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北極,很多人的印象是那裡冬季漫長,氣溫寒冷。四面都是冰川和海洋,是一片沒有人類生存的廣闊神秘的淨土。隨著近幾年生態環境的改變,全球氣候變暖後,北極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冰海開始全部融化直至消失,北極熊瀕臨絕境,為了勘探北極目前的情況,300多名科學家在北極科考了389天,目睹了北極的消亡。
北極消亡的如此之快,讓科學家們聞風喪膽
在大多數人眼中,往往都會忽略極地的存在, 喜歡討論是北方冷還是南方冷。然而在很多科學家眼中,他們熱衷於對極地的考察。在很多新聞媒體報導中,我們也常常會看到科學家經常會到南極科考,之所以去頻繁去南極科考主要是因為南極比北極更容易抵達。
不過隨著全球變暖日益加劇,各國科學家們的內心也開始躁動不安,北極是否會受到嚴重的影響?冰川是否出現了急速融化呢?來自英國、中國、法國等19個國家,近300多名的科學家參加了集資近1.53億英鎊的北極科考任務。這次的科考隊成員是有史以來人數眾多,規模最大的一次。2019年9月20日從挪威出發,科學家們即將面臨的是要在這艘大船上度過接近一年多的生活,在這期間各地的科學家們分工明確,主要研究北極的氣候、生態系統、土壤、冰層等等,這艘巨大的船隻成為了科學家們臨時建起的北極科考站。
1、北極熊的生態到了極其惡化的程度
在這次北極考察中,各國科學家們切身感受到了北極氣候的變化對於北極生物產生的嚴重影響。在某個深夜,有20隻北極熊集中靠近了科學家們所在的船隻,這20隻北極熊中,有很多是未成年的幼崽。科學家們明白,之所以這些北極熊不顧危險地接近人類所在的地區,主要原因是因為它們太餓了。
科學家們開始不斷地給北極熊投放食物,長此以往這些北極熊對科學家們所駐紮的地盤產生了依賴性,久久不肯離去。要知道北極熊主要捕食的方式是等在冰洞上狩獵海豹,如今北極冰的面積減少甚至逐漸消失,北極熊捕獵海豹的難度也就更大了。科考隊員對這些北極熊進行了仔細的觀察,發現它們都已經變得枯瘦如柴,如果不及時採取相應措施進行幹預,這些北極熊就會面臨逐漸滅亡。
2、北極冰層厚度大大下降,未來幾十年恐怕會徹底無冰
讓科學家們難以想像的是2019年夏季的北極海冰面積差點打破記錄,在42年間排倒數第二,是海冰最少的一年。科考研究人員預測在未來幾十年中,北極恐怕會徹底無冰變成浩瀚無邊的大海。其實早在2012年,美國權威刊物《國家科學院學報》,刊登了一組科學家的調查結論,當時的觀點是北極到2054年可能達到無冰狀態。由此可見科考隊員的預測是並不無道理的。如果說北極海冰今後會徹底融化消失,對北極生物來說會造成巨大影響 ,北極熊無法生存下去,唯一的出路,是無助地尋求人類給予的幫助!
北極到底在最後會以哪種方式消失呢?
1、冰雪全部融化,海冰面逐漸消失
北極冰雪融化,海冰面逐漸消失,這或許是北極走到最後消亡的關鍵因素。自從人類進入工業革命時代後,科學技術不斷快速發展,源源不斷向大氣層中排放二氧化氮等溫室氣體,導致全球氣溫不斷上升,進而北極冰雪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曾經的厚厚積雪,到融化消失,在未來的幾十年中,北極沒有任何冰層覆蓋,全部融化成海水,即便是到了冬天也很少出現結冰的情況,即便是結冰也只是薄薄的一層,這種冰雪全部融化,海平面逐漸上升是直接導致北極消亡的原因。
2、北極圈內火災頻發,無法撲滅的大火讓北極徹底消亡
人類和大自然好像就是兩個劍客在搏擊,人類逼得越近,大自然防守就越嚴重。大自然在防守的同時也會不斷對人類進行反擊。比如在2019年9月份,澳大利亞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森林火災,這場大火燃燒持續了五個月,足足燒了一百五十多天,燃燒面積超過一千萬公頃,數千畝土地被燒毀,數以億萬動物流離失所,這場大火所帶來的附屬品的大量二氧化碳更是會進一步加快全球變暖,加劇溫室效應。
俗話說得好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北極出現的冰川融化迅速跟這場大火有著直接關係。在北極圈內,西伯利亞曾經就發生過一次最為嚴重的火災,大火導致冰川融化的速度急劇加速,如果在不久以後還會出現源源不斷的火災,那麼它就會直接讓北極徹底消亡!
