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部極地科考電影《光語者》全國公映,「北極之光」暖冬呈現

2021-01-08 中國日報網

中國首部極地科考電影《光語者》,今日起正式在全國院線暖心上映。這部電影從北京「立春」開始拍攝,至斯瓦爾巴群島「第一縷陽光出現」結束,拍攝與後期製作共歷時兩年多。影片以中國科考隊員劉楊和生活在「極北之城」朗伊爾城的人們為題材,以樸實的鏡頭語言帶領觀眾感受人與自然、未知與探索的神奇故事。

此前,在12月18日舉行的《光語者》首映禮活動現場,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隊的隊員們也在雪龍2號發來了祝賀視頻,王挺、劉奮鬥、趙立新等眾多演員、導演特地前來為這部國內首部極地科考電影助陣。觀影后無論是行業內的創作者還是影評媒體人,皆表示,《光語者》是2020年「最暖心的紀錄電影」。影片在12月21日上映,是因為這一天是極晝的最後一天,人們即將迎接極夜的到來,可謂寓意深刻。

在極夜的漫長黑夜中,他們活出了真正的自我

《光語者》以隻身駐守北極黃河站的中國高空物理學家劉楊為線索,記錄了一位85後中國空間物理研究者的北極徵程。作為負責北極空間環境監測的極地科考隊員,劉楊獨自駐守在中國北極黃河站,度過120個極夜,最終迎來第一縷陽光。鏡頭將中國科考隊員劉楊在黑暗中堅守的信念原原本本的呈現給觀眾,充分展現了中國科考工作者無私、專注、堅韌的「奉獻精神」。

除此之外,影片還記錄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在距離北極最近的城市」極北之城」朗伊爾城的生活狀態。極夜期間,朗伊爾城常住人口不足800人,但每個人的形象都頗為鮮明。79歲的「樹奶奶」Fraya是一位德國人,她是在朗伊爾城生活最久的老太太,就像生長在這裡的一棵大樹。為了保持生態平衡,朗伊爾城有著一條「不生不死」的法令,使她不得不離開這片令她眷戀的土地……「沒有死亡也就談不上生命」,「樹奶奶」並不害怕死亡,只是對這片土地感到深深的不舍。她以一句話作為自己人生的註解:「如果生命重來一次,我會重複所有的一切,連那些錯誤也是。」

波蘭人Aleksandra Smyrak-Sikora是地質學博士生,曾經在波蘭站工作過一年,在那裡認識了現在的丈夫,夫婦二人現已定居朗伊爾城6年,擁有一個2歲的可愛女兒。Oddgeir Sagerup是一位50多歲的挪威動物和極光攝影師,曾多次來到郎伊爾拍攝,最終在此定居。他認為,在這個荒野與未受破壞的自然界已經變得越來越小的世界裡,我們看到人們與整個世界的欲望卻變得越來越大。而這可能正是當下人焦慮的根源所在。特別可貴的是,影片中記錄的每一個處在朗伊爾城的人們,卻絲毫不見城市中生活的我們臉上通常掛著的焦慮。

「極地人」對光的渴望與追尋,深深觸動每一位觀眾

《光語者》用鏡頭記錄了在極夜的惡劣環境中,人們以無窮的人性領悟自然。展示了以朗伊爾城居民、中國科學家為代表的「極地人」,以各自的方式尋找光、傳遞希望的故事。「極地人」永遠帶著一種敬畏,帶著一種最美好的願望去享受大自然的饋贈。

影片中極夜的黑暗、孤獨和人們堅定的信念、美好的愛情以及頑強的動物等諸多元素,產生了強烈的對比,讓觀眾對神秘的北極產生了濃厚興趣,而影片中追尋光與希望的精神,也令許多觀眾動容。當極夜結束,朗伊爾城的人們紛紛去迎接太陽的到來,有觀影者不由的為之感慨:「高呼太陽是每個文明伊始便誕生的共同信仰。」

