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如何叫到救護車?這個問題的答案不一定是打「120」或「999」。
重案組37號(微信ID:zhonganzu37)近日調查發現,在301醫院、積水潭醫院、友誼醫院、天壇醫院等大醫院周邊,可以輕易找到自稱正規救護車的各種車輛,這些車多為外地牌照,自稱可為患者提供轉院、場站接送、急救等服務,車主們將關係網撒向醫院內部,護工、清潔工等都會為他們介紹生意。
據知情人士透露,這些盤踞在大醫院周邊的外地救護車,80%以上都沒有正規的急救資質和持證醫生,車輛多為私人擁有,有些所謂掛靠在外地醫院的救護車,實際上已經很多年沒有經過當地車輛、衛生部門年檢審核,屬於非法運營。
早在2012年,重案組37號(微信ID:zhonganzu37)就曾關注北京「黑救護車」亂像。4年過去,重案組37號發現這一現象依然存在。北京市急救中心工作人員介紹,本地院前急救車輛不足,正規救護車無法滿足長途轉運病人的需求,面對市場缺口,聚集在醫院周邊的黑救護車頻頻現身,與正規急救車爭搶病人。
業內人士表示,選擇無資質的「黑救護車」,患者和家屬的利益無法得到保障。
北京黑救護車暗訪:無資質稱啥活人死人都拉新京報動新聞(ID:xjbdxw)
醫院內外織成「推薦網」
1月9日至1月17日,重案組37號假稱患者家屬,在北京多家大型醫院展開探訪,發現要尋找私人救護車並不困難。
在積水潭醫院,一說需要救護車,一名車輛管理員輕車熟路將重案組37號帶到醫院南門旁的一家商店。商店老闆稱,他介紹的救護車是私人的,車輛絕對沒問題,「跟正規救護車一樣」。隨後,他拿出手機讓記者自己跟開救護車的人「對接」。
接電話的人姓馬,他表示,自己的車都是正規救護車,車上設備齊全,能配備醫生隨行,醫生「都是從醫院出來的」,具備醫師執照。如果運送途中病人出現緊急情況,醫生能夠立馬開展急救。如果需要用藥,則需在商定的運送費用外再加藥費。馬先生承諾,可以提前看車,看完車付定金就可進醫院拉人。如果使用「大奔」,每公裡大約20元。
重案組37號以馬先生報價太貴為由希望另找一輛車,馬上就有另外一名車輛管理員提供了一個手機號。對方自稱「白主任」,可以提供私人救護車,只需5元一公裡。
問及車輛性質,「白主任」在電話中承認,在北京除了120和999,其他救護車都不正規。私人救護車為何能有醫生隨行?「有什麼醫生,就是多去個人,醫生執照什麼都沒有,別聽他們瞎說。」「白主任」在電話中說。
上述車輛管理員告訴重案組37號,附近商店老闆幾乎都能幫忙找私人救護車,對方一般會給商店老闆一兩百塊錢或等值的菸酒,「不能說是中介,你幫忙介紹生意,人家也要感謝一下。」
在301醫院,一名清潔人員告訴重案組37號,想找私人救護車就去找急診科的保安,保安會聯繫私人救護車老闆,提供名片或者直接見面。「私人救護車老闆都會讓保安幫忙聯繫客戶,介紹成一個就能得兩百或者更多。」
果然,重案組37號來到急診科簡單說明來意後,一名保安就把重案組37號拉到醫院急診大樓的一個角落。隨後一名身穿棕色夾克的男子迎上來,做起了自我介紹。
1月17日,在301醫院內科大樓前,晉AL386L車將假稱心臟搭橋的「重症患者」運上車。
該男子稱,正規救護車運送病人每公裡收費25元,他們只收20元,車上配備醫生和護士,如果病人在運送過程中需要用藥,會另外收取費用。問及車輛性質,男子連稱「我們都是正規的,不是正規的怎麼能上牌照呢,我們就是301醫院的車。」
針對該男子的說法,地下停車場一名保安透露,301醫院自己的救護車都沒上牌照,只能在醫院內部運送病人。所以,從醫院外面來的救護車,要麼是外地的,要麼就是來「趴活」的私人救護車。這名保安遞給記者一張名片,稱如要用車可以聯繫這個人。
號稱「死人活人」都能拉
除了嚴密的推薦網絡,重案組37號在調查中發現,在部分醫院,一些私人救護車運營者自稱可以隨意進醫院接送病人,能提供不同等級服務,並且「死人活人」都能拉。
