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東是個膽小鬼,怕風怕雨怕打雷」,孩子的焦慮從哪兒來?

2021-01-08 壹父母

Photo by Jonathan Borba on Unsplash

簡簡周 / 文

孩子遠比我們想像得更很容易焦慮。

前段時間,有位媽媽找我諮詢,說孩子膽子很小,只要家裡添置了新物品,他就會害怕得不敢靠近,就連奶奶新買的按摩椅,他都躲得遠遠的。

還有的孩子是對一些並不存在的事物感到害怕,比如,想像中的怪獸、被外星人綁架,等等。

很多4歲左右的孩子還有可能會出現死亡焦慮,要麼害怕自己會死掉,要麼擔心父母有什麼意外。

1

在大人眼裡,孩子純粹是在「杞人憂天」,可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存在不同程度的擔憂和焦慮,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從基因的角度來講,恐懼是保障人類生存繁衍的最基本功能,因此,幾乎是在覺察到危險的一瞬間,人都會做出比理性思考快得多的本能反應。

這也是為什麼在自然界越是力量弱小的動物越是容易受驚,比如羚羊、比如兔子。

適度的恐懼能讓人對危險保持警覺,但如果「警報系統」過於敏感,就很容易陷入焦慮。

相比於成人,孩子的力量要弱小得多,「警報系統」自然也會敏銳得多,再加上理性的分析和思考能力還不夠成熟,所以,更容易產生各種擔憂和焦慮。

站在成人的角度,孩子的很多擔心和害怕都是很可笑的,「世界上哪裡來的怪獸嘛」、「上個舞蹈課而已,有什麼不敢進教室的呢」、「這種小事有什麼好害怕」、「勇敢一點,不要膽子這麼小」……

然而,父母的不耐煩和譏嘲,並不會讓情況變得更好。這只會讓孩子感到難堪,甚至還會加重他的焦慮,讓他的「警報」響個不停、思維徹底宕機。

當然,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有些孩子天生更敏感,在面對陌生事物時往往反應也會更強烈。

