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換臉軟體ZAO刷屏 隱私權肖像權存憂
ZAO的視頻素材和表情素材,律師認為這當中ZAO和用戶均存在侵權風險。APP截圖
「僅需一張照片,出演天下好戲」。用戶在應用程式ZAO上傳個人照片後,可實現與明星換臉,用戶覺得「好玩」的同時,該軟體背後的隱私權、肖像權、版權等相關安全問題也引起關注。律師認為ZAO應醒目提醒用戶授權條款,同時ZAO和用戶都應該明確責任防止侵權。
新京報訊 近日,換臉軟體ZAO走紅網絡,用戶上傳個人照片後可「一鍵」進入沙溢、梁朝偉等明星出演的相關影視片段中,生成新視頻,同時還能製作表情包。
用自己的照片跟明星「換臉」
8月31日,舒米(化名)在朋友推薦下下載了ZAO,午休時間就製作了7個換臉視頻。舒米表示,他最喜愛自製的《武林外傳》片段,他首先在ZAO的視頻素材庫裡選擇電視劇《武林外傳》的片段,該片段的內容為演員沙溢和演員唐靜的一段男女對手戲。
舒米按照ZAO的提示,將自己與女朋友的臉成功替換進了電視劇片段當中。ZAO顯示,用戶點擊演員替換並進行手機拍照,要求人臉正對鏡頭露出臉的輪廓,保持光線勻稱等,用戶按照要求上傳照片後,點擊製造視頻,16秒左右即可生成換臉後的視頻。舒米感覺「很有意思」。
小林喜歡梁朝偉,他在ZAO視頻素材庫裡選擇電影《無間道》裡的經典片段,生成視頻後分享,小林直言「毫無違和感」。
ZAO還能讓用戶成表情包主角
ZAO還能造表情,用戶可將自己的臉替換成表情包的主角,與造視頻功能類似。用戶無論是在進行「造視頻」或「造表情」時,除了自行拍攝外,都可以從手機相冊中選擇照片上傳。
提交上傳照片後,ZAO會進行非公眾人物驗證和肖像權驗證,確保符合相關法規才能使用。所謂肖像權驗證即ZAO通過手機前置攝像頭拍攝,對用戶臉部進行掃描驗證。
每張用戶上傳的未經肖像權驗證的照片,會有10次製作視頻的機會,肖像權驗證即用戶在軟體中通過手機攝像頭進行人臉認證,這意味著,用戶有機會上傳他人照片,利用他人照片製作換臉視頻。但未經肖像權驗證的視頻無法分享。
因為簡單易操作,該軟體迅速走紅社交網絡。
■ 追問
用戶隱私可用於關聯公司是否安全?
律師認為,授權條款被淹沒在ZAO用戶協議中,應更醒目地提醒用戶
ZAO在用戶協議中寫道,「保護您的用戶信息與個人信息是ZAO及其關聯公司的一項基本原則,您同意,ZAO及其關聯公司將按照本協議及《隱私政策》的規定收集、使用、存儲、管理和保護您的用戶信息與個人信息;若您不同意或無法接受《隱私政策》全部或者部分條款或者有疑問的,請立即停止使用ZAO提供的服務,您繼續使用ZAO提供的服務將被視為接受」。
上述協議內容意味著,ZAO將在用戶同意的情況下,按照相關規定,收集、使用、存儲、管理和保護用戶信息與個人信息。不僅如此,用戶協議還規定,「在您上傳及/或發布用戶內容之前,您同意或者確保實際權利人同意授予ZAO及其關聯公司以及ZAO用戶全球範圍內完全免費、不可撤銷、永久、可轉授權和可再許可的權利,包括但不限於可以對用戶內容進行全部或部分的修改與編輯」。
北京盈科(杭州)律師事務所律師方超強表示,用戶隱私信息等權益給第三方使用,必須要有用戶的明確授權。
中國政法大學智慧財產權中心特約研究員趙佔領表示,ZAO作為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對於免除或者限制自己責任的格式條款,應採取足以引起對方注意的方式提醒用戶。但是,目前ZAO授權條款淹沒在用戶協議的眾多內容之中,絕大多數用戶根本注意不到。
素材內容及換臉後的視頻是否侵權?
