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名科學家,在北極科考389天,目睹了北極的消亡

2021-01-19 久見菌

提到北極,很多人的印象是那裡冬季漫長,氣溫寒冷。四面都是冰川和海洋,是一片沒有人類生存的廣闊神秘的淨土。隨著近幾年生態環境的改變,全球氣候變暖後,北極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冰海開始全部融化直至消失,北極熊瀕臨絕境,為了勘探北極目前的情況,300多名科學家在北極科考了389天,目睹了北極的消亡。

圖為部分參與科考科學家

北極消亡的如此之快,讓科學家們聞風喪膽

在大多數人眼中,往往都會忽略極地的存在, 喜歡討論是北方冷還是南方冷。然而在很多科學家眼中,他們熱衷於對極地的考察。在很多新聞媒體報導中,我們也常常會看到科學家經常會到南極科考,之所以去頻繁去南極科考主要是因為南極比北極更容易抵達。

不過隨著全球變暖日益加劇,各國科學家們的內心也開始躁動不安,北極是否會受到嚴重的影響?冰川是否出現了急速融化呢?來自英國、中國、法國等19個國家,近300多名的科學家參加了集資近1.53億英鎊的北極科考任務。這次的科考隊成員是有史以來人數眾多,規模最大的一次。2019年9月20日從挪威出發,科學家們即將面臨的是要在這艘大船上度過接近一年多的生活,在這期間各地的科學家們分工明確,主要研究北極的氣候、生態系統、土壤、冰層等等,這艘巨大的船隻成為了科學家們臨時建起的北極科考站。

圖為Polarstern號與工作人員

1、北極熊的生態到了極其惡化的程度

在這次北極考察中,各國科學家們切身感受到了北極氣候的變化對於北極生物產生的嚴重影響。在某個深夜,有20隻北極熊集中靠近了科學家們所在的船隻,這20隻北極熊中,有很多是未成年的幼崽。科學家們明白,之所以這些北極熊不顧危險地接近人類所在的地區,主要原因是因為它們太餓了。

科學家們開始不斷地給北極熊投放食物,長此以往這些北極熊對科學家們所駐紮的地盤產生了依賴性,久久不肯離去。要知道北極熊主要捕食的方式是等在冰洞上狩獵海豹,如今北極冰的面積減少甚至逐漸消失,北極熊捕獵海豹的難度也就更大了。科考隊員對這些北極熊進行了仔細的觀察,發現它們都已經變得枯瘦如柴,如果不及時採取相應措施進行幹預,這些北極熊就會面臨逐漸滅亡。

圖為科考營地附近的北極熊

2、北極冰層厚度大大下降,未來幾十年恐怕會徹底無冰

讓科學家們難以想像的是2019年夏季的北極海冰面積差點打破記錄,在42年間排倒數第二,是海冰最少的一年。科考研究人員預測在未來幾十年中,北極恐怕會徹底無冰變成浩瀚無邊的大海。其實早在2012年,美國權威刊物《國家科學院學報》,刊登了一組科學家的調查結論,當時的觀點是北極到2054年可能達到無冰狀態。由此可見科考隊員的預測是並不無道理的。如果說北極海冰今後會徹底融化消失,對北極生物來說會造成巨大影響 ,北極熊無法生存下去,唯一的出路,是無助地尋求人類給予的幫助!

圖為Polarstern號科考隊與附近冰層

北極到底在最後會以哪種方式消失呢?

1、冰雪全部融化,海冰面逐漸消失

北極冰雪融化,海冰面逐漸消失,這或許是北極走到最後消亡的關鍵因素。自從人類進入工業革命時代後,科學技術不斷快速發展,源源不斷向大氣層中排放二氧化氮等溫室氣體,導致全球氣溫不斷上升,進而北極冰雪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曾經的厚厚積雪,到融化消失,在未來的幾十年中,北極沒有任何冰層覆蓋,全部融化成海水,即便是到了冬天也很少出現結冰的情況,即便是結冰也只是薄薄的一層,這種冰雪全部融化,海平面逐漸上升是直接導致北極消亡的原因。

2、北極圈內火災頻發,無法撲滅的大火讓北極徹底消亡

人類和大自然好像就是兩個劍客在搏擊,人類逼得越近,大自然防守就越嚴重。大自然在防守的同時也會不斷對人類進行反擊。比如在2019年9月份,澳大利亞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森林火災,這場大火燃燒持續了五個月,足足燒了一百五十多天,燃燒面積超過一千萬公頃,數千畝土地被燒毀,數以億萬動物流離失所,這場大火所帶來的附屬品的大量二氧化碳更是會進一步加快全球變暖,加劇溫室效應。

俗話說得好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北極出現的冰川融化迅速跟這場大火有著直接關係。在北極圈內,西伯利亞曾經就發生過一次最為嚴重的火災,大火導致冰川融化的速度急劇加速,如果在不久以後還會出現源源不斷的火災,那麼它就會直接讓北極徹底消亡!