在天壇醫院,當重案組37號詢問一位保安人員是否有私人救護車時,旁邊一名中年男子立馬湊了上來,表示能幫記者找到車。
男子撥通一個電話,等待近10分鐘後,一名留著短髮、體型壯碩的男子出現在重案組37號面前,拿出一張小卡片遞給記者後轉身離去。卡片上印有「北京急救中心救護長途組(長途專送)」的字樣,地址標明北京各大醫院周邊均有服務站。
重案組37號按照卡片上的電話撥打過去,電話那頭表示,他們的車輛是正規救護車,分普通型和豪華型,普通型沒有急救人員隨行,而豪華型就是「大奔」,屬於重症監護型,裡面配備各種急救設備,並且有醫護人員隨行。
一名保安告訴重案組37號,介紹車輛的這夥人,有十多輛車,而在天壇醫院,只有這一家私人救護車,剛剛過來的短髮男子就是救護車的老闆,停車場裡一輛「晥S」打頭的救護車就是他的車。
重案組37號隨後在停車場找到了這輛「晥S」車輛,而駕駛室裡坐著的,就是剛才的短髮男子。他否認自己是救護車老闆,稱自己就是在醫院周邊等著「攬活」,救護車來的時候抬病人搭把手。不過,短髮男子向重案組37號保證,用他們的救護車可以放寬心,因為用救護車之前都會籤署一份協議,保證把病人安全送達。
天壇醫院門口一商店老闆透露,「別的私人救護車想進來也進不來,這一塊屬於他們。」這名老闆說,在天壇醫院用救護車,去停車場找「晥S」就可以。而這些車輛能耐很大,死人活人都能拉。
在友誼醫院,重案組37號得到了類似介紹。「車在東四環,提前40分鐘就能過來,不僅能開進醫院,還能開進火車站,車牌中帶有120,閃著燈,有正規執照,全都掛靠在廊坊那邊的醫院。」在友誼醫院,一位被周圍人稱為「大高個」的私人救護車車主,這樣向重案組37號介紹。
在晉AL386L車上,「醫生」使用心電監護儀為「病人」測試血氧含量。
他表示,自己從2001年開始在友誼醫院蹲點做私人救護車,到現在已經16年了,現在有三輛救護車,都是「大福特」,跟正規120的救護車是一樣的。因為跑長途耗車,已經跑廢兩輛車,打算再買兩輛。
「大高個」透露,不僅活人能拉,死人也能拉,和家屬提前串通好,先用專門拉死人的車輛把屍體從醫院拉出來,跟醫院謊稱是要拉去火葬場,中途再換成他們的救護車,裝著在急救的樣子把人拉外地。「把屍體拉往外地屬於非法運屍,必須家屬跟我們合作起來編瞎話,才能把屍體拉出來。」
「重症病人」照拉不誤
私人救護車是否真的如此「神通廣大」?調查過程中,重案組37號假稱患者家屬,親身體驗了一趟「黑救護車」運送患者的旅程。
此前,在301醫院,一名護工給了重案組37號一個聯繫方式,對方是一個名叫張偉的救護車業務員。
據張偉介紹,救護車跑長途10塊錢一公裡,隨車醫生一名,兩名司機,隨車醫生來自石家莊的一個縣醫院,可以查看醫生的醫師執照,如果在途中需要急救或者用藥,急救、藥費另外計算,車內有價格表,會根據用藥數量和種類收費。急救醫生也需要另外付費,不過藥品和醫生的費用「都可以商量」,不會超過3000塊錢,比如從301醫院到安徽亳州,全部費用在10000元左右。
在張偉口中,他們的公司有七八輛長途救護車,救護車牌照掛靠山西一個縣醫院。「長途組的救護車都是跟山西醫院掛鈎的,不是自己買的車,私人不能買車拿來改裝,救護車屬於特種車輛,縣醫院的救護車輛閒置的多,領導也想賺點外快,就跟他們籤合同,把車拿來用。」
張偉說,運送病人之前會籤署一個轉運協議,「就是雙方的一個保險,中途產生交通事故或者車上的小問題由救護車承擔。」
通過張偉介紹,重案組37號聯繫上車隊一位名為「劉隊」的負責人,約定1月17日從301醫院內科大樓前出發,運送一名假稱剛剛做完心臟搭橋、需要心電監護的重症患者前往通州某小區。
1月17日下午5點,一輛號牌為晉AL386L的救護車直接開到301醫院內科大樓門前,車上共三人,其中兩名司機,身著便服。一名工作人員身著黑色制服,自稱醫生,後背印有「120急救」字樣。
在車上,重案組37號看到配有氧氣瓶及多臺醫學設備,據黑色制服工作人員介紹,這些儀器分別是吸痰器、呼吸機和心電監護儀。
上述工作人員自稱是全職醫生,目前專門跑長途急救重症監護車型,曾在老家醫院幹內科,後來在邢臺醫院待過,做過心腦血管專科和急診。
