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1月6日報導,即將離任的美國駐印度大使肯尼思賈斯特此前一天參加了印度智庫組織的活動時,發表了一篇題為《美印夥伴關係裡的雄心與成就》的演講。他在演講中對中印邊境地區局勢妄加評論,並透露了美國插手中印邊境對峙的重要信息。
隨後,印媒《印度教徒報》在發布這則消息時稱,這是美國官員首次公開承認美國和印度圍繞中印邊境對峙一直存在合作,而美國過去幾個月實際上已向印度提供了地理空間數據、衛星地圖、抗寒物資等支持和幫助。
美國駐印大使離任演講時曝出的「猛料」、露出的「馬腳」,其實也在意料之中。在對付中國的問題上,美國與印度一個「郎有情」、一個「妾有意」,堪稱一拍即合的事。雖然印度一直對外宣稱「沒那事」,但這事就像和尚頭上的蝨子——明擺著的。
自從1962年吃了一場恥辱的敗仗後,印度對中國一直有很深的心結。無論是為了報一箭之仇,還是為了蠶食中國的邊境領土,印度這些年心心念念想在邊境搞點事。可惜的是,印度自己的實力不濟,而中國的崛起越發不可阻擋,印度政府實在是沒機會。
反觀美國,一直有拉攏印度遏制和圍堵中國的意思,但只到川普擔任總統的時候,拉印製華才正式成為華盛頓的戰略,被加以貫徹執行。兩天前,美國政府剛剛提前曝光的「印太戰略文件」,其中一條重要內容就是幫助印度崛起制衡中國。
2017年年底,川普在其東亞之旅中提出了美國政府的「新亞太戰略」,將歐巴馬時期的「亞太再平衡戰略」拓展為所謂的「印太戰略」,美日澳印四國成為「印太戰略」的核心國家。幾乎與此同時,川普在他籤署的國家安全戰略中,正式把中國樹立為對手國家。
這幾年,美國政府一邊加強對中國的打壓力度,一邊加大對印度的拉攏力度,這讓莫迪政府覺得有機可乘,因此連連在中印邊境挑起了紛爭。從2017年的洞朗對峙事件,到2020年在拉達克、班公湖地區發生的邊境摩擦,都有美印勾連的影子。
對美國在中印邊境對峙事件中為印度作出的重要「貢獻」,印度政府始終採取不承認的態度。其原因有三條:
一是印度的自尊心使然。印度這個國家,別看實力不濟,但始終把自己當成一個大國,他們不可能承認打不過要靠美國幫忙;二是印度始終以不結盟運動老大自居,承認與美國結盟插手中印邊境的事,不利於他的不結盟戰略;三是中國的實力還是讓印度十分忌憚,承認與美國勾結將令兩國對抗的性質發生變化,極有可能惹怒中國,導致一場1962年式的教訓。
美國大使在離任演講時露出「馬腳」,應該是故意的。對於華盛頓來說,最想看到中印徹底撕破臉死磕,如果此舉能激怒中國、讓印度沒有模糊空間,那該是一件多麼美妙的事。不過,美國這點小伎倆別想蒙得了中國人,相信印度人也不會傻傻地給美國當「槍」使。
最終,鬥而不破恐怕才是中印邊境的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