還有些容易焦慮的孩子,是因為父母本身就神經緊繃,常常把「小心點」、「沒事吧」、「這可怎麼辦」掛在嘴邊。這樣的父母,往往也容易對孩子保護過度。

要知道,焦慮也是一種會傳染的情緒。

2

我經常在小區裡看到剛開始學步的小孩摔跤,這其實很正常,沒有哪個孩子是從沒摔過跟頭就能學會走路的。

但面對類似的情境,父母們的反應卻千差萬別。

有些父母會顯得異常緊張,孩子還沒做出反應,他們就第一時間衝過去,把孩子抱了起來,滿臉的緊張擔憂,不停地問著:「是不是摔疼了?哪裡摔壞沒有?」

越是這樣,孩子越會哭得停不下來。之後要是還想讓他再試著走一次,恐怕他也會像樹袋熊一樣,緊緊摟著你死活不撒手了。

還有些父母就淡定得多,並不急於在孩子摔倒的第一時間抱起他來。

如果摔得不太嚴重,孩子會抬頭看看父母,然後自己就爬起來了,拍拍灰,再繼續走。

還有時候,孩子是真摔疼了,摔倒的那一瞬間就嚎啕大哭起來,但父母也只是平和地走到他身邊,帶著理解和鼓勵地說:「看樣子你摔得有點疼,還能自己起來嗎?」

孩子往往在痛快地大哭一場後,又能樂顛顛去繼續練習了。

顯然,當孩子的安全警報拉響時,父母的情緒狀態會直接決定孩子是「警戒升級」還是「解除警報」。

如果父母自己本身就容易緊張焦慮,或是對孩子的要求過於嚴苛,孩子就容易過度焦慮,甚至為了逃避「危險」,不再嘗試新事物。

可要是父母情緒穩定、態度平和,孩子就會覺得,「原來事情也沒那麼嚴重」,他的安全感就會重新回來。

3

在孩子陷入焦慮情緒時,父母容易走兩個極端,要麼為孩子提供過度的保護,要麼逼迫孩子去面對自己的恐懼。

比如,當孩子不小心摔了一跤之後,就不讓孩子嘗試走路,去到哪裡都抱著,又比如,當孩子站在泳池邊上不敢下水時,二話不說就直接把他推下去。

這些處理方式都不會讓孩子變得更加勇敢。不過,很多時候父母之所以不能接納孩子的焦慮和害怕,更多是因為不能直面自己內心的恐懼和焦慮。

舉個例子吧,就拿已經成了學齡兒童父母們共同痛點的「陪寫作業」來說。

面對學習的困難,或者是想像中的困難,孩子產生了焦慮,並因此出現迴避、拖延的行為,這原本很正常,也是孩子成長必經的挑戰,父母如果能夠給予一些幫助和支持,讓孩子重新建立自信,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但實際上,父母因為自己內心的焦慮,往往「等不起」,結果導致惡性循環,孩子越來越焦慮、父母越來越暴怒。

不信的話,下次怒氣湧上來時請留一絲絲清明,先按個暫停鍵,問一問,自己到底在怒些什麼?這背後的焦慮和擔心又是什麼?

清理好自己的情緒,才能看到並理解孩子的情緒。

當然,僅僅是父母看到和理解也是不夠的,只有孩子學會解決問題的辦法,建立起「我能行」的自信,才能真正有效地對抗焦慮。

能讓孩子獲得成長的經驗,其實是來自於適度的挑戰。

難度過大,會讓孩子壓力倍增、焦慮值快速上漲,從而出現拖延或是破罐子破摔的逃避行為,而沒有挑戰,又會讓孩子失去體驗和提升能力的機會。

孩子的自信,來自於不斷迎接挑戰,並戰勝挑戰的過程。當孩子有了更強的能力,積累了更多成功的體驗時,他才能建立起「我能行」的信心。

4

最後的小建議。當孩子陷入某個困境時,先別急著幫孩子解決問題,也別轉身離去任由他自己苦惱。

你可能沒辦法理解,為什麼孩子會害怕一個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的東西,但沒關係,原因沒有那麼重要,先接納他的感受而不是嘲諷打擊,然後你還可以再問他幾個問題:

為了克服這個困難,他做了哪些嘗試?

效果如何?

下次還可以做哪些嘗試?