此前提前看過影片的知名影評人表示,在《光語者》克制的鏡頭下其實中隱含著創作者對當下更深的思考, 「柏拉圖認為,在理念世界之上,善這個理念猶如太陽。在原始人類那裡,太陽的落下與升起便象徵著生命的消逝與重啟,他們祭祀太陽,迎接太陽的重新升起,這是他們對死亡這一神秘領域的最初思考與自我撫慰。」在極夜長達數個月的極地攝製組捕捉到的鏡頭下,所顯現出來的人們對於光明的思考顯得尤其深刻:相較於複雜的空想,太陽作為一個環繞地球的天體,任何人都能夠直觀可見,而對太陽的迎接與送別,對朗伊爾城生活的每一個人而言,都會觸發更多的哲思,也對銀幕下的觀眾帶來更為深刻的內心觸動。

「北極之光」暖冬治癒呈現,「願有光,照見你」

在出品方看來,影片《光語者》中的「光」更是象徵著哲人智慧的寄託,同時通過這部記錄「光與希望」種種真實事例的影片,出品方也希望能激發人們對生活的期待以及對生命的勇敢追尋。而選擇在接近年末的這一天上映,更是想在特殊的2020年即將結束的日子裡,跟一言難盡的2020年做一個充滿儀式感的告別,通過觀看這樣一部「獨特、溫暖、治癒的電影」來鼓舞所有觀眾,給這一年劃上一個暖心療愈的結尾。在新的一年到來之時,也希望所有觀眾都能通過《光語者》重新找回對生命重拾熱愛的力量,整裝出發去迎接更溫暖明亮的未來。

影片由中國首部極地科考電影《光語者》由北京極光映像傳媒有限公司歷時兩年籌備並拍攝製作完成,ARCFOX北汽藍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星辰大海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經典印象文化發展(北京)有限公司、君合峰創(深圳)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北京巴夫文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聯合出品。在即將到來的2021年,希望《光語者》這部充滿誠意與治癒力量的影片,能一掃2020的所有陰霾。

