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換臉App刷屏朋友圈 專家:此類軟體存在隱私洩露風險

2021-01-08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9月1日消息(記者潘毅)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這幾天,一款名叫「ZAO」的軟體受到熱捧,相信不少人在自己的朋友圈都看到有朋友轉發通過這個軟體生成的「換臉視頻」。什麼是「換臉視頻」?就是通過這款軟體,用戶可以將影視劇、綜藝節目片段中明星的臉換成自己的照片,因為是AI人工智慧技術,所以呈現出的換臉效果比較好,臉部表情自然,效果十分逼真,就像是自己演的一樣。

在軟體火爆之餘,昨天(8月31日)開始有用戶在社交媒體表達了對隱私洩露的擔憂。由於換臉後需要進行眨眼、抬頭等各種驗證,與刷臉支付採集的臉部信息類似,同時註冊平臺需要手機號碼,不少用戶擔心臉部數據被洩漏會引發一系列問題。也有細心的用戶發現,這款軟體的用戶協議中還暗藏玄機。專家指出,此類軟體的確存在隱私洩露風險,同時,軟體中提供給用戶用來換臉的影視劇片段也存在侵權的可能性。

利用這款軟體進行「換臉」,首先需要用手機號動態驗證碼進行驗證登錄。用戶如果想要下載或分享換臉視頻,則需要進行驗證確認所使用的照片的確是用戶本人,而驗證的方式則是在攝像頭前進行眨眼、扭頭、張嘴等指示動作。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分析,在這個過程中,可能存在核心個人信息洩露的風險,「首先換臉技術,包括在搜集過程中轉動臉部、眨眼,本質是搜集了你面部的識別信息,這個是用戶最核心的個人信息。個人信息一旦被比對之後,如果落到壞人的手裡,有可能涉及到財產安全和人身安全的問題。」

軟體宣稱,照片提交上傳後,會對照片進行非公眾人物驗證和肖像權驗證,確保符合相關法規才能使用。沒有經過自拍驗證的照片會有使用次數限制,也無法被分享或下載。雖然相關措施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防止用戶濫用他人照片惡搞,但朱巍指出:「這種東西看似是以娛樂為目的,因為大家笑一笑不會產生什麼傷害。但是因為技術的發展,『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如果被壞人利用,一方面利用這個技術,另外一方面盜取了這些換臉的信息,包括用戶所有的個人信息,一旦匹配成功,輕則精準詐騙,重則有可能用戶的帳號、密碼都處在不安全的狀態,所以平臺的責任更大,它(軟體)的影響範圍越大,越火,平臺的社會責任和在道德責任層面上的法律責任也就越高。」

與此同時,軟體內置可供選擇的影視劇片段中,有包括《延禧攻略》《長安十二時辰》《還珠格格》在內的多部熱門國內電視劇,也有石原裡美、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等國外明星的影視劇片段,還有大量熱門的綜藝片段。對此,朱巍指出:「換臉技術涉及的是要放到影視劇裡面去,影視劇本身涉及著作權、智慧財產權。突然間把臉換了,是不是構成合理使用?這個可能跟智慧財產權法有密切關係。」

其實,人工智慧進行換臉的技術數年前已經出現。2017年,國外一個論壇用戶首先將自己製作的換臉視頻發布在網絡上,利用這一技術,他將國外女明星的照片與色情影片合成,幾乎以假亂真,一度引發巨大爭議。雖然相關視頻最終被刪除,但是這項技術隨後被開源。今年年初,有國內用戶在網絡上發布一段合成的換臉視頻,將一段電影片段中朱茵的臉換成了楊冪,也曾引起爭議。隨著如今這款軟體的爆紅,視頻「換臉」門檻進一步降低。

朱巍分析:「很多的換臉實際上並非是以娛樂為目的的,有一些比如涉及到人格尊嚴,包括人的名譽權、肖像權的侵害,他換的可能不是自己的臉,而是別人的臉,或者在一些非法低俗的網站上進行這樣的行為,尤其它做得特別逼真,非常有可能讓其他人認為是不是被換臉的這個人實際從事的表演,這些都是安全隱患。」

