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只有狗吠雞鳴和鳥叫,他們在大山深處守望"世界"

2021-01-08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

在大山深處守望「世界」

堅守在大山深處倉庫的官兵。黃 海攝

巡邏、守庫、摘柿子……在這大山裡,上士劉益沒有一絲埋怨。他用自己的熱情,認真雕琢平凡日子裡每一個細節,把生活盡力過得有滋味。

這裡是某地圖倉庫眾多倉庫中的一個。它隱蔽在大山深處的褶皺裡,手機信號時有時無,一年四季只有狗吠雞鳴和鳥叫。

劉益20歲就來到了這裡。由於山路崎嶇,人手較少,一周或者更久他和戰友才下山採購一次生活物資。6年間,他適應了北方的寒冬,也適應了大山的孤寂。

新兵宣誓、結婚生子、退伍儀式……這個很短時間就可以走完的地方,見證了他和戰友生命中太多重要時刻。

和記者走在院子裡,劉益會隨手撿起地上的樹枝、落葉。對他和戰友來說,這裡是另一個「家」。

「我已經離不開這裡了。」劉益說,「以前想走,走不了,現在要走,捨不得了。」

自我認可,才會選擇留下

「衛星導航信號弱,暫時無法為您提供導航服務。」汽車在原野上飛馳,聽到手機導航裡傳來的聲音,四級軍士長陳超臉上卻綻出笑容。

從2009年至今,陳超在某地圖倉庫駐守了12年。某種意義上,他的笑是對自己戰位的一種自我認可。

隨著衛星導航和數字地圖的成熟,紙質地圖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各種手機導航應用軟體。

多媒體技術的發展,使得視頻、聲音等都可以成為地圖的表達手段。地圖不再限於用符號和圖形表達在紙上,它可以經可視化加工表達在屏幕上,衛星遙感影像甚至可以把人們的視野拓展到月球和其他星球。

「我曾一度懷疑自己工作是否有意義,過不了心裡這道坎,很難在那個苦地方待下去。」剛入伍時,陳超和很多新兵一樣,不理解為啥現如今還需要守著這些紙質地圖。

四級軍士長賀申造清點地圖數量。黃 海攝

地圖是指揮作戰必不可少的工具,紙質地圖是最可靠的保障手段。現代戰爭強調各軍兵種協同作戰,戰場範圍廣闊,情況複雜多變,組織指揮複雜,對地圖的依賴性更大。

「我們守著的這些紙質地圖是軍事地圖,和傳統意義上的地圖差別還是很大的。」該地圖倉庫政委原宇說,「更大的比例尺,更精細的數據,更有針對性的信息……軍事地圖可以說是『指揮員的眼睛』,對軍隊作戰行動意義重大。」

地圖,是指揮員決策的重要依據。運籌帷幄,決勝千裡的背後是地圖保障的及時到位,地圖保障能力直接關係到戰場勝負。

「戰爭發生時,誰也不能保證信息網絡暢通。某種意義上,紙質地圖就是『協同作戰的共同語言』,也是我們最後的保障。」原宇對這個戰位的意義有自己的理解。

為了提高地圖保障能力,該地圖倉庫每周都會進行一次緊急拉動——

「全體注意,上級命令明日凌晨1 時前將物資送達緊急供應點。」初冬,急促的電話聲劃破沉靜的夜幕,一場地圖應急保障演練應聲打響。

寒風凜冽,天凝地閉。經過一夜鏖戰,散發著墨香的地圖順利送抵緊急供應點。

「為提高地圖保障效率,除每周一次的緊急拉動外,我們還會不定期展開野戰化供圖演練。」該地圖倉庫主任袁忠利說。

研判熱點、一人多崗、預先調送地圖、測算滿載運輸能力……伴隨多管齊下的針對性措施,該地圖倉庫出圖效率越來越高。

戰局如棋局。圍棋棋盤上,任何一個棋子都可能決定勝負大局。正如四級軍士長陳超所說:「看起來我們好像在戰局的邊緣,但我們知道這份工作對未來戰爭勝利的重要性。有了自我認可,才會選擇為之不斷奮鬥。」

他們的忙碌,在常人視線之外

應急保障演練中,官兵正在核對地圖信息。黃 海攝

盛夏,一列綠皮火車在鐵軌上飛馳。

火車某節貨運車廂裡,押運小組組長徐憲明正和三位戰友一起押送地圖,奔赴任務地域。

光線透過貨運車廂窗戶縫隙把車廂照得格外清楚。車廂正中間的藍色防潮隔離板上,地圖像小山一樣堆放著,4名押送官兵分別坐在4個角落。

他們的忙碌,總是在常人視線之外。

「前出保障組,必須安全、快速、精準地將地圖送達作業部隊。」「是,保證完成任務。」……回想起領受任務時的情景,徐憲明記憶猶新。

入伍19年,這是徐憲明第一次接受如此緊急的任務,他激動又忐忑。

此次前出保障用圖量達數噸,運輸距離遠,途中需要多次轉運,給前出保障組帶來了嚴峻考驗。

沒有空調的貨運車廂裡,最高溫度超過40℃。下士張明坤強忍著身體不適,抓緊吃了幾口單兵自熱食品,沒過多久就吐了出來。

看著這一幕,下士潘登主動提出替換崗位,讓他多休息一會。張明坤搖搖頭說:「任務這麼緊,我們每個人休息時間都是一樣的。我不能拖大家的後腿,今天我再難受也要把物資送到!」