你淡定的態度以及對他理性思考的引導,能讓他放鬆下來,慢慢解除過于敏銳的「警報系統」。

當然,前提是,你也能及時用理智解除過度的「警報」,把自己的焦慮控制在適度的範圍內。

- 作 者 -

簡簡周

壹父母聯合創始人

美國科恩博士親授遊戲力講師、兒童遊戲治療師

親子關係顧問、專欄作者

文章版權歸壹父母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壹父母助理

相關焦點

  • 孩子怕打雷怎麼辦
    夏季到了,雷雨天氣也漸漸多起來了,一聲聲悶雷轟隆隆,一道道閃電劃長空,看起來很壯觀,可對孩子來說就是驚嚇了,孩子聽到雷聲,看到閃電就害怕,該怎麼辦呢?1、不要責怪:夏天雷雨天氣比較多,孩子聽得打雷的聲音就嚇哭了,家長不要責怪孩子,孩子小,不懂,這是很正常的,家長要多安慰孩子,要是責怪他膽小的話,會讓孩子更怕,心裡不知道該怎麼辦的。2、不單獨:在打雷的時候,家長多陪伴孩子,不要讓孩子一個人在家,孩子知道爸爸媽媽在家,膽子就會大起來了,內心孤獨的孩子都是比較膽小的,慢慢長大了,知道了這是自然現象自然就不會怕了。
  • 孩子是個「膽小鬼」怕這怕那,怎麼辦?3個小妙招解決問題
    先要知道孩子頭腦中的「鬼」是怎麼來的,多半是來自童話故事或驚悚影視。那麼解決的辦法就有了:給孩子編個自己如何戰勝鬼的故事吧。先向孩子老實承認你小時候也怕過鬼,但現在不怕了。這樣做的好處是:第一,可以讓孩子感覺到在怕鬼上他並不孤單,現在多了你這麼一個大人跟他一起面對鬼,他就沒那麼怕了。
  • 下雨天,狗狗怕打雷怎麼辦?
    大家好,我是炫寵小鑫,今天給大家介紹「下雨天,狗狗怕打雷怎麼辦?」因為疫情隔離,2020年春節我們有了大把的時間陪伴我們的寵物,不知道在這陪伴期間,您有沒有發現,春節期間的炮聲,會讓狗狗發狂、大叫呢?其實不止炮聲會讓狗狗焦慮不安,夏天的打雷同樣會使狗狗發狂。
  • 如果你的孩子怕打雷……
    當我還是個孩子時,怕得鑽到床底下。」 當在她瑟瑟發抖躲在床底的時候,她的外婆以一個溫情、美味又特別的方式幫助她克服了對雷雨的恐懼——製作雷公糕。 食物、安全感、愛,如何將這三種人類的基本需求糅合成為一個故事?
  • 女生怕打雷的真正原因
    在生活中,我們身邊總有很多小女生特別怕打雷。只要聽到雷聲他們都會非常的害怕,那麼他們為什麼怕打雷呢?首先可能是因為雷聲的震響讓人產生恐懼。其次是因為打雷伴隨著閃電,人們往往會認為閃電具有殺傷力,因此害怕,最主要的原因是女生都比較膽小。其實雷在中國古代並不是那麼恐懼的。
  • 孩子什麼都怕,就是不怕打雷
    前天是第11個全國愛耳日,記者到市愛麗聾兒康復中心看望了這裡的聾兒。    康復中心的教室裡坐著十幾個孩子,他們的眼睛都睜得滾圓,盯著電視機「看」動畫片。周圍的一切聲音,包括家長的呼喚、其他小孩子弄出的各種響聲、工作人員的談話,他們都聽不到。    寧鄉的男孩樂樂剛來兩天。
  • 你知道孩子害怕打雷,可你知道,孩子為什麼會怕嗎?
    有的寶寶一聽到打雷聲,就害怕得不行,嚇得哇哇大哭起來。那麼家長要怎樣做,才能夠減少寶寶對雷電的恐懼呢?寶寶怕雷是正常的對於一歲以下的寶寶來說,巨大的聲音,和光線的強烈刺激是造成恐懼的主要原因。寶寶出生後需要慢慢地熟悉外界環境,突然或者陌生的光線、聲音、刺激都會讓他感到害怕。而對於一歲以上的寶寶來說,對暴雨雷電的恐懼,有可能是父母給傳遞的。
  • 狗狗怕打雷應該怎麼辦?99%的主人犯了這個錯
    夏天的暴風雨來了,它們閃爍著明亮的光芒,轟鳴著。打雷天對於許多狗狗來說簡直就是世界末日,相信許多鏟屎官看著汪們的表現也是一臉懵逼,不知所措。那麼怎麼辦呢?我們找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來對付狗對雷聲的恐懼,今天就來和鏟屎官們聊一聊。
  • 孩子怕黑怕鬼怕怪獸?面對「膽小娃」,家長學會3招讓孩子變勇敢
    昨天大學同學曉晴約我一起出去野餐,天氣很好,風也很溫和,我欣然同意,帶著孩子一起出門。曉晴也已經有了孩子,到底目的地後我們就讓倆孩子自己玩,我和曉晴就坐在草地上閒聊。同為家庭主婦的我們,話題總是自然而然地落到孩子身上。
  • 男星也有怕的東西?鄧倫膽小鬼,王甜甜怕黑怕鬼,看到戰哥:無比心疼!
    首先就是鄧倫了,本來一開始覺得他是一個非常有魅力的男星,不僅長相帥氣,演技也是很好的,看起來十分的穩重妥帖,但是看了他的綜藝發現他就是個「膽小鬼」,不管什麼都害怕,尤其是在《密逃
