以人民為中心」。
前二者是「從善如流」,後一個是「自查自糾」。從善如流是高標準,自查自糾是基本要求。
「以人民為中心」,自然不應該是一時一事的姿態。那麼,如何做到在沒有突發的疫情,或沒有發生重大醫療事故的前提下,保證《中國藥典》日後的修訂,仍有充分可靠的流程,去偽存真,能首先站在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健康的大立場,而不是站在某個行業甚至個別企業私利的小立場,就是必須回答的問題。
將討論過程、決策依據公開,是答案之一。
《中國藥典》以往的修訂,拿掉了哪些,為什麼拿掉,總體上,相關信息在大眾媒體,是表達不充分甚至諱莫如深的。為什麼穿山甲可以除名,而其他保護野生動植物來源的藥材(不一定是一級)就不可以除名;同樣,馬兜鈴被拿掉的依據是什麼,其他那些具有明確肝腎毒性的中藥材,是否也會參照執行,如果不能參照執行,原因是什麼;如果參照執行,是否會有一個明確標準的時間表……這些公眾關切甚至關係到人民生命安全的問題,恐怕不能僅僅由狹義業內的專家討論決定,而應該有某種類似聽證會的機制保證其公開與透明。
穿山甲的保護級別即便沒有從國家二級升為一級,對它的保護工作也一直沒有停止,「升級」對它的保護效果只是度的增益。多年以來,即便是《野生動物保護法》,也不能對進入《中國藥典》的野生生物藥材進行有效規範、監督,提保護級別易,介入藥典難。就此而言,穿山甲從《中國藥典》除名,意義甚至遠遠超過了其保護級別從國家二級提升為一級。
不過,與之相比,我更在意馬兜鈴、天仙藤從藥典中剔除,它們受到的關注遠遠不如穿山甲這樣的明星物種,但與每個普通人的生活卻近得多,影響也深切得多。《中國藥典》中涉及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藥材總體上並不算太多,但像馬兜鈴這樣的具有毒性的藥材卻還不少。它們的命運,或者說被它們影響的普通患者的命運,將取決於穿山甲的一次非典型衝擊,可否帶來一波藥典修訂流程透明化的浪潮。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