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明天就立秋了,太姥山的茶農們,要結束夏季的悠閒生活,進入秋茶採摘季了。
而茶商們的秋茶,正在陸續上櫃。
朋友圈的各種年份的秋茶,也開始各顯風流起來。
比如,今天就看到了一餅據說是2012年的寒露茶壓的餅。
2012寒露餅?
(茶友來圖,2012寒露餅)
村姑陳的第一反應是,2012年的寒露餅,這是不可能存在的東東!
原因一:寒露茶產量非常低,還達不到可以壓餅的產量。
原因二:寒露茶品質高,剛一做好幾乎就會被人訂走,還等不到壓餅。
原因三:2012年,只有壽眉,沒有寒露茶這一說。
茶友當即傻了眼。
然後他說,這是他在本地的一家店裡買的,這個餅在這家店的貨架上,擺了有兩三年了。
難怪,顏色變得這樣的灰敗、沒有生氣、不自然,既不似新茶新鮮,又不似老茶陳舊。
「並且,寒露茶條形和顏色,都不長這樣。」我補充道。
為何,村姑陳看到2012年的寒露餅,會有如此大的反應?為何直言寒露茶不可能壓餅?
且聽下文分解。
1、寒露茶的產量,達不到壓餅的量
寒露茶,產量是很稀少的,還達不到用來壓餅的量。
寒露時節,福鼎的天氣已經非常冷了,特別是太姥山,山高溫度更低,比山下低了4-5度,茶樹基本上不怎麼發芽長葉了。這導致寒露時節可以採摘的茶葉量,是很少的,產量自然就低了。
而每年寒露節的氣溫都不一樣,前年天氣冷得早,寒露只有一百多斤。去年閏六月,夏天多了一個月,冷空氣延遲一個月來到,寒露茶便得到了豐收。
但是,再怎麼豐收,寒露茶的量,在秋壽眉三姐妹(立秋茶、白露茶、寒露茶)裡面,仍算做是非常少的。
S師傅那麼能做茶的人,他家一年寒露茶的產量,也只有200-300斤。
200-300斤,是個什麼概念呢?
我們拿比寒露早一個節氣的白露茶來做對比。每年,S師傅家白露茶的產量,是4000到5000斤。
白露4000到5000斤,寒露200-300斤,這四位數和三位數的對比,差距極大。
現在,列位看官現在明白了吧?寒露茶的產量,是非常,非常,非常之低的。
低到根本不可能拿來壓餅,低到都不夠請一個壓餅師傅的工資。
(2017五彩貢眉餅剛剛壓製成餅,尚未烘乾時留影)
2、寒露茶品質高,等不到壓餅就會被搶光
寒露的時候,福鼎的天氣,大約在20度左右。高也不會高過25度。
寒露處於深秋,在深秋時節,相比立秋和白露,溫度低,光照弱預,晝夜溫差大。
這個時節,茶樹發芽變慢,為了抵禦寒冷, 做為散熱器官的茶樹的枝端——葉片,拼命累積更多的養分,儲備在身體裡。這種原理,如同我們貼秋膘和冬天想吃肉以補充熱量一樣。
另外,深秋季的白茶,由於溫度和光照都弱,茶多酚含量是相對較低的,而茶氨酸的含量是相對極高的。幾乎能與春茶相媲美。
寒露茶有了上述好處,加上產量低有概念,懂白茶的行家,都會每年提前預訂寒露茶。還沒採摘的時候,幾乎就預訂光了。茶一做出來,沒在倉庫裡呆幾天,就發到了客戶手裡。
在這種情況下,如何還有多餘的寒露茶留下來,還能壓出大批量的白茶餅呢?
尤其是2012年的寒露餅,如果是真的,依寒露茶被村姑陳仰慕了這麼多年,知名度高了這麼多年,它老早被搶購一空,哪裡還會像茶友所說,在店裡貨架上擺了兩三年無人問津?