有細心的用戶發現,這款軟體的用戶協議中還暗藏玄機。其中寫道,使用這款軟體的換臉功能,需要同意授予這款軟體及其關聯公司全球範圍內完全免費、不可撤銷、永久、可轉授權和可再許可的權利,包括但不限於:人臉照片、圖片、視頻資料等肖像資料中所含的肖像權利人的肖像權,以及利用技術對肖像權利人的肖像進行形式改動。北京嶽成律師事務所律師嶽屾山指出:「我授權給你以後,你不能夠把我的照片用於其他的非法用途,或者把我的照片進行修改、醜化、惡搞,這對於我授權給你使用肖像權的目的存在一定偏差。這個時候其實對於上傳照片的App用戶來講,可能構成的是名譽上的侵權,或者導致他的社會評價降低等,這也有可能構成侵權。」

用戶協議中還寫道,該款軟體及其關聯公司可自行選擇是否使用以及使用方式,包括但不限於編輯相關信息、授權給合作方使用、編輯與傳播。還稱會「盡最大努力在合理範圍內使用」。嶽屾山分析:「App用戶在上傳了之後,或者說授權給App經營者之後,它的經營者還要求可能會給它的關聯公司或者給其他人。這對於轉售權來講是過於模糊的,而且很有可能造成自己的隱私洩露,所以建議相關部門對於這類的用戶協議予以相應規制,包括使用者也要仔細看一下這些用戶協議,如果確實存在這些風險和對自己很不利和不公平的條款存在,建議不要使用。」

昨晚記者發現,該款軟體「用戶協議」中,「您的必要授權」這一項內容與此前相比進行了較大幅度的修改,去掉了關聯公司等相關表述。同時在用戶協議的醒目位置,增加了一則特別提示,其中指出,用戶上傳的短視頻及人臉等信息,將僅限用於為用戶提供上傳/發布短視頻,以及利用技術對平臺上的短視頻進行局部修改生成新的短視頻的服務。

同時,新增內容中承諾,相關的內容將嚴格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保留在軟體上,除非為了改善該款軟體為用戶提供的服務,或另行取得用戶的再次同意,不會以任何其他形式或目的使用上述內容。此外,用戶協議中相比之前補充了撤回及刪除條款,並承諾用戶執行相關操作後,將依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在伺服器上刪除。有關事件的最新進展,中國之聲將持續關注。

