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古魚、追尋恐龍,中國古動物館首套兒童百科繪本見證38億年生命...

2020-12-04 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這是一場舉辦地點特別對的新書發布會。8月17日下午,中國古動物館,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古動物館首套兒童百科繪本《探秘古魚王國》《追尋中國恐龍》在此舉辦新書發布會。

中國古動物館兒童百科繪本是中國古動物館建館以來寫給孩子們的第一套少兒科普繪本,本次出版2冊——《探秘古魚王國》與《追尋中國恐龍》。中國古動物館副館長張平介紹,本系列將中國獨有的史前動物按照從魚到人的演化順序編排、梳理,帶領小讀者見證38億年的生命歷史,幫助孩子構建涵蓋生物、地理、歷史的全面知識體系。

這套繪本依託收藏國內寶貴化石的中國古動物館和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一流專家,從中國獨有的古魚、海生爬行動物、恐龍、古鳥、史前哺乳動物的演化歷程入手,在每個類別中精心挑選了15~18 種最有代表性的動物,以館長與5 名性格各異的小夥伴(其中還有一隻闖禍精小貓)的冒險經歷為線索,將生命起源與演化的故事娓娓道來,同時介紹生命演化中跨世紀的大事件,為青少年讀者展示一個又一個波瀾壯闊的生命故事。

在發布會上,中國古動物館副館長張平及社教部主任葛旭首先帶領4名兒童參觀了中國古動物館一層的重要展品,展示了書中提到的拉蒂邁魚、馬門溪龍等重要角色。各大平臺的數十萬在線觀眾也跟隨兩位作者「雲遊」中國古動物館。出版方介紹,在這兩本新書中,也設計了以王原館長為原型的館長爸爸和4名小朋友的時空穿越之旅,而兩本書的故事開頭,也是參觀中國古動物館的珍貴展品。

《探秘古魚王國》作者張平表示,中國古生物相關資源得天獨厚,整個脊椎動物大家庭共同的遠祖海口魚就是在中國領域發現的,古魚這本書中介紹了在脊椎動物演化歷程中開天闢地的大事件,比如下頜的出現、從肉鰭到四足的變化等。

《追尋中國恐龍》作者葛旭表示,創作中國恐龍主題的童書是她的心願,中國兒童長期接觸到的恐龍形象主要來自於外國出版物和動畫,其實中國也是恐龍大國,有必要將中國曾經生活過的數十種代表性恐龍和它們所處的生物群常識,通過故事的形式告訴小朋友。

中國古動物館館長王原介紹,之所以大力支持古動物館創作科普繪本,是因為他認為在各種科普活動中,書籍的作用無可替代。中國古動物館早在1998 年就針對兒童和青少年創辦了「小達爾文俱樂部」,組織多種形式的科普活動,這次中國古動物館兒童百科繪本系列的出版,是對館內科普活動的極好補充。