  • 狗狗為什麼會怕打雷?盤點狗狗害怕的東西
    很多剛剛養寵物的主人都覺得自己養了這麼久的狗,但是很大一部分人都對狗狗一點都不理解,狗狗做什麼都不知道它想幹嘛,對狗狗一點也不了解,那麼很多人都會想個問題,養狗狗最害怕的東西有哪些?下面就由小編來分享一些養狗日常小常識吧。
  • 父母不焦慮,孩子才沒壓力
    小男孩東東晚上是和外婆一起睡的。在東東小的時候,外婆怕他晚上尿床,於是每天半夜都會按時把東東叫起來,讓他上廁所。就這樣東東到了五歲半,晚上睡覺的時候還是會經常尿床。只要大人不叫他起來,他就會尿在床上,自己不會控制。
  • 狗妹怕打雷,哥哥一把攬入懷中,暖心守護
    不過,接下來這種情況還是很少見的……一天窗外下起大雨,還傳來轟隆隆的雷聲,怕打雷的妹妹嚇得找哥哥求救。哥哥一把將妹妹攬入懷中保護,畫面讓人好窩心。其實,兄妹倆剛認識時,是有一段磨合期,靠著正確的教導方式,才讓它們彼此感情一直保持得非常好。
  • 農村俗語「男怕耳扇風,女怕鼻露空」,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話有個特點,就是各地方言各不相同,但意思卻又相同。比如這句「男怕耳扇風,女怕鼻露空」,這在我們這邊的說法是「男怕耳輪向前,女怕鼻孔朝天」。那麼具體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下面一起來看一下:農村俗語「男怕耳扇風,女怕鼻露空」,是什麼意思?俗話說「一命二運三風水」,農村老輩人都說,要知道一個人的命理如何,除了看他的生辰八字,就是看他的長相了。
  • 四川災區大熊貓心理陰影猶存:非常怕打雷
    據《生活新報》報導,三隻熊貓震後心理陰影表現越來越明顯,它們非常怕打雷,也怕聽到金屬撞擊聲。  早在來昆明前,飼養員就提出熊貓可能存在地震心理陰影的問題,因此,野生動物園十分重視大熊貓的心理恢復工作。飼養員每次在飼餵大熊貓時都會撫摸它們,和它們說說話表示親近。然而,三隻熊貓寶貝對於一些突發事件,還是表現得異常驚恐。
  • 長大後,怕了一隻壁虎!!!
    遙想當年天不怕地不怕的孩子,不知道被弄丟在哪裡了。小河邊沒了她嬉笑的身影,是被水蛇嚇跑了啊;麥田裡沒了她奔跑的身影,是被蟲草羈絆了啊......我們不再是我們,我們也終將是我們。不知你可曾想過,長大後我們為何變得小心翼翼了。難道這是成長的必經之路,就像獨處一般!
  • 芒種到了,俗話說丨芒種怕雷公,夏至怕北風,芒種打雷不好嗎?
    可想而知,關鍵時刻若是遇上打雷下雨,影響小麥的收割。更怕的是連陰雨,遇上連陰雨、成熟的小麥會發芽變質、甚至黴爛,辛苦換來的收成會毀於一旦。有苦難言,心痛啊。所以農民最怕在芒種期間聽到雷公的聲音,特別害怕連陰雨。而連陰雨既不能收割小麥,又影響夏糧播種時間。小麥黃在地裡,不能收割,而水稻等農作物必須搶在芒種結束前播種。農民的這種靠天吃飯,對天公不作美的無奈心情,憂急如焚。
  • 害怕打雷怎麼辦 如何緩解打雷時的焦慮
    生活中有不少人都害怕打雷,每逢雷雨天氣就焦慮甚至驚恐,面對這種心理,你該如何緩解?讓小編為你支招。切斷電源害怕打雷的你,從潛意識裡就有關於雷電危險的擔憂,因此開始打雷的時候,你就要切斷所有電源,讓自己心裡有安全感。
  • 孩子怕黑、怕鬼怎麼辦?還能不能愉快地過寒假了!
    怕「鬼」的孩子怎麼辦?孩子今年已經4歲,從懂事開始,她就一直不敢單獨睡覺,最近不知道從哪兒聽來了一串鬼故事,上廁所都要有人陪才敢去,如果沒有人陪同,她就一直忍著,甚至尿褲子。這種情況家長怎麼辦?怎樣才能讓孩子相信世界上並沒有鬼呢?有的家長會對寶寶怕鬼、怕黑的「慫樣」嗤之以鼻,認為孩子不夠勇敢,沒有「男子氣魄」。
  • 我的孩子怕黑、怕鬼怎麼辦
    因此,他們會怕黑、怕巨大的聲響、怕鬼,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發展現象。  我的孩子怕黑、怕鬼怎麼辦?  幼兒對黑暗的恐懼大部分是源於他的想像。這時的寶寶們想像力豐富,分不清現實與想像的界限,想像黑暗中有鬼,有大灰狼等讓他害怕的東西,所以在黑暗中他容易把恐懼擴大化,這是這個年齡孩子的認知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