相關焦點

  • AI換臉APP刷屏朋友圈 爆火背後暗藏哪些隱患?
    (原標題:AI換臉APP刷屏朋友圈,爆火背後帶來哪些商機、暗藏哪些問題?)據中國之聲報導:這幾天,一款名叫「ZAO」的軟體受到熱捧,相信不少人在自己的朋友圈都看到有朋友轉發通過這個軟體生成的「換臉視頻」。什麼是所謂「換臉視頻」呢?
  • AI換臉APP刷屏朋友圈 爆火背後有哪些商機、隱患?
    AI換臉APP刷屏朋友圈,爆火背後帶來哪些商機、暗藏哪些問題?  據中國之聲報導:這幾天,一款名叫「ZAO」的軟體受到熱捧,相信不少人在自己的朋友圈都看到有朋友轉發通過這個軟體生成的「換臉視頻」。什麼是所謂「換臉視頻」呢?
  • 「換臉」App刷屏朋友圈 監管當與時俱進
    新聞背景:這幾天,一款名為「ZAO」的「換臉」App刷屏朋友圈。大量用戶使用這款App上傳自拍照片,將自己「變成」影視片的主角,並將這些「改頭換面」過的視頻片段上傳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臺,引發「病毒式」傳播。在軟體火爆傳播之餘,也有用戶在社交媒體表達對隱私洩露的擔憂。
  • 換臉軟體刷屏後隱私焦慮升溫:銷號聲四起 風險或在遠程存照
    換臉軟體刷屏後隱私焦慮升溫:銷號聲四起 風險或在遠程存照 原標題:   8月30日-31日,打出「僅需一張照片,出演天下好戲」口號的AI換臉App「ZAO」刷屏朋友圈。通過這款App,僅需上傳一張照片,就能用你的臉製作網絡熱門表情包,出演經典電影片段,跟偶像、朋友飆戲。
  • AI換臉app刷屏,刷臉支付會被破解嗎?
    近日,一款「換臉」軟體再度引發了人們對於AI換臉技術和用戶隱私保護的討論。在這款名叫「ZAO」的軟體裡,用戶可以上傳自己的照片,通過AI換臉功能,讓自己「變身」成為熱門影視劇中的男女主角,隨後還可以將小視頻分享到朋友圈。
  • 10秒跟明星換臉?這款AI換臉軟體一夜走紅!但用戶協議你看了嗎
    清朗天空感受法治新生態近日,一款名為「ZAO」的換臉軟體在朋友圈刷屏。據了解,ZAO使用AI技術,用戶只需要一張正臉照,就可以替換為影視作品或者小視頻中的人物,生成以自己為主角的視頻片段。不少網友已經嘗鮮,但仍有很多網友表示該APP的用戶協議有隱患,擔心隱私洩露。換臉軟體「ZAO」一夜爆紅「ZAO」是一款使用AI技術換臉的軟體,據它的應用介紹,只需一張正面照,就可以玩轉所有表情包和經典影視片段,讓你過足戲癮。用戶註冊完成後,系統會提示你選擇一張圖片——在你的相冊中,很多照片不清晰或者非正臉的照片都被系統否決的,不允許上傳。
  • 官方回應換臉軟體「ZAO」涉嫌侵權:已制定多項法規標準
    摘要 【官方回應換臉軟體「ZAO」涉嫌侵權:已制定多項法規標準】在國新辦18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副主任劉烈宏對AI換臉技術軟體「ZAO」涉嫌侵犯個人隱私及霸王條款一事做出回應。
  • 換臉APP威脅「刷臉支付」安全?
    該APP的火爆,亦引發了用戶對隱私洩露的擔憂。利用這款軟體進行「換臉」,首先需要用手機號動態驗證碼進行驗證登錄。用戶如果想要下載或分享換臉視頻,則需要進行驗證確認所使用的照片的確是用戶本人,而驗證的方式則是在攝像頭前進行眨眼、扭頭、張嘴等指示動作。
  • 換臉app隱私保護狀況調查
    「ZAO」並非國內首款採用AI技術換臉的APP,提供換臉服務的還有「顏技」「AI換臉」「指尖變臉」等。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調查發現,大部分APP均對用戶的信息安全予以保護承諾,並未要求用戶授予APP使用換臉後作品的權利,但也有一些軟體要求用戶提供了過多的個人信息,侵犯了用戶的個人權利。
  • 換臉軟體ZAO走紅網絡 隱私權肖像權存憂
    原標題:換臉軟體ZAO刷屏 隱私權肖像權存憂   每張用戶上傳的未經肖像權驗證的照片,會有10次製作視頻的機會,肖像權驗證即用戶在軟體中通過手機攝像頭進行人臉認證,這意味著,用戶有機會上傳他人照片,利用他人照片製作換臉視頻。但未經肖像權驗證的視頻無法分享。   因為簡單易操作,該軟體迅速走紅社交網絡。   ■ 追問   用戶隱私可用於關聯公司是否安全?
  • AI換臉軟體一夜爆紅遭質疑 楊冪朱茵被隨意換臉
    網易娛樂8月31日報導  8月30日晚,一款名為"ZAO"的AI換臉軟體在社交媒體刷屏,用戶只需要一張正臉照就可以將視頻中的人物替換為自己的臉。據數據顯示,該款軟體實為陌陌旗下的App。同時AI換臉技術也被用在情色視頻黑色產業鏈中,從而引發質疑。早在2017年12月,國外某ID名為「deepfakes」的Reddit論壇用戶首次將自己製作的AI換臉視頻發布在了網絡上,它能夠把照片和視頻中的人臉替換成任何想要替換的人臉,肉眼難分真假。當時「deepfakes」把情色電影裡的女主角換成了蓋爾·加朵等好萊塢明星。
  • 「ZAO」AI換臉軟體爆紅網絡 被指涉嫌過度攫取用戶授權