晉AL386L號牌車輛上的工作人員。
當重案組37號要求查看其執業證書時,這名「醫生」表示,證書在站裡,查看需向「劉隊」請示,「你放心,我們都是有證書的,不可能胡來。800公裡對我們來說都是小活兒,最遠送病人到雲南,一趟3000公裡。」
走到京通快速路後,由於堵車,重案組37號所坐救護車一直在公交專用車道行駛,並閃爍警燈。隨車「醫生」介紹,他們是救護車,在北京不限號。理論上闖紅燈也可以,但是不到萬不得已不會闖紅燈。「拉著病人可以閃燈,回來沒病人就不能開閃燈,也不能走應急車道。」
談及公司規模,這名「醫生」介紹,他們跑長途的救護車超過10輛,跑市內的也有。
到達目的地後,這名「醫生」向重案組37號收取了800元車費,另因被褥是一次性的,加收200元被褥費。重案組37號提出是否可開發票,對方稱數額太小無法開票,只開了一張收據。
所屬單位承認「非法運營」
重案組37號(微信ID:zhonganzu37)查詢得知,上述晉AL386L牌照救護車登記在山西今宇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名下,登記時間為2016年6月。工商登記信息顯示,山西今宇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經營範圍是計算機網絡工程;自動系統控制工程;室內裝潢;鋼結構製作安裝;日用百貨、服裝鞋帽、家用電器、裝飾材料的批發及零售。
體驗結束後,重案組37號(微信ID:zhonganzu37)以記者身份再次聯繫「劉隊」。「劉隊」表示,晉AL386L牌照救護車確屬山西今宇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所有,但他否認車輛是非法運營。他表示,這輛車是他一個朋友的,並沒有運送過病人。
在重案組37號反覆追問下,「劉隊」終於承認,1月17日確實到301醫院拉了人,並收了錢,「可能只收了幾百塊錢油費。」但他隨後表示,這輛車只是偶爾來北京拉個活兒,掙點外快。
重案組37號隨後聯繫山西今宇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趙經理,趙經理表示,晉AL386L牌照救護車確實歸屬他們公司。趙經理透露,這輛車原屬山西臨汾一家煤礦,他們公司在2012年收購該煤礦後,該車輛即變成他們公司資產。「可以確定的是,這輛車並沒有轉運病人的資質,只是煤礦用於運送傷者到醫院,處理突發情況所用。」
至於「劉隊」的身份,趙經理表示,這是公司一名前員工,至於其為何能聯繫車輛進行非法運營,他還需要向領導匯報後進行調查。
實際上,不僅晉AL386L牌照救護車的真實身份為沒有資質的「黑救護車」,重案組37號調查中發現的大量外地牌照救護車,經查詢均歸屬一些外地縣市級醫院。
重案組37號索要發票被婉拒後,晉AL386L號牌車輛給開具的收據。
在積水潭醫院,重案組37號發現一輛冀R2N953牌照的救護車,經查詢隸屬河北廊坊大城縣中醫院。該院一名負責管理救護車的李姓工作人員在電話中告訴重案組37號,這輛車其實就是他自己的,從瀋陽一救護車廠家買進後,掛靠在大城縣中醫院,「我們這邊縣城都是這樣的,私人的救護車掛靠在醫院名下。」
「私人救護車太多了,北京、上海、天津外地病人多,大家都是那麼跑的。」李姓工作人員稱。
相關執法部門一名負責人透露,這些盤踞在大醫院周邊的外地救護車,80%以上都沒有正規的急救資質和持證醫生,車輛多為私人實際擁有,有些所謂掛靠在外地醫院的救護車,實際上已經好幾年沒有經過當地車輛、衛生部門的年檢審核,屬於非法運營。
「如果在運送病人期間出現突發情況或者交通事故,掛靠的醫院不會負責任。」這名負責人說,在這種情況下,患者和家屬的權益完全沒有保障。
供不應求的長途轉運市場
1月16日,重案組37號探訪301醫院內科大樓多個病房,大部分患者表示收到過不止一家「長途救護車」的小卡片,不過鮮有患者對其合法性提出質疑。也有患者表示,私人救護車價格太貴,安全性無法保障,自己就曾遇到司機臨時加價。