3、北半球最後一個已知的冰架消失,北極進入「癌症晚期」

值得一提的是埃爾斯米爾島的冰架是加拿大北極地區最北端的島嶼,位於格陵蘭島以西,巴芬島以北。原面積290平方公裡,具有起伏的山脊和波谷地形,擁有典型的北極冰架特徵。如今埃爾斯米爾島的冰架出現了崩塌的情況,這也意味著北半球最後一個已知的冰架湖的消失。這個湖的地理特徵是,淡水被冰架擋住,浮在海水上。北半球的最後一個冰架消失,這意味著什麼呢?也就是說北極已經進入了「癌症晚期」,離最後的消亡又近了一步。

目前,北極的氣候達到了什麼狀態?

從科考隊員傳遞的相關數據來看,如今北極變暖的速度已經是整個地球的2倍,這個速度可以說是超速了。超速的後果是什麼呢?打個比方一輛汽車在市內超速行駛的速度達到了120邁,當前方遇到了障礙時,需要緊急剎車,引發的後果不堪入目。所以同理在這種超速狀態下,地球溫度上升迅速,北極就出現了前所未有的一些罕見氣旋,引發北極出現了這種極端氣候現象。

北極徹底消亡,對人類產生了哪些影響呢?

1、生態環境島嶼面積逐漸減小或者是被淹沒

目前的北極圈生態系統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如果出現消亡崩潰的那一刻,對於人類來說產生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海平面上升,島嶼面積縮小或者是被淹沒。海平面上升的問題可以說引發了對未來生活的擔憂,因為世界主要的發達城市,大部分都是近海地區,海岸線的高度都是相對較低的地帶,然而海平面上升會衝擊這些地區,引發越來越嚴重的問題。比如美國的全部大西洋海岸都會消失,佛羅裡達和墨西哥灣海岸地區將不復存在,位於舊金山的山丘會成為島嶼,聖地牙哥會永遠消失。

對我們中國來說,沿海地區也會受到直接影響,甚至會被淹沒,不復存在。由此可見,北極消亡,海平面上升使人類能夠生存的陸地面積越來越小,這其中有三分之一還是沙漠。如果陸地面積繼續減少,這對於全人類來說有可能會是一場生態危機。

圖為海平面上升66米以後的中國

2、北極消亡,凍土融化,病毒細菌「重見天日」

在《當代生物學》的雜誌中發布了一篇這樣的文章,科學家在北極凍土層(加拿大育空地區道森市地區)發現了一具距今57000年的屍體。這個屍體是一隻狼的幼崽木乃伊,這個重大發現也讓科學家們產生了巨大的擔心,那就是隨著全球變暖的加劇,凍土層不斷融化,一些古老罕見的病毒和細菌或許破土而出,重見天日。比如致命、毀容性天花會再次復活,歐洲或將會出現季節性的登革熱或寨卡病毒。

雖然這些情況,我們都會在很多災難性的電影中看到,但是如果北極出現滅亡後,古老病毒從凍土中甦醒會變為現實。讓人恐慌不已的新冠肺炎迄今已奪走了超過113萬條生命。有人猜測這種病毒有可能就是來源於凍土之中,隨著人類的生態足跡不斷擴大,北極融化消亡速度加劇,我們將可能以其他方式引發流行病。值得一提的是永久凍土中潛伏的細菌和病毒的數量無法估計,但更緊要的問題是它們是非常危險。在這個問題上,科學家們也是聞風喪膽。

3、北極物種消失,人類不再擁有

全球變暖加劇後,北極出現了最終的消亡,而在北極中生存的物種也將萬劫不復,比如最常見的北極熊,徹底消失在人類的視野中,生態平衡被打破後,對人類來說也是大自然給我們的一種反擊,至於這種反擊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我們不得而知。

作為這個星球上最高級的生命,對於我們人類來說如今要做的就是保護生態環境,減少溫室效應,綠色低碳出行,目前的北極,雖然不是生死存亡關頭,但它的情況並不樂觀。關注北極生態環境的改變,也就是關注人類自己的未來,在這緊要時刻,我們應該意識到人人有責!

