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賣一隻藏獒 暴利百萬
一隻藏獒能炒賣到1000多萬元,松獅犬、牧羊犬的售價動輒在20萬元至30萬元之間,除了「品種珍貴、血統純正」外,究竟還有什麼原因使得寵物犬變成了奢侈品?
記者近日在京滬穗三地調查時發現,目前寵物犬交易的平均利潤高達500%至600%。
(據《新華視點》)上海貝佳寵物商店剛剛賣出一隻3個月大的肉嘴松獅犬,成交價是55萬元。寵物店老闆說,在剛剛過去的兩個月裡,他總共售出11條名犬,總價710萬元,「現在行情不是太好,我只賺了50多萬元。」
據北京市區某名犬交易市場負責人介紹,一般人不會辨別狗的品種,都是聽賣狗人介紹,很多售價千元以上的寵物狗都只值幾百元。
狗交易「乾坤」有多大
以藏獒的價格為例,在青海,一隻出生約30天的小藏獒售價1000元左右,普通的藏獒進價幾千元,到北京後市場價格在3萬元至5萬元,經過炒作,可以賣出100多萬元的高價,而經過某些名人炒作後,一些所謂「極品藏獒」的身價竟然達到1000萬元。
據知情者透露,一隻售價30萬元至40萬元的松獅犬,賺個10多萬元不成問題,平均利潤率超過300%。
廣州市物價局有關人士說,目前寵物市場的價格是完全放開的,物價部門不會予以幹涉,但這也給商家「摻水」寵物價格牟取暴利留下了空間。某名犬交易市場經理告訴記者,犬養殖、交易已經成為一個不折不扣的暴利行業。
狗產業三大管理盲區
據了解,從狗養殖、交易、培訓、醫療、託管,到安葬,目前圍繞寵物狗已經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但目前物價、工商、稅務等部門尚未完全規範管理,除了價格監管,「狗產業」還面臨三大管理盲區:
場「濫」:犬養殖場泛濫,監管不力
今年8月底,北京市獸醫衛生監督所對北京市犬類養殖場的普查結果顯示,北京共有犬類養殖場125家。然而一個寵物犬養殖場老闆告訴記者,北京市有一定規模(即養犬50隻以上)的寵物犬養殖場肯定超過300家,加上小型的和散戶養殖的,事實上辦證的養殖場只佔全市養殖場總數的10%左右,約90%的犬養殖場是沒有證照的,游離在政府監管之外。
貨「黑」:交易市場監管不力,黑犬、黑市橫行
專門負責養犬管理的廣州市公安局五支隊負責人說:「『地下狗市』是狗患泛濫於市的重要源頭,『地下狗市』已成為各類無證犬只流入家庭的主要渠道之一。
稅「漏」:稅收管理存在很多漏洞
據某名犬交易市場統計,該市場有100多家經營戶,總交易量最多的每天約400隻至500隻,價格最高的狗為40多萬元的白松獅犬。然而令人吃驚的是,這樣一個規模的市場,每家商戶僅有200元的固定稅收指標,而且目前是由市場代交的。據知情人士透露,現在政府根本不把狗產業當作一個行業管理,稅收從來沒人過問。
狗販子應被高額徵稅
廣東省消費者委員會消費指導部江列華指出,犬只交易僅靠「堵」的辦法收效甚微,還必須進行有效「疏導」——通過合法的交易市場進行有效管理。政府有關部門應劃清公安、工商、畜牧、衛生防疫等相關職能部門的不同責權;同時,不能片面依靠高價狗證等強制行政手段,而更應通過市場調研核算成本實行價格市場監管、對犬只實行分類分層次地徵稅管理等積極有效的措施,引導市場的健康發展。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洪大用教授指出,隨著城市狗患日益突出,政府應該對犬養殖、交易徵收高額稅收,類似化妝品的「奢侈品稅」,一方面用經濟的辦法擠壓狗販子的生存空間;另一方面可以提高養犬的成本,減少購犬的衝動和隨意性,從而減少流浪狗和城市棄犬。
(責任編輯:劉婭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