    【CNMO新聞】8月31日,一款名為「ZAO」的AI視頻換臉軟體爆紅網絡。據悉,這款軟體使用AI技術,用戶只需提供一張清晰的正臉照,就可以替換視頻片段中的人物,生成以自己為主角的視頻片段。你在正式使用該app以前,是要上傳自己肖像的,不僅靜態,還有動態,而當你選擇使用這個app以後,根據協議內容,該app除了可免費使用並修改你的肖像,還可以將它任意授權給自己想授權的第三方,當做信息進行販賣。所以當有一天,你在zao或者其它關聯平臺上發現你的臉被隨意變換、不再屬於自己的時候,你想起訴zao,不好意思,它會拿出這個協議來堵你的嘴,告訴你你自己早已同意。」
  • AI換臉ZAO原來是陌陌系,用戶擔心「臉」被盜用,微信下手封殺
    近日,AI變臉應用「ZAO-逢臉造戲」朋友圈在走紅,並迅速衝上微博熱搜及手機應用商店榜單,成為周末大家競相體驗的AI變臉APP,不過因為用戶個人信息存在洩露風險,引來用戶爭議。因為,此前該應用在APP協議中要求獲得用戶人臉照片「完全免費、不可撤銷、永久、可轉授權和可再許可的權利」,被指存在隱私與安全風險,以及肖像權侵權問題。8月31日下午,ZAO悄悄修改了其用戶協議內容,疑似回應網絡爭議。新增內容中承諾,用戶上傳的短視頻和人臉,將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保留在ZAO上。
  • 為何手機中的APP都要讀取個人通訊錄信息?會洩露個人隱私嗎?
    到底會不會存在隱私洩露的情況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其一、營銷推廣對於用戶而言,授權通訊錄權限之後,我們可以在社交軟體上添加通訊錄為好友,在短視頻軟體上查看好友發布的動態,非常方便;對用戶固然有好處,但其實對平臺更有好處。APP服務商利用手機通訊錄中的個人信息,把這些人的信息匯聚成大數據,然後利用這些數據去營銷或推廣。
  • 真正ai換臉是對現實行為的一種抽象模擬
    ai換臉技術引起很多人的擔憂,因為現在很多人把換臉技術用於反騙,這對我們有什麼影響呢?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們前天晚上請來一位ai換臉專家,給我們分享關於ai換臉的方方面面。他講述的換臉實驗讓我印象很深刻,換的姿勢不同,效果卻完全不同,換臉技術被人類技術迷戀已久,有人說:ai換臉等於自閉智能,我們還只是一些人工智慧,才被人類僅僅掌握,要知道自閉和語言智能是兩個概念,兩者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大腦的執行邊界在哪裡,我們又該如何看待ai換臉技術,真正的ai換臉究竟是什麼呢?換臉並不是人類製造出來的。
  • 好用的電腦軟體——換臉軟體(Fakeapp)
    現在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發朋友圈、發微博等來曬自己的動態,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一款美國最常用視頻換臉的軟體--Fakeapp。有的時候你經常納悶你的朋友明明不會彈鋼琴卻曬了一個彈鋼琴的視頻、明明這幾天足不出戶卻拍下了自己在各個國家景區拍的視頻。
  • 「換臉」APP背後的真相
    近期,一款名為ZAO的人工智慧換臉APP在國內推出。用戶只需上傳一張正面照,就可以一鍵操作,把一些影視劇片段中演員的臉換成自己的,立刻生成視頻,還可通過社交媒體傳播,仿佛瞬間圓了明星夢。這一款換臉APP很快就成了爆款,頗受歡迎,但也很快引起有關部門的注意,就在本周,工信部就網絡數據安全問題約談了相關公司。
  • 一款換臉APP帶來的支付恐慌!
    圖:楊冪換臉朱茵版黃蓉刷臉支付還安全嗎?既然刷臉支付時代已經蓄勢待發,那麼視頻換臉軟體會不會對刷臉造成危害?這要分幾種情況:第一種情況,在手機刷臉支付的場景下,視頻換臉成功的可能性很低。這也是支付寶說「目前各類換臉軟體不管換的有多逼真,都無法突破刷臉支付」這句話的底氣所在。
  • 智能攝像頭存在隱私洩露風險?「不法之眼」正在偷窺
    記者調查發現,如今網上出現公開販賣破解智能攝像頭的教程和軟體。同時,有不法分子利用一些智能攝像頭存在的安全漏洞,窺視他人家庭隱私生活,錄製後在網上公開販賣。只需帳號密碼即可肆意偷窺記者在「雲視通」「有看頭」「360攝像機」的百度貼吧裡發現,存在大量售賣家庭智能攝像頭破解方法和家庭生活視頻的帖子、留言,售賣價格從20至300元不等。
  • 共享充電寶陷洩露個人隱私旋渦 消費者隱私已被洩露怎麼辦
    重慶市律師協會民事專業委員會主任、重慶中世律師事務所創始合伙人吳啟均說,隨著科技進步,個人信息尤其是隱私的洩露途徑不斷增多,而法律法規中針對具體社會生活的規定往往與新技術之間存在一定的時間差。當共享充電寶陷入洩露個人隱私旋渦後,2020年12月8日,小電公關負責人劉彬在微信朋友圈回應稱:「特地剪了一個充電寶,小電的充電寶只有正負極線路,不涉及數據傳輸的線路,不會有木馬和數據的洩露風險。」隨後,小電發布官方聲明稱,小電共享充電寶在設計上充分注重對用戶隱私數據的保護。在硬體層面,小電充電寶內部線路不含有數據傳輸線,僅以電源線提供充電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