相關焦點

  • 北極科考:我們為什麼要在北極呆上一年?
    不過,疫情的話題我們聊的其實有點多了,我們這次換一個話題,聊一個非常冷僻,而且確實非常冷的話題——北極科考。(維雷納·莫哈普)這十大科學人物之一的一位女性科學家維雷納·莫哈普(Verena Mohaup),作為一項國際北極科考任務的德國後勤負責人,在科考船凍在海冰中的一整年時間裡,努力保障了約300名研究人員面對極端天氣、北極熊、漫漫長夜等極端氣候下的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
  • 冰上漂流389天後,數百名科學家帶回一個噩耗:北極正默默死去
    Polarstern號極地考察船靜靜地停泊在北海沿岸的不萊梅港口,但科學家的心卻久久不能平靜,因為此次出航,在北極考察了一年多之後,帶回來的不是激動人心的消息,而是一個讓全世界人都高興不起來的結論!
  • 南極「探」氣,北極「讀」冰!2020青島極地科考書寫新紀錄新傳奇
    南極「探」氣北極「讀」冰2020青島極地科考書寫新紀錄新傳奇在我國,鮮有城市可以像青島這樣,既擁有雄厚的海洋科研實力,同時又長期聚焦極地科考,先後派遣大量的涉海科研人員奔赴兩極。前不久,參加南極科考的黃海水產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剛剛回到青島。近日,青島涉海高校、科研院所的10多位科研人員又從上海出發,乘坐「雪龍2」號參加中國第37次南極科考。
  • 走近第一座北極科考站:北極科考與南極有何不同—新聞—科學網
    ,位於挪威斯匹次卑爾根群島的新奧爾松,是中國建立的首個北極科考站,落成於2004年7月28日。每年春天到秋天,不同學科的科考隊員根據任務需要輪流上站開展考察;當極夜來臨,黃河站上會有1至2名極光觀測隊員上站考察;其他時間,站上沒有考察隊員,但有設備自動觀測。 黃河站的主要工作是什麼?
  • 北極什麼時候出現第一個無冰的夏天?科學家作出了最悲觀的預測!
    北極的冰蓋如同冰箱一樣,對於調節地球的氣候至關重要。它不僅影響區域氣候,而且影響全球的天氣模式和海洋環流。隨著更多海冰融化,變暖的步伐加快,氣候系統的平衡也隨之而來。目前科學家們的一個共識是,北極夏季在本世紀的某個時候肯定會出現無冰狀態。
  • 鬥魚直播在北極
    這次鬥魚的兩位科考主播,都是正在德國科隆大學留學的小姐姐,張天惟正在攻讀天文專業,谷雅熙則是理論物理專業,他們一直對斯瓦爾巴群島上的科考站情有獨鍾。鬥魚科考主播團隊帶著對廣袤冰原、高聳雪山的幻想,36氪與鬥魚的科考主播一起,踏上了北極之旅。
  • 「雪龍2」剛完成南極首航,又去北極考察,這次目標直指北極資源
    這一次「雪龍2」重新出發,目標為北極。在南極科考的過程中,「雪龍2」順利完成了認識南極、保護南極、利用南極等一系列科考任務,並且通過分析對南極的氣候環境變化、生物多樣性等一系列變化,對南極有了詳細的認識,分析了南極對於全球變暖的影響,以及未來南極的氣候走向。那麼,這次北極科考的任務又有哪些呢?
  • 極目遠望若有光 評中國首部北極科考電影《光語者》
    這部影片用真實的鏡頭記錄了北極的自然現象和當地的生活情景,展示了「極地人」在極端惡劣的生存環境中,以各自的方式尋找光、傳遞希望的故事。  極地中的極簡生活  影片的開頭,主人公以一名中國極地科學家的視角帶領觀眾走進了神秘的北極。
  • 北極科考中「遭遇」北極熊 你知道科考隊員如何與其和諧相處嗎?
    據雪龍探極消息,正在執行中國第11次北極科學考察任務的「雪龍2」號,與北極熊緣份不淺,有幾天竟然時不時地遇上北極熊。細細數來,截至7月底已經遇到了8隻北極熊。北極變暖,帶來海冰的減少、消失對北極熊的生存影響是十分重大的。
  • 斯瓦爾巴群島已成為世界北極研究中心
    挪威極地研究所斯瓦爾巴群島分所所長揚·愛爾林·豪格蘭德在這裡說,斯瓦爾巴群島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科學家研究北極的基地,目前有來自十八個國家的一百多名研究人員在這裡工作。  豪格蘭德從事極地研究已經三十五年,曾十一次遠赴南極進行科學考察,他所在的斯瓦爾巴研究所主要從事對北極生物、地質、大氣、環境、地球物理等方面的研究,每年和世界各國科學家合作的項目有六十多個。  這位挪威科學家說,挪威極地研究所還專門成立了新奧勒松科學考察管理委員會,協調各國在那裡進行的研究,避免科研課題的重複以及科研機構之間的不必要的競爭。
