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子媽媽在家中書房給孩子讀書。
浙江在線6月6日訊 捧上一冊繪本,孩童繞膝,家長輕輕讀,孩子閒閒聽。這樣的親子閱讀時光,在當下的甬城,正成為不少80後媽媽們的鐘愛。其中,還誕生了不少走出私家書房、走向社區和社會的公益志願者,組織起了就在你身邊的親子閱讀會……
現場:
全職媽媽的親子閱讀會家長搶著參加
「小朋友們,剛過了六一兒童節,可你們知道還有個節日叫父親節嗎?」在周六上午的江東區波波城社區圖書館裡,15個小朋友圍坐在「柚子媽媽」的身邊,聽她讀那些關於父親節的繪本。
「柚子媽媽」是波波城小區裡的一位居民,在有著3394戶家庭的福明街道波波城社區裡,她幾乎是所有年輕媽媽們仰慕的榜樣———全職的她,在家養育著兩個兒子,3年間,為孩子們所購買的各類圖書已超過6000冊。去年8月,建立在微信、QQ上的「柚子媽媽」育兒交流群開始線下活動,每月定期組織兩場親子閱讀會。
這一期的主題是父親節。「柚子媽媽」提前三天備課,把閱讀會的流程設置為4個環節:帶寶寶讀繪本《我爸爸》、學英文歌《chicka chicka ABC》、講繪本《熊爸爸之你們都是我的最愛》和手工貼畫「送給爸爸的鏡框」。
早上9:30,預約的12組家庭全部都到齊了,有的媽媽還呼朋喚友地順帶「贈送」了3組家庭一起過來參加。
不到50平米的閱讀室裡黑壓壓坐滿了人。「還好有準備。」「柚子媽媽」從材料袋裡翻出了多預備的器材,這才讓臨時前來的3組家庭也能開工做貼畫。計劃一個小時的親子閱讀會略有「拖堂」。爸爸媽媽們熱鬧地陪孩子們做好手工後,不忘幫忙收拾桌椅、打掃場地,一派自給自足的景象。
「現在,我有兩個育兒交流群,人數已經超過600人了。」「柚子媽媽」告訴記者,這些群友幾乎覆蓋了全寧波,群裡媽媽們的寶貝年齡在2到5周歲間。
從去年8月開始,媽媽們的聚會變得開始固定起來:一次在波波城裡,一次在外面不同的地點。「前者是社區無償提供的,後者基本也都是媽媽們發揮各自力量去拉的贊助,不用出場地費。」
每月1日,「柚子媽媽」都會在群裡發布本月活動安排。每次12組左右的班額,基本2—5分鐘內被搶光。
探密:
6000冊私家童書給孩子帶來些什麼?
走進「柚子媽媽」家,記者最直觀的感受只能用兩個字來形容:書海!30來平米的客廳被分割為兩個區域:小一點的是適合2歲弟弟安安看的童書區,大一些的是5歲哥哥兜兜看的幼兒圖書區。3年間,「柚子媽媽」給兩個兒子購買了6000多冊圖書,中英文各半。
1984年出生的「柚子媽媽」現在全職在家,看起來像是打算把育兒作為未來幾年的主要工作。每天,她都陪著兩個兒子隨意地看書、閱讀,就像吃飯睡覺一樣自然。「他們自己挑書,喜歡看哪本我就給他讀哪本。不強求,很隨性。」
從小徜徉在書海中的兩兄弟,現在活潑文靜,從來沒有上過外面任何商業培訓班。「也不是沒去過。在兜兜3歲時去體驗過英語,試聽下來發現對他太簡單了。」「柚子媽媽」說,兜兜現在已基本可以實現簡單的中英文自主閱讀,日常讀讀報紙啥的幾乎不在話下。「閱讀,要當成玩兒一樣的事兒,讓孩子在快樂中去堅持。」
從自家大大的私家書房,走向更廣闊的社區、社會,「柚子媽媽」用她的自身所長滋潤著其他的媽媽們。這是分享,也是公益。
反思:
講了故事要求孩子複述這是用力過猛,知道嗎?
算下來,「柚子媽媽」親子閱讀會快一年的時間裡,已舉辦了20來期活動。
「柚子媽媽」說:「還有個切身感受,似乎就在這兩三年間,家長們親子閱讀的意識突然間從萌芽到井噴了。」
「柚子媽媽」的微信群裡每天幾乎都要回答各種關於育兒和親子閱讀的問題,最典型的一個是:最近我家兒子不乖了,該找哪方面的繪本來引導呢?這常常叫她哭笑不得。
「媽媽們真把閱讀當成藥了啊,這也很形象地說明,現在親子閱讀普遍存在的功利性。」「柚子媽媽」說,小朋友一旦感受到這種目的性,很容易產生抗拒。她舉例說,很多媽媽在給孩子講了一個故事後會要求複述,這就是用力過猛的症狀。「家長太心急,反倒會讓孩子對閱讀產生恐懼。」
此外,「柚子媽媽」還發現,家長們參加活動積極,可回到家就又恢復了老樣子,有的自己捧著手機玩兒,有的則完全當甩手掌柜,不陪伴閱讀。「親子閱讀,是一個理念,而不是單次活動。我很希望大家能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閱讀時光,共同讀一本書,這不僅是很好的陪伴載體,也是孩子學習能力提升的好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