3、在遙遠的2012年,市場上還沒有寒露茶這個概念
在村姑陳以前的文章裡寫過,最初,消費者們只知道有老白茶和新白茶,有壽眉銀針和白牡丹。
後來,在村姑陳的筆下,大家漸漸知道了白茶壽眉還有春秋之分,還有一級和二級之分,秋壽眉裡還有立秋、白露、寒露之分。
這個時間軸說明,在遙遠的2012年,消費者還不會區分寒露和白露。
那時候他們只知道壽眉。
而當時的商家,更不可能把寒露這個當時還生僻的名字,單列出來做為一個新品類銷售。
因為,要推出一個新種類,這勢必要浪費大量的口舌向顧客介紹,增加宣傳成本。而且介紹了半天,顧客還不一定買單。何不直接銷售大家都知道的種類,還省時省力有銷量。
而現在,白露和寒露這兩個節氣茶,因為村姑陳的不辭筆墨宣傳而膾炙人口,白露茶和寒露茶的品質也為大眾所知悉,聰明的商家借東風,此時推出寒露茶的概念,方才是水到渠成,趁勢收割。
於是,在2018年立秋茶即將開始採摘之際,才會順應時勢般地,出現了2012寒露餅的身影 。
如果這是一齣戲的話,那麼,一切都計算得剛剛好。
4、2012寒露餅的顏色和條形,不像寒露茶
寒露節,夜間溫度是很低的。而白天的溫度,又相對較高一些。
相較於立秋之後仍然極熱的秋老虎天氣,寒露節的氣溫,舒適得令人想要浮一大白。
在這種乾燥舒適的溫度條件下,茶樹發芽發得慢,芽頭偏瘦小。而葉片,比白露和立秋時節,更是大了一號。
而寒露茶的顏色,整體仍是五彩色,但五種色彩中的綠色,卻明顯要比白露茶和立秋茶多了起來。
順便科普一下,白茶的顏色,與它生長的時間有莫大的關係。
若它們都是純日曬工藝所生產,那麼,天氣越冷,葉綠素分解慢,茶的顏色越偏向於綠色。天氣越熱,葉綠素分解快,茶的顏色越偏向於五彩色。
於是我們能看到白茶的顏色變化趨勢,在一年當中,形成了一條美妙的拋物線:
初春,白茶是嫩綠色的。(見下圖)
仲春,白茶是深綠色的。(見下圖)
春末,白茶是綠中帶點點磚紅的。(見下圖)
初秋,白茶是五彩色的,但黃色更多。(見下圖)
白露,白茶是正五彩色的,五種顏色均勻分布,沒有誰多誰少。(見下圖)
寒露,白茶是五彩色的,但綠色明顯多於其它四種色調。(見下圖)
而本文中的2012寒露餅,它的顏色,我們能看到,是明顯黃褐色多過綠色的。就算它陳化了多年,顏色有了變化,也只該是顏色色的濃度變化,不該是色系發生變化。
尤其餅上被茶友撬開了一片,那裸露出來的餅身部分,完全只有黃色和咖啡色,一點綠色也無,這與寒露茶的顏色標準,相距太大了。
因此,可以斷定,這不是寒露茶。
按顏色來看,應該是立秋之後,白露之前採摘的壽眉。
5、寒露茶老了之後是什麼顏色?
也許有人會說,你發的都是新茶的圖片,而人家的是老寒露茶,所以顏色不一樣。
嗯,那麼,就把2014年的寒露茶的圖片,也配在下方吧。
並且,用它和茶友發來的「2012寒露茶」,做一個對比。
也給大家一個參考,未來在買寒露茶的時候,可以用村姑陳這張圖片去做標杆。
(茶友發來的「2012寒露茶」餅,顏色過於暗淡,茶葉灰敗,絲毫沒有靈動之氣,也缺少了老茶的那份沉穩)
(小陳茶事2014年寒露茶,顏色變舊)
(在氧分子的作用下,小陳茶事2014白露茶變得蒼老。等待,是最初的蒼老。在茶老去之前,最先老去的是我們的心。)
(小陳茶事2014寒露茶茶湯。稠滑,醇厚,漿感豐富,且香氣多元。)
結束語
寒露茶,品質高,但產量少,需求量卻大,這就造成了它極容易被魚目混珠的現狀。
尤其是與寒露相鄰的白露茶,顏色與條形,和寒露茶極為相似,普通人幾乎無法分辨,更是常被當成寒露茶在銷售。
在本文裡,村姑陳詳細介紹了寒露茶的生長情況和外貌特徵,希望能給列位看官們,做一個購買時的詳細參考。
另外,寒露茶由於前幾年沒有人去提倡這個概念,大多數寒露茶,都被混到白露或者立秋壽眉裡銷售了。
或者,所有茶打了一個堆,混在一起壓了餅。
所以,如果遇上2016年之前的寒露茶,一定要留一個心。仔細比對葉片顏色和條形。
願大家都能買到真正合心意的好茶。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