聽到張明坤這句帶著幾分稚氣的話,坐在地圖另一側的中尉黃海眼眶紅了。就這樣過了一夜,列車在次日凌晨抵達下一站。

「警戒員,託運車左前方就位!」隨著押運員的號令,地圖二次轉運迅速展開。

「我們轉運途中必須保證地圖安全,做到『人不離圖、圖不離眼』。」組長徐憲明一再強調「裝卸必警戒、挪位必清點、存放必看守」的要求,積極協調開設地圖專用轉運區。

燈光如晝,地圖在官兵手上相互傳遞,山包似的地圖包在空曠的站臺上起了又落,進入新的貨運車廂。4個被汗水溼透的身影,帶著地圖繼續奔赴任務地點。

三天兩夜不敢合眼,列車終於在月亮第三次升起前拉響了汽笛。

「接收員同志,地圖已安全送達,請您驗收!」完成地圖交接時,徐憲明雙手緊緊握著接收員的手。

這一刻,他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成就感。這種成就感源自一位平凡軍人和強軍事業之間的緊密聯繫。

徐憲明和戰友送抵的不只是地圖,也是一場勝利。地圖照亮了部隊勝利的路,也照亮了他們內心的路。

站在這一刻,徐憲明回望在地圖倉庫度過的19個年頭,所有經歷的困難引起的不再是痛苦的記憶,變成了一種獨特的生命體驗。

火車到站時那聲汽笛鳴叫,被永遠儲存在他們的生命磁帶上,需要那雙磨出血泡的手才能播放。

兩個世界之間,是一群軍人的守望

天近傍晚,寒氣逐漸加重。

站在倉庫的巷道裡,嗅著倉庫裡地圖特有的氣味,記者不禁感慨:管理這些地圖絕非易事!

打開幹部王映雪的工作電腦,可以看到新版地圖網絡管理系統的多種地圖查詢方式,視圖縮放、漫遊、刷新工具,更具效率的線上保障流程……新的界面和功能讓人眼前一亮。

「倉庫的新版地圖網絡管理系統已經試運行一段時間,與之前的地圖管理系統相比,它採用新的體系架構,按照網絡化、服務化、模塊化的思路進行地圖管理保障。」王映雪說。

王映雪來自河南鶴壁,研究生期間攻讀的是地圖製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專業,去年剛剛來到該地圖倉庫。

當初剛來到這裡,她也曾被大山裡巨大的「洞庫」所震撼,這也讓她更加珍惜如今這個施展才華的平臺。

「不只是王映雪,我們努力給每一個官兵更好的發展環境,這樣才能更好、更高效地完成任務。」袁忠利說,「換句話說,我們每個人都是一片瓦。」

「每個人都是一片瓦。」這是記者從袁忠利口中聽到最多的一句話。

袁忠利是山東人,理著平頭,身高超過一米八,工作絲毫不拖泥帶水。

「作為領導幹部,我們要率先站出來,成為官兵們頭上的一片瓦。」為了官兵能夠更好地工作、生活,袁忠利把營區的暖氣、車輛、辦公設施等都進行了整修。

在領導班子帶動下,官兵也努力成為地圖倉庫的「一片瓦」。

在倉庫的廣場中間,有一個十幾平米的叉車訓練場地。場地上,黑色的輪胎痕跡已經浸入地下,像是一條天然的黑色軌道,它見證著官兵練習叉車作業的日與夜。

走進不遠處的室內訓練室,這裡沒有深深的車轍,一個邊角光滑的小木塊進入人們的視線。

「平時我們清點地圖數量,用的就是這個小木塊。規格相同的木塊,每個人都能分辨出哪個是自己的『老夥計』,因為木塊這些光滑邊緣都是他們用汗水磨出來的。」看著一個個小木塊,袁忠利說著它背後的故事。

60多年過去了,這個地圖倉庫始終在平穩高效運行,這背後是官兵日復一日的精心守護。倉庫裡這些地圖被送往各個部隊,保護著一次次重大軍事任務,成為保家衛國的「一片瓦」。

