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朋友,預言專家劉伯溫又上線了,這次他的預言是福建,預言的內容是這樣的:
福建出天子,三山做戰場。
最近總能看到關於劉伯溫預言某事的文章,劉伯溫真的很忙啊。
這個預言中,福建出過天子嗎?好像在中國大歷史上沒出現過,但是,劉伯溫怎麼能算不準呢。
所以有人真的在福建找到了一位天子,這人叫張璉,在嘉靖年間曾經參加鄭八的白扇會起義,後來鄭八死後,張璉被推舉為首領。
張璉雖然是廣東人,但是起事後在柏嵩關和眾人歃血為盟,並建國飛龍,自號飛龍人主,年號造歷。
柏嵩關在今天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境內,也算是是應了那句讖語的前半句。
後半句三山做戰場,我們知道自古以來中國山嶽一般用三山五嶽代稱,這句讖語進一步把三山五嶽簡化成三山,用邱吉爾在二戰中的著名演講解釋這句讖語最合適不過:
我們將在海灘作戰,我們將在敵人的登陸點作戰,我們將在田野和街頭作戰,我們將在山區作戰。
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
張璉造反給南中國的福建廣東江西等地造成震動,嘉靖得到消息,派人鎮壓反叛。
嘉靖和崇禎不同,雖然他喜歡深居後宮,不像崇禎那樣勤政,但是用人方面卻很老道,他派劉顯為都督,俞大猷為參將前去徵討,這兩個人都是名將戰績彪炳。
張璉雖然有近二十萬兵馬,但是和劉顯俞大猷的正規軍一接觸,就被擊敗了,畢竟劉顯俞大猷都是百戰名將,打張璉這種沒經過專業訓練沒有經過戰爭錘鍊的部隊完全可以碾壓。
張璉敗後就借船出海了,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處處不留爺,爺去跑海路。
在海上輾轉漂泊的時候,張璉還曾遇到過佔據澳門的葡萄牙軍隊,和葡軍打了一架,大約沒討到什麼好處,於是繼續漂流。
梁啓超在《中國殖民八大偉人傳》中寫到:
西籍言嘉靖間有海寇張士流奪據葡人之澳門。
殆即璉也。
張璉後來跑到了三佛齊佔據佔有舊港、柔佛、馬六甲等地,稱番舶長。
三佛齊位於現在的蘇門答臘群島。
日本學者藤田豐八,曾寫作《東西方交涉史:南海篇》,他考察過三佛齊,發現一些古碑上面刻著「飛龍」國號,因而推測是張璉留下來的。
三佛齊在明初被爪哇國攻破,國內一片混亂,當地華人擁立廣東東海人梁道明為國王。
到了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派人出使三佛齊,梁道明隨使者進京朝見永樂大帝,把國王的位子傳給自己的副手施進卿。
施進卿統治三佛齊凡兩世,後來被滿者伯夷滅國所以梁啓超在他的《中國殖民八大偉人傳》中才說:
張璉據梁施二氏二百餘年,中間事跡無考。不知舊港主權,果奪自土酋,抑奪自二氏之裔焉。
不知道張璉佔據三佛齊是從滿者伯夷等當地土皇帝手中奪來的土地,還是得自梁道明施進卿的后羿。
反正張璉在三佛齊站穩了腳跟。
後來福建廣東很多對明朝政策不滿意的的漁民也來投靠張璉,他的團隊一時間人才濟濟。
這些人反抗大明好像有點螢火與日月爭輝,但是在三佛齊他們想要有一番事業卻很簡單了。
這有點像向前,這位戴笠的學生,此前功業不顯,在如江中小魚,但是一旦跑的香港則化生為龍翻雲覆雨。
說回劉伯溫的那兩句讖語,如果有人打電話向劉伯溫諮詢和兩句話的意思,大約劉伯溫肯定會很生氣的回覆:我沒說過,我沒說過。
這兩句話明顯是借用了名人的名字,張璉起兵反抗大明,故意讓人散布這條讖語,讓人們相信自己就是讖語裡的天子。
這手段有點像當年陳勝吳廣起世時,往魚肚子裡塞紙條。
為什麼很多讖緯預言喜歡借用用劉伯溫,諸葛亮等人的名字呢?
因為諸葛亮劉伯溫在,老百姓心中就是活神仙的代名詞,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這話一聽就很勵志。
一些話如果張三李四說老百姓半信半疑,如果聲明這話是活神仙說的,就會有信服力。
這道理就像很多賣藥的廣告喜歡包裝出一個名老中醫出來。
===========================================
文:薛白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