相關焦點

  • 中國首部極地科考電影《光語者》發布主題曲
    中國首部極地科考電影《光語者》發布了電影主題曲《無盡光芒》,該首歌源自許巍同名專輯,由許巍創作的歌曲。寧靜而祥和的旋律也讓觀眾對這部獨特的影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影片聚焦於陽光遠去、極夜降臨的北極,那裡的人們始終渴望光、追逐光,正如《無盡光芒》這首歌裡所描繪的場景:「太陽你照耀我,和風你吹醒我,如此的簡單」。作為中國首部極地科考電影,《光語者》以生活在極地中的不同人群為寫照,在以真實鏡頭記錄當地生活方式的同時,講述以「光」為信仰的一群人:作為本片主線人物,中國科考隊員劉楊在二層小樓的黃河站獨自度過了120個極夜。
  • 中國首部極地科考電影《光語者》定檔12月21日,盡現北極奇觀與人文...
    本文轉自【環球網-文旅頻道】;【環球網文旅報導】由北京極光映像傳媒有限公司出品的中國首部極地科考電影《光語者》宣布定檔,將於2020年12月21日全國上映。作為紀錄電影,《光語者》對於極地的自然景觀並無過多的渲染,而是記錄下了生活在極夜中的人群,以他們的視角來講述在此期間的故事,勾勒出人們對光的渴望、追逐和依戀。在此前北京、深圳各地舉辦的超前點映中,《光語者》也獲得了觀眾的一致好評。
  • 聚焦北極 展現「人性之光」 中國首部極地電影《光語者》即將上映
    由ARCFOX極狐聯合出品的中國首部極地電影《光語者》宣布定檔12月21日,在冬至當天正式登陸全國院線,以北極之光開啟人們對2021年的祝願與期望。品牌靈感來自北極的ARCFOX極狐品牌,與講述北極追光故事的《光語者》,懷著對「敬畏自然,使用清潔能源,守護我們生存家園」共同的價值觀和追求,共同打造了記錄電影,屆時在本月18日在京舉行的首映儀式上,ARCFOX極狐將與《光語者》主創團隊一起分享電影背後的故事,共同揭開影片的神秘面紗。
  • 極地科考紀錄電影《光語者》即將上映
    展現北極奇觀與人文情懷的極地科考電影《光語者》宣布定檔,將於12月21日在全國上映。作為紀錄電影,《光語者》記錄下了一群生活在北極小城朗伊爾的人,講述了他們在極夜中的生活故事,勾勒出人們對光的渴望、追逐和依戀。  神秘詭譎的視覺奇觀,「地球邊境」的獨特生命體驗  全片以冷靜、客觀的表現形式,展現了豐富的人文情懷。
  • 展現北極奇觀與人文情懷 極地科考紀錄電影《光語者》即將上映
    展現北極奇觀與人文情懷的極地科考電影《光語者》宣布定檔,將於12月21日在全國上映。作為紀錄電影,《光語者》記錄下了一群生活在北極小城朗伊爾的人,講述了他們在極夜中的生活故事,勾勒出人們對光的渴望、追逐和依戀。
  • 《光語者》尋找光傳遞希望
    深圳晚報訊 (記者 林煒航) 11月20日,北極科考電影《光語者》在深圳深業上城劇場舉辦了國內首映,主創團隊分享了拍攝該電影背後的故事。《光語者》是國內第一部紀錄中國極地科考隊員在北極黃河站越冬工作生活的紀錄片,也是國內第一部以極地為主題的紀錄電影。影片將於今年12月18日公映。
  • 極目遠望若有光 評中國首部北極科考電影《光語者》
    2020年底,我在公司樓下的影院觀看了《光語者》。這部影片用真實的鏡頭記錄了北極的自然現象和當地的生活情景,展示了「極地人」在極端惡劣的生存環境中,以各自的方式尋找光、傳遞希望的故事。  極地中的極簡生活  影片的開頭,主人公以一名中國極地科學家的視角帶領觀眾走進了神秘的北極。挪威的斯瓦爾巴群島地處北冰洋,位於歐洲大陸與北極點之間,是最接近北極又有人居住地區之一,包括中國北極黃河站在內的多國北極科考站也坐落於此。
  • 紀錄電影《光語者》定檔12月21日,盡現北極奇觀與人文關懷_綜合...
    由北京極光映像傳媒有限公司出品的中國首部極地科考電影《光語者》宣布定檔
  • 光語者|製片人談北極越冬背後的故事
    ,光是未來,在極夜中生活的人們該如何抵擋住極地暗夜的無言與孤寂的呢?  《光語者》的出現填滿了我們所有的想像。  影片一舉斬獲第十屆「光影紀年」——中國紀錄片學院獎的最佳音樂音響獎,以及最佳攝影獎、最佳紀錄電影獎、評委會大獎的提名。《光語者》每一幀如明信片般精細出品的畫面,給觀眾留下的深擁北極之美的空間,著實實至名歸。
  • 走近第一座北極科考站:北極科考與南極有何不同—新聞—科學網
    ,位於挪威斯匹次卑爾根群島的新奧爾松,是中國建立的首個北極科考站,落成於2004年7月28日。黃河站是我國繼南極長城站、中山站兩站後的第三座極地科考站。中國也成為第八個在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新奧爾松建立科考站的國家。 黃河站的建立,為我國在北極地區開創了一個永久性的觀測研究平臺,為解開日地相互作用、北極氣候環境變化及其與全球變化的關係等眾多課題提供了一個窗口。