或許,這就是袁忠利總把這句話掛在嘴邊的原因。在這裡堅守的官兵,都在用行動讓這句話變成現實。

「我的夢想,就是退伍前能去看一眼航母,看一眼潛艇。」看著電視裡的艦船,該地圖倉庫政委原宇說出這樣一番話。

在袁忠利辦公室裡,掛著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兩幅地圖,原宇經常坐在地圖對面的椅子上和袁忠利討論工作。

閒暇時間,他們就看著地圖,想像我們的軍艦在地圖某處馳騁。

大山中,他們的世界每天繞著方寸地圖忙碌;他們的心中還有一個世界,那裡裝著祖國真實的山川湖海。

兩個世界之間,是一群軍人的守望。

相關焦點

  • 他們在大山深處守望「世界」(2)
    離開大山前夕,方瑞波腳步放慢了許多。那天傍晚,他走走停停,很久才結束巡邏。「往前走。慢點兒不要緊,只是不要停下。」離開這裡的老兵,幾乎都不敢停下,因為害怕別離。與方瑞波一樣,多少官兵將青春留在了這個倉庫。
  • 他們在大山深處守望「世界」
    難以想像60多年前,前輩們在缺乏大型機械的情況下,僅僅憑藉炸藥和簡單機械完成這樣的工程,耗費了多少汗水。「當初這一片區域,駐紮著許多官兵,他們把這裡當成自己的『家』來建設,把青春留在了這片大山裡。」看著這一幕,徐憲明感慨地說,「如今,我們修建了先進的現代化倉庫,每年新兵來,都會組織他們來這個60多年前建成的『洞庫』參觀,感受前輩們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
  • 在大山深處守望「世界」
    堅守在大山深處倉庫的官兵。應急保障演練中,官兵正在核對地圖信息。四級軍士長賀申造清點地圖數量。黃海攝巡邏、守庫、摘柿子……在這大山裡,上士劉益沒有一絲埋怨。他用自己的熱情,認真雕琢平凡日子裡每一個細節,把生活盡力過得有滋味。這裡是某地圖倉庫眾多倉庫中的一個。
  • 雞鳴狗吠驢叫聲裡的有趣歷史
    今天,我們就扯一扯由模仿雞鳴狗吠驢叫喚的口技編織成的歷史。02有史可查的著名口技表演,最早一次,發生在中華文化天空群星熣燦的戰國時期。孟嘗君田文,齊國人,素有賢能之名,更以好客著稱,門下有三千門客跟隨。
  • 宣城市民:雞鳴狗吠驚吵人 「另類噪音」誰來管
    據宣城日報報導,夜裡睡得正香時被一陣狗吠聲吵到沒睡意,清晨還在做夢又被雞鳴聲驚醒,這成了不少市民的煩心事。近日,有市民反映,小區裡深夜總能聽到犬吠,還有市民稱小區裡有人養著公雞,天不亮就開始打鳴。12月8日,針對市民反映的情況,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 他們在大山深處守望「世界」(5)
    這種成就感源自一位平凡軍人和強軍事業之間的緊密聯繫。徐憲明和戰友送抵的不只是地圖,也是一場勝利。地圖照亮了部隊勝利的路,也照亮了他們內心的路。
  • 台州這個大山深處的古老小村落只有石屋、小溪和八位老人
    這裡居住著,68歲「最年輕勞動力」的崇米大叔,85歲好廚藝的老連阿婆,老連阿婆的「好閨蜜」87歲的小英阿婆及她的「老官人」91歲的加中阿公……為什麼村裡只有8位老人那他們的生活究竟是怎樣的呢請點擊視頻《了不起的村落小芝鎮岙陳自然村》來了解下↓↓↓
  • 最經典十首寫狗古詩詞: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
    他養過一隻叫「烏嘴」的狗,並寫了一首詠犬詩:烏喙本海獒,幸我為之主……另外,在密州的時候,他還帶著狗和鷹去打獵,寫出了那首《江城子·密州出獵》的著名豪放詞。對詩人來說,狗身上最有詩意的並非呆萌外形,而是靜夜裡的那聲聲犬吠。「柴門聞犬吠」「狗吠深巷中」「孤村一犬吠」「風動葉聲山犬吠」「煙雨濛濛雞犬聲」「扣門無犬吠」等詩句,都已成了經典。
  • 永清某小區深夜裡狗吠聲聲 小區居民不堪其擾
    正 文 人們常說:「狗是人類的好朋友。」隨著社會發展,城市當中,狗已不再是看家護院的看門狗,而是被保護起來成了寵物狗,或者被遺棄成了流浪狗。但隨之而來的狗擾民、狗傷人、汙染環境等問題,以及因狗引發的糾紛日益突出。
  • 守望梵淨山--貴州頻道--人民網
