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缸需要幾個步驟?
養過熱帶魚的朋友肯定能脫口而出,娓娓道來。可有意思的是,如果你去請教不同的人,會發現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回答——有的人步驟多,方式複雜,有的人步驟少,方式簡單。可不管怎樣,開缸的這三個主要步驟,絕對一點都不能少:
1、缸體消毒

新缸搬回家中,第一件事便是缸體消毒。
缸體消毒,絕不僅僅只起到字面上的消毒作用,還可以檢測魚缸質量,防止收到殘次品而不自知。後面這一點其實很重要,有些人越過這一步驟,直接將魚缸放到客廳木柜上養水,結果魚缸是殘次品,缸體破損是小事,淹了家具、玻璃渣四散才麻煩。
言歸正傳,缸體消毒首先要拆除魚缸的固定支架。無論是網購還是實體店中購買,魚缸一般會用木頭支架固定,比較牢固,因此大部分人會選擇暴力拆除,可千萬別傷到玻璃。
其次,要選擇消毒用品,準備注水。在消毒用品選擇上,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常見的有這幾種:高錳酸鉀稀釋液,粗鹽,二氧化氯泡騰片。
簡單分析下:
高錳酸鉀稀釋液,以前的缸體消毒的常用品。但近年來,高錳酸鉀稀釋液的消毒能力普遍受到質疑,而且不易清理,尤其是殘留的顏色,常出現清理不徹底導致魚死亡的案例。如若使用高錳酸鉀稀釋液,注意養水時間不能過短。粗鹽,殺菌效果明顯,注意用量不能少於千分之三。二氧化氯泡騰片則是近幾年新晉的消毒佳品,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用二氧化氯泡騰片,原因在於一是殺菌效果好,二是隨著時間推移不會有殘留,也沒有顏色。最後,按照消毒用品比例,注水進魚缸中,同時檢測缸體的承壓能力以及有無漏水現象。
需要注意的是,缸體消毒一定不要有殘留,否則會對後續養魚帶來滅絕性的影響。
2、養水

養水是開缸最重要的一個步驟,目的在於培養硝化細菌,這一過程在3天到30天不等。
之所以把時間跨度描述的這麼大,主要是不同人對硝化系統的理解上差異較大。
普遍認為,開缸養水時間不能低於15天才能自然培養出硝化菌,時間越長越好。也有人認為,適當的添加生物可加速這一過程,當然,有人直接加入硝化菌藥劑。因此,這裡的時間跨度乾脆寫成3天到30天。
在操作方面,養水,是在完成缸體消毒後換新水,打開氧氣泵一直暴氧,一天後開過濾,加熱,而後只需要等待就可以了。
3、闖缸

怎麼驗證魚缸的水質、硝化系統有沒有建立呢,就看闖缸生物能不能安然活著。「闖」這一個字,就道盡了這些生物的生存風險之大。實際上,就像之前所述,闖缸,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加速硝化系統建立的過程。
闖缸一般會用一些便宜、皮實的熱帶魚,如三角燈這種,自然有人會用蝦來代替。
有人說,那些闖缸魚太可憐了吧。可不妨試想下,如果直接買來其他各种放入魚缸中,萬一出現問題,豈不是更不人道。
在開缸上,這是最不能忽視的三個步驟。如果你想確保魚的生存率,那麼你可以在闖缸前加入一個「測試水質」的步驟,測試下水質情況,包括PH值等;如果你想開的是草缸,則需要邊養水,邊等待水草轉水完成,否則,轉水失敗的水草發黃,可是會影響水的酸鹼度的哦。
開缸就這麼簡單,大家了解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