律師認為用戶和平臺存在侵犯他人肖像權以及版權的風險
ZAO的每個用戶上傳未經肖像權驗證的照片,擁有10次製作視頻的機會。但ZAO在上傳照片時會提示,「ZAO會進行非公眾人物驗證和肖像權驗證,確保符合相關法規才能使用」,新京報記者隨機選用明星蔡徐坤在公開場合發布的照片進行測驗,軟體顯示,「檢測到公眾人物,疑似侵犯公眾人物肖像權,無法通過圖片添加。」但微博上有利用ZAO將明星李現換進明星張翰所出演的影視片段中的「成功作品」,實現李現與張翰的換臉。
同時,ZAO在版權聲明中提到,產品上存在的短視頻和表情等素材,除了特別聲明是ZAO跟合作方進行版權合作的之外,均來源於ZAO用戶自發上傳,ZAO不享有素材的商業版權。
但新京報記者了解發現,上傳素材需要通過權限認證,用戶需提交申請等待審核通過,同時並不能確定ZAO上的現有視頻與表情包素材均符合版權要求。
方超強認為,根據合同原則,權利義務是相對應的,責任限定上傳的用戶有義務去獲得相應的授權來確保上傳的肖像權沒有問題,但這個只是用戶和平臺方ZAO之間的合同義務,如果肖像權屬本人沒有給用戶授過權,平臺就用了這個肖像生成了相應的作品,比如一個明星的肖像被用戶上傳了,平臺默認為用戶上傳是有權限的,從而做了商業性的使用,那麼平臺依然會構成肖像權的侵權。
趙佔領稱,用戶對於其ZAO平臺上所上傳的內容,有的擁有版權、肖像權,或者從權利人處獲得授權,但是有的並未獲得權利人的授權。比如,用戶可能未經授權將影視劇的片段上傳到平臺,該行為構成版權侵權,ZAO對於用戶的侵權行為是否承擔責任一般根據通知刪除規則來判斷,即當權利人向ZAO發出侵權通知後,ZAO應該及時刪除侵權內容,但ZAO如果明知或應知用戶上傳的內容侵權而不刪除,則構成侵權。
■ 追訪
支付寶稱ZAO不會威脅刷臉支付
也有用戶評論ZAO「(存在)刷臉支付安全隱患」。螞蟻金服相關人士8月31日對新京報記者表示,目前網上各類換臉軟體有很多,但不管換得有多逼真,都是無法突破刷臉支付的。
該人士稱,「刷臉支付」採用的是3D人臉識別技術,在進行人臉識別前,也會通過軟硬體結合的方式進行檢測,來判斷採集到的人臉是否為照片、視頻或者軟體模擬生成的,能有效地避免各種人臉偽造帶來的身份冒用情況。
此外,在進行人臉識別後,部分用戶還需要輸入與帳號綁定的手機號進行校驗,進一步提高了安全性。同時,支付寶還會通過各種安全風控策略確保帳戶安全。比如刷臉支付功能需要用戶進行開通操作,開通之後才能進行支付,用戶也可以隨時關閉。而且,即便出現帳戶被冒用的極小概率事件,支付寶也會通過保險公司進行全額賠付。
事實上,關於生物識別技術的運用規範,業內一直有所討論。CF40學術顧問、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也曾指出,網上安全認證技術,比如生物、二維碼、虹膜、指紋、刷臉、聲音等辨別認證技術必須「特許經營」,凡此類技術公司設立必須「先證後照」,必須有較高的進入門檻。
■ 延展
利用AI換臉制淫穢視頻
多家外媒曾報導國外的換臉軟體被用來製作名人的色情視頻。《衛報》稱此類軟體為「對未來可怕的一瞥」,顯示了對人工智慧未來可能造成的倫理問題的擔憂。
新京報曾在先前報導中提到,國內也存在利用AI換臉技術製作淫穢視頻的產業鏈。當時,網絡安全專家張百川就曾提示,普通人可能不太容易學會「AI換臉技術」,但有人可能利用此項技術製成有類似功能的軟體,「那麼普通人只要在APP上上傳照片即可」。針對個人如何防範的問題,張百川說,「個人很難防範,如果你有照片在網際網路上,就會有(被利用的)風險」。
新京報見習記者 程子姣 記者羅亦丹 陳鵬 程維妙
(責編: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