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鄭州市一公園,有40多人如此堅持爬行運動。 李超慶 攝
中新網鄭州10月23日電(記者 門傑丹)近日,河南鄭州部分市民在公園爬行運動的圖片迅速躥紅網絡,引發熱議。其中,不乏質疑之聲,有人說畫面驚恐如「喪屍」,也有人說人類從爬行演變到直立行走,難道要倒回去?等等。10月23日,記者採訪獲悉,一些爬行健身者不為流言所動,一致認為,爬行健身效果明顯,別人信不信都無所謂。而有關醫學專家也分析說,爬行運動實際上是人類回歸自然的一種健身方式,能解決一些人類從爬行逐漸到直立行走所帶來的問題,預防多種疾病,但不適用於所有人群,要因人而宜。
23日,在鄭州商城遺址公園內,記者看到,十幾名市民在爬行運動,男女老少皆有。只見他們戴著手套,四肢著地,彎腰弓背,有的在公園小道上獨自爬行,有的則幾個人個人結伴爬行,分布在公園各個位置,任過往市民圍觀議論,他們依然爬得淡定從容。
據了解,這支爬行運動隊伍從最初的一、兩人發展到現在的40多人,有人從2010年就開始如此鍛鍊,也有人新近加入,每次爬行時間從20分鐘到1小時不等。他們認為,爬行健身效果十分明顯。
50多歲的吳先生說,以前他有頸椎病,經常頭暈,後來偶遇爬行鍛鍊,發現對頸椎不錯。「我也是半信半疑地參加了鍛鍊,沒想到還真行,現在基本上頭不暈了,關節也比較靈活。」
「剛開始我爬了五六天,感覺不錯,就堅持下來了,事實證明效果不錯。我發現走路輕鬆了,渾身有勁,比走路鍛鍊強太多了。」40多歲身材微胖的宋女士說,自己曾經嘗試過不少健身方式,覺得爬行比較適合自己,「以前在這公園裡走三圈都不出一滴汗,現在爬半圈,汗都直往地下滴。」
今年60多歲的段先生是爬行鍛鍊時間最長者。2010年4月,他從電視上看到這種健身方式後,就開始模仿鍛鍊至今。「以前我得過兩次腦血拴,經過爬行鍛鍊以後,感到大腦供血上去了,以前一年半左右都得被送醫院一次,現在基本不往醫院去了,藥也基本斷了。」
健身者你一言我一語,爭相介紹自己的感受,也對近日的質疑給予駁斥。
段老先生直言不諱:「有人說像『喪屍』,有人說倒退,堅持爬行運動這麼多年,什麼難聽話都聽過,冷嘲熱諷多了,隨便他們咋說,身體是自己的,好壞自己知道。他說他的,我爬我的。後來大家都知道爬行好了,有人也慢慢跟著爬,說風涼話的人也少了,現在公園爬行的人是越來越多了。」
並且,段老先生說爬行沒啥技巧,手來回擺動,腿直點就行了,能力大的多爬會,能力小的少爬會,沒有固定標準。
那麼,看似隨意簡單的爬行健身究竟有沒有醫學奧秘呢?記者就此走訪了河南省中醫院骨科郭會卿主任。
「爬行健身實際上是人類回歸自然的一種健身方式。人類從爬行逐漸到直立行走以後,也帶來了一些問題,比如說現在的頸椎病、腰椎病、高血壓、冠心病比較多,是什麼原因?就和人類由爬行到直立這個姿勢的改變有關。」郭會卿對這種爬行健身方式給予了肯定。
同時,郭會卿認為,爬行健身運動好處很多,比如:可以預防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腰部肌肉勞損以及膝關節的骨質增生等疾病,還可以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因為爬行了以後,對改善腦部的供血供氧也有好處,另外,可以鍛鍊人體的運動系統,比如說骨骼、肌肉、關節等等,預防骨質疏鬆和一些肌肉的慢性勞損疾病,當然通過爬行運動還可以協調運動和神經系統。
不過,爬行健身運動也不是萬能的,更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郭會卿介紹說,有嚴重心臟病、高血壓或者青光眼的患者,就不適合做爬行健身鍛鍊,還有一些手、膝關節或者腳部有炎症、有感染、有手術傷口的病人,也不適合做爬行健身鍛鍊。(完)