一位山東患者稱,2009年,他曾護送一位同事來301醫院治療,因腎衰竭,家人放棄治療後,找了一輛私人救護車護送回山東,全程600多公裡,每公裡報價3元,「當時說的好好的,除此之外沒有別的費用。」
運送過程中,救護車司機要求患者家屬自付高速公路過路費,否則不開車,家屬無奈之下只好接受。回到山東老家時天色已晚,司機要求家屬解決其住宿問題,家屬提議司機住在單位合作賓館,對方馬上拒絕,稱「不安全」,又向家屬索要300元後離去。
骨科二區一位王姓患者是安徽亳州人,因為髖部韌帶方面問題住院,住院期間有一位自稱安徽老鄉的長途救護車推銷員來到病房。這名推銷員告訴王先生,這種長途救護車是120急救中心「長途組」,安全完全可以放心,因是老鄉,可以便宜點,每公裡4元,回到安徽亳州只需要3000餘元。王先生再三思量,自己找車回家也需要2000多元,於是同意使用這種長途救護車。
針對這種情況,北京市急救中心車管科工作人員韓超告訴重案組37號,市急救中心主要負責市民的院前急救和大型活動保障等工作,患者的長途轉運護理並非主要業務。
韓超介紹,在急救中心接到的長途業務申請中,大部分都是危重症病人,其中一些患者已經放棄治療,歸鄉心切,對醫療護理的要求並不高,還有些骨科出院的病人,因身體情況無法乘坐其他交通工具,這些情況都屬於非緊急病症,一些家屬諮詢120急救中心沒車時,可能就會選擇醫院外的私人救護車。
目前,北京市急救中心負責長途轉運病人的車輛和人員只有4個班組,因為北京聚集了大量的優質醫療資源,來自全國各地的患者對於長途轉運的需求量較大,現有的車輛和人員已經滿負荷運行,但仍供不應求,急救中心每天大約能接到20個有長途轉運需求的諮詢電話。韓超介紹,大醫院外攬活的外地救護車正是看到了這個市場。
韓超介紹,正規救護車設施齊全、操作正規,市場上的這些「黑救護車」,在車輛、設施、人員等方面都很難滿足條件。他說,正規救護車的行駛本上,車輛類型一欄會寫著「小型專用客車」或「專項作業車」,使用性質明確為「救護」。急救中心長途組救護車在出車前一天,隨車醫生會詳細了解病人情況,判斷是否可以轉運,並會前往醫院,向主治醫生了解病情,了解和病人相匹配的呼吸機使用模式等,還會在醫院開出沿途可能使用的藥物。在這之後,隨車醫生會提前準備各種途中會用到的耗材。比如路途預計10個小時,會超額按18個小時準備藥品和氧氣等耗材,「說白了就是一個能移動的ICU。」
韓超提醒患者,對這些私人救護車要謹慎選擇。
北京市衛計委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針對這類現象,去年衛計委與相關部門一同進行過數次集中抽查打擊,但是由於各方面原因收效甚微。一方面,外地救護車的管理在註冊地,衛計委無法對其進行直接管理,也很難判斷某輛救護車是否在北京長期運營。另一方面,由於不能耽誤病人救治,路面執法人員很難直接攔下對其進行盤查,且對此類救護車的執法涉及多個部門,如衛計委只能對車內發生的醫療行為進行管理,這也增加了執法難度。
2013年2月1日起施行的《北京市救護車管理辦法》對於北京本地醫療衛生機構救護車有明確規定「本市醫療衛生機構必須按照國家及本市有關規定使用救護車,不得私自改裝、出借、借用、轉賣、轉讓、調撥救護車或挪作它用,不得使用已註銷機構救護車、非本地牌照救護車在本市從事醫療服務。」不過,對於外地救護車在京從事轉運、急救病人的情況,該辦法並沒有提及。
這位負責人告訴重案組37號,前段時間北京市衛計委與河北省衛生部門進行過溝通,希望他們對屬地救護車加強管理。不過他向重案組37號坦承,由於存在市場需求,光靠北京抽查執法很難根治問題,只有隨著醫療資源向外疏解,外地患者能夠在當地完成治療,這樣的現象才會得到根本緩解。
新京報記者 盧通 趙力 戴軒 實習生 張彤 編輯 歐陽欽平 趙蕾校對 郭利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