中國古動物館兒童百科繪本系列後續將有4個分冊陸續出版。(文化副刊部編輯)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中國古動物館攜手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打造給孩子的官方首套百科繪本
    本網訊  8月17日,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古動物館首套兒童百科繪本《探秘古魚王國》《追尋中國恐龍》新書線上發布會在中國古動物館隆重舉辦,本場活動由青少年博物館公共教育推廣人朋朋哥哥主持,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董枝明,審讀專家代表盧靜博士,中國科技館原館長、北京市科協副主席王渝生,中國古動物館館長王原及本書作者張平
  • 探秘中國古動物館:那些不可思議的遠古生物
    拉蒂邁魚、海口魚、七鰓鰻、初始全頜魚、夢幻鬼魚……這些看上去既「專業」又「通俗」的古魚以及它們的故事,正出自於中國古動物館寫給孩子們的首套兒童百科繪本,由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探秘古魚王國》。就在本月,這套名為「不可思議的遠古生物」少兒科普繪本叢書中的兩冊舉行了新書發布會——除了《探秘古魚王國》,還有一本是《追尋中國恐龍》。據出版方介紹,在這兩本新書中,設計了館長爸爸和5名性格各異的小夥伴(其中有一隻闖禍精小貓)機緣巧合之下跨越時空,來到生命誕生的起點,經歷了驚心動魄的冒險歷程和生命演化中跨世紀的大事件。
  • 探秘中國古動物館 那些不可思議的遠古生物
    版本:小秀美童書館丨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2020年8月《追尋中國恐龍》作者:張平 葛旭繪者:楚楚 初冬伊版本:小秀美童書館丨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2020年8月你知道人類和其他陸地脊椎動物的脊椎骨最早出現在哪種動物身上嗎
  • 講座| 中國古動物館館長王原:化石背後的故事
    近日,中國古動物館館長王原博士做客廣州學而優書店,圍繞首屆「中國自然好書獎」年度視覺獎的獲獎圖書《聽化石的故事》,帶領我們走近中國古動物館最具代表性的化石標本,揭秘數億年的化石背後的生物演化歷史,以及關於這些化石不為人知的故事。以下講座內容摘編自現場錄音整理稿,經主辦方和王原本人校核並授權發布。
  • 中國古動物館展出90件珍貴標本,原來4萬年前古人已開始穿鞋
    90年後,為紀念古脊椎所走過的歷程,科學家們從研究所收藏的24萬件標本中精心挑選出90件,舉辦「90周年紀念展(1929—2019)」特展,在中國古動物館展出。90件珍貴標本,講述著中國古生物學90年不平凡的發展歷史,帶領公眾感受5億多年來脊椎動物演化的偉大與神奇。
  • 2020中國古動物館元旦開放時間(開館時間+閉館時間)
    慶元旦,迎新年!中國古動物館2020年01月01日(星期三)正常開館。歡迎大家前來參觀!  中國古動物館元旦開館時間:上午9:00開館  中國古動物館元旦閉館時間:16:00停止售票,16:30閉館。
  • 恐龍來啦!京西首場大型恐龍展亮相北京長安天街
    白堊紀地球霸主霸王龍,來自新疆準噶爾盆地的戈壁克拉美麗龍,以及「蒙冤60載」的竊蛋龍…8月15日,北京長安天街攜手中國古動物館打造京西首場大型恐龍展——「奇妙的進化之旅」。   中國古動物館副館長張平女士出席本次開展儀式,並代表中國古動物館授予北京長安天街「中國古動物館科普教育站」稱號,同時將一份十分珍貴的古生物標本贈予北京長安天街。儀式上還同步首發了由龍湖天街攜手李寧YOUNG與中國古動物館聯名打造的限量科普潮流T-恤,一場跨界商業、古動物科普、運動時尚的奇妙之旅就此拉開序幕。
  • 真實恐龍和《侏羅紀世界》一樣嗎?
    中國許多地方成為越來越重要的化石發現地,越來越多的突破性研究是由中國科學家做出來的。恐龍,只是我們向遠古出發的一個記號。現在我們知道,很多恐龍像鳥類一樣身披羽毛,恐龍也沒有滅絕,現在地球上的1萬多種鳥類就是恐龍未亡的後代。中國古動物館和北京動物園的「活物」們就隔著一條街,青色古堡式博物館建築背依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橙紅色大樓。
  • 5月24日上午9:30,帶你雲遊中國古動物館
    5月24日上午9:30-11:30,中國古動物館館長帶你暢遊脊椎動物演化四億年,愛吃雞的盧老師帶你體驗VR技術觸碰遠古生命 新技術、新體驗,遠古生命「復活」
  • 鴨嘴龍標本「回歸」古動物館
