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自古以來都是人類的好朋友,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因為工作的壓力會選擇在家中養一隻寵物作為生活的伴侶和情感的寄託。不過,寵物除了帶給人快樂以外,也存在著一些傷人的風險。
特別是進入夏季,越來越多的市民會選擇在吃完晚飯散步時順便把狗牽出來遛遛,主人遛彎消食,寵物也有機會出來透氣玩耍。可是隨著氣溫逐步升高,不僅人們容易出現煩躁心理,寵物的心情也會變得更為敏感,所以寵物傷人事件在夏季發生頻率明顯升高。再加上夏季人們穿著單薄,發生寵物傷人事件時,對受害者的傷害往往更大。
比如小朋友們看到小貓小狗十分可愛,總想靠近一起玩耍,但由於小朋友年齡小缺乏安全意識,不知道該怎麼跟寵物互動玩耍,無意間刺激到寵物就很容易發生貓狗意外傷人。
又比如當你看到社區裡那些流浪貓狗的時候,總是忍不住想給它們投餵一些食物,但動物的天性看到陌生人靠近就會自動進入防禦狀態,所以這些愛心舉動都可能會引發寵物傷人事件。
那麼我們在生活當中
應該如何避免寵物咬傷呢?
首先家長應培養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無論是在家中還是在野外,遇到小動物時不要激動,不要主動伸手觸摸。如果要與寵物互動玩耍時,一定要徵得寵物飼養者的同意,並在家長的監護下玩耍。
其次要儘可能降低寵物的傷人隱患,這就要求每一位寵物的主人都應該用心呵護自己的寵物,科學餵養,按要求定期注射防疫疫苗,保證寵物處於健康的狀態;寵物勤洗澡,保持乾淨衛生;帶寵物出門時,也應該遵守公共場所秩序,避免影響他人,遛狗時一定要系上牽引繩,確定寵物在飼養者的安全視線內。
萬一發生意外,被寵物攻擊後,不要慌張,在第一時間科學地處理傷口,把握自救的黃金時間,可以有效的避免病毒的傳播。
先用肉眼觀察傷口,如果表皮沒有破爛的話,說明病毒只停留在皮膚外層,這時只需要用清水衝洗一下就可以了。但如果已經破皮了,無論是否出血,都應該馬上進行清洗和消毒,用流動的水衝洗半小時以上,並用鹼性肥皂清洗傷口表面,在簡單處理之後再到附近的醫院進行深度消殺並進行狂犬疫苗的注射。
當肉眼無法判斷皮膚表面是否受損時,可以用酒精擦拭被咬傷的部位,如果有刺痛感則表示已經破皮,需要進行消毒和注射疫苗。傷口較輕的,只需要用流動的清水和肥皂衝洗;傷口嚴重的除了需要將傷口扒開,反覆用肥皂水清洗之外,還需要馬上注射疫苗和免疫球蛋白。
希望大家不僅要掌握科學的救治方法,更要爭做文明養犬人,共同創建人與動物和諧的美好生活。
來源:河南交通廣播記者 | 崔智平、劉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