3、北半球最後一個已知的冰架消失,北極進入「癌症晚期」
值得一提的是埃爾斯米爾島的冰架是加拿大北極地區最北端的島嶼,位於格陵蘭島以西,巴芬島以北。原面積290平方公裡,具有起伏的山脊和波谷地形,擁有典型的北極冰架特徵。如今埃爾斯米爾島的冰架出現了崩塌的情況,這也意味著北半球最後一個已知的冰架湖的消失。這個湖的地理特徵是,淡水被冰架擋住,浮在海水上。北半球的最後一個冰架消失,這意味著什麼呢?也就是說北極已經進入了「癌症晚期」,離最後的消亡又近了一步。
目前,北極的氣候達到了什麼狀態?
從科考隊員傳遞的相關數據來看,如今北極變暖的速度已經是整個地球的2倍,這個速度可以說是超速了。超速的後果是什麼呢?打個比方一輛汽車在市內超速行駛的速度達到了120邁,當前方遇到了障礙時,需要緊急剎車,引發的後果不堪入目。所以同理在這種超速狀態下,地球溫度上升迅速,北極就出現了前所未有的一些罕見氣旋,引發北極出現了這種極端氣候現象。
北極徹底消亡,對人類產生了哪些影響呢?
1、生態環境島嶼面積逐漸減小或者是被淹沒
目前的北極圈生態系統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如果出現消亡崩潰的那一刻,對於人類來說產生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海平面上升,島嶼面積縮小或者是被淹沒。海平面上升的問題可以說引發了對未來生活的擔憂,因為世界主要的發達城市,大部分都是近海地區,海岸線的高度都是相對較低的地帶,然而海平面上升會衝擊這些地區,引發越來越嚴重的問題。比如美國的全部大西洋海岸都會消失,佛羅裡達和墨西哥灣海岸地區將不復存在,位於舊金山的山丘會成為島嶼,聖地牙哥會永遠消失。
對我們中國來說,沿海地區也會受到直接影響,甚至會被淹沒,不復存在。由此可見,北極消亡,海平面上升使人類能夠生存的陸地面積越來越小,這其中有三分之一還是沙漠。如果陸地面積繼續減少,這對於全人類來說有可能會是一場生態危機。
2、北極消亡,凍土融化,病毒細菌「重見天日」
在《當代生物學》的雜誌中發布了一篇這樣的文章,科學家在北極凍土層(加拿大育空地區道森市地區)發現了一具距今57000年的屍體。這個屍體是一隻狼的幼崽木乃伊,這個重大發現也讓科學家們產生了巨大的擔心,那就是隨著全球變暖的加劇,凍土層不斷融化,一些古老罕見的病毒和細菌或許破土而出,重見天日。比如致命、毀容性天花會再次復活,歐洲或將會出現季節性的登革熱或寨卡病毒。
雖然這些情況,我們都會在很多災難性的電影中看到,但是如果北極出現滅亡後,古老病毒從凍土中甦醒會變為現實。讓人恐慌不已的新冠肺炎迄今已奪走了超過113萬條生命。有人猜測這種病毒有可能就是來源於凍土之中,隨著人類的生態足跡不斷擴大,北極融化消亡速度加劇,我們將可能以其他方式引發流行病。值得一提的是永久凍土中潛伏的細菌和病毒的數量無法估計,但更緊要的問題是它們是非常危險。在這個問題上,科學家們也是聞風喪膽。
3、北極物種消失,人類不再擁有
全球變暖加劇後,北極出現了最終的消亡,而在北極中生存的物種也將萬劫不復,比如最常見的北極熊,徹底消失在人類的視野中,生態平衡被打破後,對人類來說也是大自然給我們的一種反擊,至於這種反擊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我們不得而知。
作為這個星球上最高級的生命,對於我們人類來說如今要做的就是保護生態環境,減少溫室效應,綠色低碳出行,目前的北極,雖然不是生死存亡關頭,但它的情況並不樂觀。關注北極生態環境的改變,也就是關注人類自己的未來,在這緊要時刻,我們應該意識到人人有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