    本報訊(記者王潤)「棘鼻青島龍」一種因為頭上長有管棘而舉世聞名的鴨嘴龍,其標本在經歷了各國巡展之後,首次來到國內博物館展出,並將被永久陳列在中國古動物館裡。  這種頭上長棘的鴨嘴龍產於中國山東萊陽市金崗口,生活於距今約7500萬年前的晚白堊紀。
  • 守護「古魚王國」的中國古生物學家
    這位50多歲的大姐是古魚類專家朱敏熟悉的人。他遠遠地直擺手,意思是「不會的」。朱敏的身後,站著他的恩師,82歲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彌曼。這裡是兩人取得多個世界級化石大發現的地方。正在「搬石頭」的人,是中科院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和曲靖師範學院的師生。他們為守護這片蜚聲國際的「古魚王國」而來。
  • 雲探秘|第五站——朝陽古生物化石博物館
    朝陽古生物化石產於距今1.2 億—1.5 億年的侏羅紀晚期至白堊紀早期,這一時期正是生命進化史上的關鍵時期。這些寶貴的地質古生物化石遺蹟,對研究生命的起源、進化和古地理、古氣候、古生態環境都具有重大科學價值。隨著朝陽古生物化石研究的深入,如何讓公眾有機會近距離地系統接觸相關的地球歷史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 「探秘白堊紀,重返恐龍時代」展在海爾世界家電博物館開幕!
    11月15日上午,「探秘白堊紀,重返恐龍時代」史前恐龍化石展在海爾世界家電博物館舉行開幕儀式。本次展覽由海爾世界家電博物主辦,北大寶石鑑定中心(青島)教學實踐基地聯合舉辦,北京大學地質博物館提供展品和技術指導支持。
  • 億年前兇猛古鳥類怎麼回事? 億年前兇猛古鳥類圖片
    10月30日,中外科學家團隊在緬甸琥珀中發現一件非常特別的古鳥化石,其細節對人們理解古鳥類的多樣性和羽毛的演化有重要的意義。該研究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副教授領銜,英良世界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執行館長鈕科程、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皇家博物館瑞安·麥凱勒教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美籍研究員鄒晶梅等學者共同研究。
  • 【中國恐龍的新家】第七站——「東方龍宮」自貢恐龍博物館
    截止至2019年12月,我國已經根據骨骼化石發現命名了322種各類恐龍! 我們曾經有一個49天的約定 還記得這些中國恐龍麼? 1987年住進了我的「新」家——自貢恐龍博物館。「中國龍王」董枝明爺爺把我和夥伴們稱為蜀龍動物群,今天我為我的家代言。
  • 霑益珠江源風景區發現4億年前古魚化石
    考察團來到霑益區珠江源風景區,參觀了珠江源頭出水口,聽工作人員介紹中國南方母親河——珠江的源頭。大家來到景區內的馬雄山中,探尋古生物化石的足跡。當專家學者們在步行至一條由當地石材鋪設的步道時,突然發現步道上的石材裡包裹著大量距今3.5億至4億年前的洞甲魚和盔甲魚化石,這個驚喜讓所有專家學者們興奮不已。
  • 本周六,「網紅科學家」帶您雲探索中國恐龍的奧秘
    據北京自然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介紹,周六晚19時30分開始的「中國恐龍的新家」直播互動活動將以自然博物館中大家最喜愛的古爬行動物展廳和古哺乳動物展廳為主,揭秘井研馬門溪龍、小盜龍、似叉骨祖翼獸、中華侏羅獸等化石標本及它們背後的故事,展示科學家的幕後工作以及古生物學研究的累累碩果。
  • 探秘|北京動物園邊,藏著亞洲最大「侏羅紀公園」
    塵封億萬年的恐龍化石被挖掘出來後,會經歷什麼?它們又該何處棲身?記者走進了離北京動物園不遠、同樣坐落在西直門外大街上的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以及研究所下轄的中國古動物館探求答案。這座樸素的建築裡藏著太多的秘密。不對外開放的標本館裡收藏了24萬件珍貴的「山海遺珍」,它也是亞洲最大的恐龍收藏中心。
  • 追尋河北大地的恐龍足跡 張承地區是曾經的恐龍樂園
    12月6日,承德市文物局和中國地質大學共同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在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的地面上發現大量保存完好的侏羅紀恐龍足跡。  一個是久負盛名的清代皇家園林,一個是距今1.5億年的「陸地霸主」,看似毫無聯繫的二者,卻因為恐龍足跡的發現被聯繫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