  • 中國首部極地科考電影《光語者》全國公映,「北極之光」暖冬呈現
    中國首部極地科考電影《光語者》,今日起正式在全國院線暖心上映。這部電影從北京「立春」開始拍攝,至斯瓦爾巴群島「第一縷陽光出現」結束,拍攝與後期製作共歷時兩年多。影片以中國科考隊員劉楊和生活在「極北之城」朗伊爾城的人們為題材,以樸實的鏡頭語言帶領觀眾感受人與自然、未知與探索的神奇故事。
  • 補完南極換北極科學家在北極發現超大臭氧層破洞
    然而,最近歐洲航天局的哥白尼哨兵-5P衛星觀測到北極地區的臭氧正在大量消失,在北極地區上空也出現了一個少見的臭氧破洞,面積大約是3個格陵蘭島大小。德國大氣科學家達米爾斯說:「我個人認為,這是我們第一次可以說北極臭氧層破洞。」
  • 王海青:北極,不許你玩北極熊!
    北極有沒有《倚天屠龍記》裡的冰火島?去南極能不能抱抱企鵝?看看走過南北極的廈門電視臺記者王海青怎麼答海都讀者。更多精彩答案,可以在他的新書《尋找北極密碼》裡找到—— 海上漂了73天,不見金庸「冰火島」 @福州心理諮詢師李賢聖:對北極的印象最早來自金庸《倚天屠龍記》,金庸寫金毛獅王謝遜住的「冰火島」,有未噴發的火山。在北極見過火山嗎?
  • 俄羅斯怪船下水,目標直指北極,為什麼有些人如臨大敵?
    2020年12月18日,俄羅斯新型北極科考船「北極」,在聖彼得堡成功下水。這艘科考船造型奇特,就像漂浮在水面上的鴨蛋。一經問世,就被媒體稱為「史上最醜」科考船。
  • 中國首部極地科考電影《光語者》定檔12月21日,盡現北極奇觀與人文...
    本文轉自【環球網-文旅頻道】;【環球網文旅報導】由北京極光映像傳媒有限公司出品的中國首部極地科考電影《光語者》宣布定檔,將於2020年12月21日全國上映。中國空間物理專業研究者劉楊在北極小城朗伊爾,用真實的鏡頭語言記錄了屬於他的極夜歷程。作為一名負責北極空間環境監測的極地科考隊員,《光語者》的他,駐守在中國北極黃河站,獨自一人度過120個極夜。劉楊獨自負責機器的開關機以及運行維護、數據檢查,這樣的生活周而復始。
  • 展現北極奇觀與人文情懷 極地科考紀錄電影《光語者》即將上映
    展現北極奇觀與人文情懷的極地科考電影《光語者》宣布定檔,將於12月21日在全國上映。作為紀錄電影,《光語者》記錄下了一群生活在北極小城朗伊爾的人,講述了他們在極夜中的生活故事,勾勒出人們對光的渴望、追逐和依戀。
  • 為什麼北極沒有企鵝?把企鵝運到北極,企鵝能生存嗎?
    其實北極是有過企鵝的。為什麼北極沒企鵝?因為你不知道。其實在歐洲大航海時代的時候,就有很多歐洲的航海家在北極發現企鵝了。不過北極的企鵝和南極的企鵝其實根本不一樣,北極的企鵝是一種大海鳥,而南極的企鵝則是一種大海雀,它們雖然名字是一樣的,但本質上完全不同。
  • 地球南極為什麼比北極冷?南北極有什麼我們未知的東西?
    地球上90%的冰塊都被封存而這些冰塊全部都是淡水,我特地去換算了一下這些冰塊全部融化的話,能夠我們全人類多用個兩百年。在2010年9月,科學家們甚至在南極大陸上觀測到了地球最低溫零下93度,你說我們人類特別是南方人,到了冬天十幾度都受不了氣溫來到各位數連家門都不敢出成天開著暖氣,這個零下90多度真的是想都不敢想。舉個例子我們呼出的二氧化碳到了南極,會被瞬間固化變成一片片乾冰。
  • 比北極冷!青島人凍哭,北極也在哭泣……
    你的足跡或許沒有踏上過北極圈,只是北極的寒潮來看你,也相當於感受了一次「極地之旅」。曾經的青島站最低溫歷史極值:-15.1℃出現在1961年,2021年1月7日8點,青島市區:-15.7℃,昨晨最低溫:-15.9℃!青島郊區最低-18℃左右!「#感覺北極也沒有那麼冷了#」也穩坐微博熱搜榜。
  • 鬥魚「直播地球」北極馴狗 狗拉雪橇開啟科考之旅
    北京時間10月27日,鬥魚「直播地球·極地追光之旅」科考團繼續帶領水友領略北極風光。鬥魚主播張天惟、谷雅熙分別乘坐由六條雪地犬驅動的雪橇車,在極夜中開展「狗拉雪橇」「運動會」直播。主播馴服「二哈」、駕駛雪橇中幾近翻車……這些爆笑以及驚險的場景都引發水友強勢圍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