  • 科考員一個人駐守北極4個月看極光,太美太浪漫還是太孤獨?
    在北極地區斯瓦爾巴群島的中國黃河站,科考隊員劉楊一個人在漫漫極夜中堅守了4個多月,研究極光現象,維護站裡的儀器。一個攝製組來到這裡,把劉楊默默守護這座小小科考站的經歷拍了下來,同時讓觀眾了解到地球最北的一座小鎮裡人們的生活。
  • 一位中國人在北極極夜待4個月看極光,太美太浪漫還是太孤獨?
    在北極地區斯瓦爾巴群島的中國黃河站,科考隊員劉楊一個人在漫漫極夜中堅守了4個多月,研究極光現象,維護站裡的儀器。一個攝製組來到這裡,把劉楊默默守護這座小小科考站的經歷拍了下來,同時讓觀眾了解到地球最北的一座小鎮裡人們的生活。12月21日,這部名為《光語者》的紀錄片公開上映,讓觀眾看到真正的「追光者」。
  • 南極「探」氣,北極「讀」冰!2020青島極地科考書寫新紀錄新傳奇
    南極「探」氣北極「讀」冰2020青島極地科考書寫新紀錄新傳奇在我國,鮮有城市可以像青島這樣,既擁有雄厚的海洋科研實力,同時又長期聚焦極地科考,先後派遣大量的涉海科研人員奔赴兩極。前不久,參加南極科考的黃海水產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剛剛回到青島。近日,青島涉海高校、科研院所的10多位科研人員又從上海出發,乘坐「雪龍2」號參加中國第37次南極科考。
  • 北極科考:我們為什麼要在北極呆上一年?
    去往北極的旅遊線路是沒有的,但這不妨礙我們一同跟隨這艘科考船和莫哈普的故事,來展開一次線上的極地探險,看下他們到底會遇到怎樣的情況,要做哪些事情,並找尋哪些答案。北極:一個不歡迎人類的大冰原在有關極地科考的新聞裡,我們通常聽到的大多是南極科考的項目,不止是因為南極有可愛的企鵝而北極只有兇猛的北極熊,而是因為南極是比北極更容易抵達和進行科考的地區。
  • 300多名科學家,在北極科考389天,目睹了北極的消亡
    圖為部分參與科考科學家北極消亡的如此之快,讓科學家們聞風喪膽在大多數人眼中,往往都會忽略極地的存在, 喜歡討論是北方冷還是南方冷。然而在很多科學家眼中,他們熱衷於對極地的考察。在很多新聞媒體報導中,我們也常常會看到科學家經常會到南極科考,之所以去頻繁去南極科考主要是因為南極比北極更容易抵達。不過隨著全球變暖日益加劇,各國科學家們的內心也開始躁動不安,北極是否會受到嚴重的影響?冰川是否出現了急速融化呢?來自英國、中國、法國等19個國家,近300多名的科學家參加了集資近1.53億英鎊的北極科考任務。這次的科考隊成員是有史以來人數眾多,規模最大的一次。
  • 《我想靜靜》定檔8月7日全國公映 國內首部寵物喜劇電影群星匯聚
    國內首部寵物喜劇電影《我想靜靜》定檔2020年8月7日全國公映,《我想靜靜》由余少群、王心凌、胡夏、譚傑希、楊玉梅、周韋彤、王李丹妮、王野、巴多、何雲偉、苑瓊丹、李健仁、張達明、邵美琪、黃一山、黃一飛等國內及港澳臺知名藝人聯合出演,講述了一段歡喜冤家因寵物發生的有趣故事。
  • 中國北極政策白皮書公布,幫聖誕老人養馴鹿,還要造核動力破冰船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近年來,中國加大了對北極事務的參與力度,1月26日中國發布的《中國的北極政策白皮書》引起了各國高度重視,其中指出要打造冰上絲綢之路,還要建造大型的破冰科考船,未來甚至是核動力破冰船也在選擇範圍內!
  • 業績逆勢上揚,從珠峰到極地 波司登的探索永不止步
    而這些突破背後,有一個民族裝備的身影,它以領先行業的品質,助力中國極地科考事業。它,就是家喻戶曉的波司登。 早在1999年,波司登就隨同「雪龍」號科考船出徵南極。2019年,波司登與中國南極科考隊開啟合作,並建立長期合作關係。2020年,波司登與中國極地研究中心正式成立「極地功能性羽絨服項目組」,共同研發極地羽絨服裝備。
  • 影訊丨《逗逗迪迪之美夢年年》全國2D公映,被贊最純真兒童電影
    由東莞詠聲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廣東詠聲動漫股份有限公司及北京合藝電影發行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童真大電影《逗逗迪迪之美夢年年》於13號以2D形式正式在全國公映,影片憑藉飽滿益智的劇情與絢爛多彩的視效博得了家長與孩子的交口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