    在梵淨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與家人聚少離多,數年如一日守望國家的珍稀動植物。 近日 ,筆者早上8點半出發,走4個多小時的山路,見到了在巖高坪觀測站堅守了9年的李國兵。這個40歲出頭的中年漢子,由於常年日曬雨淋,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要大得多。 「這兒海拔有2000餘米,一到冬天,幾乎全是雪凝。」
  • 威寧大山深處的喘息聲
    一眼望去白茫茫的一片,冬天的景色總是那麼迷人又帶有一絲絲涼薄,銀裝素裹之下有著不同的聲音,有孩童玩雪時的歡笑聲,有滑到後的驚叫聲,還有那在大山深處電力人的喘息聲
  • 「蜜蜂旅館」開進大山深處
    「蜜蜂旅館」開進大山深處 (1/5) "← →"翻頁
  • 埋惡· 群狗亂吠
    村裡的老人們坐不住了,一到狗吠聲響起,他們也梗長著脖子,隨著狗頭仰的方向看,心裡被攪和地亂成了一鍋粥。年輕人可不管這些,自家狗一亂叫,棍子鞭子齊齊招呼,或者乾脆用麻繩將狗嘴捆住,塞進麻袋裡。就是這樣,不知哪兒來的一聲狗叫,依舊引得這群狗跟著亂吠。
  • 大山深處傳出「龍叫」? 貴州回應山裡有龍吟:是老虎叫聲
    原標題:網傳貴州畢節大山深處傳出「龍叫」?萬人圍觀站滿山坡 真相來了!  近日,貴州畢節威寧縣秀水鎮山體發生異響引發網友關注,有流傳視頻稱山谷中傳出「龍叫」。經核實,視頻中的奇觀聲響是一網友在2018年發布在網絡上的老虎叫聲。
  • 擁有靈性的太行犬,在800餘裡的大山深處,繁衍生息3000多年
    在中國的大山深處,有一種被世人遺忘很多年的中華原生犬太行犬,太行犬的名字是基於是太行山名字由來的。根據歷史記載,早在3000年前,太行犬就已經活躍在這座大山之中,最早的太行犬是太行山中的野生犬,屬於本土犬種,現在純種的已經很少了,甚至達到瀕臨的情況。
  • 門後的狗吠
    或因小時候被狼狗咬過,長大後避之則吉,凡見狗類即憶起屁股肉上的那陣狗咬疼痛。小時候也養過狗,是父親的朋友所送,到我家後,生病了,數天不吃不喝卻亦不肯安息,直到老主人前來探望,它抬眼望她,嗚嗚哀吠幾聲,便去了。老主人抱著它,傷心流淚,簡直像日本悲情文藝電影。
  • 狗精轉世?鄰居狗吠不止 加國男子學狗叫互吠
    安省Norfolk鄉區一名41歲的男子,由於不滿鄰居的寵物狗「日夜不停」地叫,竟然在凌晨跑到鄰居家的窗前學狗叫,擾得四鄰不安,最後還驚動了警察。   這起案件發生於上周六凌晨兩點左右,地點是位於Simcoe鎮Grove街上的一處民宅前。
  • 坐落在大山深處,一個沒有蚊子的村莊,保留一份原始的自然和淳樸
    馬上就要到夏天了,不知道朋友們是不是也和小編一樣,每到夜晚總是被蚊子叮咬得翻來覆去睡不著覺,蚊子簡直是夏天最令人討厭的生物。如果給小編一個願望,小編希望去一個夏天沒有蚊子的地方!不,是去一個四季都沒有蚊子的地方!你們肯定會說小編我是在做白日夢,蚊子無處不在,世界上怎麼可能有地方沒有蚊子呢?
  • 電擊止吠器讓狗變「啞巴」(組圖)
    王女士告訴記者,止吠器的工作原理很簡單,當狗叫第一聲時,止吠器會發出輕微靜電警告狗不要叫,如30秒內仍繼續叫,止吠器的金屬探頭就會產生靜電震動,讓狗感到不舒服而停止吠叫。  記者注意到,在近半個小時的採訪過程中,小狗乖乖地趴在地上一聲不吭。即使看見記者這個「生人」在它身邊走來走去,它也只是湊過來聞聞。「要是放在以前你試試,肯定衝著你叫上半天。」
  • 雞叫狗吠鴿飛"動物世界"擾眠 養寵"釘子戶"誰能管得住
    雞飛狗跳鴿子叫——大熱天假如和這樣的鄰居共處,你的心還能靜得下來嗎?繼昨天的「蟈蟈進行曲」後,今天平陽三村的「寵物合唱團」同樣讓鄰居們叫苦。  晚上狗吠早上雞叫   家住平陽三村的讀者黃先生向本報「夏令熱線」反映,6號樓1樓有戶人家常年在家後門的綠化帶裡養寵物,雞、鴿子和狗品種不少、數量不小,不僅半夜叫聲擾人眠,而且氣味刺鼻惹蟲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