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上的印軍)
環球網11月23日引述印度媒體《印度斯坦時報》的報導稱,印度軍隊已經深入研究了中國的"作戰手冊",部署了"地道防禦工事"來阻止"越界行為"。報導表示,在以往的戰爭中,中國軍隊曾經使用地道作為一種作戰工具,有效擊退過日本軍隊;越南軍隊也曾經利用地道工事有效打擊侵越美軍。所以印度軍隊應該認真學習,並研究這種地道戰術,並將其應用到拉達克地區的對抗之中。
(不開玩笑,拉達克地區的冬季降雪真有12米那麼深……)
根據印度軍隊的設想,印度邊防部隊將會在拉達克地區中印對峙第一線修築大量的"地道工事",這樣,通過廣泛的地道可以把分散在各處的印軍哨所連接起來,形成作戰網絡,這樣可以形成有效的縱深防禦體系,同時通過地道在各哨所之間調動兵力,可以避免部隊暴露在敵方炮火之下,不但可以減少損失,還能夠有效讓部隊調動更加隱蔽,不會被敵人發現。
(抗日戰爭時期,我國軍民曾用地道戰的戰法有效打擊日本侵略者)
為此,印度人還計劃使用大量的鋼筋混凝土管道來鋪設地道。根據印度軍隊高級軍官的規劃,這些混凝土管道的直徑在6到8英尺(1.8米到2.4米)之間,而且這些地道工事不僅僅可以用於調動部隊、部署兵力,還可以用於防寒,可以說一舉兩得。目前拉達克地區的夜間極端溫度已經降到了約-40℃左右,到12月份還會繼續下降,而且冬季拉達克地區的降雪量可達到驚人的40英尺(12米),對於缺吃少穿的印度軍隊而言,挖地道也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作為聽著抗日戰爭故事長大的中國人而言,地道戰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當初河北平原地區的八路軍和地方民兵,開動腦筋,使用地道戰術神出鬼沒打擊日本侵略者的故事並不僅僅是故事,而是實實在在發生的歷史。不過現在看印軍想要照葫蘆畫瓢,把"地道戰"搬上高原,這樣看起來總是讓人覺得哪裡不對(倆字"彆扭")。
(三哥開掛,沒人不怕!)
哪裡不對呢?不對的地方就在於,他們是印度人,暱稱"三哥"。地道戰是一種綜合作戰工事,而不是簡單的在地上挖一個洞,再填幾根鋼筋水泥管子這麼簡單。而印軍也選錯了參考對象,他們不應該參考抗日戰爭時期的八路軍地道戰,而是應該參考抗美援朝戰爭時期,志願軍在五聖山、上甘嶺的坑道工事。
在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在五聖山主峰各個山頭都修築了眾多工事,並且工事修築得極為巧妙,例如利用正斜面修築戰壕,通過交通壕連接反斜面,同時在山脊線上部署觀測哨。這樣當敵人炮擊和轟炸時,所有人員撤退到反斜面躲避,等敵人步兵衝上來時,則部隊全體通過坑道回到正斜面進行防禦。這才是整個上甘嶺戰役,兩個山頭被美軍整整削低了2米,卻依然打不下來的主要原因。
(真實的上甘嶺戰役期間志願軍坑道,坑道是志願軍最終能夠守住陣地,並贏得勝利的物質基礎)
印軍懂得學習解放軍的優點,這不能說是壞事,反而說明印軍多少還是有點頭腦的。但是學習地道戰可不是生搬硬套。整個拉達克地區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常年低溫,因此幾乎沒有什麼綠色植被,印度人想要挖地道要克服幾個問題:第一,地道進出口、通風口如何隱蔽?要知道,當今科學技術的發展可謂日新月異,解放軍的技術裝備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就偵測而言,地道口的溫度和周圍的巖石泥土肯定是不一樣的,因此使用紅外觀瞄系統可以很輕鬆地識別出地道口、地道通風口等目標,而且在空氣稀薄、荒山禿嶺的高原上,印軍根本沒辦法有效隱藏自己的地道進出口。
(現代紅外偵測手段下,地道已經無處遁形,只要炸塌洞口,裡面的印軍即使沒有悶死,也得餓死、渴死)
第二,拉達克地區冬季寒冷,平均氣溫在-30℃以下,夜間可以降到-40℃,極端氣溫甚至可以達到-50℃的水平,在這種情況下,雪水融化深入泥土遇冷會結冰,這一點二戰時期的蘇德戰爭中,德國軍隊可以說是"深受其害"。因為在莫斯科和列寧格勒周邊,冬季最低氣溫就是零下30~40℃,地面完全凍結,即使用工兵鎬也挖不動,古德裡安將軍回憶稱,150毫米榴彈炮打上去也只是留一個白印,根本沒辦法修築戰壕。而印度目前在拉達克地區所面臨的,恰好也是這種狀態:零下30~40℃的環境,12米厚的積雪和被積雪滲透的土地,印軍想要在這樣的土地上挖地道,這個難度,諸位看官可以自行腦補一下。
(在大自然面前,人類始終是渺小的)
第三,印度軍隊高官所說的那種直徑6~8英尺(1.8~2.4米)的地道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挖掘的,這需要小型盾構機才能辦到。雖然這種小型盾構機並非戰略物資,並且印度人肯定能買到,但是能不能買得起,是不是用得起,如何把這麼個大傢伙從孟買送上高原……這都是印度人需要面對的現實問題,而不是高官一句話,馬上地道工事就會自己出現那麼簡單。所以雖然印軍"挖地道"的想法在理論上確實有其合理的地方,但是猴年馬月才能真正實現,大概只有天知道。
(上個月,印度花費9年時間在拉達克修築的一條隧道通車,莫迪總理甚至親自前往剪彩,但是懂工程的朋友,你們能看得出這條隧道有什麼問題嗎?)
總之,最近全球流行一種觀點,那就是"中國行,我也行"。其代表就是兩個國家:印度和越南。中國在南海圍海填島,越南也來填,結果三年半的努力,抵不上中國"天鯨號"一天的工作量,而且來一陣颱風還給全部吹跑了不說,連重金採購的荷蘭挖沙船也給一併吹沉沒了!印度也是同樣的:解放軍在高原上部署兵力,印度也大規模跟進,但是結果就是,解放軍住著嶄新修建的方艙式軍營,吃著火鍋唱著歌;印度則在-40℃的漫天大雪中啃著凍成冰塊的牛奶,還要琢磨著怎麼"挖地道"。
和上圖的印軍對比,解放軍能保證每人每餐兩葷兩素一湯,還保證是熱乎飯菜,偶爾道路不通還可用無人機送餐,這就是國力上的差距。
(在道路不通的時候解放軍可用無人機為前線戰士們送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